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辟邪(xié) 暮年(mù) 张目结舌(shé)
B.鲜腴(yú) 情味(wèi) 连绵不断(mián)
C.篱笆(ba) 苔痕(tái) 密匝匝(zhā)
D.吆喝(yāo) 扳尖(bān) 井冈山(gāng)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蟹肉 辣椒 炽红 火碳
B.绿釉 瓷杯 寡妇 功夫
C.草茎 碟子 菌子 旺盛
D.厌烦 缅甸 乡愁 鸡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月10日,50多个市镇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C.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遵义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妈妈在昨天的家长会上对老师说:“犬子在第三次月考中获得好成绩,全亏老师的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非常感谢您。”
B.王奶奶昨天路过学校门口时,差一点就被路中间的一个玻璃瓶绊倒了,多亏放学路过的小姑娘眼疾手快地把瓶子捡走,惊魂未定的王奶奶对小姑娘说:“谢谢你啊,小姑娘,谢谢你的绵薄之力!”
C.数学老师对课代表陆晓晓说:“你每天收发大家的作业,真是劳苦功高啊!”
D.刘大爷对商场经理说:“贵商场待客很热情,服务很贴心,下次我还要惠顾。”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
A.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B.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
C.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D.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
6.按照要求,改正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的错误。
“五四”青年节前夕,①为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青年人的责任意识,②幸福社区举行《青春与责任》主题演讲比赛。③大学生周思宇演讲时虚情假意,激起现场阵阵掌声。最后,经组委会评选,周思宇同学获得本次比赛一等奖。
(1)第①处有语病,修改意见:
(2)第②处标点使用有误,修改意见:
(3)第③处成语使用不恰当,修改意见:
二、名著导读
7.名著阅读。
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
(1)以上文段节选自 (作者)的小说《 》。
(2)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文中“他”的性格做简要的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论语>十二章》选段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饭疏食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下列句子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何处/无竹柏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饭疏/食,饮水 D.乐/亦在其中矣
(4)《记承天寺夜游》和《<论语>十二章》选段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四、现代文阅读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
(1)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2)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去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3)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4)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
(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第③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C.阅读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第⑤段中“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是景物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橘子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仔细地给花坛松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薇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绿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的。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因为有太阳明亮的照耀,才有了花朵明艳的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阻挡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唯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的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原文有删改)
(1)此文中,作者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花,其用意是什么?
(2)第⑤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朵选择了太阳”和“太阳选择花朵”分别是什么意思?
(3)赏析第⑧段中的句子。
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的舒坦。
(4)第⑩段中说:“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说出你的理由。
五、写作题
11.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请以“美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二:请以“ 在心间流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半命题作文要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如亲情、快乐、泪水等),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本,文章不少于600字,严禁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BD注音正确。C密匝匝(z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字音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形声字等容易混淆读错,另外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地分类整理。
2.【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炽红——赤红;火碳——火炭。BCD书写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对字形积累。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3.【答案】C
【知识点】搭配不当;不合逻辑;表意不明
【解析】【分析】A、“ 50多个市镇的青年志愿者 ”有歧义,
B、搭配不当,“强化”与“意识”不搭配,将“强化”改为“提高”
D、逻辑错误“,将 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与“ 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互调位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B、“绵薄之力 ”指的是微不足道的力量,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C、“劳苦功高”指的是出了很多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用在课代表的身上,大词小用,不合适。
D、“惠顾”指的是光临、惠临,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适用的对象不当。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得体的努力。要求考生注意常见谦词、敬词的用法,注意平时说话得体。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
5.【答案】D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D:?应该是“,”
故答案为:D
【点评】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作文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6.【答案】(1)将“提高”改为“增强”。
(2)书名号改为引号。
(3)将“虚情假意”改为“情真意切”。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引号;书名号;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⑴ 搭配不当,应将将“提高”改为“增强”。
⑵ “青春与责任”是演讲的主题,不应用书名号,把书名号改为引号。
⑶ 虚情假意: 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褒贬失当,可将“虚情假意”改为“情真意切”。
故答案为:⑴ 将“提高”改为“增强”。
⑵ 书名号改为引号。
⑶ 将“虚情假意”改为“情真意切”。
【点评】⑴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⑵ 本题考查使用标点符号。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⑶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成语的感彩;③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同义成语;⑥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7.【答案】(1)老舍;骆驼祥子
(2)他(祥子)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有自己的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无情的社会现实最终将他变成了麻木、狡猾、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如:文段节选自老舍(作者)的小说《骆驼祥子》。(2)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他(祥子)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有自己的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无情的社会现实最终将他变成了麻木、狡猾、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2))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
8.【答案】(1)享受;吃
(2)①(此时)月光(悄然)照进门里,我不由得来了兴致。
②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那些富与贵)像浮云一样。
(3)C
(4)《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是遭贬后悠闲、闲适的情感;《<论语>十二章》选段中表达的是一种以苦为乐的情感。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识记,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注意“为”“饭”的意思,注意积累。(2)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户”、“欣然”、“起”、“义”、“于”的意思。
(3)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C.应为 饭/疏食,饮水。
(4)此题属于信息筛选题,基本是对人物的某种品质,物象的特征,事情的原因,说明的道理,得出的启示,作者的情感的分析,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语句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此题从原文意思可以概括出《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是遭贬后悠闲、闲适的情感;《<论语>十二章》选段中表达的是一种以苦为乐的情感。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9.【答案】(1)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前两段运用倒叙手法,交代发现橘林的过程,自然引出下文,有悬念效果。
(3)都是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地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4)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5)B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⑴梳理这篇文章的内容,文章第①②段写星期日的早晨在郊外的南山上无意间闻到了橘子花香,然后看到了橘林及橘子花盛开的情形;第③到⑦段是对小时候的回忆,第③段回忆父亲盼橘子,第④段写采橘子,吃橘子,第⑤段写偷橘子,第⑥⑦段写父亲因此教育我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第⑧段写如今我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因此这篇文章重点写我偷橘子父亲教育我这件事,父亲的教育让他明白一个道理: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父亲的教育就像橘子花香一样永远芬芳着自己的生命。据此分析可以概括出标题的作用: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⑵ 结合这两段的内容和全文内容分析,这两段话写星期日的早晨在郊外的南山上无意间闻到了橘子花香,然后看到了橘林及橘子花盛开的情形。正是因为闻到了橘子花香,看到了橘林,才引出了小时候有关橘子的回忆。因此这篇文章运用倒叙手法,自然引出下文,而且“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制造悬念,为什么看到橘林我就这么感动。
⑶“团团”“簇簇”都是叠词,运用叠词,不仅能在形式上增添语言的韵律美,而且能在内容上突出事物的形象美,还能在情感的抒发上体现其感染力。结合语境分析,这里描写的是橘子花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突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从而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⑷ 文中父亲是因为“我”偷橘子而教育“我”的,每当看到橘子花,想起橘子花的香味,我就会想起父亲对我的教导。可以说橘子花的香味就象征着父亲对我的教导,这么多年过去了,要堂堂正正地做人这句话我一直牢记于心,也影响着我的一生,因此这句话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⑸ACD理解和分析正确。B“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这句话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 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⑵ 前两段运用倒叙手法,交代发现橘林的过程,自然引出下文,有悬念效果。
⑶ 都是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地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⑷ 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⑸B
【点评】⑴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文章标题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作文章线索;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语带双关;⑥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⑦吸引读者兴趣。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⑵ 本题考查理解开头段作用的能力。开头段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揭示主题等。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⑶ 此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要我们赏析的词语,要么是运用修辞、要么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⑷ 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对句子含义的考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品析句子的深层含义:①结合具体语境理解;②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③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总体把握能力,考查阅读散文多方面的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二是要理解重点语句表达的意思,三是要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四是要文章文章的表现手法。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仔细比对,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10.【答案】(1)意在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
(2)“花朵选择了太阳”的意思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花朵永远向往太阳,追求太阳,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太阳选择了花朵”的意思是太阳也喜欢这些明亮的花朵,这些花朵受到了太阳的青睐。
(3)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论是生活是优越还是恶劣,只要我们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
(4)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⑴本题通过写楼前的玫瑰花在松软的花坛中缤纷和楼后玉簪花在没有阳光、潮湿、阴凉、肮脏的环境中生长,表达了“ 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不同的生命有不同的精彩,要做好最好的自己”这一主题。可结合“”“ 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进行分析作答。
⑵首先要知道“太阳”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象征。所以“花朵选择了太阳”是花朵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永远向着美丽出发;“太阳选择了花朵”蕴含着太阳这样美妙的事物也会去选择美好的花朵,他们彼此欣赏,共同缔造美好的生活。
⑶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和美好,表达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赞美。
⑷语句的意思是有阳光就去做玫瑰,无阳光就去做玉簪花,不同的生命有不同的色彩,要做最好的自己。 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论是生活是优越还是恶劣,只要我们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
故答案为:⑴ 意在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
⑵ “花朵选择了太阳”的意思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花朵永远向往太阳,追求太阳,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太阳选择了花朵”的意思是太阳也喜欢这些明亮的花朵,这些花朵受到了太阳的青睐。
⑶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⑷ 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论是生活是优越还是恶劣,只要我们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写作意图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从文章的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中心和情感角度进行思考。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明确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效果,注意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⑶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此题需要明确赏析句子的基本内容:内容+手法+效果。答题模式为:此题运用.......手法,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
⑷本题考查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文本的内容,联系生活体验,明确观点,理由充分。
11.【答案】【参考例文】
真情在心间流淌
人只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题记
“叮铃铃”电铃终于拖着疲惫的身子,发出最后一次嘶哑的声音,身体早已僵硬了,头脑也已麻痹了。我独自拖着机械而沉重的步伐,行走在惨白的雨幕之中,没有方向,没有目的地,就像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压抑在心中的苦闷如同泻闸而出的潮水,击打我脆弱的心灵,泪已慢慢决堤,混着雨水流进我的嘴里,流进我的心里,苦苦的,涩涩的……考试,我失败了,曾经一夜夜的苦战,曾经一次次的努力拼搏,换来的却是一个破碎的梦!面对着茫茫星空,一颗流星跟随着我的眼泪滑落,为什么成功总与我擦肩而过,如流星,来得快,去得也快。难道,我的辉煌是取决于流星划空的短暂吗 还是,我不配成功,泪痕风干的时候,我痴痴地望着皎洁的月光,沉思……
门悄悄地被打开了,之间爸爸怀里勾着一件外套,手上小心翼翼地端着一杯咖啡,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不知何时,已经走到了我的身边,轻轻把外套搭在我的肩膀上,陪我一起仰望星空,爸爸开口了:“你在想什么 ”我无语,爸爸接着:“我知道你在为考试失利伤心!但你不能因为这次失利而意志消沉,你认为这是你最后一次考试吗 不是,这只是一次小考,你不过是没有把握好,才不理想,你不能就因为这次考试,而否定了以后的,这次不好,下次努力吧!你还要记住:‘人只可以被打败,不可以被打倒’。”“爸……”我望着爸爸,爸爸的眸子里闪动着无限的关怀。“你看,这杯苦咖啡,不就像人生的坎坎坷坷,艰难险阻吗 只要你有勇气喝下它,你才会对困境有更深层的认识,打败他,很简单。”听罢,我一口气将咖啡咽入腹中,苦味在喉咙间徘徊,我细细品味,心中无比甜蜜。
真情是春天里的一条弯弯的小溪,清澈见底,碰触它,便是冰凉清爽的舒畅;
真情是夏天了的拂拂微风,清凉宜人,让心灵得到宁静;
真情是秋天的田野里待收的庄稼,金黄灿烂,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真情是冬天里的缕缕阳光,虽然零散,但总是留下暖暖的痕迹。
属于我的那份真情,就在爸爸的安慰中。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一)这个作文题目只有两个字“美丽”,“美丽”是一个形容词,如美丽的风景,美丽的人生,美丽的心灵等,因此,这个作文的选材范围比较广泛,可以写人、事、物、景,当然也可以写自己对“美丽”的看法和感悟。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写作时都能扣题,但如何能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却是比较难的,因此,从选材到构思再到写作也须费一番心思。
(二)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其次还要求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比较好的作文。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补题,补题的过程就是确定立意和选材的过程。题目中已经给出了例子,可以直接用,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补写另外的内容。比如补题为“真情在心间流淌”,可以写成记叙文,应该选择生活中有关的事例来表现真情这个主题。写作时内容要具体,要有真情实感,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
【点评】(一)本题考查写全命题作文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其次还要求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比较好的作文。命题作文一定要注意把题目分析透彻,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①审题:全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审题,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②写作:这道命题作文可写的内容很多,只要是来源于生活中自己的体味与思索都可以写下来。③在写作时,注意立意、选材和构思的新颖,书写的整洁美观。
(二)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半命题作文写作时,首先要审题准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不能错误的理解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再者,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
1 / 1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辟邪(xié) 暮年(mù) 张目结舌(shé)
B.鲜腴(yú) 情味(wèi) 连绵不断(mián)
C.篱笆(ba) 苔痕(tái) 密匝匝(zhā)
D.吆喝(yāo) 扳尖(bān) 井冈山(gāng)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BD注音正确。C密匝匝(z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字音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形声字等容易混淆读错,另外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地分类整理。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蟹肉 辣椒 炽红 火碳
B.绿釉 瓷杯 寡妇 功夫
C.草茎 碟子 菌子 旺盛
D.厌烦 缅甸 乡愁 鸡
【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炽红——赤红;火碳——火炭。BCD书写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对字形积累。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月10日,50多个市镇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C.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遵义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答案】C
【知识点】搭配不当;不合逻辑;表意不明
【解析】【分析】A、“ 50多个市镇的青年志愿者 ”有歧义,
B、搭配不当,“强化”与“意识”不搭配,将“强化”改为“提高”
D、逻辑错误“,将 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与“ 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互调位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妈妈在昨天的家长会上对老师说:“犬子在第三次月考中获得好成绩,全亏老师的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非常感谢您。”
B.王奶奶昨天路过学校门口时,差一点就被路中间的一个玻璃瓶绊倒了,多亏放学路过的小姑娘眼疾手快地把瓶子捡走,惊魂未定的王奶奶对小姑娘说:“谢谢你啊,小姑娘,谢谢你的绵薄之力!”
C.数学老师对课代表陆晓晓说:“你每天收发大家的作业,真是劳苦功高啊!”
D.刘大爷对商场经理说:“贵商场待客很热情,服务很贴心,下次我还要惠顾。”
【答案】A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B、“绵薄之力 ”指的是微不足道的力量,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C、“劳苦功高”指的是出了很多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用在课代表的身上,大词小用,不合适。
D、“惠顾”指的是光临、惠临,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适用的对象不当。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得体的努力。要求考生注意常见谦词、敬词的用法,注意平时说话得体。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
A.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B.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
C.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D.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
【答案】D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D:?应该是“,”
故答案为:D
【点评】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作文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6.按照要求,改正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的错误。
“五四”青年节前夕,①为了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提高青年人的责任意识,②幸福社区举行《青春与责任》主题演讲比赛。③大学生周思宇演讲时虚情假意,激起现场阵阵掌声。最后,经组委会评选,周思宇同学获得本次比赛一等奖。
(1)第①处有语病,修改意见:
(2)第②处标点使用有误,修改意见:
(3)第③处成语使用不恰当,修改意见:
【答案】(1)将“提高”改为“增强”。
(2)书名号改为引号。
(3)将“虚情假意”改为“情真意切”。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引号;书名号;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⑴ 搭配不当,应将将“提高”改为“增强”。
⑵ “青春与责任”是演讲的主题,不应用书名号,把书名号改为引号。
⑶ 虚情假意: 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褒贬失当,可将“虚情假意”改为“情真意切”。
故答案为:⑴ 将“提高”改为“增强”。
⑵ 书名号改为引号。
⑶ 将“虚情假意”改为“情真意切”。
【点评】⑴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⑵ 本题考查使用标点符号。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着重掌握,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⑶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成语的感彩;③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同义成语;⑥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二、名著导读
7.名著阅读。
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
(1)以上文段节选自 (作者)的小说《 》。
(2)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文中“他”的性格做简要的分析。
【答案】(1)老舍;骆驼祥子
(2)他(祥子)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有自己的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无情的社会现实最终将他变成了麻木、狡猾、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如:文段节选自老舍(作者)的小说《骆驼祥子》。(2)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他(祥子)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有自己的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无情的社会现实最终将他变成了麻木、狡猾、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2))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
三、文言文阅读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论语>十二章》选段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饭疏食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下列句子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何处/无竹柏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饭疏/食,饮水 D.乐/亦在其中矣
(4)《记承天寺夜游》和《<论语>十二章》选段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1)享受;吃
(2)①(此时)月光(悄然)照进门里,我不由得来了兴致。
②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那些富与贵)像浮云一样。
(3)C
(4)《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是遭贬后悠闲、闲适的情感;《<论语>十二章》选段中表达的是一种以苦为乐的情感。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1)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识记,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注意“为”“饭”的意思,注意积累。(2)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户”、“欣然”、“起”、“义”、“于”的意思。
(3)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C.应为 饭/疏食,饮水。
(4)此题属于信息筛选题,基本是对人物的某种品质,物象的特征,事情的原因,说明的道理,得出的启示,作者的情感的分析,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语句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此题从原文意思可以概括出《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是遭贬后悠闲、闲适的情感;《<论语>十二章》选段中表达的是一种以苦为乐的情感。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四、现代文阅读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
(1)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2)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去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3)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4)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
(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第③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C.阅读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第⑤段中“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是景物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橘子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答案】(1)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前两段运用倒叙手法,交代发现橘林的过程,自然引出下文,有悬念效果。
(3)都是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地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4)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5)B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⑴梳理这篇文章的内容,文章第①②段写星期日的早晨在郊外的南山上无意间闻到了橘子花香,然后看到了橘林及橘子花盛开的情形;第③到⑦段是对小时候的回忆,第③段回忆父亲盼橘子,第④段写采橘子,吃橘子,第⑤段写偷橘子,第⑥⑦段写父亲因此教育我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第⑧段写如今我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因此这篇文章重点写我偷橘子父亲教育我这件事,父亲的教育让他明白一个道理: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父亲的教育就像橘子花香一样永远芬芳着自己的生命。据此分析可以概括出标题的作用: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⑵ 结合这两段的内容和全文内容分析,这两段话写星期日的早晨在郊外的南山上无意间闻到了橘子花香,然后看到了橘林及橘子花盛开的情形。正是因为闻到了橘子花香,看到了橘林,才引出了小时候有关橘子的回忆。因此这篇文章运用倒叙手法,自然引出下文,而且“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制造悬念,为什么看到橘林我就这么感动。
⑶“团团”“簇簇”都是叠词,运用叠词,不仅能在形式上增添语言的韵律美,而且能在内容上突出事物的形象美,还能在情感的抒发上体现其感染力。结合语境分析,这里描写的是橘子花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突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从而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⑷ 文中父亲是因为“我”偷橘子而教育“我”的,每当看到橘子花,想起橘子花的香味,我就会想起父亲对我的教导。可以说橘子花的香味就象征着父亲对我的教导,这么多年过去了,要堂堂正正地做人这句话我一直牢记于心,也影响着我的一生,因此这句话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⑸ACD理解和分析正确。B“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这句话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 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⑵ 前两段运用倒叙手法,交代发现橘林的过程,自然引出下文,有悬念效果。
⑶ 都是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地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⑷ 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⑸B
【点评】⑴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文章标题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作文章线索;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语带双关;⑥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⑦吸引读者兴趣。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⑵ 本题考查理解开头段作用的能力。开头段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揭示主题等。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⑶ 此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要我们赏析的词语,要么是运用修辞、要么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⑷ 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对句子含义的考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品析句子的深层含义:①结合具体语境理解;②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③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总体把握能力,考查阅读散文多方面的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二是要理解重点语句表达的意思,三是要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四是要文章文章的表现手法。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仔细比对,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仔细地给花坛松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薇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绿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的。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因为有太阳明亮的照耀,才有了花朵明艳的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阻挡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唯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的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原文有删改)
(1)此文中,作者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花,其用意是什么?
(2)第⑤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朵选择了太阳”和“太阳选择花朵”分别是什么意思?
(3)赏析第⑧段中的句子。
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的舒坦。
(4)第⑩段中说:“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意在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
(2)“花朵选择了太阳”的意思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花朵永远向往太阳,追求太阳,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太阳选择了花朵”的意思是太阳也喜欢这些明亮的花朵,这些花朵受到了太阳的青睐。
(3)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论是生活是优越还是恶劣,只要我们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
(4)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⑴本题通过写楼前的玫瑰花在松软的花坛中缤纷和楼后玉簪花在没有阳光、潮湿、阴凉、肮脏的环境中生长,表达了“ 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不同的生命有不同的精彩,要做好最好的自己”这一主题。可结合“”“ 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进行分析作答。
⑵首先要知道“太阳”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象征。所以“花朵选择了太阳”是花朵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永远向着美丽出发;“太阳选择了花朵”蕴含着太阳这样美妙的事物也会去选择美好的花朵,他们彼此欣赏,共同缔造美好的生活。
⑶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和美好,表达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赞美。
⑷语句的意思是有阳光就去做玫瑰,无阳光就去做玉簪花,不同的生命有不同的色彩,要做最好的自己。 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论是生活是优越还是恶劣,只要我们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
故答案为:⑴ 意在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
⑵ “花朵选择了太阳”的意思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花朵永远向往太阳,追求太阳,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太阳选择了花朵”的意思是太阳也喜欢这些明亮的花朵,这些花朵受到了太阳的青睐。
⑶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⑷ 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论是生活是优越还是恶劣,只要我们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写作意图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从文章的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中心和情感角度进行思考。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明确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效果,注意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⑶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此题需要明确赏析句子的基本内容:内容+手法+效果。答题模式为:此题运用.......手法,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
⑷本题考查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文本的内容,联系生活体验,明确观点,理由充分。
五、写作题
11.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请以“美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二:请以“ 在心间流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半命题作文要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如亲情、快乐、泪水等),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本,文章不少于600字,严禁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参考例文】
真情在心间流淌
人只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题记
“叮铃铃”电铃终于拖着疲惫的身子,发出最后一次嘶哑的声音,身体早已僵硬了,头脑也已麻痹了。我独自拖着机械而沉重的步伐,行走在惨白的雨幕之中,没有方向,没有目的地,就像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压抑在心中的苦闷如同泻闸而出的潮水,击打我脆弱的心灵,泪已慢慢决堤,混着雨水流进我的嘴里,流进我的心里,苦苦的,涩涩的……考试,我失败了,曾经一夜夜的苦战,曾经一次次的努力拼搏,换来的却是一个破碎的梦!面对着茫茫星空,一颗流星跟随着我的眼泪滑落,为什么成功总与我擦肩而过,如流星,来得快,去得也快。难道,我的辉煌是取决于流星划空的短暂吗 还是,我不配成功,泪痕风干的时候,我痴痴地望着皎洁的月光,沉思……
门悄悄地被打开了,之间爸爸怀里勾着一件外套,手上小心翼翼地端着一杯咖啡,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不知何时,已经走到了我的身边,轻轻把外套搭在我的肩膀上,陪我一起仰望星空,爸爸开口了:“你在想什么 ”我无语,爸爸接着:“我知道你在为考试失利伤心!但你不能因为这次失利而意志消沉,你认为这是你最后一次考试吗 不是,这只是一次小考,你不过是没有把握好,才不理想,你不能就因为这次考试,而否定了以后的,这次不好,下次努力吧!你还要记住:‘人只可以被打败,不可以被打倒’。”“爸……”我望着爸爸,爸爸的眸子里闪动着无限的关怀。“你看,这杯苦咖啡,不就像人生的坎坎坷坷,艰难险阻吗 只要你有勇气喝下它,你才会对困境有更深层的认识,打败他,很简单。”听罢,我一口气将咖啡咽入腹中,苦味在喉咙间徘徊,我细细品味,心中无比甜蜜。
真情是春天里的一条弯弯的小溪,清澈见底,碰触它,便是冰凉清爽的舒畅;
真情是夏天了的拂拂微风,清凉宜人,让心灵得到宁静;
真情是秋天的田野里待收的庄稼,金黄灿烂,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真情是冬天里的缕缕阳光,虽然零散,但总是留下暖暖的痕迹。
属于我的那份真情,就在爸爸的安慰中。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一)这个作文题目只有两个字“美丽”,“美丽”是一个形容词,如美丽的风景,美丽的人生,美丽的心灵等,因此,这个作文的选材范围比较广泛,可以写人、事、物、景,当然也可以写自己对“美丽”的看法和感悟。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写作时都能扣题,但如何能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却是比较难的,因此,从选材到构思再到写作也须费一番心思。
(二)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其次还要求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比较好的作文。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补题,补题的过程就是确定立意和选材的过程。题目中已经给出了例子,可以直接用,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补写另外的内容。比如补题为“真情在心间流淌”,可以写成记叙文,应该选择生活中有关的事例来表现真情这个主题。写作时内容要具体,要有真情实感,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
【点评】(一)本题考查写全命题作文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其次还要求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比较好的作文。命题作文一定要注意把题目分析透彻,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①审题:全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审题,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②写作:这道命题作文可写的内容很多,只要是来源于生活中自己的体味与思索都可以写下来。③在写作时,注意立意、选材和构思的新颖,书写的整洁美观。
(二)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半命题作文写作时,首先要审题准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不能错误的理解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再者,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选材要精确,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