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苏州园林》第一课时课件(共33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9《苏州园林》第一课时课件(共33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8 11:40:2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积累“轩榭”“丘壑”“嶙峋”“因地制宜”等重点词语。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重点)
3.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难点)
4.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江南文脉》之《苏州·拙政园》
2.“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领略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之美吧!
二、自主学习
(一)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等。有《叶圣陶文集》行世。
2.背景资料
1997年12月,江苏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略有删节。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拙政园,苏州古典园林之一,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圣陶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景致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他还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叶圣陶将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香港那家出版社,后因故摄影集未出版。这篇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将题目改为《苏州园林》。
3.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与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移步换景的图画。全市现有园林60多个,根据年代不同列出的苏州四大名园: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清代的留园。四大园等9个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扫除阅读障碍
1.字音:
2.词义: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完全出于自己的构想和设计。多指诗文创作中有独特的构思,不落俗套。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文中形容花开后的艳丽多姿。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勾画每一段的中心句。
(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4)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5)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6)花墙和廊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7)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8)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9)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10)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2.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第4段: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第5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第6段: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第7段: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第8段: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第9段: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四、精读解析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展开说明的?
整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学法指导】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常见的考查形式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对××进行了介绍?
根据第×段的表述,给××下一个定义。
(2)答题技法
分清说明类型。
关注文章标题。
抓住首尾段落。
理解因果关系。
(3)答题模式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特征是……。(说明对象多是具体事物,一般文章标题就是说明对象,指出被说明的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介绍了……的……(对象内容)。[说明对象多是方法、原因、原理(道理)等事理。]
非连续性文本:先明确各个材料的要点,再把这些要点归纳整合,明确说明对象并概括出它的特征。
2.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内容与第二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4.第七至第九自然段从哪角度介绍苏州园林?
5.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苏州园林的地位、价值以及总体特征——图画美。
第二部分(第3—9段):作者从园林建筑的各个方面,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
第1层(第3—6段):从四个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四个“讲究”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第2层(第7—9段):从角落、门窗、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令人回味。
五、合作探究
1.第3至6段的段落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学法指导】能否调换段落顺序
[答题思路]
(1)表态(一般为不能调换);(2)阐释原因,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或事物发展的规律),调换后不合逻辑。注意:总分关系中,分的部分与总的部分要相照应,调换后就不能照应了。
不能调换。因为第3至6段分别介绍了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如果调换了顺序,就不能与第2段的四个“讲究”一一照应了,使说明不够严谨。
2.第3—6段和第7—9段的说明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是围绕“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特征来展开的。
不同点:第3—6段,说明更详细,说明的内容更重要;第7—9段,说明较简略,说明的内容较次要。
3.全文是按照怎样的结构和顺序进行说明的?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顺序来展开说明?
【学法指导】如何判断说明顺序
[答题思路]
(1)说明文的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根据上述三种说明顺序的特征及对文章具体内容的理解,确定相应的说明顺序。
全文是按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说明,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进行说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导入新课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领略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之美吧!
导入新课
苏州园林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积累“轩榭”“丘壑”“嶙峋”“因地制宜”等重点词语。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重点)
3.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难点)
4.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等。有《叶圣陶文集》行世。
出处
本文选自《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略有删节。
原题
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拙政园,苏州古典园林之一,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
写作缘由
1979年初,香港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叶圣陶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景致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他还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叶圣陶将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香港那家出版社,后因故摄影集未出版。
改名
这篇序文被《百科知识》所用,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将题目改为《苏州园林》。
背景链接
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与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移步换景的图画。全市现有园林60多个,根据年代不同列出的苏州四大名园: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清代的留园。四大园等9个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园林
竿( ) 映衬( ) 败笔
丘壑( ) 雷同 嶙峋( )
依傍( ) 蔓延( ) 蔷薇( )
芭蕉( ) 雕镂( ) 斟酌( )
明艳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
重峦叠嶂( ) 俯仰生姿( )
ɡān
立竿见影
chèn

lín xún
泛指事情中做得不好的部分
bànɡ
màn
qiánɡ

lòu
zhēn zhuó
cái
zhànɡ

不要写成“治”
读读写写
倘若( ) 鉴赏( ) 轩榭( )
回廊( ) 池沼( ) 模样( )
着眼( ) 相间( ) 藤萝( )
阶砌( ) 庸俗( ) 称心( )
广漆( ) 珠光宝气
tǎnɡ
jiàn
xuān xiè
lánɡ
zhǎo

zhuó
jiàn
ténɡ

yōnɡ
chèn

多音字

( )处所
( )处理
chù
chǔ

( )模样
( )模拟



( )蔓延
( )藤蔓
màn
wàn
【串句记忆法】虽然毕业多年,但他们两人之间(jiān)的联系从来没有间(jiàn)断过。
作名词时,读“chù”;
作动词时,读“chǔ”。
沼( )
zhǎo
昭( )
zhāo
池沼
昭雪
意思是“清洗(冤枉)”。
【口诀记忆法】细鳞(lín)游鱼戏水乐,嶙(lín)峋山石危峰兀。
玲( )
línɡ
伶( )
línɡ
玲珑
伶俐
倘( )
tǎnɡ
徜( )
chánɡ
倘若
徜徉
形近字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完全出于自己的构想和设计。多指诗文创作中有独特的构思,不落俗套。
重重叠叠的山峰。
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文中形容花开后的艳丽多姿。
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用于褒义。
也说“别出心裁”。
重峦叠嶂
珠光宝气
多形容女性。
别具匠心
斟酌
近义词:推敲
词语集注
相同点
不同点
辨析
别具匠心——别具一格
都有“与众不同”的意思。
“别具匠心”指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风格。
1.美术馆里展出了许多( )的工艺美术品。
2.他的画风与众不同,( )。
别具匠心
别具一格
词语辨析
要求:默读课文,勾画每一段的中心句。
整体感知
中心句
(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4)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5)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6)花墙和廊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7)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8)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9)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10)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串联中心句,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第4段: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第5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第6段: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第7段: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第8段: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第9段: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起到了提示层次和角度的作用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
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内容与第二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那么后面第七至第九自然段是从哪个角度介绍苏州园林的呢?
思考:
课文精讲——明晰说明顺序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展开说明的?
整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
门窗的图案美
建筑的色彩美
课文精讲
考点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考点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常见的考查形式 答题技法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对××进行了介绍?
根据第×段的表述,给××下一个定义。
分清说明类型。
关注文章标题。
抓住首尾段落。
理解因果关系。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特征是……。(说明对象多是具体事物,一般文章标题就是说明对象,指出被说明的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介绍了……的……(对象内容)。[说明对象多是方法、原因、原理(道理)等事理。]
非连续性文本:先明确各个材料的要点,再把这些要点归纳整合,明确说明对象并概括出它的特征。
答题模式
2.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内容与第二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



总说
分说
4.第七至第九自然段从哪角度介绍苏州园林?
角落的构图美
门窗的图案美
建筑的色彩美



细处
局部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苏州园林的地位、价值以及总体特征——图画美。
第二部分(第3—9段):作者从园林建筑的各个方面,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
第1层(第3—6段):从四个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四个“讲究”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第2层(第7—9段):从角落、门窗、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令人回味。
5.划分层次
第3至6段的段落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思路]
(1)表态(一般为不能调换);(2)阐释原因,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或事物发展的规律),调换后不合逻辑。注意:总分关系中,分的部分与总的部分要相照应,调换后就不能照应了。
考点
能否调换段落顺序
合作探究
不能调换。因为第3至6段分别介绍了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如果调换了顺序,就不能与第2段的四个“讲究”一一照应了,使说明不够严谨。
相同点 不同点
第3—6段和第7—9段的说明有何异同?
都是围绕“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特征来展开的。
第3—6段
说明更详细,说明的内容更重要
第7—9段
说明较简略,说明的内容较次要
3.全文是按照怎样的结构和顺序进行说明的?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顺序来展开说明?
[答题思路]
(1)说明文的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根据上述三种说明顺序的特征及对文章具体内容的理解,确定相应的说明顺序。
考点
如何判断说明顺序
图画美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主)
角落的图画美
门窗的图案美
建筑的色彩美
(次)
逻辑顺序
整体
局部
全文是按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说明,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