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单元目标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单元目标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9 19:5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下期八年级语文单元目标检测题
第二单元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和蔼(ǎi) 宽恕(shù) 油光可鉴(jiàn)
B.瞥见(piē) 绰号(chuò) 藏污纳垢(gòu)
C.粲然(càn) 窒息(zhì) 筋疲力尽(jìn)
D.吹嘘(xū) 黝黑(yōu) 广袤无垠(mào)
2、下列各句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3分)
A.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诽红的轻云。
B.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诌诌的,于是得了个“穈先生”的绰号。
C.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D.每逢骤雨淬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人们对非法食品添加剂深恶痛疾。
B.诗词大会第二季办得不仅有文化内涵,还因为加入了飞花令而更显得意趣盎然。
C.这篇文章写得抑扬顿挫,曲折生动。
D.要想成为制造业强国,绝不能粗制滥造拼数量,只能以大国工匠精神拼质量。
4、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3分)
A.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B.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2020年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C.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
②走进图书馆,触目那些或发黄或簇新的书籍,它睿智的灵光会将我们的眼睛映照得明亮。
③因此,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托和重塑。
④然后翻开书,进入思想的丛林,我们会顿觉油墨的芬芳沁人心脾。
A.“我们”是代词,“油墨”是名词,“走进图书馆”和“映照得明亮”都是动宾短语。
B.“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这个句子中,“人和事”作主语。
C.“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托和重塑。”一句是假设关系的复句。
D.将选文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②④①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藤野先生》这篇散文热烈的赞颂了藤野先生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B.《我的母亲》是一篇自传体散文,作者展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C.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运用欲抑先扬的写法和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示出列夫·托尔斯泰“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字里行间流露出仰慕、崇敬之情。
D.《美丽的颜色》记叙了居里夫妇提取镭元素的工作情景,热情讴歌了主人公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7、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8分)
①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②“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③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④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⑤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以上文段出自《朝花夕拾》,“她”是 ,“三哼经”指 。(4分)
(2)请再写出两个出自《朝花夕拾》中的人物。(人物及作品,4分)
; 。
综合性学习。(18分)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世上有一种最香醇的茶值得永远品味,那便是母爱。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认识母亲,感恩回报母亲,在今年母亲节前,我校八年级准备开展“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1)营造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简洁、富有感染力的标语,张贴在教室里。(4分)

(2)设计活动:为了让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为了让同学们能多角度地展示母爱的伟大,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形式。(6分)
示例:活动一:母爱歌曲我来唱
活动二: ;活动三: 。
(3)仿写句子:根据材料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
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梁晓声《母亲》)
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母爱是
, 。
(4)探究材料:下面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的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请你写出探究结果:(4分)
项目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祝福母亲生日的 54% 66% 91%
祝福同学生日的 56% 86% 92%
差值 2% 20% 1%
探究结果: 。
二、阅读探究。(46分)
(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3题。(24分)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星期要送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实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8分)
(1) (2)
(3) (4)
10、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是见诸行动的,而且极为认真负责的,这从他看鲁迅抄的讲义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其中最能表现“及时”的词语是 ;最能体现“全面”的词语是 ;最能体现“细致”的词语是 ;最能体现“始终如一”的词语是 。(4分)
11、“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因何“吃了一惊”
;“我”又 因何“感到一种不安”
。(4分)
12、选段主要采用 、 的描写方法来表现藤野先生
的高贵品质。(6分)
13、选段的记叙顺序是 。(2分)
(二)课外阅读。阅读阎连科《老师!老师!》,完成14-18题。(22分)
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蜿蜒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要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 ,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词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ào dié,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⑩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 (选自《读者》2015.10有删改)
14、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 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4分)

15、请说说文章题目“老师!老师!”有什么特点。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 (4分)

16、结合文章,说说第⑨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4分)

17、为什么说张梦庚老师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 (6分)

18、作者说,就是觉得老师伟大。结合全文,说说张老师的“伟大”表现在哪里。(4分)

三、创造·表达分享。(60分)
父母的一言一行如阳光洒遍我们成长的道路;老师的一言一行似春雨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朋友的一言一行像炉火温暖我们如歌的岁月……因为,在这一言一行中,有浓浓的关爱,有谆谆的教诲,有善意的提醒,有真诚的帮助……
19、请以“一言一行总关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套作,不得抄袭;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第二单元
一、 语言积累运用 1D 2C 3C 4B 5D 6C 7(1)阿长 《山海经》 (2)示例: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父亲《五猖会》;闰土的父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8(1)示例:品味无私母爱,感恩无尽亲情 (2)活动二:例:母爱诗文我来诵 活动三:例:母爱故事我来讲 (3)示例:母爱是黑暗微光下细密的针线,那份关爱伴随我们成长 (4)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母亲生日和关注同学生日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们应尽快学会品味母爱,感恩母亲;或初中生对母亲生日的关注率远远小于对同学生日的关注率,值得我们深思,说明初中生尤其要注意对母爱的感恩。(从纵向和横向观察均可,但结论要明确)
二、阅读理解(一)9、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 10、“第二三天”;“从头到末”;“一一订正”;一直 11、藤野先生竟然为一个弱国留学生细心地添改讲义;“我”的讲义错误多,让先生费神 12、语言、动作,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13、顺叙。
(二)14、“我”在酷暑的一天带同学逃课帮母亲捉蚜虫,还强词夺理顶撞张老师 15、文章题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和感叹号(感叹句)。这样既强调了人物的身份,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崇敬和赞美的强烈感情,起到吸引、震撼读者的作用 16、虽然张老师的背影在眼前消失了,但是张老师的形象和精神还留在“我”心中,让“我”像听心跳一样时常清晰记起,这表达了“我”对张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深情难忘 17、张老师默默扎根教育,辗转多校,过着一种平凡清贫的教书生活,他的一生“清寂”。他事业有成,为教育做出了贡献;子女成才,家庭幸福。因此充满了“暖意”;但是,他一生清苦,命运坎坷,不被人重视,不被人记起,因此他的人生充满“寒凉” 18、他热爱教育,默默坚守教坛43年,一生的金贵岁月奉献给了教育,培养学生成才;他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受学生敬仰。
三、写作 1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