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10. 三 峡
课
一
第
时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
录
新课导读
字词积累
课文浅析
新课导读
趣味引入
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说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确,我们祖国的江山秀美壮丽,使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心动不已。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三峡风光吧。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三峡的诗文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的一番景色。
作者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祖国河山十分热爱,对地理风物精切钻研。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
写作背景
当时南北分裂,郦道元身在北方,实际上并未踏足三峡地区,本文是他在前人记述的基础上整理加工而成的,是他对《水经·江水》中“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一句的部分注释。
助读资料
《水经》和《水经注》
《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载水系的地理书,经清代学者考证,可能是三国时的著作,原书非常简单。郦道元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述和补充,遂成《水经注》一书。《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碑刻墨迹、渔歌民谣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全书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文体知识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对旅行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是作者写游览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文章。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珍贵物产、风土人情、社会生活,都可以成为游记的题材。优秀的游记散文具有景物的生动性、情感的真挚性、人物的自我性和寓意的社会性等特点。
字词积累
郦道元( ) 阙处( ) 重岩叠嶂( )
曦月( ) 襄陵( ) 沿溯( )
朝发( ) 素湍( ) 绝 ( )
飞漱( ) 峻茂( ) 林寒涧肃( )
长啸( ) 属引( ) 沾裳( )
易读错字
lì
quē
zhàng
xī
xiāng
sù
zhāo
tuān
yǎn
shù
jùn
jiàn
xiào
zhǔ
cháng
多义字
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自
沿溯阻绝( )
绝 多生怪柏( )
哀转久绝( )
绝
介词,在
连词,如果
动词,隔断
形容词,极(高)
动词,停止、消失
多义字
不以疾也( )
以刀劈狼首( )
以
故渔者歌曰( )
明知故犯( )
问其故( )
故
素湍绿潭( )
可以调素琴( )
素
连词,所以
副词,故意
名词,原因、缘故
动词,比得上
介词,用
形容词,白
形容词,不加装饰的
古今异义
略无阙处:( )
至于夏水襄陵:( )
或王命急宣:( )
属引凄异:( )
古义:完全;今义:简单,跟“详”相对
古义:到,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古义:有时;今义:或许,或者
古义:连接;今义:(意念)集中在一点
理解词语
虽乘奔御风( )
回清倒影( )
每至晴初霜旦( )
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理解词语
重重叠叠的山峰。
造句:重岩叠嶂的险峻峡谷中,湍急的江水呼啸着奔腾远去。
把天遮住,把太阳挡住。形容覆盖的面积广大。
造句:面对几乎隐天蔽日的巨浪,飞云没有一丝惧色。
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造句:三峡两岸多重山峻岭,每到秋季总能听到猿声啼鸣,在空旷的山谷中回响,哀转久绝。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哀转久绝:
课文浅析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
写三峡两岸的山的特点:山高、岭连、峡窄。
第二部分(②—④)
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夏天→水流湍急→雄壮美
春冬→清荣峻茂→清幽美
秋天→林寒涧肃,猿鸣凄凉→凄异美
三峡
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总写山
雄奇险峻
初读感知
描绘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连绵(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高峻(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同学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