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5.白杨礼赞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5.白杨礼赞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9 11:5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15. 白杨礼赞
第二课时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 录
课文品读
课文赏析
随堂拓展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边听边想,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文理解
课文四次提到“不平凡”,三次提到“极普通”,“伟大和不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不平凡而又普通,意思相同。“不平凡”就是伟大,极普通就 是很平凡。 白杨树是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显示它很平常;外形的美尤其是内在美,显示它是不平凡的。
找出文中多次出现的“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找出这些句子,并说一说 “不平凡”的含义。
课文理解
“扑”与“奔驰”照应,准确而形象地写出了静态的黄土高原迎面而来的情景,突出了汽车速度之快。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黄土高原”比喻成“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辽阔平坦、色彩鲜艳的高原图画,为写白杨树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课文理解
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在内容上,点出“不平凡”,以“极普通”来反衬白杨树的伟大,寓伟大于平凡之中。为下文歌颂北方普通军民埋下伏笔。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课文理解
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是为了赞美白杨树的树中“伟丈夫”形象,突出白杨树的与众不同,突出白杨树的内在美。同时,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好女子”和下文的“伟丈夫”对比,突出了白杨树的与众不同。由赞美树到赞美人,过渡自然。
作者为什么要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课文理解
这里作者用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层层深入。
第一个“难道”以反问句引入,使读者思考人和白杨树的联系,为下文作铺垫。
第二个“难道”以反问句肯定白杨树不平凡的品质,肯定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之间的联系。
第三个 “难道”以反问句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
第四个“难道”以反问句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正是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的象征。
第7段中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课文理解
不多余。这一段进一步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说明了作者“礼赞”白杨树的真正原因,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作者所揭示的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因为抒情议论的点染,而显得更加鲜明、突出。这一段既是对上文联想的补充,又是为下文表明态度作铺垫。因此,不多余。
第⑦段已经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第⑧段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课文理解
在内容上将白杨树和楠木对比。对“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表示愤慨鄙弃之情,深化了主题。以高昂的调子再次赞美白杨树,在结构上,呼应开头。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课文理解
特色总结
1.运用象征,托物言志。
文中的白杨树,是作者寄托感情的象征物。它既是黄土高原上傲然挺立的白杨树,又是抗日军民、民族精神的化身。作者成功地运用象征手法,通过赞美白杨树来揭示文章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北方军民的赞美、热爱之情。
2.线索分明,结构精巧。
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开篇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与赞美;然后写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再从外形特征、内在品质两个方面写白杨树的不平凡;接下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结尾再次赞美白杨树,突出主题。
课文理解
3.语言贴切,变化多姿。
本文用词形象贴切。如用“无边无垠”写高原的广大,用“坦荡如砥”写高原的平坦,用“伟岸”“挺拔”写白杨树的高大等。从句式上看,本文语言也是活泼多姿,富于变化的。如揭示白杨树象征意义的几个反问句,同中有异,有短有长,内涵渐次丰富,境界逐渐开阔,层层深入,将情感推向高潮。
特色总结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本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作者又是如何围绕线索来谋篇布局的?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贯穿全文的抒情线索,内容上将各段串联起来,结构上也非常严谨,首尾呼应,使文章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文章开篇点题,点出“我赞美白杨树”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不平凡”。
(2)接着通过介绍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引出“傲然地耸立”的白杨树。
(3)紧跟着描绘了白杨树的外形和气质,并再三赞美它的“不平凡”。
(4)然后由树及人,道出了它的象征意义,并进一步表明“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一主旨。
(5)最后巧借楠木,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延伸问题
本文作者运用了多种写作技巧来表达自己对白杨树、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请举例说一说。
(1)运用象征手法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抗日军民。如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形象,笔直的干,靠拢向上的枝叶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精神,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及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团结上进的精神相一致,所以,用白杨树来象征北方抗日军民、民族精神,贴切自然。
(2)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赞美白杨树。作者在第⑦段先以两个否定、一个假设坦言白杨树可能“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而后用“但是”一转,肯定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更突出地赞美了白杨树坚强不屈、挺拔、正直、伟岸等品质。
(3)对比手法的运用。第⑨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突出地赞美了白杨树的不平凡,表达了对“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的愤慨、鄙弃。
课文结构
生长环境——雄壮、伟大(境美)
白杨礼赞
外形特征
内在品格
干:笔直
枝:靠拢
叶:向上
皮:光滑
力争上游
倔强挺立
不折不挠
形美
神美
赞美白杨树,
讴歌抗日军民
课文主旨
文章采用象征手法,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描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外形特征,赞美了白杨树不折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同时也进一步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了他们身上团结向上、坚强质朴的民族意志和精神。
随堂拓展
推荐阅读
荔枝蜜
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说起来可笑。孩子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说:蜜蜂轻易不螫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螫。一螫,它自己耗尽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四围是山,怀里抱着一潭春水,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记得楼前是一片比较平坦的园林,不是山。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赶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小山似的。
推荐阅读
  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的妙处。偏偏我来的不是时候,满树刚开着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比花倒还中看些。从开花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在从化温泉吃鲜荔枝了。
  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有人也许没听说这稀罕物儿吧?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那蜜蜂忘记早晚,有时趁着月色还采花酿蜜。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大。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精神。热心肠的同志为我也弄到两瓶。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温泉公社的养蜂场,却起了个有趣的名儿,叫“蜜蜂大厦”。正当十分春色,花开得正闹。一走进“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推荐阅读
  养蜂员老梁领我走进“大厦”。叫他老梁,其实是个青年人,举动很精细。大概是老梁想叫我深入一下蜜蜂的生活,小小心心揭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着一排板,每块板上满是蜜蜂,蠕蠕地爬着。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别细长,每只蜜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
  老梁叹息似的轻轻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
  我就问道:“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
  老梁说:“能割几十斤。蜜蜂这物件,最爱劳动。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一点点糖,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我又问道:“这样好蜜,不怕什么东西来糟害么?”
  老梁说:“怎么不怕?你得提防虫子爬进来,还得提防大黄蜂。大黄蜂这贼最恶,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专干坏事。” 
推荐阅读
  我不觉笑道:“噢!自然界也有侵略者。该怎么对付大黄蜂呢?”
  老梁说:“赶!赶不走就打死它。要让它待在那儿,会咬死蜜蜂的。”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可是呢,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回答说:“蜂王可以活三年,一只工蜂最多能活六个月。”
  我说:“原来寿命这样短。你不是总得往蜂房外边打扫死蜜蜂么?”
  老梁摇一摇头说:“从来不用。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这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国学诵读
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文: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劲强健,君子处世,也应该像天一样,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
走进传统文化
植物的象征意义
植物不仅有迷人的外表,还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植物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构成了独特的文化内容。
一些常见植物的象征意义:松柏象征坚贞节操,竹象征气节,梅象征高洁品行,兰花象征高尚人格,荷花象征洁身自好的品质,桃李象征门生,桑梓象征故乡,垂柳象征离别。
走进传统文化
植物的象征意义
还有些植物被赋予了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甘蔗:在一些地区,甘蔗被认为是高升的象征,寓意人的前途就像甘蔗一样,一节一节的,不断高升。
常春藤:一种寓意十分美好的常绿藤本植物,象征着青春长驻,深得人们的喜爱,送友人则表示友谊之树长青。
桂花: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吉祥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
同学们,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