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1.蝉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1.蝉 第2课时【优质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29 11:5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法布尔
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课文品读
01
课文赏析
02
随堂拓展
03


Contents
课文品读
01
课文回顾
1. 你知道蝉从产卵到成虫,其生长要经历哪些过程吗?请填写出来。
成虫产卵——孵化幼虫——入土隐藏——出穴蜕皮
课文回顾
2. 蝉产卵的地点、方式和数量
地点:细树枝上
方式:用胸部尖利的工具,在细树枝上刺小孔,大概会刺三四十个小孔。
数量:每个小孔,一般约十个卵,总数三四百个。
课文回顾
3. 在建隧道时,泥土都搬到哪里去了?
幼虫掘土时,将黏液喷涂在泥土上,使之变成泥浆,墙壁更加柔软了;
用肥重的身体把泥浆挤进干土的缝隙里,建成不易崩塌的墙壁。
课文回顾
4. 蝉蜕皮的顺序
背——头——吸管和前爪——翅膀和后爪——尾部
课文回顾
5. 蝉体颜色的变化
淡绿色→棕色
课文理解
1. 文章第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文章内容具有真实性。
课文理解
2. 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句中的“大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
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不能删去。因为“大多数”是限制性词语,表示多数掘地昆虫的窠外面有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虫没有土堆,删去之后就变成掘地昆虫外面都有一堆土,与文意不符,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课文理解
3. “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蝉”的地穴与“金蜣”的地穴相比较,说明“蝉”的地穴周围一点土都没有的特点,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课文理解
4. 第11段,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试品析其好处。
这一段是动作描写,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蝉“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地写了出来。
课文理解
5. 第12段“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往往”一词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说明蝉大多时候找向上翘起的树枝,但也有例外,如果去掉的话说明只有找到向上翘起的树枝蝉才会产卵,与原意不符,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课文理解
6. 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因为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艰难地走出壳外、脱皮;落到地上,面对重重危险;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
课文理解
7. 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最后一段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了蝉的一生。
课文赏析
02
核心问题
1. [重点]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按一般说明文的写作顺序,介绍一种昆虫时,一般会根据其生长过程来写,即先从卵到幼虫,再从幼虫到成虫。这篇文章却打破常规,先写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再写它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有点像记叙文中的“倒叙”。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四年黑暗中的苦工”,它既是重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地下),又是难点(最不易为人所知的地下生活),也使行文摇曳多姿,不落俗套。
核心问题
2. 阅读全文,试着列出蝉成长的生命历程。
成虫产卵 → 蝉卵孵化 → (即刻)幼虫走出壳外 →(不久)幼虫落到地上 → (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 →(几分钟以后) 幼虫钻进地里 →(四年后) 幼虫从地穴爬出 →(徘徊一阵) 幼虫爬上灌木枝或野草叶等 → (半个小时后)变成成虫 →(三个半小时) 成虫离枝飞去 → (五个星期后) 成虫交配、产卵、死亡。
延伸问题
1. [发散思维] 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精神?说说你的观点。
①作者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勇于探索;②他注重观察和实验,通过对蝉的生活习性进行大量细致的追踪和研究来了解蝉的生命特征和成长规律;③他尊重世间万物,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任何生命,哪怕是一只小小的昆虫。
延伸问题
2. 蝉的一生既漫长的,又短暂。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
人生的价值在奋斗,不管结果是否成功。奋斗的过程漫长,在奋斗的时候需要忍受孤独、寂寞,然而,没有这个艰苦奋斗过程,就不会有成功的辉煌。
课文结构
蝉的生长过程
幼虫出穴
脱皮成长
成虫产卵
孵化幼虫
入土隐藏
课文结构
成虫产卵
蝉卵孵化
幼虫出壳
即刻脱皮
不久,幼虫落地
立刻寻觅藏身之地
几分钟后,钻进地里
四年后,爬出地穴
徘徊,爬上灌木枝或草叶
半点钟后,变为成虫
3.5小时后,离枝飞去
5周后,交配、产卵、死亡
课文主旨
作者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通过对细小聒噪的蝉因为一个夏天而付出17年代价的了解,进而联想到人类的生活历程,提示人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积极面对,好好地生活。
随堂拓展
03
推荐阅读
法布尔《昆虫记》;
佐藤有恒、桥本恰二《蝉的一生》;
王宜振《蝉的一生》;
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
国学诵读
入若耶溪
王 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诗中名句!
原文:
国学诵读
译文:
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
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蝉儿高唱,树林显得愈加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国学诵读
【赏析】
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这首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效果。
走进传统文化
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原指蝉在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虫的壳。后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同时它也是《三十六计》中的著名计策。“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指保持原来的阵形不变,维持原有的态势,暗中转移自己的主力,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
走进传统文化
这一计与脱壳的蝉只留下空壳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历史上和小说中,这一计策运用得非常频繁。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时,在五丈原病死于军中。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姜维便使用此计,迷惑司马懿,以便安全转移,撤回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