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23.《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
免费获取课文朗读资源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录
课前导入
字词积累
课文品读
课文赏析
一
二
三
四
01
课前导入
趣味引入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称为“亚圣”。《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
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
著的。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
论辩。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
《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
写作背景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孟子的这些言论、活动被记录在《孟子》一书中。
文体知识
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它的基本发展趋向是从简约到繁复,从零散到严整,越是后期的著作,篇幅越宏大,结构越严密。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品有《老子》《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文体知识
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散文,是与韵文相对的一种文体,是哲学、政治、伦理、历史方面的论说文和记叙文。分为两种,一种是历史散文,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一种是诸子散文。
02
字词积累
字词理解
公孙衍( ) 焉( )得
丈夫之冠( ) 往之女( )家
富贵不能淫( )
yǎn
·
yān
guàn
rǔ
yín
·
·
·
·
通假字
往之女家( )
·
“女”同“汝”,你
古今异义
1.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2. 父命之( )
3. 以顺为正者( )
4. 富贵不能淫( )
·
古义:男子;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
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改正
古义:惑乱,迷惑;今义:过多;放纵
·
·
·
·
词类活用
1. 丈夫之冠也( )
2. 富贵不能淫( )
3. 贫贱不能移( )
4. 威武不能屈( )
·
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使动用法,使……迷惑
使动用法,使……动摇
使动用法,使……屈服
·
·
·
文言句式
◎省略句
戒之曰
( )
◎判断句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 )
省略了主语“母”
“……者,……也”,表判断
03
课文品读
问题思考
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一文中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
中心论点
论证思路
论证方法
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思路?
文章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
导思
1
导思
3
关键词:
主张、品格、抱负
导思
课文主旨
《富贵不能淫》记述了孟子与景春关于“何谓大丈夫”这一问题的探讨,孟子借对景春的反驳,提出了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激励人们要坚持正道、不畏强暴,做真正的“大丈夫”。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课文结构
景春: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靶子
富贵不能淫
孟子
以“妾妇之道”类比反驳景春—破
正面提出“ 大丈夫”
三个方面的标准—立
讲仁德,守礼法,
做事合乎道义
坚持原则
不为外因所迷惑、
动摇、屈服
04
课文赏析
课文理解
1.品析第一句,说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从“居”“立”“行”三个角度阐释真正的大丈夫是有仁、有义、有礼、有智的。
课文理解
2.孟子举生活实例的目的是什么?
孟子举男子加冠、女子出嫁这样的生活现象,言下之意是:你景春怎么连此类常识都没有呢?从论证方法看,这句既是举例论证,又是类比论证,以“女子”守礼教来类比“大丈夫”的矢志不渝。
课文理解
3.孟子是怎样从正面展开论述的?
孟子用排比句从正面论述,“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比喻“仁”“礼”“义”,这是比喻论证,同时与上面构成对比论证;用“得志”和“不得志”分别表明“大丈夫”应有的行为准则,这又是一种对比。
课文理解
4.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事例阐述大丈夫的所作所为,通过“得志”与“不得志”的对比,分析他们对待理想、志向、人生的态度,赞美了大丈夫高洁的品质。
课文理解
5. 孟子的观点是什么?是运用什么方法提出来的?
结尾总结全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提出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核心问题
1.《富贵不能淫》中作者提出的大丈夫的三个标准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第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即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这是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必须放在最前面;第二,“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即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这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第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这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
写作亮点
1.构思精巧,条理清晰。
文章采用问答的形式阐述孟子的“大丈夫之道”,先由景春提出问题,然后孟子回答,一问一答,在问答中阐述自己的观点,让读者感受更加深刻。
写作亮点
2.语言幽默,富有气势。
孟子以“妾妇之道”的例子类比,指出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表明自己的观点,含蓄而幽默。在语言上,孟子善用排比、反问等,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等,气势非凡,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同学们,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