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孟子》三章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孟子》三章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30 09:2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古诗文导学阶梯
《孟子》三章 导学案
导学目标+基础导练+拓展导能+综合检测+参考答案
【导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常规实词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特点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学习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说理方式的表达效果。
《富贵不能淫》
基础导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1.一怒而诸侯惧 ( ) 2.安居而天下熄 ( )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4.母命之 ( )
丈夫之冠也 ( ) 6.无违夫子 ( )
7.妾妇之道 ( ) 8.得志,与民由之 ( )
9.富贵不能淫 ( ) 10.贫贱不能移 ( )
11.以顺为正者 ( ) 12.此之谓大丈夫 (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字的意义。
1.以顺为正者 ( ) 立天下之正位 ( )
2.以顺为正者 (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徐以杓酌油沥之 ( )
3.一怒而诸侯惧 ( )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4.丈夫之冠也 ( ) 女子之嫁也( )
行天下之大道( ) 与民由之 ( )
三、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公孙衍、张仪岂不成大丈夫哉?
2.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3.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4.不得志,独行其道。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基础导练】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1.亲戚畔之 通 , 2.曾益其所不能 通 ,
3.衡于虑 通 , 4.入则法家拂士 通 ,
二、指出下面加点词语活用的方式和意义。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3.必先苦其心志 ,
4.劳其筋骨 ,
5.饿其体肤 ,
6.空乏其身 ,
7.动心忍性 ,
8.行拂乱其所为 ,
9.人恒过 ,
10.入则无法家拂士 ,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A.三里之城(    ) B.夫环而攻之(     )
  C.寡助之至(      ) D.亲戚畔之(      )
E.亲戚之所畔(     )
2.A.舜发于畎亩之中(    )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C.征于声(    ) D.生于忧患(    )
3.A.行拂乱其所为(    )
B.入则无法家拂士(    )
4.A.舜发于畎亩之中(    )
B.征于声而发于色(    )
5.A.会天大雨,道不通(    )
B.得道者多助(    )
  C.伐无道,诛暴君(    )
6.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7.A.池非不深也(    )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四、解释下列有古今异义现象的词语。
1.委而去之
古义: ;今义:委托。
2.委而去之
古义: ;今义:到,往。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古义: ;今义:疆域。
4.七里之郭
古义: ;今义:姓氏。
5.池非不深也
古义: ;今义:池塘。
6.兵革非不坚利也
古义: ;今义:士兵。
7.亲戚畔之
古义: ;今义:有婚姻或血统关系。
8.举于士
古义: ;今义:士兵。
9.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 ;今义:比喻。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困于心衡于虑。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六、名句默写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表明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 _______ _ ____
2.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了许多主持正义的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孟子>三章》中的名句填空)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说明人才必须经历艰苦磨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七、综合演练
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1-3题。(1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2)必先苦其心志 ( )
(3)曾益其所不能 ( )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13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课文《<孟子>三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委而去之 (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B.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者多助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3分)
          
          
【拓展导能】
孟子论得天下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得天下有道(办法)
B.所恶勿施,尔也(这样,如此)
C.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原野)
D.虽欲无王,不可得已(虽然)
2.与“苟不志于仁”中“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子妻之 B.丈夫之冠也
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人恒过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代词,指百姓)
B.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C.则诸侯皆为之驱矣(代词,指百姓)
D.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都是“的”的意思)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仁者无敌。
B.孟子认为,得民心是有方法的,只要己所不欲,勿施于民就可以了。
C.孟子用“獭”“鹯”的比喻指出,天下暴虐无道的诸侯不可能得民心,想在天下称王,也是不可能的。
D.孟子认为当今想称王的人,平时不施行仁政,没做过多少赢得民心的事,而想成就王业,那也是不可能的。
5.如何理解“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鸟 说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①有声②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④,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⑤ ,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呼!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选自戴名世《南山集 ( http: / / baike. / view / 422643.htm" t "_blank )》)
【注释】①日:有一天。②声:二鸟相和之声。③巢:做巢。 ④掬:捧。⑤鸟及:鸟和雏鸟。
1. 用“/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断两处。
以 此 鸟 之 羽 毛 洁 而 音 鸣 好 也。
2.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义。
①小不能盈掬 ②雏且出矣
3.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4. 用原文回答,小鸟的“娟皎可爱”表现在“ ”,“ ”。
5.本文作者托物言志,借鸟喻人。联系文章分析,从鸟的命运折射出人的怎样的命运?
王著教帝学书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遽:匆忙。
1.用“/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世 以 为 由 著 之 规 益 也。
2.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姓多闻其贤 B.其如土石何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其一犬坐于前
3.解释加点字在句中的意义,并写出含有此字此意的一个成语。
太宗益刻意临学
翻译: 成语: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2) 又以问著,对如初。
5.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
《孟子三章》综合检测
一、基础知识训练。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每道题2分,共10分。
1.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
B.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C.必先苦其心志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D.人恒过,然后能改 出则无敌国外患,国恒亡
2.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困于心,衡于虑 B.往之女家
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D.入则无法家拂士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与民由之 由:实现 B.征于色,发于声 征:征服
C.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用这些来…… D.而后喻 喻:明白
4.选出“于”字在句式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 (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困于心,衡于虑
C.征于色,发于声 D.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5.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贵不能淫》一文是对话体,围绕“什么是大丈夫”这一话题展开。
B.《富贵不能淫》一文中,作者认为公孙衍、张仪算不得大丈夫,他们只是顺从国君而没有原则。
C.遭腐邢而作《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而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砺;在苦难面前,我们只有战胜它,才能获得成功。
二、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8分)
6.《富贵不能淫》一文中表明体现大丈夫原则的句子是: ,
, 。(2分)
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文警策激励人的名句是:___ __,________。
用来分析“国恒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 , (4分)
8.征蓬出汉塞, 。大漠孤烟直, 。(2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7分)
梁君出猎
梁君①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②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③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而怒曰:“袭不与④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⑤之,曰:‘必以人祠⑥,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方千里,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①梁君:即魏国国君。 ②彀gòu弓:拉开弓。 ③御:车夫。 ④与:赞同,帮助。 ⑤卜:占卜。 ⑥祠:祭祀。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白雁群骇 (害怕;惊慌) B.言未卒 (停止;结束 )
C.惠于民 ( “惠”通“慧”,智慧) D.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原因;缘故)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
11.梁君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的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四、比较阅读。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各题。(16分)
【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2.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2分)
舜 发 于 畎 亩 之 中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曾益其所不能( ) (2)人恒过然后能改( )
(3)吴既赦越( ) (4)与百姓同其劳(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
(1)女忘会稽之耻邪?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5.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
参考答案
《富贵不能淫》基础导练
一、1.恐惧,害怕。 2.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3.怎么。4.训导。5.行冠礼,名词作动词。6.违背。 7.方法。8.实现;分9.使……乱,扰乱。10.使……改变。11.
二、1.原则;正确 2.把; 及,比得上;以……为由;用 3.表顺承关系;表转折关系;表修饰关系。4.结构助词,取独;结构助词,取独;结构助词,的;代词,代上文的“志”。
三、1.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大丈夫吗? 2.男子行冠礼时,父亲训导他。 3.以顺从丈夫为原则,是为人之妻的方法。 4.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固守自己的原则 5.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基础导练
【基础导练】
一.通假举要:1.“畔”通“叛”背叛。 2.“曾”通“增”增加 。3.“衡”通“横”堵塞 4.“拂”通“弼”辅弼。
二、1.“域”:名作动 限制。 2.“威”:形作动 威慑。 3.“苦”:形作使动用法 使……痛苦。 4.“劳”: 形作使动用法 使……劳累。 5.“饿”: 形作使动用法 使……饥饿。 6.“空乏”: 形作使动用法 使……贫困。 7.“动”: 形作使动用法 使……动。 8.“乱”:形作使动用法 使……乱。9.“过”:名作动 犯过错,犯过失。 10.“入”“出”:名作状 在国内 在国外。
三、1. A的,助词;B对手,代词;C到,动词;D他,代词;E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A介词,从;B介词,给;C介词,在;D介词,由于。 3.A违背;B通“弼”,辅佐。 4.A举,被任用;B表现。5.A道路;
B仁政;C道义。 6.A巩固;B本来。 7.A护城河;B池塘。
四、1.放弃。 2.离开。3.限制。4.外城。5.护城河。6.兵器。7.内外亲属。8.狱官。9.了解。
五、1.被动句。舜从田野中被尧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工匠中被殷王提拔 2.状语后置。内心困扰,思虑堵塞。
3. 限制老百姓不用划定好的界线,巩固国防不用险要的地势。4. 很少人帮助的人,连他的亲朋故旧也会背叛他;而那种得到多数人帮助的人,整个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六、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七、综合演练
一、1.(4分) (1)任用、选拔(或“被任用”、“被选拔”) (2)使……痛苦。(3)增加。 (4)脸色(表情、神情、神色)
2.(4分)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3.(4分) (内容)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表达)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论证更充分。
二1.(1)舍弃 (2)限制(限止) (3)震慑(威慑) (4)极点
2.D(凭借。A转折;顺承。B句中表停顿;……的人。C助词,的;代词,代得道的人。)
3.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
4.要施行“王道”(“仁政”),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或“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
拓展导能参考答案
《孟子论得天下 》
1.解析:选D.D项中的“虽”意为“即使”。
解析:选C.例句与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志,追求。C项为名词作状语,用船。
解析:选C.C项中“之”代指“好仁者”。
解析:选B.B项“只要己所不欲,勿施于民就可以了”错。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 http: / / www. / article / wk-78500001393027.html" l "gkstk2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民心是“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5.答案:孟子运用这一形象的比喻,说明了百姓对“仁”“义”的渴望和拥戴,即施仁政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参考译文
孟子说:“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
人民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替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替树丛赶来鸟雀的,是鹞鹰;替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人民赶来。哪怕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
现在想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来治。如果平时不积存,好就终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在仁上,必将终身忧愁受辱。以至于死亡。《诗经》上说:‘那怎能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淹死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鸟说》参考答案
1.以此鸟/ 之羽毛洁/ 而音鸣好也 2.①满 ②将要 3.距离地面不超过五六尺,人的手能够碰到它们。(重点词“去”,距离) 4.羽毛洁(或:色明洁) 音鸣好 5.在当时的残酷社会中,高洁的人,摆脱不了被戏谑耍弄,被捕捉失去自由的命运。(意思符合即可)
《鸟 说》参考译文:
我读书的房屋,它旁边有一棵桂树。桂树上每天有关关叫声,靠近一看,是两只鸟在枝干之间做巢……巢像小杯子一样大,精密完整而牢固,用细草缠结而成。鸟是一雌一雄,小的不能满一捧, 毛色明亮而洁净,美好洁白可爱,不知道是什么鸟。雏鸟将要出壳了,雌鸟用翅膀盖着它,雄鸟去捕食。每次得到食物,就栖息在屋上,不马上下来。房屋的主人戏弄地用手摇它的巢,它们就向下看着鸣叫,轻摇它轻叫,重摇它就大叫,手拿下来,鸣叫就停。
后来有一天,我从外面回来,见鸟巢掉在地上,找两只鸟和雏鸟,没有了。问它们的去向,是屋主的童仆抓走了。
唉!因为这鸟的羽毛洁白而且鸣叫声音好听(才招致这样的下场),为什么不到深山居住而在茂密的树林栖息呢?托付身体到不合适的地方,才会被奴仆屈辱而死。由此看来,人生的道路难道很宽吗?!
《王著教帝学书》参考答案:
1.世以为/ 由著之规/ 益也 2.C 这,指示代词。A.他的;B.语气副词,表疑问语气;D.代词,其中。 3.更加;精益求精。 4. (1)(皇上的)书法外形固然是好,但匆忙的说好,恐怕皇上并不明白书法的深意。 (2) (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还是像原来一样。(重点词:省略的主语) 5.要求严格,循循善教。(答出其特点即可)
《王著教帝学书》参考译文:
太宗在位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是领会其中的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太宗在朝政的空余时间也爱好练习书法,每有心得都派内侍去送给王著看,但每次王著都说不够完美,太宗更加尽量地模仿得像……有人询问为什么不够完美,王著说:“皇上的书法外形固然是好,但如果匆忙地说好,恐怕皇上不再(像原来一样)用心了。”这之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说这都得益于王著的规劝。
《孟子三章》综合导练参考答案:
一、 1.D(常常。A。举荐;表现。B.违背;通“弼”,辅佐。C.通“智”;做记号). 2.C(A.衡通横,阻塞。B.女通汝。D.拂通弼,辅佐) 3.B(征:表现). 4.B被,其余作介词“在”5.C(能证明).
二、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8.8.归雁入胡天 长河落日圆
三、9.C 惠,给……恩惠。10.我祈求下雨的原因,是为了我的百姓。11. 善于纳谏(从善如流),知错就改
《梁君出猎》译文:
梁君出去打猎,见到一群白雁。梁君下了车,拉满弓想射白雁。路上有个走路的人,梁君叫走路的人停下,那个人没停,白雁群受惊而飞。梁君发怒,想射那走路的人。他的车夫公孙袭下车,按着箭说:“您别射。”梁君气愤地变了脸色生气地说:“你不帮助你的主君反而帮助别人,为什么呢 ”公孙袭回答说:“过去齐景公的时候,天大旱三年,占卜时说‘一定用人祭祀才下雨’。齐景公走下庭堂磕头说:‘凡是我求雨的原因,是为了人民。现在一定让我用人祭祀,才将要下雨,我将自己充当祭品。’话没说完,天下大雨达到方圆千里,为什么呢 因为齐景公对天有德对人民施恩惠,现在主君因白雁的缘故而想射人,我认为主君的话跟虎狼没有什么不同。”梁君拉着公孙袭的手,和他上车回去。进了庙门,粱君喊“万岁”,说:“今天真幸运啊:别人打猎都得到禽兽,我打猎得到善言回来了。
四、12. 舜/ 发 于 /畎 亩 之 中 13. 通“增”,增加;犯错误;赦免;劳动 14.(1)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遭受的耻辱了吗?(2) 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15. 在艰难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意思近即可)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卧薪尝胆 
乙文翻译:
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劳累地思索着,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降低身份对待下面有贤能的人,对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