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山地的形成课件(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2山地的形成课件(共5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30 21:2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喜马拉雅山脉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学习目标
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山的成因,掌握背斜、向斜的特征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了解六大板块的构成,能够运用板块运动知识分析某些地貌成因。
掌握地质构造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意义。
核心素养
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考察,辨别褶皱。
综合思维:结合板块运动示意图,分析宏观地形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通过分析地质构造示意图,说明地质构造的地理意义。
2
断块山
3
火山
1
褶皱山
2
断块山
3
火山
1
褶皱山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什么是褶皱?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形变,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
褶皱
1
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分别为?
背斜 向斜
褶曲的形态
2
向斜
背斜
成山
成谷
褶皱的地貌
3
A
B
背斜
向斜
判断甲、乙分别为何地质构造,形成何种地表形态?
图中甲、乙两处哪个位置受外力作用的影响最大。
解释甲、乙两地形成该地表形态的原因。
背斜
向斜
活动 1
背斜顶部受张力
岩石破碎,易受侵蚀
向斜槽部受压力
岩石坚硬,不易侵蚀
判断甲、乙分别为何地质构造,形成何种地表形态?
图中甲、乙两处哪个位置受外力作用的影响最大。
解释甲、乙两地形成该地表形态的原因。
背斜
向斜
活动 1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地形倒置
为何现实中有的背斜成了谷,向斜反而成了山呢?
【提示】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加拿大 班夫国家公园
C
D
向斜成山
背斜中间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岩层新老关系上:
中心


中心

背斜、向斜构造的判断
4
向斜中间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背斜、向斜构造判断
A—背斜
B—向斜
C—背斜
D—向斜
学以致用
如何区分向斜背斜
判断方法
背斜
向斜
岩 层
形 态
岩 层
新 老关 系
1
2
3
4
5
6
3
3
中间老
两翼新
1
2
3
4
5
6
4
4
中间新
两翼老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
想一想:如何判断背斜向斜最为科学?
水利专家
工厂老板
隧道专家
勘探专家
修建水库
采石
修建地下隧道
勘探石油、天然气、地下水
角色
任务
选择位置及原因
提示
安全性
岩性和施工难度
隧道结构
三者
密度
活动2
褶皱的实践运用
岩层受挤压力,岩质坚硬,可承受静水压力
水利专家
工厂老板
隧道专家
勘探专家
修建水库
采石
修建地下隧道
勘探石油、天然气、地下水
角色
任务
选择位置及原因
提示
安全性
隧道结构
岩层呈天然拱形且不易储存地下水
岩层受张力,岩石破碎,易开采
向斜
背斜顶部
背斜
褶皱的实践运用
活动
岩性和施工难度
三者
密度
地下水
石油
天然气
岩层受挤压力,岩质坚硬,可承受静水压力
水利专家
工厂老板
隧道专家
勘探专家
修建水库
采石
修建地下隧道
勘探石油、天然气、地下水
角色
任务
选择位置及原因
提示
安全性
隧道结构
石油、天然气
岩层呈天然拱形且不易储存地下水
岩层受张力,岩石破碎,易开采
向斜
背斜顶部
背斜
背斜
向斜
地下水
褶皱的实践运用
活动
岩性
三者
密度
背斜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便于施工。隧道的良好选址
向斜由于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水库坝址应布置在向斜槽部。
为什么坚硬的地壳能够发生褶皱,形成高大山系呢?
板块构造理论
全球地震活动带示意图
板块运动 形成边界 对地貌的影响 举例
褶皱山
板块张裂(背离运动)
生长边界
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
东非大裂谷
红海、大西洋
板块碰撞(相对运动)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消亡边界
形成高大的山脉和高原
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马里亚纳海沟
— 处于板块交界地带、相互碰撞、褶皱隆起形成褶皱山系。
褶皱山
褶皱的概念
1
褶曲形态及其地貌
2
背斜向斜判定方法
4
背斜
向斜
成山
成谷
地形倒置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内力作用
水利工程建设
采石
地下工程建设
开采石油天然气、地下水
从岩层形态上看
从岩层新老关系上
实践运用
3
外力作用
小结
板块运动
二、断块山
破裂
断块山(断层)
位移(线)
1.断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2.特点:会错断原有地貌,形成新的地貌
断层位移的方向
地垒
地堑
垂直位移
地垒
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
如:华山、泰山、庐山
地堑
形成谷地或低地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断块山——独立山体,有陡崖
代表:华山、庐山、泰山
三、火山
火山口
火山锥
1. 成因: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2. 组成:包括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
三、火山
3.火山的类型:按活动状况可以将火山分为
②死火山:再也不会喷发 例:乞力马扎罗山
①活火山:还有可能喷发 例:富士山
②休眠火山: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会突然喷发。长白山
三、火山
4、火山的利弊
弊:毁坏农田,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利:发展火山观光、温泉旅游,带来肥沃土壤。
日本富士山
三、火山
5、著名火山
中国长白山
四、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山地对
交通运输
的影响
1.运输方式
3.线路延伸特点
2.线路分布
山地
地形
交通 运输
线路布局
地势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方式
优先建造公路,而后才是铁路
线路布局
上坡路段往往呈“之”字形
四、地形对交通的影响(P76活动)
2、山地交通注意事项
四、地形对交通的影响(P76活动)
3、影响交通选线的因素
四、地形对交通的影响(P76活动)
4、不同地形的交通线网密度
3.线路延伸特点(山区)
3.线路延伸特点(山区)
四、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中国最后公路的县
墨脱
墨脱
四、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林芝
波密县扎木镇
扎墨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