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33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33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30 18:1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女:
铅灰色的云层下
是那一望无际的金黄
狂风夹杂着黄沙在这肆意怒号
就在这风与沙炫舞之地
演绎着一方传奇——白杨
男:
它傲然挺立于那狂风之中
深深扎根在那万丈厚土里
暴风无法令它折下不屈的腰杆
干旱撼动不了它那坚如城墙般的意志
仿佛是它将天给顶起
世间没有什么东西能摧垮它的意志
合:
正像一名战士,一名守卫家乡故土的战士
用热血与生命守卫国家每一份荣耀
请你为本诗添加标题
白杨礼赞
茅盾
礼赞:怀着敬意地赞扬。
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女: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合: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托物言志散文:
《陋室铭》
《紫藤萝瀑布》
《爱莲说》
托物言志:
以物写人,通过描写具体之“物”,来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情感、抱负和志趣。
知晓一种章法
托物言志散文的三笔结构:
巧妙引出事物
细腻描写事物
顺势引申升华
整体读:
速读全文,以托物言志散文的三笔结构,梳理文章思路。
小结:
: 蓄势铺垫,巧妙引出事物。
: 由实到虚 ,细腻描写事物。
第三部分(6-9):点明象征意义,顺势引申升华。
第一部分(1-4)
第二部分(5 )
分层读:按由实到虚的写法,请你将第五段分两层读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gàn],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yùn ]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由描写到抒情、议论,由实到虚
女: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gàn],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yùn ]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男: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小结:一把金钥匙
托物言志文章三笔式结构
巧妙引出事物
细腻描写事物
顺势引申升华
课文集美 缩写微文:
勾画文中句子,组合一篇“三笔结构”的托物言志微文。
方法:圈画、组合。
提示:
引出事物
描写事物
引申升华
引出事物
女领: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描写事物
合: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gàn,笔直的枝。
男: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女: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男: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女: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引申升华
合: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女领: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
男领: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女: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男: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合: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师: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合: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合: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抗日战争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迅速沦陷。
······
1937年12月13日,日本占领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1938年1月17日,日本在广东珠海三灶岛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
1940年----1945年日军在衢qú州的细菌战造成衢州各地连续八年传染病大流行。
1941年,日军向常德空投了鼠疫细菌武器。随后,常德爆发了前所未有的鼠疫大流行,很多人家家破人亡,死伤十分严重,有的人家甚至全家灭绝!
而同时蒋介石仍在打内战,汪精卫伪政权在日本扶持下成立。外敌入侵,山河伦陷,时局混乱,投降派横行……
作者到达解放区延安,在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
正如戴望舒在解放区看到的一样……
-------节选自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
那里,永恒的中国!
“礼赞”一词,贯穿全文,是情感线索。
一排

三五株
一株
傲然地挺立
它们枝枝叶叶靠紧团结
它们磨折不了
压迫不倒
他们,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是我们民族的魂
民-族-的-魂
古今中外写景状物的诗文,都是从作者从自己主观眼光和心情中,赋予了他所接触的景物以特殊的性格和生命。
《自然·生活·哲理》序
学会抒情表达
精读6-8段:学习如何直抒胸臆
话题:作者对白杨树的深情是这样表
现出来的。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
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
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分析:
作者以“实在”“极”“决不”“要”这样的副词,表达他浓烈的如火焰一般,喷涌而出的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分析:
“;”,层意递进,白杨树与北方的农民不仅形同,而且神亦同,本句由形似写到神似,将白杨树的象征义巧妙揭示出来。
对比读:女生读一句,男生读一句
女:你觉得它不只是树。
你想到了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你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你又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男:难道你觉得它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读出反问句的强烈感情,读出层层递进的语气:
合: 难道你觉得它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第一个“难道”句,由树及人。
第二个“难道”句,点明象征北方农民。
第三个“难道”句,点明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
第四个“难道”句,点明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作者使用反问排比句式,层层深入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义,赞美之情渐臻高潮。
象征可以拓开抒情的天地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
知否:如何直抒胸臆?
①巧用副词写情
②巧用反问句式写情
③巧用排比式抒情
④巧用对比式抒情
⑤巧用抑扬的笔法抒情
⑥巧用标点符号来抒情
⑦巧用相似有变化的句式写情
⑧巧用象征手法⑨巧用叙述的人称“你”
⑩巧用有强烈有情感倾向的词(褒义词)写情
作业:
请你创作小诗,就以“托物言志散文的三笔结构”为形式写。
要求:以“ 礼赞”为题。
寄情于物,
细处落墨;
情景交融,
因物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