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件(共16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件(共16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01 11:1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一、东北概况
1、范围
2、主要地形区
3、典型特征
(1)白山黑水
(2)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商品谷物农业
(4)畜牧业、林业
(5)老工业基地
二、东北农业发展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有利
不利
农业发展条件思路分析
地、气、水、土
市、交、劳、政、科等
有利
不利
——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1)气候
问题思考:
分析东北热量条件对该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
夏季热量充足;纬度高,作物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冬季低温,病虫害少,作物品质好;冬季时间长,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冬季降雪,春季融化利于增加土壤水分。
弊:
纬度高,气温低,地区生长期短,一年只能一熟且作物品种有限;春秋两季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漫长冬季需解决牲畜御寒和饲料问题。
有利和不利
(2)地形
地形类型多样,利于多种经营;
平原面积广大,利于发展种植业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3)土壤
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2、社会经济条件
地广人稀
机械化水平高
工业基础好
交通便利
三、东北农业布局特点
1、东北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年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降水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2、东北农业布局特点
畜牧业
林业和特产
耕作业
林业和特产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生产
畜牧业
A
B
C
D
E
四、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
1、东北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原因?
耕地面积广,粮食总产大;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占有粮食多;土壤肥沃,粮食单产高;机械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
2、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措施?
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强地区专业化生产。
图甲、乙分别为位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所在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其中,图例①代表的农作物
主要是 。
(2)两国种植②作物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
。我国东北地区种植③作物的主要不利自然条件是 、

(3)美国①作物的单产高于中国东北该类作物的单产,其社会经济优势是 。
(4)简要分析美国该种农业地域类型对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借鉴意义。(4分)
玉米
商品谷物农业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水源不足
低温(或热量不足)
科技水平高
①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单位面积的产量;
②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③改进农业耕作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④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五、东北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面临问题:
水土流失(山区)
黑土退化(平原)
土地沙化(西部)
盐碱化(西部)
草场退化(西部)
自然灾害频繁
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
1、平原地区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产品品质;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专业化发展水平;发展交通,加大宣传,开拓市场;治理环境问题,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2、西部草原
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围栏放牧、划区轮牧、建人工草场;培养良种,加强牲畜病害研究;发展交通和保鲜技术;发展相关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3、山区农业发展
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保护植被,防治水土流失;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发展立体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