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三《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生物必修三《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10-12 13:4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项 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17 IU/L 0~45
肌酐 CRE 1.9 ↑ mg/dl 0.5~1.5
尿素氮 BUN 14.6 mg/dl 6~23
血清葡萄糖 GLU 223 ↑ mg/dl 60~110
甘油三脂 TG 217 ↑ mg/dl 50~200
总胆固醇 TCH 179 mg/dl 150~220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为什么会动态变化?
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如何能维持在正常范围?
资料分析
有一位科学家进行了以下实验: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h内,每隔30min检查动物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结果如下:
测定时间/min 血糖浓度/mg·mL-1
0 0.75
30 1.25
60 1.10
90 0.90
120 0.75
150 0.75
180 0.75
请你用曲线图表示该动物血液中糖的浓度随时间变化。
血糖浓度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Q也纪金稻
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自主预习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原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2.实例——体温变化
(1)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
而存在着微小的差异
(2)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
(3)尽管周围的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
接近37℃。
3内环境稳态
(1)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
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
于动态平衡中
消化系统
食物,水
和无机盐
未被吸收
的物质
有机废物
氧气
呼吸系统
水和无机盐
二氧化碳
血液
内环境
泌尿系统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稳态的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
运行。
2.直接参与稳态维持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
统和泌尿系统等。
3.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发展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
统的调节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
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
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

现代观点: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
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