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2 06:5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小说基本知识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施耐庵, 时期的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其作品《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 为题材的优秀长篇 体小说。
元末明初
农民起义
章回
课前知识:水浒传与施耐庵
说背景: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说作品:《水浒》生动的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作品简介
成书背景: 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宋元时,女真、蒙古贵族先后南侵,广大人民处于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于是关于水浒的故事,便越流传越丰富。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水浒传》。
《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文体介绍
章回体小说是分章回叙事的长篇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确立于元末,以长篇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成书为标志。
由于“讲史”不能把一段有关兴亡和战争的历史故事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话”中讲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这样,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再则由于说书人谋生的需要,每讲到关键之处或一部分的高潮之处就停下来,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章回体。
课文相关情节一
林冲原是东京80万禁军教头,他的上司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他们设计使林冲买了一把宝刀,又传高俅的命令,说高太尉要看那宝刀。于是林冲奉命带着宝刀去见高俅,没想到竟被他们诬陷为“行刺”的刺客,
无辜地被刺配沧州。在路上,陆虞侯买通
押送公人董超、薛霸,多次要杀害林冲,
被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下。
林冲刺配沧州后被派去管理天王堂。不久陆虞侯又贿买沧州的管营、差拨,调林冲去草料场,想借机烧死林冲,林冲被逼无路可走,终于走上了杀人报仇的道路,这便是节选部分的情节。后来林冲辗转到柴进家,躲避官府的追捕。由于官兵追杀很紧,柴进就把他介绍到梁山泊
白衣秀士王伦那里去。从此以后林冲才加入到
农民起义的队伍中去。
课文相关情节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前情后事
东京岳庙娘子受辱
白虎堂上中奸计
野猪林刁难谋害
草料场火烧断后路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梳理情节
沧州遇旧交
密谋害林冲
买刀寻仇
草场交接
出门沽酒
刺杀仇敌
隔门戏
上梁山



课文的情节结构
开端
第一部分 (1节)
林教头沧州遇故知
高潮和结局
第四部分(10-12节)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发展
第二部分(2-5节)
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发展
第三部分(6-9节)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揣摩人物
人物分析
豹子头林冲
暖男、好汉
武艺高,有美满小家庭
林教头(八十万禁军教头),
有事业编制的稳定工作
扶危济困
最不可能造反的那一位
侠肝义胆
忍辱求安
逆来顺受
禁军教头——起义英雄
提示:请注意抓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
提示:林冲刺配沧州,邂逅李小二,
从言谈中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
提示:陆谦、富安来到沧州表明了什么?
林冲的反应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
提示:林冲知道看守草料场是什么态度?
提示:草料场火起,想置自己于死地时,林冲是什么态度?
思考1:林冲性格有什么变化发展?(从情节看人物)
林冲含冤受屈刺配沧州,邂逅故旧李小二,在情节安排上这部分起什么作用?
这反映出林冲扶危济困,有侠肝义胆,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同时为下文作铺垫。
开端-沧州遇旧知
分析
开端-沧州遇旧知
思考:
林冲刺配沧州,邂逅李小二,从言谈中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
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性格特点:
忍辱求安、不思反抗
性格软弱、善良厚道
买刀寻仇
发展-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思考:
为什么过了三五日,林冲这么容易熄灭怒火?
……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发展-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性格特点:
刚强正直,强烈的反抗意识
初步反抗,并不坚决
陆虞侯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正面临危险步步逼近,他此刻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思想?
发展-接管草料场
有所疑虑,但复仇的念头已经淡漠,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
危在旦夕,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思考:
此段文字的描写,可以看出林冲什么性格特点?
性格特点:
安分守己,随遇而安
发展-接管草料场
“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
性格特点:
小心谨慎,唯恐出事
发展-接管草料场
……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门草场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思考:
此段文字有很多动词,可以看出林冲什么性格特点?
火烧草料场
风雪山神庙
高潮-手刃敌人
英勇果敢,愤而抗争
从情节看林冲性格发展的动态曲线
正义感强
忍让动摇
识破阴谋
激起怒火
初步反抗
并不坚决
心有疑虑
随遇而安
委曲求全
清醒认识
手刃仇敌
逼上梁山
英勇果敢
奋起抗争
街头遇旧
阴谋陷害
到草料场
雪夜复仇
思考2:什么让林冲性格实现从 “忍”到 “狠”转化?

忍辱求安
安于现状
反抗
嫉恶如仇
怒起

沧州遇旧
买刀寻敌
草堂交接
雪夜寻仇


逆来顺受
狠(豹子头)
忍(林教头)

情节生动 跌宕起伏 一波三折
一逼——相国寺里辱娇妻
二逼——白虎堂上设奸计
三逼——野猪林中谋性命
四逼——火烧草场断后路
官逼民反
回首林冲走过的路,从东岳庙到梁山泊,是什么原因使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杀人反抗的路?
林冲
高俅
抢老婆
远刺配
谋性命


再忍
忍无可忍

林冲是北宋京城八十万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广大的劳动群众更是痛苦不堪,这就说明了北宋王朝的黑暗腐败。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正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残害人民,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进行反抗斗争,这表明了封建社会受压迫者反抗的必然性。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我们认识当时社会有什么意义?
英雄末路怎能安家乐业
世道凄凉何不揭竿而起
山 梁 上 逼
分析环境
风雪(环境描写)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那雪正下得紧。”
—— 正面描写
关于风雪
关于风雪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则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 侧面描写
画面感强、美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暗示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关于风雪
风雪描写的作用?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2、暗示情节,为下文做铺垫
①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
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自由清闲),路上下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阴谋)。
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
②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
(1)林冲到草料场时正是风雪交加,想喝酒驱寒才会“投东”而去,到市井沽酒,也因此得遇山神庙。
(2) 因为下雪,致使林冲住的草屋塌了,这使林冲想起离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
(3)正由于风大雪紧,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头靠住门,致使陆虞候三人没能直闯进山神庙来。
(4)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虞候一伙人放完火,就直奔山神庙来避风雪。
推动情节发展
环境分类及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
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指向环境自身)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指向人物)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指向情节)
⑤揭示或深化主旨。(指向主题)
细节描写
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节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1、陆虞候等人密谋细节
2、火盆细节
3、石头细节
4、刀枪不离细节
5、方位细节
6、两次偷听细节
试找出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谈谈它们的作用。
(1)陆虞候等人密谋细节
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侯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火盆细节
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
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石头细节
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侯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刀枪不离细节
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
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侯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5)关于两次偷听的细节
文中两处写“偷听”:一为李小二妻子在小酒店有心偷听,却不真切,一为林冲在山神庙门内无意偷听,听得清清楚楚。前一处略写,因为是密谋,所以才听不清,造成悬念;后一处详写,谈话者得意忘形,高谈阔论,听者听得真真切切,怒火喷发。推动情节发展,为人物性格的塑造营造机遇。
细节描写包括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
典型的细节描写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 ”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 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
典型的细节描写可以深化作品主题。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
典型的细节描写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正下得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里,细节描写就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典型的细节描写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如 鲁迅的《祝福》开始描写鲁镇祝福的情景,就渲染了当时鲁镇 弥漫着的浓厚的封建气息。
典型的细节描写可以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细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