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优化课堂》课件: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优化课堂》课件: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13 11:05:32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一、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
1.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古代
科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是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
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
乏理性认识。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
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为基础、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古代
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
然。西方近代科技善用分析法,把分析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
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明确
方向。
3.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科技重理论:中国古代
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
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
方近代科技重理论,西方近代科技依靠科学实验来检验和发展
科学理论,并且科学与技术开始相互联系,并逐步走向密切结
合,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4.服务的领域: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
主要服务于工业。
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体现的鲜明时代特征

1.春秋战国时期,诗歌发展,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
总集《诗经》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及其代表作《离骚》。
这充分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思
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时代特征。 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的
特征;《离骚》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抒发了爱国主义情怀。
2.《汉赋》以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两汉“大
一统”局面形成后恢弘气势的时代特征。
3.唐代诗歌繁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诗歌
的繁荣反映了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也体现了
科举制的发展促进了诗歌创作繁荣的鲜明时代特征。
4.唐末至宋元时期,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
文学艺术得到发展,既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
的形成和扩大,又反映了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5.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达到顶峰,数量多、体裁
广、表现手法丰富,特别是反封建小说的增多,反映了封建社
会逐渐走向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
层进一步扩大的时代特征。
考点1
科技成就
1.(2012 年广东清远调研)以下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思想文化
成就体现“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一特点的有(
)
A
①印刷术
②指南针
③火药
④《清明上河图》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考点2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2.(2011 年安徽文综)下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
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
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
A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解析:“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
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这是文人画的特点。
考点3
文学成就
3.(2011 年上海单科)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两宋
解析: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开封和杭州作为政治中心,
以及经济中心南移,使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文化繁荣,诗
人较多,这正符合南宋的情况。
答案:D
考点4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4.(2012 年广东清远调研)高劳在《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
卷十四中论述戏曲:“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
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
)
言、历史无异。”从这段材料中得出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A.休闲娱乐功能
B
B.社会教化功能
C.节庆祭祀功能
D.审美功能(共23张PPT)
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一、诗的经典
1.内容:收录了西周初年至______中叶约 500 年间的三百
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春秋
(1)《风》是《诗经》精粹,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也揭
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名篇有《伐檀》、《_____》等。
硕鼠
(2)《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分为《______》和
《大雅》两部分,名篇有《生民》、《公刘》、《大明》等。
(3)《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________和重大典礼的乐歌,
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分为《周颂》、《鲁颂》
《________》三部分。
祭祀
商颂
2.特点: 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
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极强。
3.地位: 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文学
________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现实主义
小雅
二、楚辞的魅力
楚国
浪漫主义
1.楚辞:是公元前 4 世纪产生于南方_____的一种新体诗
歌。它使用楚国方言和__________的创作手法,具有浓郁的地
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离骚
天问
骚体
2.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楚辞作
者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有政治抒情长诗《____》,组诗《九歌》、
《九章》和反映大胆怀疑精神的《____》。屈原创造的楚辞体
又 被 人 们 称 为 “_____” , 文 学 史 上 常 以 “____”( 指 《 诗
经》)“_____”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三、汉赋的风采
骚体
贾谊
扬雄
1.赋是从______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
2.西汉早期_______的《吊屈原赋》等借物抒怀,意境深
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以气势恢弘、词藻华
美为主要特征;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_______。
3.东汉时期,主要作家有_______、_______。东汉后期___
赋渐少,各种_____赋兴起,摆脱了长篇赋文辞铺张的弊病,意
境清新活泼。
班固
张衡


四、“李杜诗篇万口传”
1.李白:以激情和浪漫著称,后人称他为“________”,他
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
______气象。“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透射出古典诗歌荡
人心魄的浪漫情怀。
诗仙
盛唐
诗圣
诗史
2.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______”。他的诗作风
格凝重沉郁,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
反映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被称为“______”。
五、宋代词苑
长短句
菩萨蛮
1.词是由民间流行的________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诗
歌体裁;北宋时期,词发展走向辉煌,是宋代文学的标志。
2.主要词牌(词调)有《______》、《蝶恋花》、《念奴
娇》等。
3.主要词人
柳永
(1)婉约派:北宋的______,其词在宋元时代流传最广;南
宋的李清照,其词蕴含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2)豪放派:北宋的______对词发展贡献巨大,他打破诗词
界限,使词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南宋的________是豪放词
派的集大成者。
苏轼
辛弃疾
六、元曲与市民社会
杂剧
小令
1.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______和元代散曲两大类。
2.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并兴盛于元明时期的一
种诗歌体裁。它包括______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1)特点:与词相比,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较自由,句子长
短更为参差,可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新词;题材广阔,
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
(2)影响: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元杂剧
(1)主要特点: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
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市民
(2)兴盛原因:________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统治
阶级宴乐的需要。
关汉卿
瓦肆
(3)代表人物及作品:__________《感天动地窦娥冤》;表
演场所:“________”(或“勾栏”)。
七、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
1.古典小说的产生
章回
(1)元末明初,在宋元话本基础上,产生______形式的长篇
白话小说,是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
三国演义
(2)代表作:罗贯中的《________》,施耐庵的《_______》。
(3)意义:为后来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树立
了楷模。
水浒传
2.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明朝时期。
(1)明代中叶后,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盛况空前。
(2)原因:手工业和______繁盛,商品流通扩大,市民阶层
进一步壮大和文化心理需求。
商业
传统思想
(3)代表作: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神魔小说《封神演
义》、《西游记》。其中,《西游记》影响最为深远,它表现出
要求个性解放,冲破________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4)明代短篇白话小说,描绘社会风俗与人情世界更加精
炼、精彩。代表作:冯梦龙的“_____”(《喻世明言》、《警世通
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的“______”(《初刻拍案惊奇》和
《二刻拍案惊奇》),真实生动反映明代社会生活。
三言
二拍
3.清代小说
儒林外史
曹雪芹
蒲松龄
(1)前清小说代表作:吴敬梓的《_________》描写知识分
子等的生活和心理,是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_______的《红楼
梦》揭示了专制帝国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是古代最优
秀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的《聊斋志异》艺术地反映广泛的
现实社会生活,是古代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
(2)晚清小说:小说创作与近代政治生活的关系密切。代表
作有四大________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
状》、《孽海花》、《老残游记》。
谴责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下列有关它的说法,
正确的是(
)
B
①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②表现了人文精
④这些诗
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
歌都是由孔子创作的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③其中的《风》是民歌
B.①②③
D.①③④
2.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C
A.楚辞
B.楚辞
C.宋词
D.唐诗
汉赋
唐诗
唐诗
宋词
唐诗
宋词
楚辞
元曲
3.下列属于明清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是 (
)
①《西游记》
②《红楼梦》
③《儒林外史》
④《水
浒传》
⑤《聊斋志异》
⑥《三国演义》
D
A.①②③⑥
C.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D.②③⑤
社会变迁对唐诗、宋词、元曲的影响
1.对唐诗的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
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
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
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
2.对宋词的影响:宋代城市生活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
气象下城市的多彩;两宋之际,金人南侵,词充满了流落异乡
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词体现了词人们杀
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3.对元曲的影响: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
进取无望,心情压抑,汉族文人用散曲来抒发人生的失意和理
想的破灭。
【针对练习】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
小说。这反映了(
)
B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史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
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材料一 材料二
主题思想 唐朝诗歌的代表人物 宋词作品
联系教材 唐诗与宋词
问题探究 1.材料一中两位诗人的作品风格差异很大,造成这
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作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答案提示 1.二人生活的时代不同,前者生活在盛唐时期,后
者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2.山河破碎,政府苟且偷安,外族入侵。
◆探究
1.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
A
A.《诗经》
C.《春秋》
B.《离骚》
D.《论语》
2.汉代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是(
)
C
A.诗
B.词
C.赋
D.小说
3.唐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是(
)
A
A.诗
B.词
C.赋
D.小说
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此诗
)
赞誉的是唐代大诗人(
A.杜甫
C.白居易
B.李白
D.陆游
5.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
像它那样激动人心,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
)
D
社会根源提示得如此全面、深刻。该作品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A
6.端午节源于纪念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爱国诗人。他创造出
)
C
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这位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屈原 D.陆游(共22张PPT)

中国的古代艺术
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
1.书法含义: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
种________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字体
2.书法特点: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__________,
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且有特殊审美价值。(形态美、动态美、
意境美)
空间构造
金文
草书
3.汉字演变: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______,经过篆
书,发展出隶书、______、楷书、行书五种主要字体。
(1)小篆创始于__________,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
案美。
秦代
汉魏
(2)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_______时代,字形结
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3)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_______,字形方正,
规矩严整。
汉末
(4)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
清晰,又飞洒活泼。
写意性
(5)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把书法的__________发
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帖》等,后代尊他为“________”。
书圣
颜真卿
(3) 唐代欧阳询、__________、柳公权,分别创立楷书中
的欧体、颜体、柳体,怀素、________则擅长草书。
张旭
(4)北宋苏轼、________、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都以行
书名世。
黄庭坚
(5)元代__________创赵体;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声誉最
高。
赵孟頫
(1)秦代李斯是著名的__________家。
篆书
(2)东晋王羲之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兰亭序》、《丧乱
4.著名书法家
二、画中有诗
1.中国画
(1)地位: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
山水
写意
(2)分类:以题材不同,分人物画、______画、花鸟画三大
画科;在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______的区别。
2.山水画
(1)地位:是中国画的精粹。
(2)特点: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在题材上,特别讲
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在艺术创作风格上,注重用画面
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______是山水画的灵魂。
意境
3.文人画
士大夫画
(1)地位:又称__________,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
形式。
(2)特点:追求抒情写意;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
书法、绘画及__________等艺术为一体,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
化素养;注重诗意,“画中有诗”。
篆刻
三、金声玉振
青铜编钟
1.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 2 400 年的__________,
钟上铭文记载着上古乐理,是 20 世纪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次
伟大发现。
乐府
2.秦汉时期,设______机构收集民间歌曲和异域音乐,融
合成新的音乐样式“相和歌”、“清商三调”等;东晋时形成
清婉、细腻、柔美的南国“清商乐”;南北朝和隋唐时,各民
族文化交流融合,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
________,规模宏大。
燕乐
3.明清时期,戏曲音乐繁荣;器乐艺术发达;名曲有琵琶
曲《____________》、《霸王卸甲》等。
十面埋伏
四、宫廷舞和民间舞
1.宫廷舞蹈的发展历程
(1)产生:夏商时代已经产生了宫廷舞蹈。
礼乐
(2)发展:周代统治者制定出________制度;汉代乐府采集
整理民间乐舞,并把俗乐舞用于宫廷祭祀。
(3)鼎盛:隋唐官办的乐舞机构教坊司、梨园院、太常寺等
培训专业乐舞艺人,还吸收各民族和西域的乐舞。宋元时代的
宫廷队舞,继承了隋唐传统,在艺术上卓有成就。
2.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
胡舞
(1)南北朝:敦煌石窟的《西凉乐舞》展示了“_____”的风范。
(2)宋朝:民间舞蹈兴盛,民间______活跃,有许多节目至
今仍在民间流传。
舞队
五、戏曲
1.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舞百戏、隋代的“四方散乐”,
唐代的杂技歌舞都与戏曲有密切的关系。
宋代
杂剧
2.自____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
_____与南戏脱颖而出。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
3.明代传奇剧繁荣,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
腔,其中,昆山腔形成“__________”。
水磨调
4.京剧
(1)形成:乾隆年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京剧的各种唱
腔板式初步具备。
(2)特点: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
系统,故又称“皮黄”;其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3)地位: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_______”
之一。
国粹
1.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楷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B.汉字演变规律是由简到繁
C.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D.隶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

C
2.下列有关中国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D
A.中国画以题材不同,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
画科
B.中国画在表现技巧上,有工笔与写意的区别
C.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D.唐代诗人李白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3.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
B
A.官僚
B.市民
C.皇族
D.农民
中国汉字演变的过程和书法、绘画艺术的特点
1.汉字的演变过程
(1)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称为“图画文
字”。
(2)商朝甲骨文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汉字形成完整体系。
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从甲骨文开始,汉字演变经历两
个阶段——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古文字阶段,汉字演变的序
列为甲骨文、金文、篆书和秦隶。隶楷阶段,汉字演变的序列为
隶书、楷书。隶书与楷书为正式书体,草书和行书为辅助书体。
2.书法艺术的特点
中国书法艺术在魏晋以前属于自发阶段,此后进入自觉阶
段。在自觉阶段,书法的审美功能逐渐超过实用功能,使书法
成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3.绘画艺术的特点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风格流派,是北宋以后中国画
的主要形式。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等多种艺术
的结合,作者多属具有较深厚、较全面的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
夫。文人画讲究意境与神韵的呈现,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绘
画体系。
【针对练习】
中国书画在世界艺术领域中享有盛誉,其基本特征包括(
)
①汉字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体现出各种形体、感性和气势
②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意境美
③中国
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④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反对传统和理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书画的整体认识。并非所
有的中国书画都反对传统和理性,由此可以判定④项表述错误,
排除即可。
B
◆史料
材料一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
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
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
“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材料二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
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
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材料一 材料二
主题思想 北宋书法的特征 戏曲的社会功能
联系教材 中国的古代艺术
问题探究 1.材料一反应了北宋书法的什么特征?
2.材料二体现了戏曲的什么主要社会功能?
答案提示 1.北宋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2.社会教化功能。
◆探究
1.右图所示书法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号
称“书圣”,该书法家是(
)
A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欧阳询
D.怀素
2.下列文化现象与源头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原始歌谣——诗歌
B
B.甲骨文——文字
C.傩——戏曲
D.原始图画——绘画
解析:刻画在陶器上的简单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3.右图是某博物馆珍藏的文物拓片。作为一则反映时代印
)
C
记的史料,这件文物可以直接说明(
A.秦汉书法和篆刻的艺术共融
B.魏晋草书与行书的衍生创新
C.隋唐草书的抒情写意
D.宋元行书的勾连放纵
4.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
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
现自我,属于什么绘画的特点?(
)
C
A.原始岩画
C.中国文人画
B.汉代帛画
D.民间绘画
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的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D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专门以乐舞为业的艺人
C.宋朝时期,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戏曲
D.明清时期,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6.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
的研究课题应是(
)
D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共25张PPT)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
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
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1.书写材料的演变(背景)
丝织品
西汉
(1)秦汉时期,人们以竹木简牍和______作为主要书写材料。
(2)考古发现表明,_____早期中国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
一、纸的发明
2.蔡侯纸的产生和传播
蔡伦
(1)产生:东汉和帝时,__________研制出使用树皮、麻头、
破布这些容易得到的原材料制作的一种既轻便又经济的纸张,
人们称这种纸为 “蔡侯纸”。
(2)传播:8 世纪传到阿拉伯,之后传往欧洲。
3.意义
(1)纸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
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造纸术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
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
司南
梦溪笔谈
指南针
(1)战国时期的指南仪器称作“_______”。
(2)北宋时,出现指南鱼、指南龟,学者沈括在《________》
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________的技术。
(3)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传播:在 12 世纪末至 13 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
后再传入__________。
欧洲
3.指南针的应用和意义
(1)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在军事和经济生活中有重要作
用。
(2)指南针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郑和下西
洋、__________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
术保证。
哥伦布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实践有关,东晋葛洪在其《抱
朴子·仙药》一书中,已经提到“火药”。
2.应用和发展
(1)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战争。
(2)北宋时,火药武器种类多,有________、火炮、火球、
火蒺藜等。
火箭
(3)明代工匠还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
弹,这些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最先进的。
3.传播及影响
阿拉伯
(1)传播:在 12~13 世纪,火药传入__________国家,然
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2)影响: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________打败骑士阶
层创造了条件。
资产阶级
四、印刷术的进步
雕版印刷
金刚经
1.雕版印刷术的出现:隋唐已有__________的佛经、日历
和诗,唐朝咸通九年(868 年)的《________》,是迄今所知世界
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毕升
(1)背景:北宋经济文化发展,印刷业很发达。
(2)发明和作用:北宋中期,____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3.活字印刷术的改进
(1)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2)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
多应用。
4.影响: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
及____________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文艺复兴
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1.孔子提倡“________,慎言其余”,又说“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些是符合现代科学原则的。
2.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
(1)讲究________,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荀子·天论》和《________》都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主张。
(2)比较重视总结________,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多闻阙疑
天人合一
老子
实践经验
1.四大发明中,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最为久远、
)
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的是(
A.造纸术
C.火药
B.指南针
D.印刷术
2.四大发明中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发展的是
(
)
A.造纸术
C.火药
B.印刷术
D.指南针
A
C
3.中国古代科技发达,其中属于宋元时期领先于世界的科
技发明有(
)
C
①活字印刷术
②造纸术
③火药武器用于战争
④将指
南针用于航海
A.①②③
C.①④
B.①③④
D.②③
解析: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火药用于战争始于唐末,排
除②③两项。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及高度发达的原因
1.特点
(1)以四大发明为代表,古代科技高度发达,从 3~15 世纪
长期领先于世界;但 15 世纪以后由于西方进行了文艺复兴,近
代自然科学产生,而中国停留在传统科学阶段,科技发明数量
被西方大大超过。
(2)中国古代科技讲究天人合一,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
调顺应自然规律。重视人文,与人伦有关的社会科学发达,而
一些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则一再失传。这与古代儒家注重以社会
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探求和技术总结,没有给
予充分重视的影响有关。
(3)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与农业生产、民生日用相关的
农学、天文学等学科较发达。
2.原因
(1)政治: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个体农
民、小地主、手工业者,他们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供养脱离生
产的科学技术人员,因此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说,国家的支
持就显得特别重要。
(2)经济: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3)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各民族间的融合及频繁的中外往
来,有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4)继承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
古代文明,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
(5)古代劳动人民(各时期科技工作者)的勤劳和智慧。
【针对练习】
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长期领先世界,下列对其原因的
分析正确的有(
)
①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
②国家的支持
③各民族间的融
合及频繁的中外往来 ④各时期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A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
类别 数学 天文历
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史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
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 15 世纪
到今天,欧洲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
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而推动世界
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 21 世纪的科技》
材料一 材料二
主题思想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三大发明对资本主义的作用
联系教材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问题探究 1.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主要分布在哪些领
域?
2.概述材料中火药对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所起
的重大作用。
答案提示 1.分布在与农业有关的领域。
2.火药帮助新兴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势力,推翻了
封建制度。
◆探究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推
动世界航海事业发展的发明是(
)
B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2.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
“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
变化说明(
)
C
A.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
C.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B.宋代发明了火药
D.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
)
3.四大发明完成于(
A.先秦时期
C.宋元时期
B.两汉时期
D.明清时期
4.推动欧洲人“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
台”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是(
)
D
A.蔡伦发明的“蔡侯纸”
B.元代郭守敬发明的简仪
C.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D.北宋发明人工磁体指南针
D
5.四大发明中,从起源到完成历时最长的是(
)
C
A.造纸术
C.指南针
B.印刷术
D.火药
)
B
6.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主要改在(
A.生产工艺
B.原材料
C.经营模式
D.管理体制
7.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
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
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
国(
)
A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解析:B、C、D 三项均不是主要原因。
8.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
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
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
C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测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