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17.昆明的雨
--汪曾祺
说说雨季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
问:昆明的雨季有什么特点?(用课文原话回答)
整体感知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相当长/不使人厌烦/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使人气闷/很舒服
明亮/丰满/
使人动情
任务一
默读文章,找出能体现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语句,并分析。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
1.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
2.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3.颜色深褐带绿……
4.颜色浅黄……
5.颜色黑红黑红的……
6.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
7.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
……
浓绿/金黄色/深褐带绿/浅黄/黑红黑红/绿/白花……
仙人掌
各种菌子
杨梅
缅桂花
……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
无论从雨季的自然环境来看,还是生活在雨季的人们的心情来看,都是“明亮的”。
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
1.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的状态,显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
1.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2.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 ,他跳下去把鸡 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 随处可见。
课堂小活动:
猜猜“我”是谁?
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
1.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2.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
3.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
文中用不少笔墨写了多种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
共同特点:生长旺盛、有生命力
昆明雨季的持续时间长、雨水均匀
昆明的雨季是使人动情的: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形象生动的刻画出了苗族女孩子娇美、秀气、温柔的情态,衬托了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
昆明的雨季是使人动情的:
2.缅桂花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的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满满的”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送花母女的善良、淳朴、大方;
“心软软的”写出了这种美好纯真的人情带给作者的感动、温暖。
昆明的雨季是使人动情的:
偏僻的街道
一个安静的小酒馆
一张桌子,
两张凳子,
半市斤酒,
与好友相对而坐,
店外雨声滴答,
淡淡花香弥漫,
时间仿佛就停在了此刻......
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宁静祥和
悠然自得
昆明的雨季是使人动情的:
1.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这种东西也能吃?!
这东西这么好吃?!
惊喜+感叹
昆明的雨季是使人动情的:
动情
1.雨季明亮的色彩美
2.雨季丰满的滋味美
3.房东温暖的人情美
4.同学珍贵的情谊美
5.诗情画意的氛围美
人、事、物、景 特点
景与物 仙人掌 肥大、浓绿的、倒挂着也可以开金黄的花
各种菌子 种类繁多、味道鲜美
火炭杨梅 个大、黑红、味甜
缅桂花/树 白色、香/浓绿
木香 花叶浓密
人与事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儿 戴小花帽、穿绣满花的鞋、声音娇娇
淳朴善良
与友人雨中小酌 静谧美好
仙人掌
肥大、浓绿的、倒挂着也可以开金黄的花
各种菌子
种类繁多、味道鲜美
火炭杨梅
个大、黑红、味甜
缅桂花/树
白色、香/浓绿
木香
花叶浓密
戴小花帽、穿绣满花的鞋、声音娇娇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儿
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
淳朴善良
与友人雨中小酌
静谧美好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1.宁坤要画
2.“我”想念昆明的雨
3.“我”到昆明之后才知道有雨季
4.昆明的雨季让人舒服
5.昆明的雨季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6.昆明的仙人掌
7.昆明的菌子
8.昆明的杨梅和苗族的女孩
9.昆明的缅桂花和送花的母女
10.雨中的小酒店和雨中的情味
11.“我”想念昆明的雨
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文段之间的关系
课文从一张描绘昆明人家的画开始写,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①由画入文,出人意料,有开篇奇崛之效。
②画画之事与课文的文脉是相承的:地点在昆明,点出了“雨季”二字,所提及的“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在后文均有描述。
③自然地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的话题。
课文精读
作为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我想念昆明的雨,还想念倒挂的开花的仙人掌。
我想念昆明的雨,还想念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种美味的菌子。
我想念昆明的雨,还想念叫卖杨梅的苗族女孩。
我想念昆明的雨,还想念带着雨珠的缅桂花。
我想念昆明的雨,还想念雨中和我相聚的友人。
深入探究
线索:我想念昆明的雨
更是在想念那一段在昆明学习、生活的时光,想念那段时光里曾经历过的事,遇到过的人。
生活:有滋有味/闲适惬意/诗情画意等
心态:恬淡/闲适/安宁/从容等
1984年→1944年?
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4年毕业之后,汪曾祺在昆明一个由联大同学办的学校当教师,一直到1946年秋,汪曾祺由昆明去往上海。从1939年踏入西南联大的校园到1946年离开昆明,汪曾祺在昆明前后待了7年。这7年,是他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还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7年间,汪曾祺走遍了昆明的大街小巷,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他来说,昆明无异于他的第二个故乡。
1939年→1946年?
《跑警报》
我刚到昆明的头二年,一九三九、一九四○年,三天两头有警报。有时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两次。昆明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有时竟至在头一天广播:明天将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炸。日本的空军指 挥部还真言而有信,说来准来!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 报”。“跑”和“警报”联在一起,构成一个语词,细想一下,是有些奇特的,因为所跑的 并不是警报。这不像“跑马”、“跑生意”那样通顺。但是大家就这么叫了,谁都懂,而且觉得很合适。也有叫“逃警报”或“躲警报”的,都不如“跑警报”准确。“躲”,太消极;“逃”又太狼狈。唯有这个“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最有风度,也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有一个姓马的同学最善于跑警报。他早起看天,只要是万里无云,不管有无警报,他就背了一壶水,带点吃的,夹着一卷温飞卿或李商隐的诗,向郊外走去。直到太阳偏西,估计日本飞机不会来了,才慢慢地回来。
……
日本人派飞机来轰炸昆明,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鍕事意义,用意不过是吓唬吓唬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汪曾祺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汪曾祺的作品朴素、淡雅,读来韵味无穷,带着中国文学特有的书香之气和江南的泥土芳香,他也因此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他的作品里有一种文人雅士的闲适、恬淡和从容。
作者简介
我自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
钻研文学,读书很杂。偶写诗文,幸蒙刊载。
百无一用,乃成作家。弄笔半纪,今已华发。
成就甚少,无可矜夸。有何思想?实近儒家。
人道其里,抒情其华。有何风格?兼容并纳。
不今不古,文俗则雅。 与世无争,性情通达。
如此而已,实在无啥。
《老夫子自道》
回忆联大学习生活:《新校舍》、《西南联大中文系》、 《地质系的同学》、 《泡茶馆》、《跑警报》、《炸弹和冰糖莲子》、《晚翠园曲会》
回忆联大老师: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闻一多先生上课》、《金岳霖先生》、《吴雨僧先生二三事》
回忆昆明生活:《翠湖心影》、《七载云烟》、《昆明的雨》、《昆明的果品》、《菌小谱》
汪曾祺的昆明、联大情
日寇侵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组成一个大学,在长沙暂住,名为“临时大学”。后迁云南,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是一个产生天才,影响深远,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窳[yǔ]陋而辉煌的,奇迹一样的,“空前绝后”的大学。喔,我的母校,我的西南联大!
——汪曾祺《七载云烟》
汪曾祺的昆明、联大情
结构梳理
昆明的雨
由画开篇,引出话题:“我”想念昆明的雨
总写雨季特点:长,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雨季的生活经历:引发乡愁、诗情
深切怀念
热爱生活
细说雨季中代表性的景、物、人:仙人掌、菌子、杨梅、苗族女孩等
点题,照应上文
房东送缅桂花
莲花池边酒店小酌
主旨归纳
文章以昆明的雨为出发点,描写了昆明雨季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充分体现了昆明雨季的自然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对过往岁月的想念以及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
拓展延伸
古诗词中雨的意象
雨在古诗词中充当了重要的抒情意象,一类寓意愁苦,如相思、离愁、生活环境艰难、愁绪绵长等;一类寓意喜悦、希望、生机。无论苦雨,还是喜雨,其实都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了解雨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感彩和隐含的深层含义,将有助于理解诗人的内心感受,领悟诗词的深远意境,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类型 寓意 例句
苦雨
喜雨
借雨诉相思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借雨写离愁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借雨写愁绪绵长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借雨写理想抱负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借雨写生活环境艰难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借雨写希望、生机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借雨写喜悦之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bìn)
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赏析】这首词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作者少年追欢逐笑,无忧无虑;壮年漂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处境萧索,寂寞孤独:一生的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结尾两句,无声感慨,字字千钧。因受亡国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夜雨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作者沉重的亡国愁情、人生愁绪。
汪曾祺先生一生坎坷,但他始终能够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以平淡的心感受人生艰难,并且创造了积极的、乐观的、诗意的、美的文学人生。课下读一读汪曾祺先生其他的文章,体会他浓烈如火的真情怀。
阅读《端午的鸭蛋》、《故乡的食物》片段,继续体会汪曾祺散文“平淡而有味”的语言风格。
课后阅读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的鸭蛋》
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 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 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 《故乡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