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2021年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1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2021年暑假预习】云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分章基础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6 11:21:12

文档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基础练习——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一、选择题】
01、斯诺带着一系列未解之谜,怀着冒险的心情,打了几针预防针,只身带着一封给( )的介绍信和一些笔记本、两架照相机、二十四卷胶片等新闻记者必备的装备就出发了,准备深入红区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等秘密。
A.苏维埃政府主席周恩来 B.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
C.苏维埃政府主席朱德 D.苏维埃政府主席李德
02、黎明离开西安府——渭河——宗蒲县——洛川(见到西北窑洞)——延安,越过两军之间的无人地带进入苏区,跟随的只有一个带路的( ),负责把斯诺及其简单的行李送到红军的第一个前哨,斯诺终于闯进了红色大门。
A.红军 B.马夫 C.伙夫 D.骡夫
03、( )先生接待并安排斯诺如何进入安塞。
A.李龙火 B.李火龙 C.刘龙火 D.刘火龙
04、一天午夜,斯诺登上了去( )的火车。
A.延安 B.西安 C.安康 D.淮安
05、当时西北( )流行,因此斯诺在出发前在臀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
A.天花、霍乱、伤寒、斑疹和鼠疫 B.天花、霍乱、伤寒、斑疹和瘟疫
C.天花、霍乱、伤寒、麻疹和鼠疫 D.天花、霍乱、病寒、斑疹和瘟疫
06、斯诺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府,并在那拜访了( )将军和省主席邵力子。
A.张作霖 B.张学良 C.朱德 D.杨虎城
07、在北京一个红军指挥员用隐色墨水为斯诺写了一封介绍信给毛泽东,但是除了这封介绍信以外,斯诺在西北要取得联系,就要到西安府某家旅馆去,等一个自称姓王的先生来访,这位王先生(真名董健吾)会设法给斯诺安排坐( )的私人飞机去红区。
A.杨虎城 B.张学良 C.毛泽东 D.周恩来
08、本小节中比较详细介绍张学良的为人及其人生经历,也讲述了( )与共产党秘密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A.张学良和蒋介石 B.杨虎城和蒋介石
C.张学良和杨虎城 D.张学良和张作霖
09、这次远征号称要对日作战,收复失地,但未免有些堂吉诃德味道,立即被蒋介石总司令的十一师精锐新军所拦截,但是,这却阻止不了那些爱国学生,他们不怕坐牢,也不怕可能丢脑袋,大批走向街头,喊出了那被禁的口号:“( )”
A.禁止内战!国共合作抗日救国! B.停止内战!国共合作一致抗日!
C.禁止内战!国共合作一致抗日! D.停止内战!国共合作抗日救国!
10、因为情况有变,最后斯诺只能乘坐( )到前线的卡车前往。
A.东北军 B.西北军 C.东南军 D.西南军
11、本章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 )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A.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国民党 B.苏维埃联合国、红军、共产党
C.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 D.苏维埃联合国、红军、国民党
12、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中国人!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赤匪!斯诺说的此人是( )
A.毛泽东 B.邓发 C.周恩来 D.朱德
13、斯诺发现陕西山区方言中的hài pà 等于官话中的( )
A.害怕 B.你好 C.谢谢 D.不知道
14、他是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他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此人是( )
A.邓发 B.彭德怀 C.刘龙火 D.毛泽东
15、一天早晨,王牧师同一个东北军军官,或者至少是个穿着东北军军官制服的年轻人一起来见我。他建议我们到西安城外( )一游。
A.隋朝古城遗址 B.汉朝古城遗址 C.晋朝古城遗址 D.宋朝古城遗址
16、最近流传着令人吃惊的消息,说( )正在陕西省蔓延开来,陕西省是地球上少数几处流行这种风土病的地方之一。
A.淋巴腺鼠疫 B.天花 C.霍乱 D.斑疹伤寒
【二、填空题】
01、本书作者是 ,他出生于 。1928年,在中国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时候,埃德加·斯诺到了 。1930年后,他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中国的周边邻国,并目睹了1932年的淞沪战争和1933年的热河战争。此后,在 大学任新闻系教授两年,同时学习了中国语文。在中国期间,他编译了一部英文的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 》,是首先把 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
02、《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是 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广1936年 至 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丫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本书是按照“ ”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作者用他耳闻目睹的共产党人及红军、苏区的真实情况,力求解开“红色中国”这个谜。
03、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照耀中国》第一次出版,这时候斯诺正在上海这个被帝国主义包围的孤岛,当时上海租界当局对中日战争宣告中立,要公开出版发行这本书是不可能的,在继续进行新闻封锁的国民党统治区,是更不必说了,但是得到斯诺本人的同意,漂泊在上海租界的一群抗日救亡人士,以 的名义,以 这个书名,作为掩护,在上海出版。
04、1936年6月,斯诺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由 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进入 边区。首先他到了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 ,和 同志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到达与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宁夏南部的预 。最后冒着炮火,重新折回保安,并由保安顺利到了西安。后回北平将许多通讯报道汇编成《 》一书。
05、在我从北京到西安的火车上,我的旅伴是一个 和一个面目端正的 ,坐在我对面呷着浓茶。(经过两天两夜劳累的火车)。在西安府,先拜访了 将军,之后又访问了陕西省 主席。
06、斯诺到西安不久,就去拜访陕西省绥靖公署主任 。当时在西安的大官还有全国剿匪总部副司令 和陕西省主席 。作为全国剿匪总部副司令,一九三一年九月,日本侵略中国时,他在北京协和医院治疗伤寒;,因为他执行了 的 “不抵抗政策”,导致失去了 。在全国义愤填膺的情况下,他到 “考察”了一年,取得的一个大胜利是 。他回国时立下的誓言是: 。
07、我在西安的旅馆里住下来,过了几天,有一个身材高大、胖得有点圆滚滚的,但是体格结实,仪表堂堂的中国人来拜访我,这个中国人是 。他把斯诺介绍給当时在西安做张学良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敌军悬赏五万元首级的共产党人)—— 同志。一行人在西安城外的汉朝古城遗址见面,并安排斯诺去陕北的路程。
08、与此同时, 本人也受到了强烈的“ ”影响。他的东北大学的许多学生来到西安,在他手下工作,其中有些是共产党员。
09、斯诺在黎明之前离开西安府,一个小时以后,摆渡过了 ,快到正午的时候,到了 ,那个最先“统一”中国的威赫一时的任务秦始皇就是在这个筑有雉堞的城池附近诞生的。在汽车驶上黄土高原之后,斯诺看到了农民居住的被称为“ ”的房屋。第二天午后不久到达 ,然后,在一个 的带领下来到了红区,见到了贫民会主席 ,他安排向导和骡夫送我去县城。
10、在陕北,埃德加·斯诺采访的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除毛泽东外,还有 、 、 、 等。他描述了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少年时代,试图从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11、总体梳理行踪:一九三六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来到中国,从 出发,经过 ,进入 ,他首先到了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 ,和毛泽东进行长时间的对话,然后到达宁夏南部的预旺县,最后折回保安,然后顺利到了西安。
12、 坐了 的私人飞机飞到了陕北的延安,他进了苏维埃中国,带回来一个谈判方案。过了不久, 本人飞到延安,见到了红军指挥员 ,东北军与共产党之间协议的第一步执行就是 。红军派了好几个代表到西安去,帮助东北军在 开办了一所新学校。东北军中采用了苏联和中国红军所采用的 那种制度。
13、1927年11月,中国的第一个苏维埃在 省东南部 成立。
14、《 》就中国在最紧急的时候,找到了民族最伟大的统一,找到了民族的灵魂的基本的因素或原因的研究,是颇有价值的。即共产党领袖们用了神奇的远见,正确地分析那些促成 的事实,预测这一次抗战的性质,而且指出中国为求生存起见, 上, 上, 上的各种绝对必要。而通过红军的经验所得到的一种客观教训,即有组织的民众——尤其是 ——在革命游击战争中是一种不可征服的力量,他们的 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说,这是《 》这本书的总结。
15、斯诺到西安府不久,就去拜访陕西省绥靖公署主任 将军,但他拒绝讨论政治问题。斯诺便去找陕西省主席邵力子。邵力子说:“现在陕北没有多少战斗,红军正在转移到宁夏和甘肃去。他们似乎要跟外蒙古取得联系。”邵力子对抗日问题没有透露出半点预感来,但斯诺已从邵力子那里证实了自己在北平就已得到的消息: 。
16、“即使为了王一个人,也值得我到西安府一行。”
“他是我完全意想不到的一个人。”
“他成了一种秘密的非正式的使节。”
他曾游说张学良等文武官员,使他们了解和支持共产党成立“ ”的建议。
“大家都叫他王牧师。”
——文中所说的王牧师,他的真名叫什么? 。
17、“这个人的行动有一种黑豹的优美风度,在那套硬邦邦的制服底下,一点也不失轻巧矫健。”他是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他有红色中国最好的马。他告诉我由谁护送我去红区,我一路怎么走,我在红色中国怎么生活,并且向我保证在那里会受到热烈欢迎。——文中的他名字叫什么? 。
18、斯诺走过那个把“红”与“白”两区分开的狭长地带,在一个黄土村落里,第一次与一个“赤匪”一道吃饭。他是当地贫民会主席。一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他好像同中国其他地方的胆怯农民不属于一个族类。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他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他给我安排了一个年轻的向导和一个骡夫去县政府所在地安塞。
——他的名字是 。
【三、简单题】
01、斯诺出发去中国前做了什么预防准备工作?
02、请简要谈谈你对“白匪”和“赤匪”的认识。
03、在我从北京到西安的火车上,我遇到的两个旅伴,他们对红军的态度怎样?
04、在《汉代青铜》这节中,对张学良将军有个初步的简要介绍,请复述。
05、东北军在南方同红军打了几个月的仗以后,少帅和他的一些军官开始有了那几点重要的认识?
06、简述斯诺怎样看待杨虎城的当过土匪的经历?
07、陕西曾以盛产什么闻名?西北发生过大饥荒的原因是什么?
08、张学良是如何改变思想,相信国内统一战线建议的合理可行的?
09、斯诺去中国红区的过程是否一帆风顺?他是怎样去到红区的?请简述其过程。
【四、文段阅读】
(一)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第二天早晨,我观察一下我的旅伴,看见一个青年人和一个面目端正、留着一绺花白胡子的老人,坐在我对面呷着浓茶。那个青年很快就跟我攀谈起来,先是客套一番,后来就不免谈到了政治。我发现他妻子的叔叔是个铁路职员,他是拿着一张免票证乘车的。他要回到离开七年的四川老家去。不过他不能肯定究竟能不能到家。据说他家乡附近有土匪在活动。
  “你是说红军吗 ”
  “哦,不,不是红军,虽然四川也有红军。我说是土匪。”
  “可是红军不也就是土匪吗 ”我出于好奇心问他。“报纸上总是把他们称为赤匪或共匪的。”
  “啊,可是你一定知道,报纸编辑不能不把他们称作土匪,因为南京命令他们这样做,”他解释说。“他们要是用共产党或革命者的称呼,那就证明他们自己也是共产党了。”
  “但是在四川,大家害怕红军不是像害怕土匪一样吗 ”
  “这个么,就要看情况了。有钱人是怕他们的,地主、做官的和收税的,都是怕的。可是农民并不怕他们。有时候他们还欢迎他们呢。”说到这里,他不安地望了那老人一眼,那老人坐在那里留心地听着,却又显得并不在听的样子。“你知道,”他接着说,“农民太无知了,他们不懂得红军不过是要利用他们。他们以为红军说话是当真的。”
  “那末他们说话不是当真的了 ”
  “我父亲写信给我,说红军在松潘取缔了高利贷和鸦片,重新分配了那里的土地。所以,你看,他们并不完全是土匪。他们有主义,这没有问题。但是他们是坏人。他们杀人太多了。”
这时,那花白胡子忽然抬起他那温和的脸孔,十分心平气和地说出一句惊人的话来:“杀得不够!”我们两人听了都不禁目瞪口呆地望着他。
01、作者坐车从 出发,计划去第一个目的地—— ,想从那里向北进入 。
02、在火车上,作者遇到的两个旅伴,分别是谁?他们对红军的态度怎样?
03、请仔细阅读划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揣摩为什么青年人会有这样一系列看似矛盾反应?
(二)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从欧洲回国后,张学良实行了新的生活习惯——六时起床,锻炼身体,每日练武读书,吃的是粗茶淡饭,过的是简朴生活。当时东北军还有十四万人,他除了同军官以外,还同部下直接接触。东北军开始出现了新面貌。怀疑派逐渐相信,少帅又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人,因此认真对待他在回国时立下的誓言:他要把毕生精力用于收复满洲,为人民雪耻。
  与此同时,张学良对总司令还没有失去信心。在他们的全部交往的关系中,张学良对那个长者始终忠心耿耿,从未动摇,他曾经三次拯救那个长者的政权免于崩溃,而且充分信任那个长者的识见和诚意。他显然相信他所说的要收复满洲,决不再未经抵抗就让出一寸领土的话。但是,一九三五年日本军国主义者继续进行侵略,成立了冀东傀儡政权,并吞了一部分察哈尔,提出了华北脱离南方的要求,对此,南京已经默认了一部分。少帅麾下的官兵甚为不满,特别是在调到西北继续对红军打不受欢迎的内战,而对日本却不开一枪以后,更是普遍啧有怨言。
在南方同红军打了几个月的仗以后,少帅和他的一些军官开始有了几点重要的认识:他们所打的“土匪”实际上是由抗日爱国的能干指挥员领导的;“剿共”这件事可能要继续好几年;一边同红军打仗,一边要抗日是不可能的;而在这期间东北军却在同自己毫不相干的战事中很快地消耗兵力,土崩瓦解。
尽管如此,张学良把他的司令部迁到西北以后,仍开始大举进攻红军。有一阵子他打了几次胜仗,但是到一九三五年十月和十一月间,东北军吃了大败仗,据说丢了整整两个师(一〇一师和一〇九师)和另外一个师(一一〇师)的一部分。成千上万的东北军士兵“投向了”红军。也有许多军官被俘,扣了一阵子受“抗日教育”。
这些军官释放回到西安以后,大肆赞扬地向少帅作了关于苏区士气和组织的报告;特别是关于红军有诚意要停止内战,用和平民主方法统一全国,团结起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这给了张学良很深刻的印象。使他印象更为加深的是,他的部队送上来的报告说,全军都有反对与红军作战的情绪,红军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同我们一起打回老家去”的口号影响到了东北军的全体官兵。
01、文中张学良去欧洲的原因是 。
02、“与此同时,张学良对总司令还没有失去信心。”这句话中的总司令指的是 ,
“继续对红军打不受欢迎的内战,而对日本却不开一枪”的原因是 。
03、请结合阅读材料,说说张学良发生思想转变,鼓励共同抗日的原因。
04、经过作者的一系列介绍,你对张学良的评价如何,请简要说明。
(三)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九一八”后,由于不抵抗,失去了满洲。日本侵略热河时,又发生了同样的情况,背了黑锅,屈服下台,到欧洲“考察”一年,成功戒掉毒瘾,到汉口重掌东北军,后与红军作战,收到了强烈的“左倾”影响,后与杨虎城将军发动兵变,逼迫蒋介石答应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一天午夜,我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身上有点不舒服,可是心里却非常兴奋。我所以兴奋,是因为摆在我面前的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一个跟紫禁城的中世纪壮丽豪华在时间上相隔千百年、空间相距千百里的地方:我是到“红色中国”去。我所以“有点不舒服”,是因为我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用微生物的眼睛来看一下我的血液,就可以发现一支令人毛骨悚然的队伍;在我的臂部和腿部注射了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的病菌。这五种病在当时的西北都是流行病。此外,最近还流传着令人吃惊的消息,说淋巴腺鼠疫正在陕西省蔓延开来,陕西省是地球上少数几处流行这种风土病的地方之一。
  而我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西安府。这个地名有“西方平安”的意思,是陕西省的省会,要从北京向西南做两天两夜劳累的火车,才能到达陇海路西端的这个终点站。我的计划是从那里向北走,进入位于大西北中心的苏区。在西安府以北大约一百五十英里的一个市镇——洛川,当时是陕西红区的起点。洛川以北的地区,除了公路干线两旁的几个狭长地段以及下文将要提到的几个地点外,已经全部染红了。大致说来,陕西红军控制的地区南到洛川,北到长城;东、西两边都以黄河为界。那条宽阔的浊流从西藏边缘往北流经甘肃和宁夏,在长城北面进入内蒙古的绥远省,然后曲曲折折地向东流行许多英里,又折而向南,穿过长城而构成陕西、陕西两省的分界线。
01、文中的“我”指的是 ,他是 人(国籍)。
02、上述文字节选自《 》,该书原名是《 》
03、“我”此行的目的地是保安,此行的目的是 。
04、“我”心里兴奋的原因是: ;“我”有点不舒服的原因是: 。
05、文中画线句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四)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王教师和那个东北军军官有几句话要说,所以他们站在一旁去说话了。那个国民党官员在我们坐汽车出来的尘土飞扬的路上一直坐在那里没有说话,这时向我走了过来却下墨镜,摘掉白帽。我这才看出他相当年轻。他的一头黑油油的浓发下面,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我,他的青铜色的脸上露出了恶作剧的笑容,在他卸掉那制墨镜以后,你一眼就可以看出,他的制服是件伪装,他并不是个坐办公室的官像,而是个户外活动的人。他中等身材,看上去力气不大,所以当他走过来,突然一把抓住我的胳膊时,我没有想到他的手像铁爪子似的那么有力,不禁痛得退缩了一步。我后来注意到,这个人的行动有一种黑豹的优美风度,在那套硬邦邦的制服底下,一点也不失轻巧矫健。
他把脸凑近我,露出笑容,锐利的眼光紧紧地盯着我,把我的两条胳膊紧紧地握在他的那双铁爪子中,然后摇摇脑袋,滑稽地猴起了嘴,向我眨着眼!“瞧瞧我!”他低声说,好像一个有什么秘密的孩子一样高兴。“瞧瞧我!瞧瞧我!你认出我来了吗?”
我不知道这个人是怎么回事。他兴奋地不知在说些什么东西,结果这种兴奋情绪也感染了我,但是我觉得很尴尬,因为我不知说什么才好。认出他来了吗?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遇到过像他那样的中国人!我抱歉地摇摇头。
他从我的胳膊上松开一只手,用手指指着他的胸膛:“我以为你可能在什么地方见过我的照片,”他说,“我是邓发,”他告诉我说——“邓发!”他的脑袋向后一仰,看着我对这个炸弹的反应。
邓发?邓发……哦,邓发是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而且还有,悬赏五万元要他的首级!
邓发泄露了他的身份以后高兴得跳了起来。他按捺不住自己,对目前这种情况感到好玩:他,这个鼎鼎大名的“共匪”,就生活在敌营中心,不把到处追缉他的特务放在眼里。
他看到我,一个自告奋勇到“匪”区去的美国人感到很高兴——不断地拥抱我。他什么都愿意给我。我要他的马吗?啊,他的马好极了,红色中国最好的马!我要他的照片吗?他收集得不少,都可以给我。我要他的日记吗?他会带信到仍在苏区的妻子,把这一切,还有别的东西都给我。他后来真的没有食言。
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中国人!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赤匪!
邓发是个广东人,出身工人阶级家庭,曾经在一艘来往于广州与香港之间的轮船上当西餐厨师。他是香港海员大罢工的一个领导人,被一个不喜欢罢工的英国警察打伤了胸口,折断了几乎全部肋骨。他接着就成了共产党,进了黄埔军校,参加了国民革命,一九二七年以后到江西参加了红军。
我们在那个土堆上站了一个多小时,一边谈话,一边看着下面绿草掩盖的皇城遗址。我无法向你形容那一时刻在我感情上引起的奇怪冲击——由于我们所在的环境而这么强烈,又是这么奇怪地富有预兆性质,这么奇怪地超脱于我、超脱于中国的那部分变化无穷的历史;因为这些共产党人把这个地方当作我们四个人可以安然无事地碰面的安全场所,似乎是很不协调的,但是又是很合乎逻辑的,而且毕竟是在这里,在二千多年以前,当时已经够激进的大汉族统治着一个统一的、当时是进步的中国,成功地在战国的混乱中巩固了一个民族和文化,使得后代从此以后以汉族子孙自称,就在这样的地方会见这个令人惊讶的现代革命年轻战士,又是多么合适啊!
就是在这里,邓发告诉我由谁护送我去红区,我一路怎么走,我在红色中国怎么生活,并且向我保证在那里会受到热烈欢迎。
“你不怕丢掉你的脑袋吗?”我们坐车回城里去的时候我问他。
“不比张学良更怕,”他笑道,“我同他住在一起。”
01、以上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的哪个章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0字)
02、选文中提到的邓发是谁?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说说邓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0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斯诺怎样的感情?斯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情?
04、斯诺笔下的邓发令人印象深刻,你认为邓发身上最了不起的精神品质是什么?这给了你什么启示?
(五)【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
我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走了四个小时,一路没有见着一个人影。那里根本没有路,只有小溪的溪床,两边岩壁高耸,溪水就在中间湍急地流过,在岩壁上面就是险峻的黄土山。要结果掉一个过分好奇的洋鬼子,这是个好去处。使我惴惴不安的一个因素,是那个骡夫对我的牛皮鞋子多次表示羡慕。
“到啦!”他突然转过头来大声说。这里,岩壁终于消失,一个狭小的山谷展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一片绿油油的麦苗。“我们到啦!”
我放下了心,朝着他的前面望去,看见一座小山的山边有一个黄土村落,缕缕青烟从村里那些高大的泥烟囱里袅袅上升,那些烟囱像长长的手指一样竖立在峭壁的面前。几分钟之后,我们就到了那里。
一个年轻的农民,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腰间插着一支左轮手枪,从村里走出来,惊愕的望着我,问我是谁,到那里去干什么?“我是个美国记者,”我说。“我要见这里的贫民会主席。”他面无表情地看着我,回答说:“hai pa!”
我过去听到中国人说“hai pa”就只有一个意思:“我害怕!”我心里想,如果他感到害怕,那我该感到怎么样呢?但是,他神色泰然自若,看来他的话不是这个意思。他回过头问那骡夫我是什么人。
那骡夫把我跟他说过的话重说了一遍,还添枝加叶地说了些他自己的话。我放心地看到那位青年农民的脸色和缓下来了。这时我发现他确实是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他好像同中国其他地方的胆怯的农民不属于一个族类。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他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他的手慢慢地从枪柄上移开,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就是你要见的人,”他说,“我就是主席。请进来喝口热茶吧。”
这些陕西山区的居民有自己的方言,净是发音含混的口语。我同那位主席又作了几次谈话的努力之后,他渐渐地现出能够领会的神情,我们的谈话就有了顺利的进展。等到我最后问清这个问题时,我这才发现陕西山区方言中的hai pa等于官话中的bu zhi dao(不知道)。这个发现使我感到很满意。
我坐在铺着炕毡的炕上,向我的主人进一步谈到我自己和我的计划。过了不久,他就显得没有什么疑虑了。我想去县政府所在地安塞,当时我以为苏维埃主席毛泽东就在那里。问他能不能给我找一个向导和一个骡夫。
他答应说,没有问题,没有问题,不过我不能在大热天赶路。太阳已经升到当空,天确实是非常热,我看上去很疲倦。他问我吃了东西没有。说实在的,我饿极了,因此我不再跟他客气,接受了他的邀请,第一次同一个“赤匪”一道吃饭。我已破釜沉舟,决心跨进红区了。
我现在已经完全落入刘龙火先生(我后来知道这就是那位青年农民的姓名)的掌握之中。刘龙火拿烟、酒、茶来招待我,向我提出无数的问题。他和他的朋友们非常好奇地翻看我的照相机、鞋子、毛袜、我的布短裤的质料,不时发出赞美的声音;对于我的卡其布衬衫的拉链,更是赞不绝口。总的印象似乎是:我的行头不论看起来是多么可笑,显然非常实用。我不知道“共产主义”在实践上对这班人意味着什么,我准备眼看我的这些东西很快地被“共产”——但是当然没有发生这种事情。我几乎可以肯定,我受到严密检查的目的(比你在其他边境所受到的海关检查要愉快得多)是为了要证实他们以前的一种看法:洋鬼子不可思议。
不到一个小时,他们端来了一大盘炒鸡蛋,还有蒸卷、小米饭、一些白菜和少量烤猪肉。我的主人为饭菜简单而表示歉意;我则为我的食量不同寻常而表示歉意。
龙火告诉我,说安塞离那里不过“几步路”,尽管我不大放心,但是除了照他说等一等以外,没有其他办法。等到一个年轻的向导和一个骡夫终于到来的时候,已经过了下午四点钟了。临走时,我想把饭钱付给刘先生,可是他愤然拒绝了。
“你是一位外国客人,”他解释说,“而且你是来找我们的毛主席的。再说,你的钱也没有用处。”他对我手里拿着的纸币瞟了一眼,问道:“你没有苏区的钱吗?”听我回答说没有,他就数了共值一元钱的苏区纸币说,“这个你拿去,你路上会用得着的。”我拿一元国民党的钱和刘先生交换,他接受了;我再一次向他道谢,然后跟在我的向导和骡夫后边爬上山道。
“好啊,”我一边气喘喘地爬山,一边对自己说。“到现在为止,一切顺利。”我已闯进了红色大门。这件事多么简单!
01、【话书名】文章节选自埃德加·斯诺1937年在伦敦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特殊环境,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这个书名。根据对本名著的阅读积累,你认为哪个书名更好?请谈谈你的理解。
02、【说人物】斯诺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用纪实的笔法,描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言谈举止,报道了他们的真实生活。综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刘龙火这一人物形象。
03、【赏奇景】选文好似不经意地描写了沿途所见,实际上作者是用场景语言来表达意义。请结合选文第一段,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04、【品细节】细节描写能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揭示主题。选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其中提到的“hai pa”这一细节,在选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五、赏析文段】
01、我在中国的七年间,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党主义运动,人们提出过很多很多问题。热心的党人是能够向你提供一套现成答案的,可是这些答案始终很难令人满意。他们怎么知道的呢?他们可从来没有到过红色中国呀。
赏析:
02、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中国人!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赤匪!
赏析:《红星照耀中国》——基础练习——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一、选择题】
01、斯诺带着一系列未解之谜,怀着冒险的心情,打了几针预防针,只身带着一封给( B )的介绍信和一些笔记本、两架照相机、二十四卷胶片等新闻记者必备的装备就出发了,准备深入红区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等秘密。
A.苏维埃政府主席周恩来 B.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
C.苏维埃政府主席朱德 D.苏维埃政府主席李德
02、黎明离开西安府——渭河——宗蒲县——洛川(见到西北窑洞)——延安,越过两军之间的无人地带进入苏区,跟随的只有一个带路的( D ),负责把斯诺及其简单的行李送到红军的第一个前哨,斯诺终于闯进了红色大门。
A.红军 B.马夫 C.伙夫 D.骡夫
03、( C )先生接待并安排斯诺如何进入安塞。
A.李龙火 B.李火龙 C.刘龙火 D.刘火龙
04、一天午夜,斯诺登上了去( B )的火车。
A.延安 B.西安 C.安康 D.淮安
05、当时西北( A )流行,因此斯诺在出发前在臀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
A.天花、霍乱、伤寒、斑疹和鼠疫 B.天花、霍乱、伤寒、斑疹和瘟疫
C.天花、霍乱、伤寒、麻疹和鼠疫 D.天花、霍乱、病寒、斑疹和瘟疫
06、斯诺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府,并在那拜访了( D )将军和省主席邵力子。
A.张作霖 B.张学良 C.朱德 D.杨虎城
07、在北京一个红军指挥员用隐色墨水为斯诺写了一封介绍信给毛泽东,但是除了这封介绍信以外,斯诺在西北要取得联系,就要到西安府某家旅馆去,等一个自称姓王的先生来访,这位王先生(真名董健吾)会设法给斯诺安排坐( B )的私人飞机去红区。
A.杨虎城 B.张学良 C.毛泽东 D.周恩来
08、本小节中比较详细介绍张学良的为人及其人生经历,也讲述了( C )与共产党秘密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A.张学良和蒋介石 B.杨虎城和蒋介石
C.张学良和杨虎城 D.张学良和张作霖
09、这次远征号称要对日作战,收复失地,但未免有些堂吉诃德味道,立即被蒋介石总司令的十一师精锐新军所拦截,但是,这却阻止不了那些爱国学生,他们不怕坐牢,也不怕可能丢脑袋,大批走向街头,喊出了那被禁的口号:“( D )”
A.禁止内战!国共合作抗日救国! B.停止内战!国共合作一致抗日!
C.禁止内战!国共合作一致抗日! D.停止内战!国共合作抗日救国!
10、因为情况有变,最后斯诺只能乘坐( A )到前线的卡车前往。
A.东北军 B.西北军 C.东南军 D.西南军
11、本章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 C )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A.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国民党 B.苏维埃联合国、红军、共产党
C.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 D.苏维埃联合国、红军、国民党
12、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中国人!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赤匪!斯诺说的此人是( B )
A.毛泽东 B.邓发 C.周恩来 D.朱德
13、斯诺发现陕西山区方言中的hài pà 等于官话中的( D )
A.害怕 B.你好 C.谢谢 D.不知道
14、他是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他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此人是( C )
A.邓发 B.彭德怀 C.刘龙火 D.毛泽东
15、一天早晨,王牧师同一个东北军军官,或者至少是个穿着东北军军官制服的年轻人一起来见我。他建议我们到西安城外( B )一游。
A.隋朝古城遗址 B.汉朝古城遗址 C.晋朝古城遗址 D.宋朝古城遗址
16、最近流传着令人吃惊的消息,说( A )正在陕西省蔓延开来,陕西省是地球上少数几处流行这种风土病的地方之一。
A.淋巴腺鼠疫 B.天花 C.霍乱 D.斑疹伤寒
【二、填空题】
01、本书作者是埃德加·斯诺,他出生于1905。1928年,在中国大革命陷入低潮的时候,埃德加·斯诺到了上海。1930年后,他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中国的周边邻国,并目睹了1932年的淞沪战争和1933年的热河战争。此后,在北平燕京大学任新闻系教授两年,同时学习了中国语文。在中国期间,他编译了一部英文的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活的中国》,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
02、《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广1936年4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丫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本书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作者用他耳闻目睹的共产党人及红军、苏区的真实情况,力求解开“红色中国”这个谜。
03、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照耀中国》第一次出版,这时候斯诺正在上海这个被帝国主义包围的孤岛,当时上海租界当局对中日战争宣告中立,要公开出版发行这本书是不可能的,在继续进行新闻封锁的国民党统治区,是更不必说了,但是得到斯诺本人的同意,漂泊在上海租界的一群抗日救亡人士,以复社的名义,以西行漫记这个书名,作为掩护,在上海出版。
04、1936年6月,斯诺带着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首先他到了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和毛泽东同志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到达与国民党中央部队犬牙交错的前沿阵地宁夏南部的预旺县。最后冒着炮火,重新折回保安,并由保安顺利到了西安。后回北平将许多通讯报道汇编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
05、在我从北京到西安的火车上,我的旅伴是一个青年人和一个面目端正的老人,坐在我对面呷着浓茶。(经过两天两夜劳累的火车)。在西安府,先拜访了杨虎城将军,之后又访问了陕西省邵力子主席。
06、斯诺到西安不久,就去拜访陕西省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当时在西安的大官还有全国剿匪总部副司令张学良和陕西省主席邵力子。作为全国剿匪总部副司令,一九三一年九月,日本侵略中国时,他在北京协和医院治疗伤寒;,因为他执行了蒋介石的 “不抵抗政策”,导致失去了满洲 。在全国义愤填膺的情况下,他到欧洲“考察”了一年,取得的一个大胜利是戒了吸毒恶习。他回国时立下的誓言是:他要把毕生精力用于收复满洲,为人民雪耻。
07、我在西安的旅馆里住下来,过了几天,有一个身材高大、胖得有点圆滚滚的,但是体格结实,仪表堂堂的中国人来拜访我,这个中国人是王牧师。他把斯诺介绍給当时在西安做张学良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敌军悬赏五万元首级的共产党人)——邓发同志。一行人在西安城外的汉朝古城遗址见面,并安排斯诺去陕北的路程。
08、与此同时,张学良本人也受到了强烈的“左倾”影响。他的东北大学的许多学生来到西安,在他手下工作,其中有些是共产党员。
09、斯诺在黎明之前离开西安府,一个小时以后,摆渡过了渭河,快到正午的时候,到了宗蒲县,那个最先“统一”中国的威赫一时的任务秦始皇就是在这个筑有雉堞的城池附近诞生的。在汽车驶上黄土高原之后,斯诺看到了农民居住的被称为“窑洞”的房屋。第二天午后不久到达延安,然后,在一个骡夫的带领下来到了红区,见到了贫民会主席刘龙火,他安排向导和骡夫送我去县城。
10、在陕北,埃德加·斯诺采访的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除毛泽东外,还有周恩来、彭德怀、徐特立、徐海东等。他描述了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少年时代,试图从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11、总体梳理行踪:一九三六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来到中国,从北平出发,经过西安,进入苏区,他首先到了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和毛泽东进行长时间的对话,然后到达宁夏南部的预旺县,最后折回保安,然后顺利到了西安。
12、王牧师坐了张学良的私人飞机飞到了陕北的延安,他进了苏维埃中国,带回来一个谈判方案。过了不久,张学良本人飞到延安,见到了红军指挥员周恩来,东北军与共产党之间协议的第一步执行就是停止陕西境内的战事。红军派了好几个代表到西安去,帮助东北军在王曲镇开办了一所新学校。东北军中采用了苏联和中国红军所采用的政治委员那种制度。
13、1927年11月,中国的第一个苏维埃在湖南省东南部茶陵成立。
14、《西行漫记》就中国在最紧急的时候,找到了民族最伟大的统一,找到了民族的灵魂的基本的因素或原因的研究,是颇有价值的。即共产党领袖们用了神奇的远见,正确地分析那些促成对日抗战的事实,预测这一次抗战的性质,而且指出中国为求生存起见,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各种绝对必要。而通过红军的经验所得到的一种客观教训,即有组织的民众——尤其是农民大众——在革命游击战争中是一种不可征服的力量,他们的革命 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说,这是《西行漫记》这本书的总结。
15、斯诺到西安府不久,就去拜访陕西省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将军,但他拒绝讨论政治问题。斯诺便去找陕西省主席邵力子。邵力子说:“现在陕北没有多少战斗,红军正在转移到宁夏和甘肃去。他们似乎要跟外蒙古取得联系。”邵力子对抗日问题没有透露出半点预感来,但斯诺已从邵力子那里证实了自己在北平就已得到的消息:陕北方面的战斗已暂时停止。
16、“即使为了王一个人,也值得我到西安府一行。”
“他是我完全意想不到的一个人。”
“他成了一种秘密的非正式的使节。”
他曾游说张学良等文武官员,使他们了解和支持共产党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议。
“大家都叫他王牧师。”
——文中所说的王牧师,他的真名叫什么?
董健吾
17、“这个人的行动有一种黑豹的优美风度,在那套硬邦邦的制服底下,一点也不失轻巧矫健。”他是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他有红色中国最好的马。他告诉我由谁护送我去红区,我一路怎么走,我在红色中国怎么生活,并且向我保证在那里会受到热烈欢迎。——文中的他名字叫什么?
邓发
18、斯诺走过那个把“红”与“白”两区分开的狭长地带,在一个黄土村落里,第一次与一个“赤匪”一道吃饭。他是当地贫民会主席。一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他好像同中国其他地方的胆怯农民不属于一个族类。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他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他给我安排了一个年轻的向导和一个骡夫去县政府所在地安塞。
——他的名字是刘龙火。
【三、简单题】
01、斯诺出发去中国前做了什么预防准备工作?
当时在西北天花、霍乱、伤寒、斑疹伤寒和鼠疫流行,因此斯诺出发前在臂部和腿部注射了这些传染病的疫苗。
02、请简要谈谈你对“白匪”和“赤匪”的认识。
白匪,用国民党的名词来说就是民团,国民党为了要镇压农民起义,纷纷组织民团。就是作为保甲制度的一个有机部分进行活动的。赤匪用苏维埃的名词来说就是游击队,赤匪是国民党对游击队的敌视称呼。
03、在我从北京到西安的火车上,我遇到的两个旅伴,他们对红军的态度怎样?
青年人对红军有一定的了解:红军打土、豪分田地,比较受农民欢迎,他们有主义,但认为红军是坏人,杀人太多了。而老人认为红军杀得不够。
04、在《汉代青铜》这节中,对张学良将军有个初步的简要介绍,请复述。
张学良在1931年之前受人爱戴,为人慷慨,有现代化思想,能打高尔夫球,却又喜好赌博、吸毒成瘾的军阀独裁者。
05、东北军在南方同红军打了几个月的仗以后,少帅和他的一些军官开始有了那几点重要的认识?
他们所打的“土匪”实际上是由抗日爱国的能干指挥员领导的;“剿共”这件事可能要继续好几年;一边同红军打仗,一边要抗日是不可能的;而在这期间东北军却在同自己毫不相干的战事中很快地消耗兵力,土崩瓦解。
06、简述斯诺怎样看待杨虎城的当过土匪的经历?
绝不要以为杨虎城将军早年当过土匪,就必然没有资格做领袖了。这样的假定在中国式不适用的。因为在中国,一个人青年时当过土匪,往往表示他有坚强的性格和意志。翻翻中国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中国有些极能干的爱国志士,都曾一度被人贴上土匪的标签。杨将军反正在大多数外国传教士中间名声不佳,因此他不可能真的是一个坏人。他的革命历史,说明他原来是个粗鲁的农民,可能一度有过崇高的梦想,要大大改变自己的世界,但是他掌握了权利以后,却也没有找到什么办法。
07、陕西曾以盛产什么闻名?西北发生过大饥荒的原因是什么?
陕西长期以来就以盛产鸦片闻名。西北曾经的大饥荒也和鸦片的种植有关。当时军阀强迫农民种植鸦片,最好的土地都种上了鸦片,一遇到干旱的年头,西北主要的粮食作物就严重短缺,饥荒就不可避免。
08、张学良是如何改变思想,相信国内统一战线建议的合理可行的?
(1)被共产党打了败仗后,成千上万的东北兵投向了红军,被俘虏的东北军将领被释放后,对红军有诚意要停止内战,用和平民主方法统一中国的想法很赞赏;
(2)东北军全军都有反对与红军作战的情绪;
(3)张学良本人也受到强烈的左倾影响;
(4)王牧师给张学良带了一个谈判方案,张学良又见了周恩来,经过长时间的详细讨论,张学良相信了红军的诚意,相信国内统一战线建议的合理可行。
09、斯诺去中国红区的过程是否一帆风顺?他是怎样去到红区的?请简述其过程。
示例:斯诺去中国红区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他以为到红区的道路是被封锁的,去红区是做不到的;后来,当他了解到有可能去红区时,就登上了前往西安的火车。他原计划是从西安向北走到洛川最后到达红区。后来有人告诉他说有可能乘坐少帅张学良的私人座机去红区。最终斯诺从西安坐军用汽车先到达洛川,后到达延安,最后,他又从延安走到安塞,走进真正的红区。
【四、文段阅读】
(一)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第二天早晨,我观察一下我的旅伴,看见一个青年人和一个面目端正、留着一绺花白胡子的老人,坐在我对面呷着浓茶。那个青年很快就跟我攀谈起来,先是客套一番,后来就不免谈到了政治。我发现他妻子的叔叔是个铁路职员,他是拿着一张免票证乘车的。他要回到离开七年的四川老家去。不过他不能肯定究竟能不能到家。据说他家乡附近有土匪在活动。
  “你是说红军吗 ”
  “哦,不,不是红军,虽然四川也有红军。我说是土匪。”
  “可是红军不也就是土匪吗 ”我出于好奇心问他。“报纸上总是把他们称为赤匪或共匪的。”
  “啊,可是你一定知道,报纸编辑不能不把他们称作土匪,因为南京命令他们这样做,”他解释说。“他们要是用共产党或革命者的称呼,那就证明他们自己也是共产党了。”
  “但是在四川,大家害怕红军不是像害怕土匪一样吗 ”
  “这个么,就要看情况了。有钱人是怕他们的,地主、做官的和收税的,都是怕的。可是农民并不怕他们。有时候他们还欢迎他们呢。”说到这里,他不安地望了那老人一眼,那老人坐在那里留心地听着,却又显得并不在听的样子。“你知道,”他接着说,“农民太无知了,他们不懂得红军不过是要利用他们。他们以为红军说话是当真的。”
  “那末他们说话不是当真的了 ”
  “我父亲写信给我,说红军在松潘取缔了高利贷和鸦片,重新分配了那里的土地。所以,你看,他们并不完全是土匪。他们有主义,这没有问题。但是他们是坏人。他们杀人太多了。”
这时,那花白胡子忽然抬起他那温和的脸孔,十分心平气和地说出一句惊人的话来:“杀得不够!”我们两人听了都不禁目瞪口呆地望着他。
01、作者坐车从北京出发,计划去第一个目的地——西安,想从那里向北进入苏区。
02、在火车上,作者遇到的两个旅伴,分别是谁?他们对红军的态度怎样?
一个老人和一个年轻人。青年人对红军有一定的了解:红军打土、豪分田地,比较受农民欢迎,他们有主义,但认为红军是坏人,杀人太多了(支持但有所保留)。而老人认为红军杀得不够(支持红军)
03、请仔细阅读划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揣摩为什么青年人会有这样一系列看似矛盾反应?
年轻人心里看好红军,但对老人有所顾忌,怕对方是国民党人,威胁到自己的安全,所以话里有所保留,神态也较为胆怯。
(二)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从欧洲回国后,张学良实行了新的生活习惯——六时起床,锻炼身体,每日练武读书,吃的是粗茶淡饭,过的是简朴生活。当时东北军还有十四万人,他除了同军官以外,还同部下直接接触。东北军开始出现了新面貌。怀疑派逐渐相信,少帅又成了一个值得注意的人,因此认真对待他在回国时立下的誓言:他要把毕生精力用于收复满洲,为人民雪耻。
  与此同时,张学良对总司令还没有失去信心。在他们的全部交往的关系中,张学良对那个长者始终忠心耿耿,从未动摇,他曾经三次拯救那个长者的政权免于崩溃,而且充分信任那个长者的识见和诚意。他显然相信他所说的要收复满洲,决不再未经抵抗就让出一寸领土的话。但是,一九三五年日本军国主义者继续进行侵略,成立了冀东傀儡政权,并吞了一部分察哈尔,提出了华北脱离南方的要求,对此,南京已经默认了一部分。少帅麾下的官兵甚为不满,特别是在调到西北继续对红军打不受欢迎的内战,而对日本却不开一枪以后,更是普遍啧有怨言。
在南方同红军打了几个月的仗以后,少帅和他的一些军官开始有了几点重要的认识:他们所打的“土匪”实际上是由抗日爱国的能干指挥员领导的;“剿共”这件事可能要继续好几年;一边同红军打仗,一边要抗日是不可能的;而在这期间东北军却在同自己毫不相干的战事中很快地消耗兵力,土崩瓦解。
尽管如此,张学良把他的司令部迁到西北以后,仍开始大举进攻红军。有一阵子他打了几次胜仗,但是到一九三五年十月和十一月间,东北军吃了大败仗,据说丢了整整两个师(一〇一师和一〇九师)和另外一个师(一一〇师)的一部分。成千上万的东北军士兵“投向了”红军。也有许多军官被俘,扣了一阵子受“抗日教育”。
这些军官释放回到西安以后,大肆赞扬地向少帅作了关于苏区士气和组织的报告;特别是关于红军有诚意要停止内战,用和平民主方法统一全国,团结起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这给了张学良很深刻的印象。使他印象更为加深的是,他的部队送上来的报告说,全军都有反对与红军作战的情绪,红军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同我们一起打回老家去”的口号影响到了东北军的全体官兵。
01、文中张学良去欧洲的原因是日本侵华期间,在医院治病,坐失满洲。
02、“与此同时,张学良对总司令还没有失去信心。”这句话中的总司令指的是蒋介石,
“继续对红军打不受欢迎的内战,而对日本却不开一枪”的原因是实行不抵抗政策。
03、请结合阅读材料,说说张学良发生思想转变,鼓励共同抗日的原因。
(1)日本侵华攻势渐猛,蒋介石依旧不抵抗。
(2)思想上认识到全民抗战的重要性。
(3)手下士兵劝说张学良。
04、经过作者的一系列介绍,你对张学良的评价如何,请简要说明。
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即可。
(三)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九一八”后,由于不抵抗,失去了满洲。日本侵略热河时,又发生了同样的情况,背了黑锅,屈服下台,到欧洲“考察”一年,成功戒掉毒瘾,到汉口重掌东北军,后与红军作战,收到了强烈的“左倾”影响,后与杨虎城将军发动兵变,逼迫蒋介石答应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一天午夜,我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身上有点不舒服,可是心里却非常兴奋。我所以兴奋,是因为摆在我面前的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一个跟紫禁城的中世纪壮丽豪华在时间上相隔千百年、空间相距千百里的地方:我是到“红色中国”去。我所以“有点不舒服”,是因为我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用微生物的眼睛来看一下我的血液,就可以发现一支令人毛骨悚然的队伍;在我的臂部和腿部注射了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的病菌。这五种病在当时的西北都是流行病。此外,最近还流传着令人吃惊的消息,说淋巴腺鼠疫正在陕西省蔓延开来,陕西省是地球上少数几处流行这种风土病的地方之一。
  而我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西安府。这个地名有“西方平安”的意思,是陕西省的省会,要从北京向西南做两天两夜劳累的火车,才能到达陇海路西端的这个终点站。我的计划是从那里向北走,进入位于大西北中心的苏区。在西安府以北大约一百五十英里的一个市镇——洛川,当时是陕西红区的起点。洛川以北的地区,除了公路干线两旁的几个狭长地段以及下文将要提到的几个地点外,已经全部染红了。大致说来,陕西红军控制的地区南到洛川,北到长城;东、西两边都以黄河为界。那条宽阔的浊流从西藏边缘往北流经甘肃和宁夏,在长城北面进入内蒙古的绥远省,然后曲曲折折地向东流行许多英里,又折而向南,穿过长城而构成陕西、陕西两省的分界线。
01、文中的“我”指的是斯诺,他是美国人(国籍)。
02、上述文字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该书原名是《西行漫记》
03、“我”此行的目的地是保安,此行的目的是探寻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04、“我”心里兴奋的原因是:到红色中国去;“我”有点不舒服的原因是:打了预防针。
05、文中画线句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那些地区已经被红军所控制。
(四)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王教师和那个东北军军官有几句话要说,所以他们站在一旁去说话了。那个国民党官员在我们坐汽车出来的尘土飞扬的路上一直坐在那里没有说话,这时向我走了过来却下墨镜,摘掉白帽。我这才看出他相当年轻。他的一头黑油油的浓发下面,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我,他的青铜色的脸上露出了恶作剧的笑容,在他卸掉那制墨镜以后,你一眼就可以看出,他的制服是件伪装,他并不是个坐办公室的官像,而是个户外活动的人。他中等身材,看上去力气不大,所以当他走过来,突然一把抓住我的胳膊时,我没有想到他的手像铁爪子似的那么有力,不禁痛得退缩了一步。我后来注意到,这个人的行动有一种黑豹的优美风度,在那套硬邦邦的制服底下,一点也不失轻巧矫健。
他把脸凑近我,露出笑容,锐利的眼光紧紧地盯着我,把我的两条胳膊紧紧地握在他的那双铁爪子中,然后摇摇脑袋,滑稽地猴起了嘴,向我眨着眼!“瞧瞧我!”他低声说,好像一个有什么秘密的孩子一样高兴。“瞧瞧我!瞧瞧我!你认出我来了吗?”
我不知道这个人是怎么回事。他兴奋地不知在说些什么东西,结果这种兴奋情绪也感染了我,但是我觉得很尴尬,因为我不知说什么才好。认出他来了吗?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遇到过像他那样的中国人!我抱歉地摇摇头。
他从我的胳膊上松开一只手,用手指指着他的胸膛:“我以为你可能在什么地方见过我的照片,”他说,“我是邓发,”他告诉我说——“邓发!”他的脑袋向后一仰,看着我对这个炸弹的反应。
邓发?邓发……哦,邓发是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而且还有,悬赏五万元要他的首级!
邓发泄露了他的身份以后高兴得跳了起来。他按捺不住自己,对目前这种情况感到好玩:他,这个鼎鼎大名的“共匪”,就生活在敌营中心,不把到处追缉他的特务放在眼里。
他看到我,一个自告奋勇到“匪”区去的美国人感到很高兴——不断地拥抱我。他什么都愿意给我。我要他的马吗?啊,他的马好极了,红色中国最好的马!我要他的照片吗?他收集得不少,都可以给我。我要他的日记吗?他会带信到仍在苏区的妻子,把这一切,还有别的东西都给我。他后来真的没有食言。
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中国人!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赤匪!
邓发是个广东人,出身工人阶级家庭,曾经在一艘来往于广州与香港之间的轮船上当西餐厨师。他是香港海员大罢工的一个领导人,被一个不喜欢罢工的英国警察打伤了胸口,折断了几乎全部肋骨。他接着就成了共产党,进了黄埔军校,参加了国民革命,一九二七年以后到江西参加了红军。
我们在那个土堆上站了一个多小时,一边谈话,一边看着下面绿草掩盖的皇城遗址。我无法向你形容那一时刻在我感情上引起的奇怪冲击——由于我们所在的环境而这么强烈,又是这么奇怪地富有预兆性质,这么奇怪地超脱于我、超脱于中国的那部分变化无穷的历史;因为这些共产党人把这个地方当作我们四个人可以安然无事地碰面的安全场所,似乎是很不协调的,但是又是很合乎逻辑的,而且毕竟是在这里,在二千多年以前,当时已经够激进的大汉族统治着一个统一的、当时是进步的中国,成功地在战国的混乱中巩固了一个民族和文化,使得后代从此以后以汉族子孙自称,就在这样的地方会见这个令人惊讶的现代革命年轻战士,又是多么合适啊!
就是在这里,邓发告诉我由谁护送我去红区,我一路怎么走,我在红色中国怎么生活,并且向我保证在那里会受到热烈欢迎。
“你不怕丢掉你的脑袋吗?”我们坐车回城里去的时候我问他。
“不比张学良更怕,”他笑道,“我同他住在一起。”
01、以上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的哪个章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章节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0字)
《汉代青铜》。主要内容:斯诺到达西安后,通过王牧师了解了少帅张学良的思想转变。少帅停止了陕西境内的战事,与共产党人互相学习、促进。斯诺在此时认识了共产党人邓发,了解到共产党人传承的精神与力量,之后斯诺将路上去往红区的道路。
02、选文中提到的邓发是谁?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说说邓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邓发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共产党前期领导人之一。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邓发是一个热情活泼、勇敢大胆的人。例如,“邓发泄露了他的身份以后高兴得跳了起来。他按捧不住自己,对目前这种情况感到好玩”句,表现了邓发的大胆;“不比张学良更怕”句,表现了邓发的勇敢。
0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斯诺怎样的感情?斯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情?
震惊。因为当时西安是敌营中心,但是邓发却毫不避讳地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当斯诺得知他是谁的时候,他甚至高兴得跳起来。他不害怕特务,即使国民党当时是赏五万元要他的首级。他对斯诺极其热情和微饭,甚至要把自己的照片、日记给斯诺。斯诺深深地感受到邓发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热情、勇敢、大胆,所以觉得很震惊,很不可思议。
04、斯诺笔下的邓发令人印象深刻,你认为邓发身上最了不起的精神品质是什么?这给了你什么启示?
示例:邓发身上最了不起的精神品质是勇敢大胆。作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发深入敌区毫不畏惧,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这给我的启示是:没有大无是的精神就不可能完成革命,没有对革命的绝对热忱就不可能走完革命这条艰难的道路。从邓发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和与众不同。
(五)【2020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
我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走了四个小时,一路没有见着一个人影。那里根本没有路,只有小溪的溪床,两边岩壁高耸,溪水就在中间湍急地流过,在岩壁上面就是险峻的黄土山。要结果掉一个过分好奇的洋鬼子,这是个好去处。使我惴惴不安的一个因素,是那个骡夫对我的牛皮鞋子多次表示羡慕。
“到啦!”他突然转过头来大声说。这里,岩壁终于消失,一个狭小的山谷展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一片绿油油的麦苗。“我们到啦!”
我放下了心,朝着他的前面望去,看见一座小山的山边有一个黄土村落,缕缕青烟从村里那些高大的泥烟囱里袅袅上升,那些烟囱像长长的手指一样竖立在峭壁的面前。几分钟之后,我们就到了那里。
一个年轻的农民,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腰间插着一支左轮手枪,从村里走出来,惊愕的望着我,问我是谁,到那里去干什么?“我是个美国记者,”我说。“我要见这里的贫民会主席。”他面无表情地看着我,回答说:“hai pa!”
我过去听到中国人说“hai pa”就只有一个意思:“我害怕!”我心里想,如果他感到害怕,那我该感到怎么样呢?但是,他神色泰然自若,看来他的话不是这个意思。他回过头问那骡夫我是什么人。
那骡夫把我跟他说过的话重说了一遍,还添枝加叶地说了些他自己的话。我放心地看到那位青年农民的脸色和缓下来了。这时我发现他确实是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他好像同中国其他地方的胆怯的农民不属于一个族类。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他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他的手慢慢地从枪柄上移开,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就是你要见的人,”他说,“我就是主席。请进来喝口热茶吧。”
这些陕西山区的居民有自己的方言,净是发音含混的口语。我同那位主席又作了几次谈话的努力之后,他渐渐地现出能够领会的神情,我们的谈话就有了顺利的进展。等到我最后问清这个问题时,我这才发现陕西山区方言中的hai pa等于官话中的bu zhi dao(不知道)。这个发现使我感到很满意。
我坐在铺着炕毡的炕上,向我的主人进一步谈到我自己和我的计划。过了不久,他就显得没有什么疑虑了。我想去县政府所在地安塞,当时我以为苏维埃主席毛泽东就在那里。问他能不能给我找一个向导和一个骡夫。
他答应说,没有问题,没有问题,不过我不能在大热天赶路。太阳已经升到当空,天确实是非常热,我看上去很疲倦。他问我吃了东西没有。说实在的,我饿极了,因此我不再跟他客气,接受了他的邀请,第一次同一个“赤匪”一道吃饭。我已破釜沉舟,决心跨进红区了。
我现在已经完全落入刘龙火先生(我后来知道这就是那位青年农民的姓名)的掌握之中。刘龙火拿烟、酒、茶来招待我,向我提出无数的问题。他和他的朋友们非常好奇地翻看我的照相机、鞋子、毛袜、我的布短裤的质料,不时发出赞美的声音;对于我的卡其布衬衫的拉链,更是赞不绝口。总的印象似乎是:我的行头不论看起来是多么可笑,显然非常实用。我不知道“共产主义”在实践上对这班人意味着什么,我准备眼看我的这些东西很快地被“共产”——但是当然没有发生这种事情。我几乎可以肯定,我受到严密检查的目的(比你在其他边境所受到的海关检查要愉快得多)是为了要证实他们以前的一种看法:洋鬼子不可思议。
不到一个小时,他们端来了一大盘炒鸡蛋,还有蒸卷、小米饭、一些白菜和少量烤猪肉。我的主人为饭菜简单而表示歉意;我则为我的食量不同寻常而表示歉意。
龙火告诉我,说安塞离那里不过“几步路”,尽管我不大放心,但是除了照他说等一等以外,没有其他办法。等到一个年轻的向导和一个骡夫终于到来的时候,已经过了下午四点钟了。临走时,我想把饭钱付给刘先生,可是他愤然拒绝了。
“你是一位外国客人,”他解释说,“而且你是来找我们的毛主席的。再说,你的钱也没有用处。”他对我手里拿着的纸币瞟了一眼,问道:“你没有苏区的钱吗?”听我回答说没有,他就数了共值一元钱的苏区纸币说,“这个你拿去,你路上会用得着的。”我拿一元国民党的钱和刘先生交换,他接受了;我再一次向他道谢,然后跟在我的向导和骡夫后边爬上山道。
“好啊,”我一边气喘喘地爬山,一边对自己说。“到现在为止,一切顺利。”我已闯进了红色大门。这件事多么简单!
01、【话书名】文章节选自埃德加·斯诺1937年在伦敦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特殊环境,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这个书名。根据对本名著的阅读积累,你认为哪个书名更好?请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好。书名以比喻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耀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示例二:《西行漫记》好。书名突出“记”的客观性、纪实性,是斯诺采访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西行漫记》书名平实,不含政治倾向,具有隐秘性,便于在当时的环境下发行。
02、【说人物】斯诺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用纪实的笔法,描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言谈举止,报道了他们的真实生活。综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刘龙火这一人物形象。
从“他神色泰然自若,看来他的话不是这个意思。他回过头问那骡夫我是什么人”看出他的沉着冷静,警觉谨慎、有挑战性和威慑力;从“这个你拿去,你路上会用得着的”看出他热情好客、慷慨大方;从“这时我发现他确实是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看出他英俊。
03、【赏奇景】选文好似不经意地描写了沿途所见,实际上作者是用场景语言来表达意义。请结合选文第一段,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描写了一幅崎岖、险峻、杳无人烟的景象,渲染了紧张、恐怖的氛围,流露了作者担心害怕而惴惴不安的心理。与下文“闯进红色大门”快乐、喜悦的心情形成反差。
04、【品细节】细节描写能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揭示主题。选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其中提到的“hai pa”这一细节,在选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hai pa”这一细节,以方言造成误解,反衬了刘龙火的“泰然自若”;从情节上看,设置悬念,推动了情节发展;从主题上看,写出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上的改变。
【解析】
【0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名称的理解,要结合名著的主题和内容进行阐释。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好。书名新颖醒目,“红星”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这个题目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耀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示例二:《西行漫记》好。书名突出“记”的客观性、纪实性,是斯诺采访的第一手资料,书名平实,客观地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便于在当时的环境下发行。
【0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分析,结合具体事例分析。刘龙火:沉着冷静、警觉谨慎、有挑战性和威慑力;热情好客、慷慨大方;英俊、快乐、爽快。示例:从“他神色泰然自若”“他那一双炯炯有神的快乐的眼睛含着一种挑战的神情,他还有一定的吓人气派”看出他的沉着、警惕、有挑战性和威慑力;从“刘龙火拿烟、酒、茶来招待我”“我的主人为饭菜简单而表示歉意”“临走时,我想把饭钱付给刘先生,可是他愤然拒绝了”“这个你拿去,你路上会用得着的”看出他热情好客、慷慨大方;从“这时我发现他确实是个长得很英俊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发亮,牙齿整齐洁白”看出他英俊。
【0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赏析。可结合选文第一段,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选文第一段描写了一幅荒凉、危险的景象,渲染了恐怖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恐惧,与下文“闯进红色大门”喜悦、兴奋的心情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04、题详解】
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从人物、情节、主题三个方面组织,意思对即可。“hai pa”这一细节,以方言造成误解,反衬了刘龙火的沉着冷静,警觉谨慎;从情节上看,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了情节发展;从主题上看,写出了作者认识的变化,解决了他内心的疑问。
【五、赏析文段】
01、我在中国的七年间,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党主义运动,人们提出过很多很多问题。热心的党人是能够向你提供一套现成答案的,可是这些答案始终很难令人满意。他们怎么知道的呢?他们可从来没有到过红色中国呀。
赏析:热心的党人,红色中国表示了作者对中国的热爱及赞美之情。这一段也用了一处问句,设置悬念,勾起读者兴趣。
02、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中国人!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赤匪!
赏析:这一段话用了两次意想不到,表现了作者对邓发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