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八年级 上
18.中国石拱桥
同时我们在理清说明顺序时,一定要弄清楚说明对象,即在指定的内容去梳理说明顺序。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也理清了全文的说明顺序: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
。
导入新课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逻辑顺序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赵州桥与卢沟桥的异同点。
2、掌握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明确其作用。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一、赵州桥与卢沟桥有哪些异同点?请完成下表
自主学习
异同点
同
异
历史悠久
结构坚固
形式优美
建造奇特
历史意义
赵州桥
卢沟桥
1300多年
独一无二,美丽的景观
800多年
1300多年还保持雄姿
极少出事
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拱肩加拱
联拱石桥
世界著名,使用到现在最古的桥
反帝斗争的纪念意义
二、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实例并分析其作用。 (教材课后作业第三题P101)
1、请快速阅读1-2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自主学习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外形特征,给人以美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打比方
答题模式:
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生动/条理清晰/突出强调……说明了 (事物)的 特征(特点)。
二、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实例并分析其作用。 (教材课后作业第三题P101)
2、请快速阅读3-5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自主学习
(1)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旅人桥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我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的特点。
举例子
(2)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我国石拱桥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显得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二、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实例并分析其作用。 (教材课后作业第三题P101)
2、请快速阅读3-5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自主学习
(3)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赵州桥的长与宽,突出其雄伟的特点。
(4)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桥洞的形状,从而说明了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的特征,给人以美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二、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实例并分析其作用。 (教材课后作业第三题P101)
2、请快速阅读3-5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自主学习
(5)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洪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诠释了赵州桥拱上加拱设计的好处。
(6)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引张嘉贞的话,具体形象地说明了赵州桥设计施工精巧的特点;引张鷟的话,具体形象地说明了赵州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实例并分析其作用。 (教材课后作业第三题P101)
2、请快速阅读3-5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自主学习
(7)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28道拱圈比作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赵州桥大拱的组成和形状,使内容浅显易懂。
(8)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打工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4)全桥结构匀称……
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赵州桥结构上的四个特点。
二、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实例并分析其作用。 (教材课后作业第三题P101)
3、请快速阅读6-10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自主学习
(1)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卢沟桥的规模宏大和结构特点,使说明更准确更严密。
(2)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准确科学地说明了卢沟桥的联拱的特点,使读者具体直观地认识到联拱石桥的形态特征。
二、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实例并分析其作用。 (教材课后作业第三题P101)
3、请快速阅读6-10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自主学习
(3)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卢沟桥和两岸河堤作比较,突出强调了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
(4)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卢沟桥石狮子各种逼真的造型,突出了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使读者印象深刻。
二、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实例并分析其作用。 (教材课后作业第三题P101)
3、请快速阅读6-10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自主学习
(5)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卢沟桥的独一无二和外观美丽的特点。
(6)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找出实例加以分析。 (教材课后作业第四题P101)
自主学习
(1)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大约”“可能是”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指出后面判断的根据,增强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 2.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在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说明更符合实际情况,从而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
·
·
·
·
·
·
·
·
·
·
·
·
·
·
·
·
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找出实例加以分析。 (教材课后作业第四题P101)
自主学习
(3)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数字具体,实事求是,该用“约”限制时,绝不“故作准确”。
“公元1189到1192年间”说明了修建时间,起止时间明确;“自16米到21.6米”,可见桥拱长度并不对称,是作者在核实了每个石拱的长度后所做的结论,列举数字精确、具体;“约”表示大概、估计(不能删),与事实相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几乎”强调了桥面与河面并非完全平行,从而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找出实例加以分析。 (教材课后作业第四题P101)
自主学习
(4)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
·
“肩”字准确地说明了小拱在大拱上的位置。(不能换成"里""边""头")
“各”即“各自、分别” 之意,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分布和数量,即每个肩上都有两个小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
·
“比较”强调的程度较轻,说明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不是“最早”不是“很迟”,表达妥当,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找出实例加以分析。 (教材课后作业第四题P101)
自主学习
(6)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
·
“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先写形式优美,是桥给人的直观印象,而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理解,所以是递进关系。(关联词不能删;“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不能交换顺序)
·
·
(7)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
·
“几乎”强调说明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
同样一件事物如果不同的文体描写可能会有不同的写法,请阅读材料,体会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教材课后作业第五题P101-102)
合作探究
1、材料(一)对卢沟桥的介绍,与课文里的相比,说明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所不同?
《中国桥梁史料》选段集中介绍卢沟桥本身的情况,分桥拱、桥墩、桥面、桥栏等几个部位,列举大量数据与事实,一一介绍。课文则重点介绍卢沟桥的结构特点、桥栏上的石狮子,也介绍卢沟桥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因为《中国桥梁史料》是一部桥梁学的专业著作,所以主要从学科专业的角度,介绍卢沟桥作为一座重要建筑物的技术细节;课文是一篇科普文章,要让普通读者在有限篇幅内比较全向地了解卢沟桥,自然不能过多聚焦技术细节,但又要让读者对卢沟桥的建筑特点有所了解,所以选择结构特点和最著名的石狮子作为说明重点。
同样一件事物如果不同的文体描写可能会有不同的写法,请阅读材料,体会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教材课后作业第五题P101-102)
合作探究
2、材料(二)主要写的是什么?与课文里对卢沟桥的介绍相比,它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夜宿卢沟观晓月》是散文,主要写观赏“卢沟晓月”时的情景。作者描写的重点是月光和桥下的流水,最后才烘云托月般地写到卢沟桥本身,有了前面的渲染,卢沟桥才给读者留下美丽动人的印象。而课文是说明文,基本上是客观而忠实地介绍卢沟桥的特点,即使有摹状貌之处,也是为了把相关内容说清楚,并不是为了写景抒情。
1.完成课后练习
2.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结构。
作业布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