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5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2-05 18:4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无论是在炎炎夏日进行户外作业的工人、农民,还是在冰天雪地的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家,他们的体温都是37℃左右,这是为什么
严重腹泻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这又是为什么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宴请,节假日期间,免不了会大吃大喝,咱们的嘴是快活了,可是有谁想过我们身体内的细胞是什么感受?他们会不会受到影响呢?
问题探讨:
1.图1和图2分别是什么样的细胞?请具体说出细胞的名称。它们分别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异同?
2.假如将图1所示的细胞放置到图2所示的细胞的生活环境之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红细胞
白细胞
草履虫
血管的血浆当中
养料、氧气
代谢废物
外界水环境
细胞 生活环境 与其所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草履虫
血细胞
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血细胞
问题探讨
体内的血浆(液体)
外界环境(液体)
可以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
1. 体液
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体液
组织液
血 浆
淋巴(液)等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2. 分类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体内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
人体环境的“内”与“外”:
人体角度看:
人体的外环境—人体所生活的外部环境;
人体的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细胞外液;
细胞
内环境
细胞外液
外界环境
细胞外液=内环境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细胞外液
与生活的联系:
1.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哪一种细胞外液?
组织液
2.人体中还有其他液体,例如汗液、尿液、唾液、泪液、消化液 等,这些属于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么?
不属于,因为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
外分泌液:主要指外分泌腺(如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泪腺、汗腺、皮脂腺等)分泌的,运输到体外和消化腔的液体。包括各种消化液、泪液、汗液等。
(1)消化液:由各种消化腺分泌,在消化腔中发挥作用,含有各种消化酶。
(2)泪液:由泪腺分泌,主要包括水分、无机盐、溶菌酶。
(3)汗液:由汗腺分泌,主要包括水分、无机盐、尿素等各种代谢废物。
3、原尿:血浆通过肾小球时经滤过作用形成,与血浆成分相比主要是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4、尿液:原尿再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后形成,主要包括水分、无机盐及代谢废物,是人体的重要排泄物。尿液是一种排泄物,既不是体液,也不是外分泌液。
消化液、泪液、汗腺、原尿和尿液不属于细胞外液。
血浆
血细胞
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三种细胞外液分析--血浆
血浆
血液
血液
血液
血浆:
血细胞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90%以上是水,还含有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数量最多,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还能运输一部分的二氧化碳
数量较少,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数量最少,体积小,形状不规则,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三种细胞外液分析--组织液
细胞间隙液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组织细胞间隙
组织液
毛细血管
血浆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血 浆
毛细血管壁
上皮细胞
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三种细胞外液分析--淋巴液
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
淋巴管
淋巴
血液循环(血浆)
盲端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毛细淋巴管
血 浆
各类细胞生存的具体环境
细胞名称 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细胞(肝细胞等)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红细胞
淋巴细胞
组织液
组织液和血浆
组织液和淋巴
血浆
淋巴
CO2和代谢废物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双向渗透
组织细胞
O2和营养物质
淋巴循环
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
血细胞
大多数细胞
淋巴细胞
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巴管壁
单向渗透
动态有机联系
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
来源--组织液,
去向--血浆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内环境是相对于生物体生活的外界环境而言的。
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双向渗透
单向渗透
淋巴循环
细胞外液
内环境
直接环境
可见,细胞外液即内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内环境的理解
①内环境是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的内环境。
②正常内环境中必定有活细胞的存在。
③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肺泡腔、泪腺、膀胱等有外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 (不属于/属于)内环境。
④体内的一些液体如泪液、尿液、消化液等液体 (不是/是)细胞外液。
⑤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是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是相对于人和动物的细胞内液而言。
⑥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并不是说只有这三种,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不属于
不是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中这么多物质,你能将它们归归类吗
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如钠、钾、钙、磷、镁、血清铁、氯、碳酸氢盐)等,有机物包括糖(如葡萄糖)蛋白质(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等)、脂质(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总胆红素、尿素、肌酐和尿酸等。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回忆所学知识,你能说出其中哪些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糖是立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有些无机盐能维持细胞的酸平衡等。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糸统消化后,被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液,通过皿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2和H2O,并排入内环境中。CO2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中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他合理答也可)。
4、从葡萄糖、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尿素、钠中,任选一种你熟悉的成分,分析它的来源和去路,并说明这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
血浆的主要成分比例
图1-2 血浆的主要成分
(1)血浆化学成分
血浆
无机物
代谢废物
气  体
调节物质
(水、无机盐)
(尿素等)
(O2、CO2等)
(胰岛素等)
有机物
其 他
(蛋白质、葡萄糖、脂质等)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2)组织液、淋巴化学成分
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例: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
的是( )
A O2、CO2、血红蛋白、H+
B H2O2 酶、抗体、激素、H2O
C 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 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D
拓展2
下列成分属于内环境成分吗?
淀粉,纤维素,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呼吸酶,载体,H2O2酶,DNA解旋酶,葡萄糖,氨基酸
1.关于人体内环境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氧、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B、毛细淋巴管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细胞液与淋巴
C、唾液、抗利尿激素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D、皮肤角质层细胞游离于内环境之外
2、(多选题)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的“内环境”的是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A、B、D
D
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浓度大,溶质多,对水的吸引力就大,渗透压就高,反之渗透压就低。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酸碱度——血浆的pH为7.35~7.45。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4、无机盐在细胞外液中的作用
①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Na+、Cl-(90%)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离子。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与K+有关;
②维持细胞外液的酸碱平衡:HCO3-、HPO42-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血浆中存在缓冲对物质(即:缓冲对), 主要为H2CO3/NaHCO3; NaH2PO4/ Na2HPO4
渗透压大小的比较:
 思考: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
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细胞外液渗透压 细胞内液渗透压
=
乳酸
血浆pH的调节:
以缓冲物质H2CO3/NaHCO3为例:
+NaHCO3
乳酸钠+H2CO3
H2O+CO2
Na2CO3 + HCO3——→2NaHCO3
当碱性物质增多时(如:[Na2CO3])
由肺将CO2排出
由肾脏排出
p6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外液
细胞
外界
环境
内环境
人体
思考与讨论
1、维持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是经过哪些途径进入内环境的?
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2、参与维持pH的HCO3-是怎样形成的?这与体内哪些系统的活动有关?
  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CO2+H2O   H2CO3   H++HCO3-。
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
  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若呼吸太快、太深或太慢、太浅会出现什么情况?
  根据有关化学平衡的知识,太快、太深的过度呼吸运动使肺泡内CO2浓度大大降低,从而加快了肺部血液中CO2过多扩散入肺泡,排出体外,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血液中的H+浓度减小,PH增大,从而导致呼吸碱中毒。反之,将导致呼吸酸中毒。
3、细胞外液的温度能够保持稳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推测哪些器官和系统参与了体温的维持?
  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3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怎样从内环境排到体外的?
  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代谢终产物
代谢终产物CO2




食物
营养
物质
水、无机盐、尿素








泌尿系统




淋巴
组织

血浆
空气
CO2
营养
物质
O2
CO2
O2


营养物质
皮 肤
CO2
代谢终产物
食物残渣
内环境
O2
水、无机盐、尿素
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媒介。
思考:
1、整个过程 涉及到人体几大系统?
整个过程涉及到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四大系统。
2、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到最后被利用
至少要经过几层生物膜?
6层
3、血浆中CO2浓度与肺泡中CO2浓度哪个较高?
血浆中CO2浓度较高
4、消化道和呼吸道中的液体是否属于内环境?
不属于。
CO2浓度最高的是组织细胞中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血液留经肾小球,从血浆过滤出一些基本不含蛋白质的滤液到肾小囊腔中,称为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剩下少量水、无机盐、代谢废物(如尿素和尿酸等)形成终尿,经尿道排出体外。
(重吸收)
(过滤血浆)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
其主要功能为排泄。
知识扩展:组织水肿
(1)组织水肿:
指细胞间隙中积累的组织液过多
(2)引起水肿的实例:
局部组织代谢旺盛 ,细胞向组织液中释放的物质增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 ;
升高
血浆渗透压 ;
营养不良
肾小球发炎
血浆蛋白减少
降低
组织液渗透压 。
过敏反应
淋巴循环受阻
组织蛋白增多
升高
综上所述,
组织水肿的根本原因是组织液渗透压相对_ (上升、下降),导致组织液_ ( 吸水、失水),过多的水分滞留在组织液而使组织液增多。


思考:外界氧气、葡萄糖进入细胞加以利用的途径
几层膜?几层细胞?
1.葡萄糖由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至少需要穿过几层膜?( )
解析:
起点:小肠的肠腔中;终点:肌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
小肠壁黏膜上皮、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
(1)小肠中的葡萄糖要穿过黏膜上皮细胞(2层膜)、
(2)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才能进入血液,
(3)葡萄糖经血液运输(0层膜),
(4)然后通过组织处毛细血管(2层膜),
(5)最后从组织液进入肌肉细胞(1层膜)内,总共7层膜。
消化
课后拓展:消化系统
2.外界空气中的O2进入人体组织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通过几层膜?( )
解析:起点:肺泡中;终点: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
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因此,
(1)外界空气中的O2进入肺泡,再由肺泡出来(2层膜)进入血液2层膜。
(2)因为O2在血液中运输需要血红蛋白作为载体,而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所以O2要进入红细胞才能被运输。O2进入红细胞中要通过1层膜,到达相应的组织后,从红细胞出来又通过1层膜
(3)然后通过组织处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
最后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再进入线粒体通过3层膜,总共11层膜。
呼吸系统
课后拓展:呼吸系统
人体内的体液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C和D 液体分别为 。
(2)A和B 液体的交换通过组织中的 结
  构完成。
(3)B和C之间的水分交换方式是 。
(4)A液体中的水分排放到外界去主通要
  过 和消化道四种结构完成。
细胞内液、淋巴
毛细血管
渗透(自由扩散)
肾、皮肤、肺
消化道
A液体
B液体
C液体
D液体
1、血浆中的水来自 ( )
A 组织液 B 血浆、消化道
C 淋巴、组织液 D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D
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C 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 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
C
3、内环境中不含 ( )
A 胰岛素、氨基酸、尿素 B 酶、甘油、维生素
C 麦芽糖、淀粉、乳糖 D 无机盐、葡萄糖、性激素
C
练一练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钙离子 B 呼吸酶
C 葡萄糖 D 血浆蛋白
B
5、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组织
水肿,其原因( )
A 血浆渗入组织的速度降低 B 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
C 淋巴生成速率降低 D 淋巴循环受阻
B
6、人体发生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 血浆增加 B 组织液减少
C 组织液增加 D 淋巴减少
C
1.营养不良 2.肾小球炎 3.过敏反应 4.毛细淋巴管阻塞 5、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组织水肿的原因:
1、血液、血浆和血清
(1)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
(3)血清是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原后的部分
2、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
(1)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其主要成分
(2)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课后拓展:概念的辨析
如图表示人体体液之间的部分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_______。①~⑥的相互关系中,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是________。
(2)图中体液分为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两大类,含量多的是_____________。机体代谢情况发生变化,最易于通过检查血浆的__________ ___来反映。
(3)当细胞D中产生过量乳酸时,机体可如何处理乳酸?____________ _。
淋巴、血浆
①、③
细胞内液
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
进入细胞外液与NaHCO3作用产生乳酸钠和H2CO3,H2CO3分解为CO2和H2O
毛细血管壁细胞在 中;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在 中;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和组织液
(1)观察“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图解,各种细胞生活的环境。
血细胞生活在 中;
组织细胞生活在 中;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淋巴细胞生活在 中;
3.内环境概念
(2)内环境概念:血浆、组织液、淋巴这些都是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把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称为内环境。
【典型例题】
(2018海南卷,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
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
A
点拨: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均属于外界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淋巴管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
【典型例题】
内环境成分复杂,下列选项中的物质全部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是( )
A. 胰蛋白酶、Na+、ATP、葡萄糖
B. 甘油、DNA聚合酶、磷脂、胆固醇
C. 肝糖原、核苷酸、纤维素、氨基酸
D. CO2、胰岛素、尿素、抗体
D
【典型例题】
下图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中方框内应该是( )
A. 内环境 B. 消化道 C. 呼吸道 D. 骨骼肌
A
CO2和代谢废物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双向渗透
细胞
O2和营养物质
淋巴循环
细胞外液=内环境
外界环境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