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复习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三里之城( )
4、委而去之( )
5、翻译: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
亲戚畔之
结构助词,的
放弃 / 离开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
1、舜发于 之中,傅说举于 之间,胶鬲举于
之中,管夷吾举于 ,孙叔敖举于 ,百里奚举于 。
2、困于 ,衡于 ,而后作;征于 ,发于 ,而后喻
3、翻译: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ònɡ)乏/其身
畎亩
版筑
鱼盐
士
海
市
心
虑
色
声
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处于贫困之中
富贵不能淫
学习目标
1、熟读文本,理解文章重点字词意思。
2、熟读成诵,了解文章大意
课前准备:说说你了解的“纵横家”
纵横家
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是指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相传他们最早的师傅是“鬼谷子”,他们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的外交政治家。张仪、公孙衍、苏秦、乐毅、邹忌、毛遂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张仪提出了“连横”的外交策略,得道秦惠王的赏识,被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连横”破苏秦的“合纵”
公孙衍是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诸国合纵抗秦,曾配五国佩印。
纵横家
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ɡ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rǔ)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ɡ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rǔ)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读出语气与重音
结合注释,读通文意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诚:真正,确实。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一发怒,诸侯就害怕;安居无事,天下就平安无事。”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哉?
一 /而诸侯 , /而天下 。”
怒
安居
惧
熄
大丈夫
结合注释,读通文意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ɡ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rǔ)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结合注释,读通文意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焉:怎么,哪里。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命:教导、训诲。
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rǔ)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戒:告诫。
女家:指夫家。 女,同“汝”你
谨慎。
夫子:指丈夫。
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结合注释,读通文意
孟子曰:“是 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也,父 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之/曰:‘往/之 ( )家,必敬/必 ,无违/ !’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
焉:怎么,哪里。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命:教导、训诲。
戒:告诫。
女家:指夫家。 女,同“汝”你
夫子:指丈夫。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妇女应该遵循的规则。
谨慎。
焉
丈夫/之冠
命
戒
女
戒
夫子
结合注释,读通文意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居住
住宅
正:准则,标准。
由:遵从。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淫: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屈:屈服。使动用法。
富贵不能使他惑乱,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仁,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大道——义。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结合注释,读通文意
/天下/之广 ,立/天下/之 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 之,不得志, 。富贵/不能 ,贫贱/不能 ,威武/不能 ,此/之谓/大丈夫。
居住
住宅
正:准则,标准。
由:遵从。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淫: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屈:屈服。使动用法。
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仁,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大道——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惑乱,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居
居
正
由
独行/其道
淫
移
屈
当堂练习
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 大丈夫哉?一 /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 乎?
丈夫/之 也, 命之;
女子/之 也, 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rǔ)家,必 /必 ,无违/夫子!’
以 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
诚
怒
熄
礼
冠
父
嫁
母
敬
戒
顺
当堂练习
/天下/之广居, /天下/之正位, /天下/之大道。 ,与民/由之, ,独行/其道。富贵/不能 ,贫贱/不能 ,威武/不能 ,此/之谓/大丈夫。
居
立
行
得志
不得志
淫
移
屈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①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 。
②一怒而诸侯惧 惧: 。
③安居而天下熄 熄: 。
④与民由之 由: 。
⑤独行其道 行: 。
道: 。
真正,确实。
害怕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遵从
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
道路(原则、准则)
0
当堂练习
重点字词积累
2.古今异义
丈夫之冠也 古义:
今义:
1、通假字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 )
女(rǔ):通“汝”,你
男子
女子的配偶
重点字词积累
戒( )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3、一词多义
居天下之广居( )
戒: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
告诫
谨慎
居:
居天下之广居( )
居住
住所/住宅
重点字词积累
“丈夫之冠也” ( )
“此之谓大丈夫” ( )
母命之( )
往送之门( )
居天下之广居( )
何陋之有?( )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代词,代出嫁的女子
动词,去,到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助词,的。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重点字词积累
4、词类活用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惑乱,迷惑。文中意思:使……迷惑。
改变、动摇,文中意思:使……改变(动摇)。
屈服。文中意思:使……屈服。
再读课文,读深意
1、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谈不上是大丈夫;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再读课文,读深意
2、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
3、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他惑乱,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仁,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大道——义)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