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 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黑暗的一页。而日本右翼分子受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影响,企图抹杀南京大屠杀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日本在 1982 年、1986 年及 2001 年审定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这充分说明他们不顾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感情,歪曲和篡改历史的丑恶嘴脸。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新课导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每年的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一下问题:
1、大家从这篇文章的内容上了解、感受到了什么?
2、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感受?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阅读文章,理清思路,了解作者观点
通过立场的分析以及语言连比,辨析评论的导向性(难点)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重点)
杀
lù
戮
读一读
预习检查
dǐng
鼎
宝
国
殇
shāng
miǎn
缅
怀
cuàn
篡
改
yì
呓
语
kuì
振聋发聩
zhōng
衷
初
huán
寰
惨绝人
悼
dào
念
dùn
遁
形
shǐ
矢
志
戮
寰
篡
祀
cuàn
huán
lù
sì
字形记忆
每个写三遍
惨绝人寰:
国殇:
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
杀戮:
杀害(多指大量地)。
篡改:
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呓语:
梦话。
振聋发聩: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聩,聋。
词语解释
预习检查
遁形:
隐藏形体。
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 点。人寰,人间。
缅怀:
怀念;追想(以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矢志:
立下誓愿和志向,以示决心、
沧海桑田:
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很大。
整体感知
学习任务一:梳理文章思路,初感导向
快速阅读本文,理清文章思路,完成思维导图
第一部分( ):交代事件和背景,提出了 。
第二部分( ):(1)
(2)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及行为。
(3)世界的正义之士抗议右翼的做法。
第三部分( ):结语: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 。
学习任务一:梳理文章思路,初感导向
快速阅读本文,理清文章思路,完成思维导图
第一部分( 1节 ):交代事件和背景,提出了 中国人民永远 牢记--共同维护和平 。
第二部分( 2-4节 ):(1)
(2)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及行为。
(3)世界的正义之士抗议右翼的做法。
第三部分( 5-6节 ):结语: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 。
全世界的正义之士悼念死难者,不忘历史
中国矢志捍卫世界和平
精读细研
学习任务二:析评论立场,明确导向
想一想:本文的立场是怎样的?
思考小助手:
(1)本文的作者是谁?
(2)本文发表的时间和出处分别是什么?
(3)谁是这篇新闻评论的主要受众?
(4)作者为什么发表这篇评论?
精读细研
作者:
评论出处:
钟 声
选自2017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是国家官方媒体,作者钟声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国家!!
想一想,这篇新闻评论,作者想说给谁听?
画出文中所有列举的新闻事实背景,结合新闻事实,说一说
新闻事实背景
(1)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
(2)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3)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惨案80周年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更是最好的见证者。阅读本文后,你有怎样的体会?
铭记历史,才能继往开来。遗忘历史的民族不可能有凝聚力,也不可能真正从灾难中吸取教训,并开启崭新的时代。在黑暗的南京大屠杀中,我们有30万同胞惨遭杀戮,只有铭记这样血的历史和教训,我们才能有志气不让历史重演。
和平才是人间正道。今天的繁荣不代表永久繁荣,今天的和平更不代表永久和平。面对日本右翼势力丑态百出的表演,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站在国家的高度,从灾难中吸取教训积淀民族记忆,团结全世界维护和平的正义之士,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新闻事实背景
(1)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决议
(2)美国圣迭戈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
(3)加利福利亚洲街头群众纪念南京大屠杀第一位证人-罗伯特威尔逊
(4)在日本,高中老师和大学老师组成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
(5)美国旧金山市会议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
(6)2017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
(7)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新闻事实背景
(1)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
(2)美国旧金山市会议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属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接触大阪市和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节选)
(2014年12月13日,上午)
习近平
拓展阅读
此时此刻,我们要告慰所有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不幸死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中英勇牺牲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中英勇献身的同胞们: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此时此刻,中国人民也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作者介绍
关于“钟声”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年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参与“钟声”文章写作的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的编辑和记者,每篇文章都经过多人讨论修改,因此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学习任务三:语言连比,再感导向
比较下列两组语句,说说每组哪一句更好,并简要说明理由
第一组:
(1)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
(2)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集体祭奠的仪式悼念死难者。
第二组
(1)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
(2)在连锁酒店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修改历史教材。
请在文中再找出一句,品味语言,感受本文的导向性
学习任务三:语言连比,再感导向
精读细研
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句式整齐,节奏铿锵,具有极强的气势和力量。
精读细研
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
“那些人”指的是日本右翼分子。
各种丑恶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这里讽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所作所为。
表明对日本对待历史问题态度的不满。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精读细研
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装睡梦游”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极大讽刺。
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
精读细研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何等”,多么。用感叹的语气表示不同寻常。
“一以贯之”强调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始终不变。
主旨归纳
这则新闻评论针对2017年12月13日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公祭一事展开,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捍卫世界和平,中国有能力、有力量的坚定信念。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新闻报道 新闻评论
内 容
表达方式
写作目的
作 用
针砭时弊、引导舆论
告知信息
以叙述为主
传播事实信息
发表意见信息
以议论为主
引导、监督、表态、深化
传播信息
推荐阅读
拉贝,德国西门子公司驻中国商务代表,在中国工作了30年。在侵华日军侵占南京前后的日子里,出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在此期间,他以其独特的身份、西方人的视角,在呼啸的枪炮声中、在尸骨遍地的金陵古城,用充满激情而又冷峻的笔触逐日记载了这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日记所展示的侵华日军惨绝人寰的暴行,以及拉贝先生感人的人道主义精神,都将使今天的中国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过去、更深刻地思考未来。
张纯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美国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祖籍江苏淮安。张纯如是出生在新泽西的第二代美国华裔。张纯如的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她擅用新颖独特的手法描述华人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揭示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和美国华人史的重要史料,其《钱学森传》、《南京大屠杀》、《华人在美国》等作品。特别是1997年出版的《南京大屠杀》描写了日军在南京强奸、虐待、杀害大批中国平民的详情,被纽约时报列为推荐读物,被书评称为年度最佳书籍之一。以出版英文历史著作《南京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而闻名。 《南京大屠杀》在一个月内就打入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被评为年度最受读者喜爱的书籍。
推荐阅读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不渴望复仇,却永远不能遗忘过去,设立国家公祭日就是要在我们心中竖起一面历史的回音壁,构筑民族的记忆,捍卫和平,不让历史再重蹈覆辙。身为学生的我们,要立志成才,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办一期以“勿忘国耻,强我中华”为主题的手抄报吧!
课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