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课题 它们去哪里了
知识点来源 □学科:科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版本:教科版 □所属章节:《我们周围的物体》第6课
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目标 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 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教学过程 一、聚焦 食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回答,说出自己观点,教师板书关键词,呈现在黑板上,作为本课的概念前测) 二、探索 (一)观察食盐、红糖、小石子特征 1.小组分工配合,交流汇报 2. 总结不同物体的颗粒大小不同 (二)根据微视频指导,学生合作完成操作 第一步:放入后,静静观察,用“○”画出颗粒变化 ①杯中的水相等;加入的物体相等。(用小勺取物质) ②运送物体时手要稳,以防物体洒落到桌面上。 ③把物体加入水中时动作要轻,以免水溅出。 【注意】 不要晃动烧杯,不要搅拌,静静地观察它们进入水中的情况 第二步:搅拌5次,静静观察,用“○”画出颗粒变化 第三步:搅拌20次以上,静静观察吗,用“○”画出颗粒变化 【注意】 搅拌的时候一定要沿着一个方向,并且搅拌棒不要 第四步:完成记录单填写 三、研讨 1、引导学生按照下面格式进行观察交流。 (1)放入前,食盐颗粒比较……,搅拌5次后,食盐颗粒变……,搅拌20次后,食盐颗粒变…… (2)放入前,红糖颗粒比较……,搅拌5次后,红糖颗粒变……,搅拌20次后,红糖颗粒变…… (3)放入前,小石子颗粒比较……,搅拌5次后,小石子颗粒变……,搅拌20次后,小石子颗粒变…… 2. 总结观察结果 (1)盐和红糖真的“消失”了吗? 【提示】 盐和红糖没有消失,而是溶解在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