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一)
(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古诗文默写。(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又有子,子又有孙。(《愚公移山》)
(3)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4)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表现将士们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渔家傲》中,词人自述空有一腔才情,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箕畚(běn) 曩者(nǎng) 按辔徐行(pèi)
B.畎亩(quǎn) 蓬舟(péng) 孀妻弱子(shuāng)
C.作揖(yī) 先驱(qū) 折戟沉沙(jǐ)
D.荷担(hé) 提携(xié) 河曲智叟(sǒu)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兵革 惆怅 陈辞滥调
B.诸侯 规距 介胄之士
C.题纲 弓弩 封疆之界
D.沦落 涵养 必敬必戒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B.《列子》是一部很有趣的法家著作,其中有大量的寓言,如《两小儿辩日》《杞人忧天》均出自此书。
C.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
D.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诗句“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指史册。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这段时间,患流感的同学很多,为了让同学们及时得到治疗,学校请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B.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电子产品逐步走进了大众生活。
D.一部文学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它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读了“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收获颇大。
B.对于我们这些只有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来说,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
C.思考了半天,这道题还是不知道怎么做?
D.人生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是金钱名利,还是理想价值?
7.校学生会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9分)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种。你知道的或你身边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请分别举出两例。(4分)
物质文化遗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物质文化遗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下面这幅漫画,介绍其画面内容。(5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10题。(6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闲适淡泊的词语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2分)
9.下列对本诗内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况。
B.“心远地自偏”用得极好,它巧妙地道出诗人此时的心境,想要离开喧闹的尘世,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C.颈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句中“悠然”一词用得精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是有意寻求。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在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呈现出来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10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①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
【注】①喧:遗忘。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人恒过( )
(2)其母引刀裂其织( )
12.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辍然中止,乃复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12分)
病毒是个什么玩意儿
刘继军
①个体重70千克的人,全身有30万亿个细胞,其中84%是血液红细胞。生物学家却说病毒比细胞还多,难道我们身体的大部分是病毒?当然不是,因为数量并不代表体量。虽然人体细胞已经小到人眼看不见,但比细胞小得多的东西,还真有不少,比如细菌。我们每个人体内至少有38万亿个细菌,比人体细胞还多。但是,这些细菌的总重量,只占我们体重的1%~3%。这就是说,平均来看人体细菌比细胞小几十倍到上百倍。
②病毒,直径一般不超过100纳米。人体最小的细胞——初始淋巴细胞直径也有6000纳米;最大的细胞——卵细胞为10万纳米。病毒和它们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要是论体积,病毒与人体细胞的差距就更大了。不同病毒之间的“体型”差距也相当大:最大的是潘多拉病毒,直径1000纳米;最小的是口蹄疫病毒,直径只有10纳米。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直径是60~140纳米。
③假设病毒的平均直径是100纳米,那么你身藏的380万亿个病毒,捏在一起只有0.38立方厘米,相当于两颗黄豆大小。说到这,爱搓澡的人可能长舒了一口气:“这不就是搓回澡的量吗?洗洗就干净啦!”其实不然。这380万亿个病毒会广泛分布在人体内外,皮肤表面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并且就算刚洗过澡,病毒也不会从皮肤上彻底消失。但是我们这“病毒之身”其实并不可怕,人体是一个生态系统,细菌、病毒、人体细胞,它们在多数情况下,就像一片森林里的花鸟虫、虎狼鹿,它们日日夜夜,相爱相杀,维持整体上的生态平衡,保持整片森林的勃勃生机。
④病毒到底有多少种?人类肯定不知道。因为,病毒变异得太快,比如,每年的流感病毒都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病毒感染一般都“无药可治”。杀灭病毒的主力永远是细胞免疫系统。人类治疗病毒感染的手段,主要是支持人体战胜病毒。
⑤病毒变异这么快,不是因为它们危机感和创新意识强,而是因为它们基数太大、复制太快。一个B型流感病毒只要成功侵入人体的一个细胞,就能“3D打印”5000个副本。这个细胞被消灭后,5000个病毒副本又会感染新的细胞——这个速度从这个病毒刚刚接触细胞壁时算起,大概一天可以感染50万个细胞。损失这50万个细胞,对你来讲不算事儿,这时候的你连咳嗽都还没开始呢!但是,此时你体内的病毒副本数已经达到了25亿。
⑥就算DNA复制的错误率只有亿分之一,这批副本也会有25个错误。幸亏这些错误对基因来讲,绝大多数是不好的或者无关紧要的。也就是说,出错的副本要么没什么变化,要么多数是残次品。但是由于基数太庞大了,总有些错误误打误撞地弄出某个新的攻克细胞的功能,从而被遗传了下来,所谓技术积累,聚沙成塔。这就是病毒快速变异、迭代,欺骗手法看起来越来越刁钻、机智的原因。病毒在变异中不只骗术升级,还会分化成不同的“兵种”。比如,有的病毒只感染植物,有的只感染动物。兵种不同,装备也不同。
(选自《百科知识》2020年第9期,有删节)
14.这篇说明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2分)
15.第①段中的画线句使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我们每个人体内至少有38万亿个细菌,比人体细胞还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④段中加点词“一般”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体内的病毒虽多,但体积却很小,与人体内细胞的体积相比差距甚大。
B.人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在多数情况下,细菌、病毒、人体细胞相爱相杀,维持整体上的生态平衡。
C.由于病毒基数太大、复制太快而导致变异得太快,所以目前人类还不知道究竟有多少种病毒。
D.有些复制错误的病毒误打误撞地弄出某个新的攻克细胞的功能,这使得病毒传播变慢。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4分)
顶碗少年
赵丽宏
①有些偶然遇到的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②这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他们和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鼓掌喝彩。
③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中,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叹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掉不下来。最后,他踩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观众都惊呆了。
④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把地上的碎瓷片打扫干净,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音乐又响起来,碗又被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一切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了最后关头,两个人叠在一起,一个接一个艰难地转身。碗,又在他头顶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以保持碗的平衡,可是碗还是掉了下来。
⑤剧场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把地上的碎瓷片打扫干净。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⑥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剧场里静得没有一点儿声息。有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⑦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选自《读者·校园版》2020年11期)
18.简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少年在第一、二次表演失败后,各有怎样的反应?(2分)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⑤段中画线句“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试揣摩白发老者对少年说了些什么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以后的岁月里,“我”每每想起那个少年的演出,为什么“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顶碗少年的表演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的人越受挫越勇敢,越执着越成功,越自信越优秀;相反,也有的人越逃避越懦弱,越放弃越失败,越自卑越自负。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或者有哪些经历和感悟?请以“越_________越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第六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一)
1.(1)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2)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 (3)恨别鸟惊心 (4)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5)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2.D(“荷”应读“hè”。)
3.D(A.“辞”应改为“词”;B.“距”应改为“矩”;C.“题”应改为“提”。)
4.B(《列子》是道家著作。)
5.B(A.数量定语产生歧义,“三个”可以修饰医院也可以修饰医生,将“个”改成“位”或“所”即可消除歧义;C.缺少主语,删去“随着”或“使”;D.两面对一面,删去“否”。)
6.D(A.“人民日报”应加书名号;B.“十四、五岁”表示相邻的约数,中间不用顿号;C.不表示疑问,句末应为句号。)
7.(1)示例:了解中华遗产,弘扬民族文化。(2)物质文化遗产:长城、故宫、黄山、少林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剪纸、端午节、杂技等。(3)漫画标题为《急救传统文化》,一位大夫推着躺在抢救台上的“一支千疮百孔的毛笔”极速前行,它被鼠标、网线等缠绕,奄奄一息地呻吟着。
8.心远 悠然
9.C(“悠然”说明诗人所见所感不是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10.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11.(1)犯错误 (2)拿起
12.(1)(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2)孟子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再背。
13.孟母用实际行动“引刀裂其织”来“以此诫之”,这不同于一般的母亲喜欢给孩子讲大道理的行为,是孟母教子的独到之处。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不能分心,否则就会半途而废。
【参考译文】
孟子年少的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纺织。孟子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再背。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并问他说:“为什么中间停下来了?”(孟子)回答说:“有些忘记了,又记起来。”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用来警告孟子。从此以后,孟子不会再遗忘了。
14.逻辑
15.列数字、作比较。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人体内细菌的数量,突出了说明对象细菌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16.不能。“一般”表明病毒感染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药可治”的,但也有例外,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7.D(“这使得病毒传播变慢”说法有误。)
18.以作者对偶然遇到事情的感慨,引出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9.第一次: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二次: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有些不知所措。
20.示例:孩子,别泄气,爷爷相信你这次一定能成功。
21.因为“我”被顶碗少年不怕失败的坚持和无畏所感动,顶碗少年执着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
22.示例:失败不可怕,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23.作文示例:
越努力越自信
王晓梅
“这次考得不错呀,爸爸妈妈为你点赞!”
爸爸细心地看着我这学期的各科期中试卷,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是女儿努力的结果,梅梅,看来你是越努力越自信了。”一旁的妈妈也凑了上来,微笑着对我说。
别看我现在考得好,以前可不是这样。
记得刚进初中的时候,我各门功课都处于中等水平,甚至有几次考试数学和英语还差点没及格。班主任批评我说:“你呀,看上去挺聪明的,就是努力不够,导致你对学习缺乏自信。”爸爸妈妈也经常这么说。有时候,我静心下来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甭说别的,一提到数学我就头疼,总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是那块料。对英语呢,我在小学时就有抵触情绪,我常常在心里说,我是中国人,干嘛非要学外语!有了这样的思想,我根本就不在这两门功课上下功夫,上课时,我也提不起精神,作业也总是抱着应付的态度去完成,考试时,我还不止一次“参考”过同桌的答案。而每每拿到老师批阅过的试卷,看着自己那少得可怜的分数,就更不想努力了,几乎对数学和英语丧失了信心。
有一次,我陪妈妈到南京总院看病,遇到一个叫李玲的大姐姐也在住院。交谈中,得知她正在美国一所大学读研究生。我又羡慕又好奇地问她:“你怎么去的?”我原以为她在国外的一切都是她父母安排好的。没想到她告诉我,她在美国的一切都是她自己一个人搞定的,她父母根本就没有去过美国。“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呢?”“自信。”这就是她给出的答案。
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我之所以对学习不感兴趣,就是缺乏自信啊。这位姐姐还说:“只要你努力,你就会发现,越努力越自信。”
这句话对我震撼很大。从那天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在学习上发奋努力,找回自信。于是,我上课专心听讲,作业也认真完成,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就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常常学习到很晚才睡觉。渐渐地,我的各科成绩都有了起色,尤其是数学和英语进步很快。八年级上学期单元检测,这两门功课我竟然考了满分。自此,我变得更自信了。
此时我才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越努力才能越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