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2-08 19:4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向光性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向光性?
生长素发现史——达尔文
实验材料:
何为胚芽鞘?
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
生长素发现史——达尔文
阅读并勾画
1.对照组?
2.实验组?
3.自变量?(分组)
4.因变量?
5.结论?
生长素发现史——达尔文
一、二:
自变量:
因变量:
结 论:
是否有胚芽鞘尖端
是否向光性弯曲
胚芽鞘向光性弯曲需要胚芽鞘尖端
生长素发现史——达尔文
一、三、四:
自变量:
因变量:
结 论:
遮光部位
是否弯曲生长
胚芽鞘向光性弯曲与遮光部位有关系
进一步推导
生长素发现史——达尔文
胚芽鞘尖端感光,
尖端下部弯曲
生长素发现史——达尔文
解释:
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出现向光性弯曲。
验证实验1
材料:金丝雀虉草、单侧光、自然光
要求:参照达尔文实验示意图并画出实验结果

生长素发现史——达尔文
解释:
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传递某种“影响”,出现向光性弯曲。
验证实验2
材料:金丝雀虉草,
琼脂片(“影响”可以透过)
云母片(“影响”不能透过)

生长素发现史——鲍森·詹森
①、②: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到下部


收集、传递“影响“
生长素发现史——鲍森·詹森
①、②、③: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传递到下部引起生长



自变量:
“影响”是否向下传递
生长素发现史——达尔文
解释:
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为什么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生长素发现史——拜尔
胚芽鞘向光性弯曲是由于“影响“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
自变量:
尖端的摆放位置
生长素发现史
综合解释:
尖端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弯曲生长。
实验材料:
燕麦,琼脂块
验证实验3:这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
生长素发现史——温特
胚芽鞘尖端确实会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引起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生长素
自变量:
琼脂块内有无该化学物质
生长素发现史——其他科学家
具有生长效应的物质:
1934年,科学家郭葛等人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 IAA )
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
1946年,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就是 IAA
其他植物激素: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
化学本质
植物激素: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比较
植物激素 动物激素
产生部位
作用部位
相同点
一定部位
专门分泌腺或细胞
不作用于特定器官
特定的靶器官等
1.自身产生;
2.微量、高效、种类多;
3.调节作用
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观察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重复
植物为什么会出现向光性?
外因:
单侧光照射
内因:
①尖端产生生长素
②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 > 向光侧)

生长素发现史——小结
四个部位
产生部位:
作用部位:
感光部位:
弯曲部位:
胚芽鞘尖端
胚芽鞘尖端下部
胚芽鞘尖端
胚芽鞘尖端下部
生长素发现史
黑暗条件影响生长素的形成吗?
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照
判断下列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直立生长
不透光的纸盒里
直立生长
不弯曲不生长
向左弯曲生长
代表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判断下列胚芽鞘的生长或弯曲方向
代表云母片(不透水,不透气)
直立
生长
向右弯
曲生长
向右弯
曲生长
生长条件:胚芽鞘尖端(有生长素)
弯曲条件:生长素分布不均
A
阅读课本P48,找出生长素的产生与分布部位
产生部位:
色氨酸 → 生长素
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
分布部位:
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如胚芽鞘、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产生部位 < 积累部位
衰老部位 < 生长旺盛部位


生长素的运输
尖端:
向光侧 → 背光侧
横向运输
胚芽鞘尖端(向光性)
横放的根茎(G)
转盘上的胚芽鞘(离心力)
生长素的运输
尖端以下
①极性运输
(幼嫩组织)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②非极性运输
(成熟组织)
通过韧皮部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生长素的运输是由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验证实验4
材料:金丝雀虉草,
琼脂片
生长素的运输
技能训练——讨论(教材P49)
1、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否严密?
不严密,没有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时的情况。
2、从实验结果到结论之间的逻辑推理是否严谨?
结论不严谨。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3、如果要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应该对实验方案如何改进?
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技能训练——讨论(教材P49)
1、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否严密?
2、从实验结果到结论之间的逻辑推理是否严谨?
3、如果要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应该对实验方案如何改进?
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1
2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