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作业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作业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8 11:28:3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作业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①。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②,一晌③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①阑珊:衰残。②身是客:指南唐后主李煜被拘汴京,形同囚徒。③一晌:一会儿,片刻。
(1)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
(2)两首词同是描写春景,面对春景,两位词人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3.课内古诗阅读,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暮春景色,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留恋。
B.《采桑子》描写杭州西湖春景,传达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慷慨情怀。
C.两首诗均运用修辞等细腻的写景手法,读来令人感叹诗人细入毫芒的观察力。
D.两首诗均以高超的诗笔,描写兼抒情议论,从自然美中提炼出深刻的哲思美。
(2)两首诗都写春光之美,却美而不同。请结合诗句,简析两春景特征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①
欧阳修
轻舟短棹②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③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注释:①采桑子,词牌名。②棹(zhào):桨。③琉璃: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多覆在盆、缸、砖瓦的外层。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
4.这首词的上片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5.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景物?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①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②散,几时收?试倩③悲风吹泪、过扬州④。
[注]①金陵: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②簮缨: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③倩(qìng):请人代自己做。④扬州:今江苏扬州,当时为南宋抗击金兵的前线。
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的韵脚字为楼、秋、流、收、州,押的是“u”韵。
B.这首词上片写景,写了夕阳、大地、长江等景物,视野宽广,气魄宏大;下片转为抒情,流露出作者浓烈的爱国情怀。
C.朱敦儒早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词风豪迈苍凉。因国破家亡导致后来的词风变得柔美婉约了,如本词就是这种风格。
D.本词下片通过一个“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残酷现实;一句“几时收”,表现出词人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心。
8.结合全词内容,请你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对“中原乱,簪缨散”的场景进行描述。
9.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各小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从景中藏情的角度鉴赏《相见欢》的上阕。
(2)《相见欢》中的“簪缨散”和《春望》中“不胜簪”分别作何理解,请结合诗歌主题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11.赏析“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
13.写出“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14.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5.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在词中,作者把人、景、物、情瞬时的情状描摹得极富情趣。请根据相关内容,补全作者写景的顺序。
(___________)——兴尽欲归——(__________)——惊起鸥鹭(每空限4个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1)示例:前句伤春,后句伤别,这两句融合全篇,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更加委婉含蓄地抒写了诗人的伤别怀旧之情,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2)《浣溪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浪淘沙》表达诗人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2.
(1)这首词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
.3.
(1)C
(2)《钱塘湖春行》的景色特点是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热闹活泼的;比如“争暖树”“啄春泥”写出鸟儿们的活动,“乱花”写出早春百花齐放,生长繁茂,表现出春天的一派生机。
《采桑子》的景色特点是淡雅、幽静、秀丽的,比如“绿水逶迤”“水面琉璃滑”用静态描写勾勒春天的静谧之美。
4.上片选取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春日西湖美景图。
5.动静结合(动静相衬)。下片“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以静写动,写出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的景象;“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写“动”,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掠过堤岸飞去,以动衬静,更显示了西湖幽静的特点。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6.通过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美好景色,表达了词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流露出他泛舟西湖时的美好心境、惬意情怀。(意近即可)
7.B
8.示例:靖康之难,中原沦陷,士族达官携带家眷细软,仓皇失措,风尘仆仆,纷纷难逃,而诗人自己也是逃至金陵暂居,逃亡途中,中原可谓一路战火,一路萧条,一路悲惨。
9.
(1)千里清秋,夕阳垂地,长江东流,是眼前景,但“清秋”“夕阳”“逝水”渲染出肃杀、悲凉的气氛,暗含着山河残破、国运衰落的气象,寄寓着诗人悲凉抑郁的心情。
(2)“簪缨”,代指达官贵人。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抒发了对故土难收的无奈担忧之情。“不胜簪”,表面写自己衰老,头发稀少插不住发簪,实则形象表现了诗人的怀家忧国之情。
10.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愉悦、欢快之情,反映了词人早年生活的无忧无虑。
11.“惊”字,既暗写出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了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12.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上。
13.“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14.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15.溪亭玩赏(沉醉、陶醉、流连); 误入藕花(藕塘、荷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