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复习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复习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8 09:5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复习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在君位继承方面,商朝曾经实行过兄终弟及;西周则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秦汉以来,在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基本原则下,选择“贤能”的皇子而非嫡长子继承皇位的现象逐渐增加。上述变化(  )
A.受民本思想影响 B.主要着眼于政权稳固
C.强化皇权的需要 D.践行了选贤任能主张
2.
表1
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 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 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嬴)政代立为秦王……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
上表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 B.郡县制在秦国已占主导地位
C.商鞅变法普遍推行郡县制 D.秦始皇统一后采用郡县制度
3.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叔孙通为刘邦制定了皇帝执位的礼仪。公元前200年首次朝会,按叔孙通制定的礼仪进行,刘邦前呼后拥而出,群臣震恐肃敬,不敢仰视,更不敢喧哗。刘邦很高兴,说今天我才体会到做皇帝的尊贵。这反映出,叔孙通制定礼仪的出发点是(  )
A.继承秦朝的皇帝制度 B.稳固封建等级秩序
C.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D.加强中枢机构权力
4.《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务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这表明当时政治思想的特点是(  )
A.体现原始民主传统 B.崇尚君民平等共治
C.追求家国一体格局 D.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5.雅典城邦戏剧开演前,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以前得到城邦抚恤金,然后这些遗孤又被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座席。有时雅典公民还能看到在舞台中央展示的同盟各邦上缴的贡赋。这些做法旨在(  )
A.保障各个阶层的权利 B.促进人文思想的传播
C.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 D.增强城邦内部凝聚力
6.中国共产党某一时期的规定提到:“共产党员必须倾听党外人士的意见,给别人以说话的机会。别人说得对的,我们应该欢迎,并要跟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说得不对,也应该让别人说完。”毛泽东也曾说过,要教育引导在政权中工作的党员“克服他们不愿和不惯同党外人士合作的狭隘性,提倡民主作风,遇事先和党外人士商量,取得多数同意”。根据材料判断,该时期是(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7.1907年,清政府规定,企业创办人集股5000万元以上,授予商部头等顾问,头品顶戴,其子孙世袭商部四等顾问,三代而止,即使仅仅集股50万元的商人,也可以获准授予五等议员加七品顶戴。这(  )
A.加剧了官场的腐败 B.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C.促使社会实现平等 D.推动新政成功开展
8.洪武十五年(1382年),罢谏官,设六科给事中,以监察六部。都察院名义上是最高监察机构,但管不了六科,六科“俱系近侍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如果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的监察御史有不同意见,可以“上疏互驳,皆控御前”,由皇帝做裁决。这说明(  )
①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负责监察官吏 ②明太祖掌握监察意见的最终处决权
③都察院和六科分割丞相的监察权力 ④六科是都察院的分支机构和派出机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1851年,英国常任文官人数为4万人,1901年达11.6万。而到1968年,文官人数已高达7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在战后的增长更为迅速,在环境事务部等部门已占全部文官的52%—60%。这种变化表明英国(  )
A.文官制度的成熟完善 B.冗官的问题日益突出
C.君主立宪存在严重弊端 D.政府社会干预职能扩张
10.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制。令人惊讶的是,废除这样一种关联无数人切身利益的选官制度,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社会风波,而是能够较平稳的实施。这说明(  )
A.新式学堂激增改变旧式价值观念 B.清末新政有效满足民众利益诉求
C.近代中国国民权利意识尚未觉醒 D.教育形式内容革新渐成社会共识
11.宋神宗年间,吕大均制定了中国最早的乡约——《吕氏乡约》,该乡约提倡礼俗相交、患难相恤、道德规劝。在陕西推行后,“关中风俗为之一变”,实现了社会的移风易俗、明礼劝善。这一现象说明(  )
A.儒学道德教化功能的体现 B.儒学提倡入世思想
C.理学成为官方的主流意识 D.理学思想的多元化
12.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指出,“真正的法律是正确的理性,它与自然和谐一致,它播撒至所有的人,且亘古不变……不可能在罗马有一种法,在雅典有另一种法;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是有效的”。他意在强调(  )
A.法律应该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B.罗马法受到希腊文化影响
C.理性是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 D.自然运行规律会影响法律
13.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 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表明中国(  )
A.制定了最完备的民法典 B.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C.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 D.法律制度建设臻于完善
14.表1为辽金时期关于文化与制度的相关记载。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  )
表1
“辽之先,出自炎帝……奇首(辽祖先名)”生都庵山,徙黄河之滨。 出处
“其(孔子)道可尊,使万世景仰” 《辽史·本祖本纪》
“孔子大圣,万时所尊,宜先。” 《金史·熙宗本纪》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地方)设路、府、州、县。” 《金史·百官制》
A.中原制度具有先进性 B.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金朝改革比辽更加彻底 D.中原统治理念的扩展
15.今西藏博物馆保存有两方青玉印。两块玉印虽然形制不一样,但是印文都是以八思巴文拼写的汉字“统领释教大元国师”。元朝时期,中央政府曾赐予西藏众多僧俗首领各式印章。这说明(  )
A.西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B.八思巴文成为唯一官方文字
C.元朝民族交融逐渐加强 D.元朝政府继续推行羁縻政策
16.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教皇开除教籍,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  )
A.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 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
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 D.宗教改革运动在法国取得成功
17.毛泽东在1949年11月发表的《关于大量吸收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指示》中说:“在目前时期应一律组织联合政府,即统一战线政府。在这种合作中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此外,青海、甘肃、新疆、宁夏、陕西各省省委及一切有少数民族存在地方的地委,都 应开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或干部训练学校。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 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该指示(  )
A.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B.能够彻底解决我国的少数民族问题
C.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D.推动我国首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建立
18.下列新中国外交政策及成就与国际形势对应正确的是(  )
国际形势 新中国外交
A 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开始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二战后欧洲开始走向联合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C 美国经济增长缓慢,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19.下表是明代洪武八年(1375年)以来货币政策演化表。
时间 主要内容
洪武八年三月 造大明宝钞,钱、钞兼行,禁民间金银物货交易
洪武九年五月 革罢各布政司宝泉局,停铸钱
洪武十年五月 命各布政使司复设宝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
洪武二十二年四月 造10文—50文小钞,以便民用
洪武二十二年六月 工部请求不要停罢铸钱,仍收废铜铸钱以便民用,获准
洪武二十七年八月 令全面禁用铜钱
材料反映了洪武年间(  )
A.商品经济发展催生纸币出现 B.货币政策的主导性和灵活性
C.钱钞兼用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D.白银成为最主要的流通货币
20.占田制是西晋颁行的土地、赋税制度。它明确规定一品官有权占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占田十顷。贵族官僚还可以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族。一品官到九品官还可以荫佃客十五户到一户,荫衣食客三人到一人。这一规定有利于(  )
A.减轻百姓负担 B.维护士族特权 C.防止官员腐败 D.遏制土地兼并
21.1958年1月9日,我国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中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B.农村经济的结构性调整
C.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动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求
22.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北美乡镇的管理机构称乡镇议会,乡镇居民都有参加乡镇议会,共同决定公共事务的权利与义务。乡镇事务管理由全体居民平等共享,而一切个人事务由个人全权自主决定。每一个乡镇都如同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自主自治。这体现了(  )
A.人民主权的特征 B.邦联体制的特点
C.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D.基层治理完全自主
23.《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救济的理论与实践》中写道:新中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新政权将满足社会成员社会福利需求、促进社会公平作为救济工作的目标,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社会救济的必备前提。由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救济(  )
A.服务于国家进行工业化建设的主流 B.有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 D.受国内国际形势影响不断完善政策
24.济贫税是英国圈地运动后为救济贫民而征收的税。1802—1803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济贫税年均为530万英镑;1813年,增长到860万英镑:从1802年到1833年,济贫税增长了62%.导致济贫税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贫困人口的增加 B.宪章运动的推动
C.社会福利体制的完善 D.工业革命的发展
25.中国古代的移民主要是由北部和西部地区向中原地区移民,由山区向平原地区移民。但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则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移民趋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变迁 B.区域分工的出现
C.人口政策的调整 D.高产作物的传入
26.传世文献记载殷商贵族酗酒成风,甲骨卜辞中也常见“酒”字,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十之七八也是酒器,大盂鼎铭文甚至记载了殷商酗酒亡国的事情。这一定程度反映了,商代(  )
A.盛行占卜和鬼神崇拜 B.青铜制造技术发达
C.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 D.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27.下表是1805—1842年英国城市和乡村刑事犯罪人数和案件类型的统计数据。根据数据可知,这一时期(  )
1805年 1815年 1825年 1835年 1842年
刑事 犯罪 被捕 人数 英格兰和威尔士 4605起 7898起 14 437起 20731起 31309起
赫里福德郡 (乡村地区) 2109起 3580起 4405起 5699起 6032起
侵财类案件所占比例 13.3% 34.6% 47.9% 59.4% 67.3%
A.传统城市管理机制的失范 B.工业化造成道德水平滑坡
C.贫富分化导致了经济犯罪 D.城市化成为高犯罪的温床
28.阅读下图,结合所学,解读正确的是(  )
中国历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
项目 春秋 战国 秦汉 魏晋南 北朝 隋唐 宋辽 金元 明 清(1800年)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2.3 5.72 3.85 6.42 7.2 10.7 10.5
粮食亩产量(市斤) 95 110 120 154 140/343 155/337 155/337
总产量(亿市斤) 205.39 591.4 415.8 889.82 1749.45 2385.88 2340.97
全国人口(万人) 3200 6000 5000 9000 12000 20000 30000
(说明:140/343和155/337中的140、155指北方亩产量,343、337指南方亩产量。)
A.粮食总产量持续增长说明农业耕作技术实现了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B.宋以后南方亩产量超过北方可能与高转筒车的发明有关
C.明清人口大量增加与新航路开辟引进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有关
D.全国耕地面积的持续增长说明地权和劳动者分离的现象消失
29.西汉利用均输、平准机构,建成了一个遍及全国的商业网,消除各地价格差异,由此出现了“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结果是“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这体现了西汉政府(  )
A.实行重农抑商以维护统治 B.为商业发展创设良好环境
C.试图淡化区域经济的差异 D.旨在强化市场的监管力度
30.西班牙较早发展了牧羊业,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并掠夺金银,最具条件从毛织业中获利。当英、法保护民族工商业时,它仍出口原料和进口成品,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表明(  )
A.西班牙过度依赖殖民地 B.国内工业发展是国家实力的基础
C.国际分工对西班牙不利 D.早期经济全球化破坏性更为严重
二、非选择题
31.【中西法律文化对比】(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主要是指封建社会的法律文化,其突出特点是礼法结合,孔子有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古代中国在法律思想上贯彻了法有差等的原则,皇帝高高在上,不受任何法律约束,各级官吏犯了法,可分别享受“议、请、减、赎、当、免”之特权。在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观念中,没有民法,从李悝的《法经》直至封建末世的《大清律例》,历代法典基本上就是刑法典,其内容均以刑法为主,其中搀杂着一些民事法规。几千年来,由于封建皇权主义至高无上及宗法家长制的影响,对广大民众而言,守法是平民百姓的义务,百姓很少能从法律中得到某些权利保障。就每个朝代而言,法律制度一旦创立和形成,都强调“祖制不可变”。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法律文化发展史中,司法与行政合一是中国司法体制的一大特色。
材料二
西方人认为至善至美的自然法是衡量一切人定法是非的唯一标准。对正义问题的探索和追求构成了一条贯穿于西方法律文化史和西方法律价值观的主线,也是西方法律思想的核心精神标志。西方人心目中,法律源于自然和上帝,永远也不能超越代表神灵意志的法律。西方人向往、信仰一切自然及自主意识,因此,其民法和契约的发展比较完善。在西方法律传统中,法律处在不断发展中,以便满足当时和未来的需要。而西方法律文化,虽然最初也有过司法与行政合一的现象,但自中世纪起就开始了司法与行政的分离,司法独立在法律文化中。
——摘编自田君、高荣花《中西方传统法律文化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传统法律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异同。(8分)
32.【户籍制度与国家治理】(12分)
材料
时代 概况
春秋战国时期 人口管理实行的是调查制,秦朝开始转为申报审核制,即由户主或本人主动向官府如实申报,官府核实,称为“案比”,之后登记载册
汉代 每年8月份全国各地都要进行“案户比民”,汉代后期,出现大量流民,豪强隐匿人口,户籍信息严重失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南朝用鼓励修订家谱的办法来替代户籍登记;北朝僧尼专门设僧籍,免除其一切课役
隋唐时期 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大索貌阅”,派遣官吏根据户籍簿册上登记的情况与本人实际体貌核对。唐基本沿用隋制
宋代 宋朝时在全国重新统计人口,创造了“户牌制”,即打破原先的坊巷界限,改为以街道为基础做人户登录;为管理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设立临时户籍
明清时期 明政府使用黄册作为正式的户籍。黄册编制程序更为严格,内容更为详尽,每十年编制一次。清初延用黄册,后改为人丁编审。雍正年间,人丁编审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保甲制度
——整理自王威海《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根据上表内容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3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阅读中成长的英国
18~19世纪是英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的社会变革中,民众阅读扮演着重要角色。
材料一
英国部分地区成年男性识字率(%)统计表
地区 年代 乡村 城镇
约克郡东区 内地 西部 班冉斯 牛津 北安普顿 金斯林 布里 斯托 诺丁汉
1754—1762 64 71 71 74 74 62 66 61
1799—1804 67 71 71 77 75 67 69 67
1831—1837 70 74 74 82 74 70 78 78
材料二
在最早的记录中,女性订阅杂志者比例不足5%。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期,女性订阅杂志者的数量和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到1770年上升到10%左右,1779~1780年已超过16%。同一时期,慈善办学机构举办免费学校,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帮助贫困阶级子女摆脱了文盲命运。
——摘编自陈宇《近代英国民众的读写能力研究》
材料三
(在英国)我常常碰到一些穿着褴褛不堪的粗布夹克的工人。他们显示出自己对地质学、天文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比某些有教养的德国资产者还要多。阅读最新的哲学、政治和诗歌方面最杰出的著作的几乎完全是工人。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对18~19世纪英国民众的阅读状况加以阐释。(14分)
期末复习综合测试卷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A D C B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C D A C C D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C D D C A C A B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
(14分)
(1)特点:礼法结合;德主刑辅,教化为先;法有差等,等级特权制;重刑轻民,法律以义务为核心;相对稳定性;司法行政合一。(任答3点得6分,言之有理即可,如答“传承性”可给1分。)
(2)相同点:都注重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的稳定;都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中。(2分)
不同点:法理观念不同:中国注重伦理观念,公法发达;西方崇尚自然法,私法特色明显。
法律地位不同:中国强调法律服务于统治需求,更强调“人治”;西方则突出“法治”,强调法律至上。
法律价值观不同:中国法律价值观追求无讼而过分强调秩序和稳定;西方法律更追求正义。
司法地位不同:中国司法行政合一;而西方则是司法独立。(每点2分,中西各1分,任答3点得6分,学生若能归纳出其它不同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1—2分,满分不超过6分。)
32.【答案】
(12分)
示例
论题: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与政治状况密切相关。(2分)
阐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国家需要掌握人口数据,以方便征收赋税,对户籍的管理总体上越来越严格;但在政治动荡时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较弱,对户籍的管理也较松懈;政权稳定时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趋向严密,对户籍的管理也较严苛。每当从分裂走向统一,新王朝就要在全国范围内重新统计人口,加强户籍管理,以巩固对全国的统治。(8分)
综上所述,户籍制度折射了不同时代的政治状况,是古代政治演进的一面镜子。(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33.【答案】(14分)
18~19世纪英国阅读阶层更加广泛,民众阅读风气兴起。(2分)男性识字率提高,女性参与阅读逐步普及,产业工人普遍接受新知识。(2分)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开展促进了英国民众的思想解放。民主政体的确立和完善,为英国民众阅读风气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开放民主的社会环境。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民众阅读风气的兴起奠定物质基础,同时工业革命的开展也需要具有知识和技能的产业工人。英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兴起、印刷技术和出版事业的进步,为民众阅读提供了条件。(8分)
英国民众阅读风气的兴起,提升了贫困阶层和社会底层人员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工人阶级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也逐步得到提高。促进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完善和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了英国的社会转型。(2分)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