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王维)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
自读课文,读不通或读不准的地方请做好标记。
听读课文: 注意字音、停顿,关注你标记的地方。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
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 ,欣然( )起行
(2)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盖( )竹柏影也。
(4)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木兰诗》:木兰当户织。
《咏雪》: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孙权劝学》: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河中石兽》:盖石性坚重。
《孙权劝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门
高兴的样子
于是
大概是
只是
罢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庭院中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
作者看到的月色如何呢?(合
作学习)找出文中写景的部分
课堂训练一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句没有一个“月”字,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写的是月色?
充分发挥你的想象,用散文化
的笔法把你想到的画面描绘出来。
课堂训练二
闲
无事,与“忙”相对:~暇
安静,清静: ~情逸致
与正事无关的:~游
放着不用:~置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无住所,无薪俸。
21岁中进士:“奋励有当世志”。
38岁任密州太守:扫灭蝗灾,赈贫救孤
40岁任徐州太守:抗洪救灾,力挽狂澜。
44岁至48岁任黄州团练副使。
53岁任杭州太守:疏浚西湖,修建苏堤。
让我们的内心豁达从容,
让我们的心灵空明澄澈,
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胸中有万卷书,
笔下无一点尘。
推荐作业
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进一步了解苏轼的才华横溢,仕途坎坷,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