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9 15:1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陶渊明
《饮酒二十首》序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注意停顿和重音。
课文研读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构筑房舍。
如此、这样。
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
美好,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相伴
没有车马的喧闹声。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人生的真正意义。
辨,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远远地超脱世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再读诗歌,你从中能看出陶渊明隐居之后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不可以。
“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而“看”或“望”是有意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属于王国维诗歌境界中的“无我之境”。即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物之境,物我同一,这是一种超脱的境界。陶渊明这里表达的正是这种超脱的忘我的完美的境界。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为“望”“看”字,可不可以?为什么?
课文研读
请你来描述一下陶渊明采菊的场景。
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东坡志林》
无我之境
合作探究
所见南山之景: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还”的不光是鸟儿,还有讨厌“车马喧”的自己,含蓄寄托了自己与山林为伍、热爱田园的情意。
“卉木繁荣,和风清穆。”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合作探究
悠然
悠闲自得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真实地告诉我们他隐居后的物质生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二字?诗人借饮酒想抒发什么情感?
“真意”即人生的真正意义。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二十岁时,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直至生命结束。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作家作品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有《饮酒二十首》。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饮酒诗
咏怀诗
田园诗
诗歌内容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写作背景
全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尘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归纳总结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节选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