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专题突破(部编版)专题11短文二篇(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专题突破(部编版)专题11短文二篇(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9 12:59:58

文档简介

专题11短文二篇
知识讲解
1.作者介绍
(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浑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后隐居茅山(又叫“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出身于较清寒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又同属于“唐宋八大家”之列,合称为“三苏”。幼年时,受封建文化教育与熏陶。少年时代博通经史,长于写文章。苏轼一生处于激烈的政治斗争中。21岁考中进士,他的思想比较保守,又因写讽刺新法的诗句,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在宋哲宗元祐年(1088年)旧党当权,他被召回任翰林学士等官。新党再度执政后,他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阳县)。苏轼一贬再贬,从惠州至遥远偏僻的儋州(今海南岛)。1100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救北归,第二年就死在常州。   
2.背景
《答谢中书书》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为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茅山。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将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苏轼是有多方面成就的作家。在散文方面,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欧阳修死后,苏轼成为文坛的领袖。他的散文有《前赤壁赋》《石钟山记》等。在词方面,苏轼在文学史上有特殊地位,与辛弃疾齐名,如《水调歌头》为千古传诵。在诗方面,苏轼也是北宋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保存下来的有四千多首。此外,苏轼在书法绘画方面也都有很高的造诣。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陷,说他所作的诗文有毁谤朝廷的意图,被捕入狱半年。次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在此期间,写下了《赤壁赋》《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3.理解主旨 
(1)《答谢中书书》
本文通过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抒发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记承天寺夜游》
本文通过记述作者与朋友夜游承天寺的事,传达了被贬谪的悲凉、对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微妙而复杂的情感。
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日欲颓(tú) B.沉鳞竞跃(jìng)
C.藻荇交横(xìng) D.何处无松柏(bǎi)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将歇(xiē) 藻、荇交横(xìng)
B.未寝(qǐn) 沉鳞竞跃(jìng)
C.遂至(suì) 夕日欲颓(tuī)
D.解衣欲睡(jiě) 何处无松柏(bǎi)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鸿儒(yú)  案牍(dú)
B.西蜀(shǔ)  亵玩(xiè)
C.濯洗(chuó) 清涟(lián)
D.淤泥(wū)  泯然(mǐn)
4.阅读下面的文字,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人一生,踏过石径清露,别过孤亭霜叶,最美或许就是那么一刻,空山月凉思人时,月色给你包扎好尘世的伤口,你仍有保养好的微笑,在每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里。温慈,莞尔,一笑。即使多少年过去,你一生经历怎样的沧海桑田,都不敌你那一笑。山花烂漫,山河故人,皆认得你。
A.踏过(石径)清露。(用符号标示的句子成分是正确的。)
B.月色给你包扎好尘世的伤口。(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C.你仍有保养好的微笑。(本句主干是“你微笑“。)
D.即使多少年过去,你一生经历怎样的沧海桑田,都不敌你那一笑。(本句是陈述句)
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岸石璧 晓雾将歇(xiē) 夕日欲颓(tuí)
B.猿鸟乱鸣 沉鳞竟跃(lín) 解衣欲睡(jiě)
C.积水空明 能与其奇(yù) 欣然起行(xíng)
D.四时俱备 藻荇交横(xìng) 竹柏影也(bó)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字音字形。
夕日欲tuí    
与其奇者    
藻、荇    
交横    
未寝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7.修改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临近的水渺远的山,皆有情意。
改后为:清风明月本无价,   。
四.默写(共1小题)
8.默写课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题。
(1)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   ,   。
五.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9.《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情感?
六.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0.你认为《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人”有哪些含义?
七.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文章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②④段的分论点。
第②段:   
第③段: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第④段: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3)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备选人物:海伦 凯勒 邓稼先 吴王夫差 刘禅 司马迁
(4)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责任”的看法。
八.作文(共1小题)
12.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一段描绘春天景色的文字,不少于300字专题11短文二篇
知识讲解
1.作者介绍
(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浑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后隐居茅山(又叫“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出身于较清寒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又同属于“唐宋八大家”之列,合称为“三苏”。幼年时,受封建文化教育与熏陶。少年时代博通经史,长于写文章。苏轼一生处于激烈的政治斗争中。21岁考中进士,他的思想比较保守,又因写讽刺新法的诗句,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在宋哲宗元祐年(1088年)旧党当权,他被召回任翰林学士等官。新党再度执政后,他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阳县)。苏轼一贬再贬,从惠州至遥远偏僻的儋州(今海南岛)。1100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救北归,第二年就死在常州。   
2.背景
《答谢中书书》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为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茅山。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将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苏轼是有多方面成就的作家。在散文方面,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欧阳修死后,苏轼成为文坛的领袖。他的散文有《前赤壁赋》《石钟山记》等。在词方面,苏轼在文学史上有特殊地位,与辛弃疾齐名,如《水调歌头》为千古传诵。在诗方面,苏轼也是北宋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保存下来的有四千多首。此外,苏轼在书法绘画方面也都有很高的造诣。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陷,说他所作的诗文有毁谤朝廷的意图,被捕入狱半年。次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在此期间,写下了《赤壁赋》《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3.理解主旨 
(1)《答谢中书书》
本文通过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抒发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记承天寺夜游》
本文通过记述作者与朋友夜游承天寺的事,传达了被贬谪的悲凉、对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微妙而复杂的情感。
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日欲颓(tú) B.沉鳞竞跃(jìng)
C.藻荇交横(xìng) D.何处无松柏(bǎi)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把握。
【解答】A.“夕日欲颓”的“颓”应读“tuí”;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将歇(xiē) 藻、荇交横(xìng)
B.未寝(qǐn) 沉鳞竞跃(jìng)
C.遂至(suì) 夕日欲颓(tuī)
D.解衣欲睡(jiě) 何处无松柏(bǎi)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多为易读错、多音字、形近字,难度不大。
【解答】A.正确;
B. 正确;
C.“夕日欲颓(tuī)”读作“tuí”;
D.正确。
故选:C。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鸿儒(yú)  案牍(dú)
B.西蜀(shǔ)  亵玩(xiè)
C.濯洗(chuó) 清涟(lián)
D.淤泥(wū)  泯然(mǐn)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解答】A.错误,“鸿儒”的“儒”应读“rú”;
B.正确;
C.错误,“濯洗”的“濯”应读“zhuó”;
D.错误,“淤泥”的“淤”应读“yū”;
故选:B。
4.阅读下面的文字,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人一生,踏过石径清露,别过孤亭霜叶,最美或许就是那么一刻,空山月凉思人时,月色给你包扎好尘世的伤口,你仍有保养好的微笑,在每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里。温慈,莞尔,一笑。即使多少年过去,你一生经历怎样的沧海桑田,都不敌你那一笑。山花烂漫,山河故人,皆认得你。
A.踏过(石径)清露。(用符号标示的句子成分是正确的。)
B.月色给你包扎好尘世的伤口。(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C.你仍有保养好的微笑。(本句主干是“你微笑“。)
D.即使多少年过去,你一生经历怎样的沧海桑田,都不敌你那一笑。(本句是陈述句)
【分析】本题考查汉语知识中句子成分的划分、提取句子的主干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认真阅读题干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A.有误,本句中“石径清露”是并列短语做宾语。
B.有误,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月色”当做人来写。
C.有误,本句的主干是“你有微笑”。
D.正确。
故选:D。
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岸石璧 晓雾将歇(xiē) 夕日欲颓(tuí)
B.猿鸟乱鸣 沉鳞竟跃(lín) 解衣欲睡(jiě)
C.积水空明 能与其奇(yù) 欣然起行(xíng)
D.四时俱备 藻荇交横(xìng) 竹柏影也(bó)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有误,“两岸石璧”的“璧”应写作“壁”;
B.有误,“沉鳞竟跃”的“竟”应写作“竞”;
C.正确;
D.有误,“竹柏影也”的“柏”应读作“bǎi”。
故选:C。
二.基础知识(共1小题)
6.字音字形。
夕日欲tuí  颓 
与其奇者  yù 
藻、荇  xìng 
交横  héng 
未寝  qǐn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作答。
【解答】颓

xìng
héng
qǐn
三.综合读写(共1小题)
7.修改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临近的水渺远的山,皆有情意。
改后为: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远山皆有情 。
【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补写。
【解答】根据对偶“上下句词性相同,字数一致”原则,“清风明月本无价”对“近水远山皆有情”。
答案:近水远山皆有情
四.默写(共1小题)
8.默写课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题。
(1) 何夜无月 ?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
【分析】略
【解答】(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月光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五.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9.《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情感?
【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分清层次,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作答。
【解答】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对于作者描绘的世界可结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等语句进行作答。情感部分可结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两字,这两个字可以看出作者赏月的闲适和贬谪的悲凉。
答案: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是: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②作者的心境是: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身的感慨;贬谪的悲凉;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或: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六.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0.你认为《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人”有哪些含义?
【分析】略
【解答】答案:“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于写景记游之中)作者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闲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语句中。
七.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文章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②④段的分论点。
第②段: 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 
第③段: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第④段: 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3)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备选人物:海伦 凯勒 邓稼先 吴王夫差 刘禅 司马迁
(4)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责任”的看法。
【分析】本文围绕“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首先提出做人要承担责任,特别是对自己要承担责任,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文章最后再次强调了论点,发出呼吁。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分论点的提取,结合题干所给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根据第二段“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第四段“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据此提取关键词语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准确找出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作用。
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③段前半部分在论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意义,随后说“相反,一个不爱自己人生的人怎会爱他人,爱事业?”,用反问来举出反面论证。作用是突出本段分论点“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还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3)本题考查的是补写论据,也考查了学生平时积累材料的能力。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符合文章中心论点的事例都可以,合理即可得满分。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启示及语言表达。解答此题要在把握原文创作意图、作者创作思路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理解。表述时观点明确,积极健康,语言表述简明严谨,能联系实际。
答案:
(1)第②段: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
第④段: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或: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2)对比论证;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3)海伦 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吴王夫差,作为一国之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骄奢淫逸,误己误国。
(4)责任就是做任何事都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首先要对自己的人格负责,其次对自己的名誉负责,做自尊、自爱、自重、助人为乐的人,受社会谴责、非议的事不做。其三、对自己做的事负责,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承认错误,实事求是;不怕批评与指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八.作文(共1小题)
12.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一段描绘春天景色的文字,不少于300字
【分析】本篇小作文考查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景物描写。小作文的写作,首先做到围绕题干要求来写,确定了写作方向就要紧扣主题。对于写景类的文章,关键在于要紧扣景物的特点来写,要运用语言将景物写得生动优美,可以适当的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这样会使文章显得更加精致。
【解答】【示例】
春天,小草绿了,像披上了一件绿油油的新装。小草细细的,春草如丝,遍布在大地的每个角落上,合在一片,像给大地穿上了一件柔柔的绿毛绒衣,又像一张绿色的地毯。一簇簇绿草随风飘动,美极了!小草的颜色很多,有青色的、绿色 的、翠色的,多极了。 春天,柳树发芽了,抽出一条条嫩枝。枝条细细的,呈嫩绿色,迎风飘荡。 柳条被风吹起来,柳条在风中摆动,轻轻擦过湖面,像美丽的姑娘对着湖面梳理长发。春天来了,细雨如丝,桂花树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也慢慢地抽出了嫩红的新芽,像一朵朵红花开放在万绿丛中。 春天,万物复苏,白花争艳。花儿五颜六色,金黄的油菜花,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李花,纯白的迎春花,乳白的苹果花,火红的一品红,鲜红的山茶花,成了一片花海了,汇在一起,成了一个多彩的世界。真是花色迷人!有人到了这个地方,肯定会被花的芬芳和红红绿绿的花儿陶醉得流连忘返。 春天,冰雪融化了。小河哗哗地流 着;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也苏醒了,从洞里跳了出来,在花丛中跳舞,在田野边歌唱;小燕子也从南方赶来,来参加这个春天的派对。 春姑娘来到人间不是永久的,是非常短暂的;春姑娘悄悄地走了,但这幅美丽的画卷却永久地刻在我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