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诗词五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27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6 诗词五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课件(共27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1 09:45:4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
体会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视频——蔡琴 李清照 如梦令
2.李清照前期时题材多为自然风光和思念之情,清丽、明快。后期因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词变得凄凉而又深沉,多抒发伤时念旧和悼念亡夫之情。今天,我们学习这首《渔家傲》,看一看是什么风格的诗词呢?
二、学习诗歌
目标导学一:知人论世,朗读感知
1.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慨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对后世影响较大,被称为“易安体”。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等。
2.创作背景
这首词大约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是记梦之作。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左右,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等,都与这段生活经历有关。
3.朗读诗词
(1)自由朗读,掌握节奏,读准字音。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听诗词朗诵。
3.理解词意
明确: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徒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目标导学二:研读诗句,深入理解
1.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明确:“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又具有梦境的虚幻性。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这样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2.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明确:“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到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
“归”字反映了词人经历了人生道路的流徙奔波之苦后,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心愿。
“殷勤问我归何处”引出了下阕的诉说。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明确:“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
这里一个“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虑的神态。
下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两者似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那么,作者既然有这样的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确:词人虽有才华有理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处于日暮途远、孤苦无依的困境中,她想去那没有战乱、没有离散、没有悲伤的仙境。这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但仙山毕竟是不存在的,她只能在自己创造的理想境界中求得暂时的安慰,然而并非消极的游仙思想。
三、深入探究
细读《渔家傲》,想一想: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
本词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词将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创造出一个把梦幻和真实、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五、拓展延伸
下面这两首词中都写到了“日暮”。同样的“日暮”下,词人的心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甲】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乙】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xìnɡ,兴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渔家傲》中的“日暮”和“路长”在一起,营造日暮途远的困境之感,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如梦令》中的“日暮”写的是词人沉醉于游玩中不知不觉间暮色四合,表达了词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六、课后作业
背诵这五首诗词。本课诗词中有不少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任选一两句,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导入新课
李清照前期时题材多为自然风光和思念之情,清丽、明快。后期因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词变得凄凉而又深沉,多抒发伤时念旧和悼念亡夫之情。今天,我们学习这首《渔家傲》,看一看是什么风格的诗词呢?
导入新课
渔家傲
——李清照(宋)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
2.体会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学习目标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慨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对后世影响较大,被称为“易安体”。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等。
作者简介
这首词大约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是记梦之作。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左右,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等,都与这段生活经历有关。
背景链接
有感情地诵读诗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诵读指导】朗读时,语调要高昂,语速要稍缓。节奏要注意灵活多变,如“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以凸显词的抑扬顿挫之美。
诗词诵读
读准字音
yīn
ji é
殷勤( ) 嗟日暮( )


学诗màn( )有惊人句
péng( )舟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词牌名。
水天相接,如波涛翻滚的云同晨雾连成一片,银河流转,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
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
银河。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天帝居住的地方。
(迷迷糊糊中)仿佛我的梦魂来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情意恳切地问我回哪儿去 。
情意恳切。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回答。
我回答说,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我学写诗空有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
叹息,慨叹。
同“漫”,空、徒然。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庄子·逍遥游》:“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 ,你不要停,把我的小船吹到海上仙山上去吧!
高飞。
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徒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词意理解
诗词赏析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又具有梦境的虚幻性。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这样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到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
“归”字反映了词人经历了人生道路的流徙奔波之苦后,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心愿。
“殷勤问我归何处”引出了下阕的诉说。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
这里一个“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虑的神态。
下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两者似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那么,作者既然有这样的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
词人虽有才华有理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处于日暮途远、孤苦无依的困境中,她想去那没有战乱、没有离散、没有悲伤的仙境。这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但仙山毕竟是不存在的,她只能在自己创造的理想境界中求得暂时的安慰,然而并非消极的游仙思想。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细读《渔家傲》,想一想: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查阅相关资料,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合理。
本词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
深入探究
渔家傲
梦中所见所闻
词人理想抱负
海天相接
天帝问询
辛苦求索
未见光明
渴求自由
追求光明
结构梳理
这首词将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创造出一个把梦幻和真实、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主旨归纳
下面这两首词中都写到了“日暮”。同样的“日暮”下,词人的心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甲】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乙】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xìnɡ,兴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拓展延伸
[参考答案]
《渔家傲》中的“日暮”和“路长”在一起,营造日暮途远的困境之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梦令》中的“日暮”写的是词人沉醉于游玩中不知不觉间暮色四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
表达了词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背诵这五首诗词。本课诗词中有不少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任选一两句,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