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数据、信息与知识
一、选择题
1.2021年5月11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上述新闻中的“5.38%”属于( )
A.数据 B.知识 C.信息 D.智慧
2.下列关于数据与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
B.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C.数据的表现形式很多
D.信息具有时效性,过期的信息就会消失
3.有“小李的体温是36.5℃”“36.5”“人在安静状态下的体温一般在36-37℃”三种描述,这三种描述分别是( )
A.数据;信息;知识 B.信息;知识;数据
C.知识;数据;信息 D.信息;数据;知识
4.下列关于信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人们感知信息、利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B.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使我们行动决策的重要依据
C.电视机、电话、声波、光波是信息
D.人类可以借助信息资源对自然界中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有效的获取和利用
5.我们能够通过报纸、电视和手机等获得最新消息,说明信息具有什么性( )
A.载体依附性 B.价值性 C.共享性 D.真伪性
6.下列对于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额温枪显示的数字“37.5”仅仅是一个数据,并不包含任何信息
B.正常小孩的基础体温是 36.9℃—37.5℃。上述基础体温指的是口腔温度
C.可以确定小孩已经发烧,需要送医院进一步检查,这是智慧的体现
D.此时并非是小孩的真实体温,对策是先减少衣物、喝水、平静一小时后再测量
7.下列关于数据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虛假的数据不能承载任何信息
B.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一定具有更高的价值
C.数据是随着计算机的诞生才有的,人类生活离不开数据
D.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8.数据、信息和知识可以看作人类对客观事物感知的三个不同阶段。( )是对事物属性的客观记录,( )是经过组织的有结构的数据,( )是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 )
A.数据,知识,信息 B.信息,知识,数据
C.信息,数据,知识 D.数据,信息,知识
9.以下对于数据、信息、知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数据所表示的意义是信息
B.人们对信息进行提炼和归纳后,获得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信息才会内化为知识
C.信息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D.数据是对事物属性的符号记录,它可以表现为数值、字符、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10.下述对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数据和信息的关系可以看成是“原料”和“成品”之间的关系
B.信息来源于数据,是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C.数据、信息与知识三者之间的价值变化趋势是逐渐递减
D.知识是人们运用大脑对获取或积累的信息进行系统化提炼、研究和分析的结果
11.小强从楼下玩耍回来,小脸特别红,妈妈用额温枪测量其体温为37.5。结合上述事例,下列对于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额温枪显示的数字“37.5”仅仅是一个数据,并不包含任何信息
B.小强的真实体温应高于 37.5 度,这是知识的体现
C.可以确定小强已经发烧,需要送医院进一步检查,这是智慧的体现
D.等小强在室内休息片刻后测得的体温为 36.5,这是因为信息具有真伪性
12.下列有关数据、信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0.618”是数据
B.数据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其所承载的信息
C.信息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D.数据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总称
13.从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之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从数据到信息的转化,主要理解信息间的相互联系
B.从信息到知识的转化,主要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发现和抽象其规律
C.从知识到智慧的转化,主要理解和应用知识原理与法则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D.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之间的价值变化趋势是逐渐递减
14.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面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其中指出的“高一男生的正常体重指数为16.5-23.2”,属于( )
A.数据 B.信息 C.知识 D.智慧
15.下列关于信息与信息处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信息技术始于计算机技术的诞生
B.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传播
C.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运算
D.报刊、书籍、广播、电视和网络都是信息的表达技术
16.小张早上起来感觉喉咙有点痛,头也有点晕,他妈妈给他测量体温发现有38℃,初步判断小张感冒发烧了。结合上述事例,下列对于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体温计上显示的数字“38”仅仅是一个数据,并不包含任何信息
B.鉴于“喉咙痛,头晕,体温38℃”,初步判断为感冒发烧是知识的体现
C.多喝水多休息有利于身体的快速恢复,这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D.喝了杯热水,小张休息了半个小时后再测体温为37.2℃,说明信息具有真伪性
二、判断题
17.“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此处的“37℃”是知识。(______)
18.数据和信息产生的价值比网络系统硬件本身大。(____)
19.知识是为了达到预定目的而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____)
20.计算机可以处理的信息有:字符、数字和各种数学符号、图形、图像、音频等,这些可以识别的记号或符号都称为数据,信息即数据。(____)
21.信息系统管理员是最大的公共信息的采集者、处理者和拥有者。(____)
三、填空题
22.知识是人们运用大脑对获取或积累的信息进行系统化地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结果,能够精确地反映事物本质。
23.2013年,全国部分地区发生了H7N9病毒感染事件,班长小明决定召开“如何预防H7N9”的主题班会。
(1)小明在因特网上查询到关于H7N9疫情的报告。经过分析比对,小明认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的数据最真实可靠。他主要依据信息的_________来进行判定的。
(2)小明准备从因特网下载一段关于“H7N9预防措施”的视频(容量较大),用________方式可提高下载速度。
24.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整,天文学家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拍摄到黑洞的照 片,如图所示。
这颗黑洞位于代号为M87的星系当中,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之遥,质量相当于65亿颗太阳。黑洞可以吞 噬附近的一切物质,甚至光线,对于黑洞本身用现在的技术是无法拍摄的。但黑洞周围通常都有物质环绕,组 成一个盘状结构,叫“吸积盘”。吸积盘内的物质围绕黑洞高速旋转,相互之间由于摩擦而发出炽热的光芒,包 括从无线电波到可见光、到X射线波段的连续辐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时空边界,称为黑洞的事件视界 (Event horizon) o
天文学家为了观测黑洞视界边缘上的物理过程,动用了分布在全球的8座毫米/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这 些望远镜组成了一个虚拟的,口径接近整个地球的望远镜,这座虚拟的望远镜,称为“事件视界望远镜” (Event Horizon Telescope,缩写EHT)0望远镜的分辨率主要取决于两个参数,一个是所使用的波长,一个是口 径的大小。口径一定,波长越短分辨率越高;波长一定,口径越大分辨率越高。为了能够观测到黑洞事件视界上的物质行为,事件视界望远镜已经把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到了 10到20个微角 秒的程度!这相当于看清4000千米外硬币上的发行日期。
在上面这段材料中,涉及数据、信息、知识、的内容,请在下面分别列出1 2条。
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理解。新闻中的“5.38%”属于数据,故选项A正确。
2.D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数据与信息。信息具有时效性,如果信息不能反应事物的最新变化状态,它的效用会降低,而不是说消失。故选项D说法错误。
3.D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数据、知识和信息。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信息是加工了的数据。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知识是人们运用大脑对所获取或积累的信息进行的提炼、研究和分析的结果,能够精确的反应事物的本质。“小李的体温是36.5℃”“36.5”“人在安静状态下的体温一般在36-37℃”三种描述分别是信息;数据;知识,故本题选D选项。
4.C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相关知识。电视机、电话、声波、光波是信息的载体。故本题应选C。
5.A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特征。信息必须依附在某种载体上,我们能够通过报纸、电视和手机等获得最新消息,说明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故本题应选A。
6.D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额温枪显示的数字“37.5”不仅仅是一个数据,还包含有体温信息;正常小孩的基础体温是 36.9℃—37.5℃。上述基础体温指的是腋下温度;可以确定小孩已经发烧,需要送医院进一步检查,这是知识的体现;此时并非是小孩的真实体温,对策是先减少衣物、喝水、平静一小时后再测量,故本题选D选项。
7.D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数据与信息。虛假的数据也能承载信息;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不一定具有更高的价值;数据随着人类出现就有了,人类生活离不开数据;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故本题选D选项。
8.D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数据、信息、知识的概念。数据、信息和知识可以看作人类对客观事物感知的三个不同阶段。数据是对事物属性的客观记录,信息是经过组织的有结构的数据,知识是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智慧是为了达到预定目标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故本题选D选项。
9.C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数据、信息、知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属于知识。故本题应选C。
10.C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数据、信息和知识相关知识。数据、信息与知识三者之间的价值变化趋势是逐渐递增。故本题应选C。
11.B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描述。额温枪显示的数字37.5不仅仅是一个数据,还包含体温信息;小强的真实体温应高于 37.5 度,这是知识的体现,因为用额温枪测量有一定的误差;可以确定小强已经发烧,需要送医院进一步检查,知识的体现;等小强在室内休息片刻后测得的体温为 36.5,这是因为信息具有时效性,故本题选B选项。
12.D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的描述。0.618是数据;数据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其所承载的信息;信息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数据(data)是事实或观察的结果,是对客观事物的逻辑归纳,是用于表示客观事物的未经加工的原始素材,数据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离散的,故本题选D选项。
13.C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之间的关系。从数据到信息的转化,主要理解数据间的相互联系,故选项A说法错误;从信息到知识的转化,主要理解信息间的相互联系,发现和抽象其规律,故选项B说法错误;从知识到智慧的转化,主要理解和应用知识原理与法则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选项C说法正确;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之间的价值变化趋势是逐渐递增,故选项D说法错误。
14.B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具有意义的数据,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故得出“高一男生的正常体重指数为16.5-23.2”的结论是属于信息。选项B正确。
15.A
【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和信息处理的概念。信息技术是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这种技术很早之前就有,语言的创造,文字的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电报电话电视等现代通讯技术的创造,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创造。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于计算机技术的诞生。故选项A错误,该题选择A。
16.B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体温计上显示的数字“38”不仅仅是一个数据,还包含测量体温信息;鉴于“喉咙痛,头晕,体温38℃”,初步判断为感冒发烧是知识的体现;知识是人们运用大脑对所获取或积累的信息进行的提炼、研究和分析的结果,能够精确的反应事物的本质。智慧是为了达到预定目标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多喝水多休息有利于身体的快速恢复,这体现了人类的知识;喝了杯热水,小张休息了半个小时后再测体温为37.2℃,说明信息具有时效性,故本题选B选项。
17.错误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知识的理解。“人体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此处的“37℃”是数据。故题干描述错误。
18.正确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数据和信息。数据和信息产生的价值比网络系统硬件本身大,表述正确。
19.错误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概念。知识是人们运用大脑对所获取或积累的信息进行的提炼、研究和分析的结果,能够精确的反应事物的本质。智慧是为了达到预定目标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故表述错误。
20.错误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数据与信息的区别及联系。区别:(1)数据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这些符号不仅指数字,而且包括字符、文字、图形等;信息是经过加工后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2)数据是数据采集时提供的,信息是从采集的数据中获取的有用信息。(3)数据反映的是事物的表象,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4)数据的形式变化多端,很容易受载体的影响,信息则比较稳定,不随载体的性质而随意改变。联系:数据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记录,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数据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就成为信息;而信息需要经过数字化转变成数据才能存储和传输。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点睛】
21.错误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相关知识点。政府是最大的公共信息的采集者、处理者和拥有者,故表述错误。
22.提炼 研究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知识的定义。知识是人们运用大脑对获取或积累的信息进行系统化地提炼、研究和分析的结果,能够精确地反映事物本质。
【点睛】
23.来源 下载工具软件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的来源及获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的数据最真实可靠,主要依据信息的来源进行判定的(来源于官方权威),通过第三方下载工具下载视频文件可提高下载速度,如迅雷等。
24.5500万光年、65亿颗太阳 这颗黑洞位于代号为M87的星系当中,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之遥,质量相当于65亿颗太阳 黑洞可以吞噬附近的一切物质,甚至光线
【详解】
本题考查数据、信息、知识的概念
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可以是符号、文字、数字、语音、图像、视频等。
信息是数据的内涵,信息是加载于数据之上,对数据作具有含义的解释。
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
答案第4页,共5页
答案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