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
一、诗句导入:
1
饮酒(其五)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他的诗作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
二、作者简介:
背景资料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归隐后的陶渊明常一醉方休,醉酒之后诗兴大发,陆续写成组诗《饮酒》20首。这些诗歌大多直抒胸臆,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本诗是其中最为闲雅有致的一首。
陶渊明:
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1、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青壮年时,抱有大济苍生的理想,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
2、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又做过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405年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古体诗
韵律特点: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文体知识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三、读诗韵: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喧嚣扰攘的尘世。
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四、译诗意: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如此,这样。
闲适淡泊的样子。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心里远离了尘世,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我)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闲自得,不经意间见到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傍晚。
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而归。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山间的云气。
7
五、品诗情:
1、矛盾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2、矛盾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本是平常之景,作者为什么认为是极佳美景
3、矛盾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明明有真意,作者为什么已忘言
4、矛盾四:题目《饮酒》,诗中无一酒字是否矛盾?
8
心远:远离官场,远离名利。心志高远、淡泊名利。
内心宁静,超凡脱俗。
1、矛盾一:
2、矛盾二:
“悠然”:恬美淡雅的意境,高洁傲岸的情操,热爱自然的闲情雅致。
悠然自得,物我两忘。
3、矛盾三:
“自由” :摆脱束缚,自由自在,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
“真意”:指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陶醉
醉居闹市,心远门庭闲
醉采菊花,花之隐逸者
醉见南山,人与山同老
醉赏夕阳,举杯邀夕阳
醉伴飞鸟,鸟之自由人
4、矛盾四:题目《饮酒》,诗中无一酒字是否矛盾?
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
“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时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诗人“悠然”的情趣。
品析诗歌炼字
[答题思路]
①释含义:理解字词本义及语境义
②明手法
③析感情:分析字词表达的意境,情感
修辞手法角度
表现手法角度
词性角度
“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分析诗歌情感
[答题思路]
①关注诗歌标题及诗歌题材;
②抓“诗眼”或关键词;
③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明确其特定含义;
④借助“注”或“序”,从中寻找线索;
⑤关注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⑥抓尾句,一般尾句多是主旨句,以议论或抒情的句子为主。
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随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谈谈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结合本诗内容及下面的两则材料,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材料一】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县当县令。有一次,郡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郡守面前汇报时,工作的好坏全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
拓展延伸
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他听后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的官俸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材料二】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参考答案]
【示例】我看到了一个顺应天性、坚守本真、洒脱恬淡 、崇尚自然 的诗人形象。
千年历史,岁月悠悠,多少帝王将相,零落成泥,唯有那些优美的文字,依旧镌刻人心。
让我们在语文这一方天地中诗意的栖息,像千年前的陶翁去品味人生的悠然!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