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课件(共23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课件(共23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5 09:55:5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单元 5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1、比较课文内容,明白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2、利用练习材料,抓住特征介绍事物。3、学习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
重点 1、比较课文内容,明白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2、利用练习材料,抓住特征介绍事物。3、学习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
难点 1、比较课文内容,明白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2、利用练习材料,抓住特征介绍事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间上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苏州园林》的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点是巍峨、雄伟、庄严蝉的地穴的特点是——干净、地面孔口约一英寸,深约十五六英寸,下面宽大,底部关闭,坚固《清明上河图》的特征是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兼工带写,线条遒劲,笔法灵动,写实……《蝉的卵》——①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②在这个过程中,它会遇到重重危险;③经过四年地下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这些都告诉我们—— 在说明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板书课题 听回答 激趣目标1
讲授新课 展示目标:1、比较课文内容,明白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2、利用练习材料,抓住特征介绍事物。3、学习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什么是事物的特征事物的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的标志。要把一个或一类事物说清楚,首先要抓住其特征。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呢? 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呢?要认真观察和比较。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看、听、尝、嗅,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既要突出每个事物的独特之处,也要表现一类事物的共同特点。另外要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出异同。要恰当运用说明方法。语言要准确,更可以进行生动的描写。 读笔记 明确目标完成目标1
分析课后练习一关于坎儿井的材料:八段材料介绍了坎儿井哪些不同方面的特征?①环境和建造原因②形式与原理③来历④作用⑤技术难度⑥地位⑦今昔对比⑧现状写作练习: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一篇说明文,字数300字左右,自拟题目。 何为坎儿井?亚洲大陆腹地为亚非荒漠区组成部分,多山地、盆地;气候十分干旱,但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成为干旱大地上的一座座“湿岛”,为盆地绿洲提供了生命之水。这些水源,因干旱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水源,在古代水利工程不发达又缺乏能源的条件下,新疆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坎儿井,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道,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这种灌溉方式,在新疆和邻近的中亚国家被称为“坎儿孜”,因其独特的井、渠结合方式,翻译为汉语就成了“坎儿井”。这一称呼,也形象地表述了坎儿井的竖井因高低参差形成的一道道“坎儿”。 山区地下水埋藏较深,而坎儿井通过竖井依山势开出的水平渠道将深水变为浅水,并且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下地层过滤远行,井水清澈香甜,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沁人心脾。 这段文字用了8段材料的哪些材料?自己添加的有哪些?用了材料①②自己添加了“为盆地绿洲提供了生命之水”“古代水利工程不发达又缺乏能源的条件”这种灌溉方式,在新疆和邻近的中亚国家被称为“坎儿孜”,因其独特的井、渠结合方式,翻译为汉语就成了“坎儿井”。这一称呼,也形象地表述了坎儿井的竖井因高低参差形成的一道道“坎儿”。 起源之谜长久以来,人们对坎儿井究竟从何而来莫衷一是,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井渠说”。认为坎儿井源自汉代,代表人物为清末学者王国维。在其所著的《西域井渠考》中,王国维认为是“汉武帝刘彻令兵士引洛水到大荔县北商 颜山,因渠岸常坍塌,遂凿竖井在地下引水,即‘大井六通渠’(书中论证依据为《史记·河渠书》的有关记载)”的引水方法传到新疆后有了坎儿井。“西来说”。依古代波斯(今伊朗)是拥有坎儿井最多的国家(使用历史已超过2000年)推断,坎儿井是随伊斯兰教的东传,到了中国新疆。不过,伊朗的坎儿井叫“昆那特”,与中国新疆、前苏联中亚、巴基斯坦、阿富汗所称的“坎儿孜”不同。由于名称的差异,使人们对“西来说”存在疑虑。“本地说”。在现存的坎儿井中,吐鲁番市恰特喀勒乡庄子村的吐尔坎儿孜,通水时间为1520年,距今已有486年的历史,比它更早的坎儿井也一定还有。因此,坎儿井很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原产物。暂不论坎儿井究竟起源何时何地,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干旱、高温、多山盆地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有了坎儿井,他们才有了生存的基础。新疆有上千的坎儿井,命名方式多种多样,也很有趣味。其中以掘井人姓名命名的居多数。如,杨西成坎儿孜、尼牙孜坎儿孜等。也有以动植物命名的,如,尤勒滚坎儿孜(“尤勒滚”即维吾尔语的“红柳”);又如,提开坎儿孜(“提开”即维吾尔语“公山羊”)。还有以地理方位命名的,如,吐尔坎孜(“吐尔”是维吾尔语“烽火台”之意),表明这道“坎”古时在烽火台的附近。更有以水的品质命名的,如,西坎力克坎儿孜(“西坎力克”意为“甘甜”),表明井水甘甜,而阿其克坎儿孜(“阿其克”是“苦”的意思)则苦涩。还有不少是以职务、职业命名的,如,吉力力团长坎儿孜、木匠坎儿孜等。这篇是如何运用材料的呢?用了③与④并对材料③引用资料进行了扩充,还加了坎儿井命名的方式两篇例文其实我们:用材料但不限于材料;也不等于节录、照抄;要根据自己的思路,整合、组织材料,还要对材料的表达方式做一定程度的调整。我来写:题目: ①保护坎儿井 ②坎儿匠:艰苦的开凿作业要求:二选一进行写作;选择、确定好材料,可适当添加;按一定顺序;300字左右。作业:介绍一座建筑物或一个物品。要求:1、题目自拟 2、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3、合理安排结构 4、恰当运用说明方法。 5、不少于500字。 做练习 目标2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且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抓住事物的特征,要认真观察和比较,要恰当运用说明方法,注意语言要准确,更可以进行生动的描写。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新知导入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世间上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
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
威廉·莱布尼茨
《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苏州园林》的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点是巍峨、雄伟、庄严
蝉的地穴的特点是——干净、地面孔口约一英寸,深约十五六英寸,下面宽大,底部关闭,坚固
《清明上河图》的特征是
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兼工带写,线条遒劲,笔法灵动,写实……
《蝉的卵》——
①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
②在这个过程中,它会遇到重重危险;
③经过四年地下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
这些都告诉我们——
在说明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学习目标
1、比较课文内容,明白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2、利用练习材料,抓住特征介绍事物。
3、学习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
新知讲解
什么是事物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的标志。
要把一个或一类事物说清楚,首先要抓住其特征。
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呢?
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呢?
要认真观察和比较。
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看、听、尝、嗅,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既要突出每个事物的独特之处,也要表现一类事物的共同特点。
另外要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出异同。
要恰当运用说明方法。
要认真观察和比较。
要恰当运用说明方法。
语言要准确,更可以进行生动的描写。
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呢?
课堂练习
分析课后练习一关于坎儿井的材料:八段材料介绍了坎儿井哪些不同方面的特征?
①环境和建造原因
②形式与原理
③来历
④作用
⑤技术难度
⑥地位
⑦今昔对比
⑧现状
写作练习:
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一篇说明文,字数300字左右,自拟题目。
何为坎儿井?
亚洲大陆腹地为亚非荒漠区组成部分,多山地、盆地;气候十分干旱,但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成为干旱大地上的一座座“湿岛”,为盆地绿洲提供了生命之水。这些水源,因干旱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水源,在古代水利工程不发达又缺乏能源的条件下,新疆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
坎儿井,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道,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这种灌溉方式,在新疆和邻近的中亚国家被称为“坎儿孜”,因其独特的井、渠结合方式,翻译为汉语就成了“坎儿井”。这一称呼,也形象地表述了坎儿井的竖井因高低参差形成的一道道“坎儿”。
山区地下水埋藏较深,而坎儿井通过竖井依山势开出的水平渠道将深水变为浅水,并且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下地层过滤远行,井水清澈香甜,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沁人心脾。
这段文字用了8段材料的哪些材料?自己添加的有哪些?
用了材料①②
自己添加了“为盆地绿洲提供了生命之水”
“古代水利工程不发达又缺乏能源的条件”
这种灌溉方式,在新疆和邻近的中亚国家被称为“坎儿孜”,因其独特的井、渠结合方式,翻译为汉语就成了“坎儿井”。这一称呼,也形象地表述了坎儿井的竖井因高低参差形成的一道道“坎儿”。
这段文字用了8段材料的哪些材料?自己添加的有哪些?
起源之谜
长久以来,人们对坎儿井究竟从何而来莫衷一是,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
“井渠说”。认为坎儿井源自汉代,代表人物为清末学者王国维。在其所著的《西域井渠考》中,王国维认为是“汉武帝刘彻令兵士引洛水到大荔县北商 颜山,因渠岸常坍塌,遂凿竖井在地下引水,即‘大井六通渠’(书中论证依据为《史记·河渠书》的有关记载)”的引水方法传到新疆后有了坎儿井。
“西来说”。依古代波斯(今伊朗)是拥有坎儿井最多的国家(使用历史已超过2000年)推断,坎儿井是随伊斯兰教的东传,到了中国新疆。不过,伊朗的坎儿井叫“昆那特”,与中国新疆、前苏联中亚、巴基斯坦、阿富汗所称的“坎儿孜”不同。由于名称的差异,使人们对“西来说”存在疑虑。
“本地说”。在现存的坎儿井中,吐鲁番市恰特喀勒乡庄子村的吐尔坎儿孜,通水时间为1520年,距今已有486年的历史,比它更早的坎儿井也一定还有。因此,坎儿井很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原产物。
暂不论坎儿井究竟起源何时何地,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干旱、高温、多山盆地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有了坎儿井,他们才有了生存的基础。
新疆有上千的坎儿井,命名方式多种多样,也很有趣味。其中以掘井人姓名命名的居多数。如,杨西成坎儿孜、尼牙孜坎儿孜等。也有以动植物命名的,如,尤勒滚坎儿孜(“尤勒滚”即维吾尔语的“红柳”);又如,提开坎儿孜(“提开”即维吾尔语“公山羊”)。还有以地理方位命名的,如,吐尔坎孜(“吐尔”是维吾尔语“烽火台”之意),表明这道“坎”古时在烽火台的附近。更有以水的品质命名的,如,西坎力克坎儿孜(“西坎力克”意为“甘甜”),表明井水甘甜,
而阿其克坎儿孜(“阿其克”是“苦”的意思)则苦涩。还有不少是以职务、职业命名的,如,吉力力团长坎儿孜、木匠坎儿孜等。
这篇是如何运用材料的呢?
这篇是如何运用材料的呢?
用了③与④
并对材料③引用资料进行了扩充,
还加了坎儿井命名的方式
两篇例文其实我们:
用材料但不限于材料;也不等于节录、照抄;
要根据自己的思路,整合、组织材料,
还要对材料的表达方式做一定程度的调整。
拓展提高
我来写:
题目: ①保护坎儿井
②坎儿匠:艰苦的开凿作业
要求:
二选一进行写作;
选择、确定好材料,可适当添加;
按一定顺序;
300字左右。
保护坎儿井
昔日兴盛的坎儿井为何走向衰竭?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两大因素:首先,地面引水工程的发展和机井的无限制发展抢夺了坎儿井的水源。近半个世纪以来,吐鲁番建设了许多来自山区的直接引水工程,减少了水资源的下潜和二次利用,而打机井简便、快速,马达一开就能从地下抽出滚滚水流。但这种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许多坎儿井断流、枯竭;其次,坎儿井自身存在的缺陷也是重要原因,坎儿井开凿工程大、易坍塌、维护难,艰苦的作业使青年人不愿承袭父业等。这些因素使得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一条条坎儿井就此消失。难道,坎儿井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作为一种生产技术和历史文化,坎儿井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吐鲁番市的坎儿井博物馆和坎儿井乐园一直吸引着大批游客,当地已经开始申请“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工作。而坎儿井对水资源的保护、净化和无须消耗其他能源的优点,在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今天仍有相当价值,保护的关键在于实现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扬优抑劣。
目前,坎儿井的抢救工程已在新疆全面启动,吐鲁番各族人民为保护、恢复坎儿井注入了相当心血。我们相信:“坎儿井的流水清”在吐鲁番还将永远持续下去!
例文1
坎儿匠:艰苦的开凿作业
坎儿井起挖在山地,出水在盆地绿洲,平均长度达3千米以上,长度超过10千米的数量也不少,最长的是鄯善县的红土坎儿孜,长25千米;也有一些短小的坎儿井,如吐鲁番市艾丁湖乡阿奇克村的尼牙孜坎儿孜,只有150米长,创了最短坎儿井的记录。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总长度超过5000千米,可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所以,有人将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坎儿井的开凿是十分艰苦的。在开挖线上,每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竖井愈多,其头道竖井就要愈深。如,开凿于1900年的鄯善县吐峪沟乡苏贝希坎村的努尔买提主任坎儿孜,长度达20.7千米,其首个竖井深度达98米,将98米深的土一轱辘一轱辘提至地面,工程量可想而知!而20余千米路线的竖井数量多达数百个,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非常艰苦,总工程量也十分巨大。而且,并不是付出了力气就能挖成坎儿井,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从开端到出水处沿程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是学问,需要有丰富的经验。
由此,在新疆形成了一种专门的职业―坎儿匠,他们依靠这种职业谋生。过去,在吐鲁番地区,拥有土地并不一定能成为“巴依”(财主)老爷,只有拥有坎儿井,才是真正的巴依。因此,坎儿匠人受到人们尊重,他们的手艺代代相传,逐渐形成家族性产业。
然而,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坎儿井的地位不断旁落,许多坎儿井水量枯竭,还有很多因内部缺乏维修而坍塌、废弃。2003年的相关普查发现,新疆全区的坎儿井数量已锐减至614条,比20世纪50年代时减少了1170条,其中有963条已不可恢复;年出水量减少56%,灌溉面积减少了52%。中国坎儿井的故乡―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数量也只剩下404条,比1957年减少了2/3以上,出水量减少54%,灌溉面积也减少54%,只占全地区总灌溉面积的1/4不到。若按这种平均每年减少18条的趋势发展下去,未来坎儿井将出现严重危机。
例文2
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且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抓住事物的特征,要认真观察和比较,要恰当运用说明方法,注意语言要准确,更可以进行生动的描写。
作业布置
介绍一座建筑物或一个物品。
要求:1、题目自拟
2、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3、合理安排结构
4、恰当运用说明方法。
5、不少于500字。
板书设计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的标志。
抓住特征
要认真观察和比较。
要恰当运用说明方法。
语言要准确,更可以进行生动的描写。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