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周亚夫军细柳
一形象分析
史记中的人物分析
——以周亚夫和李广
的对比为例
1品读文章对话语句,感知周亚夫的形象
2理解文章中的对比手法
3通过周亚夫和李广的对比性阅读,体会
《史记》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感知《史记》
的写人艺术
4了解周亚夫和李广的性格缺陷,体会人物的
悲剧命运。
重点
难点+重点
重点
学习目标
美点寻踪--人物形象之美
品读课文对话语句,评价周亚夫和文帝两个人物。
1先驱曰:“天子且至!”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2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 之诏。’”
4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5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6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7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趾高气扬、骄傲,高
有礼有节不卑不亢高
严肃、趾高气扬、骄傲,高
有礼有节不卑不亢高
率直,高傲,高
平实,高
感叹赞美,高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周亚夫和汉文帝两个人物的看法。
周亚夫是位治军严谨、 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真将军”。
汉文帝是慧眼识英雄的人。大敌当前,他亲自劳军,在细柳营接连受到“非礼”,不但没有发龙威,贬谪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在矛盾冲突中写人
对比陪衬主次分明
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
简洁含蓄的心理描写
语言精练
渲染气氛烘托个性
④
⑤
⑥
对比1
对比2
对比3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不得入”“又不得入”“乃传言”
“直驰入”
军容严整,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纪严明。
军规松垮,守备松懈。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徐行”
“直驰入”
“持兵揖”、“以军礼见”
“将以下骑送迎”
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媚态。
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借文帝之口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对比、衬托
细柳军
入营前
将领
霸上军及棘门军
入营后
周亚夫
绝世奇才
性格缺陷
不幸人生
作者态度
汉朝名将,被封条侯,治军严谨,在抵抗匈奴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做出
了重要贡献,智勇过人,受命于危难之际,在平定七国战乱中建功立
业,历任车骑将军、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为国家内政安稳和政权的统
一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后期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良好基础。
固执僵化,不懂变通,自恃清高,桀骜不驯,不阿谀奉承、居功自傲、
唯我独尊,爱讲道理。
凭借自己的卓绝功勋封侯拜相,可却因为自己的孤傲性格得罪了梁王、
皇帝、窦太后和王皇后,最终因为他的儿子私自购置甲盾,含冤下狱,
绝食而亡
同情
李广形象之分析
随便躺卧
使他们更坚定地认为我们是诱敌之兵
阵地
跑上山摆好了阵势
左右散开
率领
逃回
回身放箭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
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
“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
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
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
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
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
“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
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
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
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
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
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纵马奔驰
李广任上郡太守的时候,中贵人率领几十名骑兵和三个匈奴人作战,三个匈奴人把汉兵杀伤殆尽,中贵人负伤回来向李广报告,李广立即做出判定这是匈奴的射雕手,就率领一百骑兵追击,杀死了其中两个,生擒了一个,正当他要回师的时候突然遇到了数千骑兵,他的手下都“欲驰还走”李广根据经验判定自己已经进入了敌人的射程范围之内,逃跑必定被歼,只有留下来与敌人相持才有希望谋取生路,所以他命令将士连夜遁去,从而保全了自己。
李广的形象:
料敌如神、武艺高强、勇敢顽强、临危不惧
冲动冒险、自负其能、喜欢逞强、任性而为
没有大局意识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
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
“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
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
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
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
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
“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
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
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
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
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
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
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
“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
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
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
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
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
“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
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
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
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
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
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个性
对比陪衬主次分明
在矛盾冲突中写人
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
简洁含蓄的心理描写
语言精练
细节描写精妙
④
⑤
⑥
匈奴的
射雕手
李广
对比
中贵人
衬托
对比、衬托
李广
绝世奇才
性格缺陷
不幸人生
作者态度
汉朝名将,人称“飞将军”,才气天下无双,一生都在边关戍敌,与匈奴
战斗70余次,骁勇善战谋略过人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闻风
丧胆
讷口少言,口不能道辞,不关心政治,更不会表现自己,“自负其能”
性格冲动,做事不能深谋远虑,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滥杀降卒,心胸
狭隘单纯率直胸无城府率性而为不谙世事
立志喋血疆场,马革裹尸,却一生未得封侯,辗转任职始终只是个太守。
风烛残年还请缨作战,终难料小人之心,行军迷路毫无战功。一代将星
引刀自刭了此传奇一生
同情及对统治者的悲愤
周亚夫 李广
同
异 是否封侯
治军是否严谨
1均出身于将门家庭
2都犯过一定的政治错误
3均有绝世奇才
4均有较大的性格缺陷
5人生都很不幸,均选择自杀
6作者的态度均是同情
7均是当朝有较大影响的将领
8均抗击匈奴保家卫国
是
是
否
否
本课《周亚夫军细柳》和《中贵人》事件中所使
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个性2对比陪衬主次分明
3在矛盾冲突中写人4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5简
洁含蓄的心理描6语言精练7渲染气氛烘托个性
8细节描写精妙传神
此外《史记》还用到的人物描写方法
9互见法与聚焦法的综合运用10个性格化的肖像
描写11传末评论画龙点睛12把人物事迹事件故事
化突出人物13叙中议论
推荐阅读:
《史记》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