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 雁门太守行》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诗词五首—— 雁门太守行》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6 09:0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雁门太守行
一、美之序曲:走近李贺
唐朝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色彩斑斓、风格怪异。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著名诗人。其诗文以意新语丽,幽深奇绝名闻天下,被人们吟咏了一千余年。人称“诗鬼”。
二、诵读:感受诗歌之美
初读正音,把握节奏,要读得字正腔圆。
再读解意,把握行式,要读得韵味深长。
吟唱诗歌,品赏诗情,要读得情深意切。
三、再读解意,把握形象
用现代汉语通顺地翻译全诗。
吟读诗歌,品赏诗情
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垣(yuán城墙),城垣就要被毁坏,可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正以待,日光照在战甲的鳞片上,闪烁着金光。
悲壮的号角,弥漫在深秋的天空中,边塞的泥土在紫色的晚霞映衬下凝成了胭脂的色彩。
军队半卷红旗,向易水畔进发,夜袭敌阵,夜里浓重的寒霜,连战鼓也擂不响。
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我们愿提起宝剑,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
了解背景,加深理解
在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这首诗的背景是唐王朝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长期战争。
藩镇割据指的是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其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
四、探究:追求美之序曲
美色:浓墨重彩描绘战争场景:“黑云”、“夜紫”、“金鳞”、“燕脂”、“红旗”、“黄金台”、“玉龙”;
作用:画面色彩斑斓,生动形象描绘悲壮惨烈的战争,显得奇异诡谲。
美词: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美丽的修辞:比喻、夸张
作用: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美丽的典故:黄金台是战国燕昭王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奇才。
作用: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美丽的想象
诗歌是想象的果实。现在请你就诗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进行扩写。
要求:①展开合理想象,适当加上一些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现战争的惨烈。
②字数在150字左右。
例文 : 秋高气爽,万木摇落,军中的号角声呜呜咽咽地响满天空。暮色中,刚经过白天酣战的沙场上,一片沉寂。有几只灰色的秃鹰在低低地盘旋,眼中射出贪婪之光。在尸身堆积如小丘的地方,一面红旗斜倒着,一匹瘦马守着主人徘徊不前,不时发出一声凄惨的嘶鸣。土地已被鲜血浸透,就像胭脂一般浓艳,在夕阳的掩映下,呈现出一片紫色。
五、爱国是永恒的话题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作的内容与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场面,赞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唤醒积累:
爱国是永恒的话题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趁热打铁,及时巩固
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或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诗句是: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