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课件(共35张PPT)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课件(共35张PPT)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15 13:5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知识梳理·自主探究
随堂集训·学业达标
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从区域关联性角度,说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素养目标】
1.从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角度,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含义,树立和谐发展的观念。(人地协调观)
2.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说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地理实践力)
3.通过资料、区域图,认识相互联系的不同区域。(区域认知)
4.从要素综合、地方综合的角度,分析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思维)
【知识导引】
知识梳理·自主探究
一、区域联系
1.自然地理系统联系
(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地貌、气候、________、生物、土壤等要素,它们相互________、彼此________,并构成有机的自然综合体。
(2)联系方式: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质和能量在区域之间的________或转换。
2.人文地理系统联系
(1)区域人文地理环境要素:包括人口、社会、经济、________、历史等要素,它们共同形成了区域发展特征。
(2)联系形式:人口流动与迁移,商品、劳务和技术专利贸易,________、金融期货产品交易,________、通信、文化与学术交流等。
3.表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____________。
水文
联系
制约
流动
文化
投资
信息
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联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具体体现,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扩大和各个一体化组织的联合,可以推动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一方面促进了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进而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又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形成了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从强到弱的不均衡的经济链条。
二、区域协调发展
1.背景:区域经济发展的________,在国家或地区内部普遍存在。
2.意义:对于________区域差距,实现区域________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案例——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
(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合作项目不断增多。
(3)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实现了相互发展。
不平衡
缩小
可持续
西部大开发的措施
(1)国家在投资项目、税收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努力改善这一地区的投资环境,以吸引国外的资金参与西部开发。
(2)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如修建运输通道、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
(3)加快科技发展和人才开发,推进科技创新。
(4)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条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如农牧产品加工业、旅游业等。
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区域联系
[核心归纳]
1.区域联系方式
(1)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2)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的联系
2.分析区域联系的方法
(1)明确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和区域人文地理要素。
(2)区域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是通过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或转换进行联系的,如大气环流、水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等;区域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联系是通过要素自身或要素之间的渗透进行联系的,突出的表现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3)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4)由于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存在差异,因此只有区域要素发生联系,才能实现不断发展。
【状元随笔】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
(1)内向保护性:在区域内部,各成员国之间实行关税互惠,取消贸易壁垒,加强技术合作,实现经济互补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2)外向竞争性:某区域经济集团以整体优势与其他区域经济集团相抗衡,提高本地区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和政治地位。
[应用体验]
读苏州、东莞电子信息企业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在经济全球化中,“中国制造”的优势是(  )
A.产品的科技含量高 B.市场经济比较完善
C.劳动力资源充裕 D.经济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2.苏州、东莞的电子信息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主要功能是(  )
A.营销基地 B.生产基地
C.研发基地 D.终端市场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我国处于整个生产网络的最底端,在中国生产是为了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所以“中国制造”的优势是劳动力资源充裕。
解析:结合上题可知,苏州、东莞的电子信息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主要功能是生产基地。
C
B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交通部为促进长三角水运一体化,联合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印发了《关于协同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六大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京杭大运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下图为长三角区域示意图。
(1)区域经济一体化和______________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如何加快国内统一市场的建设,实现____________,提升国际竞争力,显得十分重要。
(2)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对杭州服务功能影响有哪些?


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合作
解析: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如何加快国内统一市场的建设,实现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显得十分重要。
答案:服务功能增强;服务种类增多;服务人数增多。
解析:城市服务功能强弱主要从服务种类、服务人口、服务范围等方面体现。
(3)说出加快京杭大运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主要作用。
答案:加强长三角内南北地区之间、大运河沿线地区的大宗货物流通能力;加快南北及沿线区域旅游一体化,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完善长三角水运网,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任答2点即可)
解析:加快京杭大运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主要作用应从货运能力、运输网络、产业等方面进行分析。
探究点二 区域协调发展
[核心归纳]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明显加快,主要有以下特点:

特点 内容
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使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
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 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同时,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极大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东部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实现了合作双方的相互发展 东部地区企业在与西部地区企业的合作中,在输出资金、技术、管理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尤其是通过合作,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状元随笔】 图示法理解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
[应用体验]
读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完成1~2题。
1.箭头Ⅰ表示的是(  )
①资金 ②信息 ③劳动力 ④自然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属于(  )
A.对口帮扶 B.招商引资
C.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 D.东部与西部地区企业的合作
B
C
1~2.解析:第1题,甲对应的城市数量少,属于我国西部地区;在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中,西部地区具有自然资源、劳动力优势,东部地区则向西部地区输出资金、技术等。第2题,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的建设作出了贡献,这属于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
3.我国的A、B两区域中,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区域 A B
人口/万 2 239 3 508
面积/平方千米 27 080 55 375
耕地面积/千公顷 989 2 760
GDP/亿元 16 013 5 276
城镇化水平/% 67.5 35.5
三次产业结构 2∶47∶51 26∶44∶30
每万人大学生数/人 343 91
单位GDP能耗/(千克标准煤/元) 0.26 0.54
(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A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 
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
解析:从题干及表格数据看,A区域地处沿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大学生比例高,劳动力素质较高,同时,单位GDP能耗低,反映科技较为发达;第二、三产业比重高,产业结构成熟。B区域煤铁资源丰富;耕地资源较A多;人口众多,大学生比例低,但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活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________(填选项代码),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________(填选项代码)。
①资金 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 ④原料、燃料
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
①③⑤
②④
解析:从区际联系和协调发展来看,A区域可以为B区域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B区域,促进B区域经济发展。B区域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煤炭资源丰富,这些都可以提供给A区域。
答案:促进资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
解析:技术和资金从A区域流入B区域,有助于推动B区域能源矿产的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随堂集训·学业达标
2018年11月17日至18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首都莫尔兹比港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把握包容性机遇,拥抱数字化未来”,与会各经济体领导人讨论了广泛议题,就推动亚太地区包容性增长、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提高本地区民众生活水平等方面达成共识。据此完成1~2题。
1.亚太经合组织是(  )
A.世界最大的非政府国际组织
B.亚洲—太平洋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简称,该组织是亚太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C
2.我国积极参加APEC活动,主要是为了(  )
A.加强同亚太地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间的民间交往
C.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D.建立亚太地区和各国之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解析:我国积极参加APEC活动是为了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C
2015年3月24日,天津、福建和广东三个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新自贸区将复制2013年成立的上海自贸区的模式,成为在货币兑换和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放松规制的试验田。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三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广东自由贸易区主要发展台海贸易
B.天津自由贸易区主要对准东北亚
C.福建自由贸易区主要对准港珠澳
D.天津自由贸易区的设立不利于京津冀的协同发展
4.三大自由贸易区产生的影响,下列判断与实际不符的是(  )
A.推动相关的物流产业、仓储产业迅速发展
B.人口流入增多,土地价格上涨
C.促进贸易、金融自由化,推动经济发展
D.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入
B
D
解析:第3题,广东自由贸易区主要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天津自由贸易区将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其主要国际贸易对象为东北亚;福建自由贸易区应充分发挥对台优势,率先推进与台湾地区投资贸易自由化进程,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第4题,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能使我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推动相关的物流产业、仓储产业迅速发展;使得贸易区人口流入增多,土地价格上涨,促进贸易、金融自由化,推动经济发展;自贸区还可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产业升级,比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不是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入。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6年以来,按照中央部署,北京市开
始对口帮扶内蒙古自治区。2016年10月16日,
京、内蒙古区域合作及对口帮扶工作座谈
会在赤峰市召开,双方共同总结新一轮京、
内蒙古区域合作,研究下一步合作帮扶事宜。
(1)简述京、内蒙古合作对该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



(2)京、内蒙古区域合作具有很强的发展互补优势,合作空间巨大,请举例说明。




答案:促进京、内蒙古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京、内蒙古区域之间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京、内蒙古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京、内蒙古区域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等。
答案:内蒙古煤炭、太阳能、风能等能源以及稀土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草场、森林、耕地面积广;北京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内蒙古可输送给北京能源、矿产资源及农畜产品;北京可向内蒙古进行产业转移,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答案合理即可)
(3)有人认为北京市应大力扶持内蒙古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很多专家提出了反对意见。请说明反对的理由。

答案:内蒙古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协作条件差;技术水平落后;人才短缺;信息网络欠发达;交通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气候舒适度和环境质量较低等。(答出4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