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4.4 免疫学的应用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4.4 免疫学的应用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2-16 21:0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4节 免疫学的应用
【学习清单】
阐明疫苗发挥作用的原理,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01
02
说出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认同器官捐献。
关注科技前沿成果,认同免疫学的进步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03
【课前抢答】--判断对错
2.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
3.新冠病毒可以在肺部组织液中繁殖( )
1.口罩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新冠病毒的传播,说明口罩是人体第一道防线( )
4.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属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
5.使用抗生素可用于预防新冠肺炎( )
6.新冠病毒分子水平的检测可用分子杂交或抗原抗体杂交( )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问题1:什么是疫苗?
通常是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接种疫苗实质上是接种什么物质?
抗原
问题2:你打过哪些疫苗?
制成的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吗?
问题2:你打过哪些疫苗?
减毒活疫苗
灭活疫苗
问题3:疫苗能预防疾病的原理?
一、疫苗预防疾病的原理:
原理: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______。
相应抗体
分 分
裂 化
真正的病原体
二次免疫
抵抗力
记忆细胞
特异性
记忆性
疫苗接种的意义:
到目前为止,_____仍是人类发明的对抗传染病的一件有效的武器,而且对某些疾病来讲,注射疫苗可能是__________的预防措施,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疫苗
唯一有效
二、新冠病毒的免疫预防
刺突糖蛋白(S蛋白):受体结合位点
,作为抗原物质
开发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和疫苗,需要针对S蛋白
新冠疫苗是如何制成的呢?
nCoV-2019的侵染过程分为7个步骤(如下图):
 (1)病毒S蛋白和宿主细胞膜上的ACE2“接头”,一旦“暗号”对上,细胞胞吞病毒,将病毒“请”进细胞;
 (2)溶酶体帮助病毒溶解囊膜和结构蛋白;
 (3)病毒正好借此将RNA释放,
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翻译病毒
早期蛋白;
 (4)病毒利用RNA指导的RNA
聚合酶大量复制病毒的遗传物质;
 (5)大量翻译结构蛋白;
 (6)在高尔基体将病毒的遗传
物质和结构蛋白组装成新的病毒;
 (7)新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膜
泡运输系统,通过胞吐释放出去,
完成整个生活史。
获取新冠疫苗的5条技术路线
Vero细胞中培养




灭活病毒
注射
人体
S蛋白基因(DNA)
质粒
重组质粒
导入
CHO细胞
S蛋白
人体
注射
提纯
人体
注射
5型腺病毒
注射
人体
S蛋白的mRNA
脂质体
mRNA疫苗
人体
注射





5条
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
83页【旁栏思考】
现在我国进入Ⅲ期临床实验的疫苗主要为:1.灭活疫苗
2.腺病毒载体疫苗
3.重组蛋白疫苗
【部分背景材料】
第二代疫苗:又称为亚单位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原理获得的具有免疫
活性的病原特异性结构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Vero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系,是一种异倍体细胞,常作为培养病毒的
宿主细胞。
腺病毒载体疫苗:
腺病毒:一种大分子双链无包膜DNA病毒。它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然后腺病毒基因组转移至细胞核内,保持在染色体外,不整合进入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经过改造的腺病毒可搭载新冠病毒的核酸进入人体细胞。
(采用第三代疫苗技术)
腺病毒+新冠病毒S蛋白基因
CHO细胞: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作为重组新冠疫苗的受体细胞,从体外培养的细胞中提纯疫苗抗原蛋白质。
【尝试解释】
研究员在新冠病毒疫苗的临床试验阶段,探索了不同接种程序、不同接种剂量的的预防效果,结果显示,间隔三周和四周的效果最好,免疫的持久性、抗体阳转的水平、抗体平均值等各项指标均好于间隔一周和两周。为什么两次接种间隔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
①时间间隔太短:前一次产生的抗体水平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会与后一次接种的疫苗中的抗原结合,降低疫苗的作用效果。
②时间间隔太长:前一次产生的记忆细胞数量减少,使得后一次接种的疫苗产生的免疫加强效果下降。
脊髓灰质炎: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病毒主要侵犯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白质部分,对灰质造成永久性损害,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部分患者可发生迟缓性神经麻痹并留下瘫痪后遗症,一般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故俗称“小儿麻痹症”。
“糖丸爷爷”顾方舟
疫苗技术的发展实例---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究
【背景材料】
抗原
抗体和记忆细胞
免疫抑制剂
抗原和抗体反应
的高度特异性
免疫增强
免疫抑制
小结:重点背诵
免疫重建:将正常个体的造血干细胞或淋巴细胞转移给
免疫缺陷个体,以恢复其免疫功能。
易错归纳:
抗毒素:
凝集素:
外毒素:
白细胞介素-2:
干扰素:
细菌在生长过程中由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属于抗原。
中和外毒素毒性。属于抗体
使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属于抗体
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增强效应T细胞和其他有关的免疫细胞的杀伤力。属于淋巴因子
化学成分是糖蛋白,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属于淋巴因子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被称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即研制“糖丸”——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作出了重要贡献,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该“糖丸”是用灭活的病毒制成的。( )
(2)该疫苗可以识别组织相容性抗原。( )
(3)当接种该疫苗后,机体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反应。( )
×
×

二、拓展应用
1.巴斯德将感染了狂犬病的兔的神经组织制成匀浆,每天取样给家兔注射。开始几天被注射的家兔都会发病,但随着匀浆放置时间的延长, 家兔发病的反应越来越弱:放置10~ 14天的匀浆失去使家兔患病的作用。这时,如果再给这些没有发病的、被注射了 “过期病兔神经组织匀浆” 的家兔注射新鲜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家兔也不会发病了。1885年,巴斯德将匀浆注射给一个9岁的被疯狗咬伤的小男孩,连续注射十几天后, 小男孩活了下来。这位小男孩就是世界上第一位狂犬病疫苗的注射者。后来,巴斯德制成了狂犬病疫苗,即过期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
练习与应用
(1) 据上述资料推测,巴斯德所制作的狂犬病疫苗的本质是什么?
曾寄生于兔神经组织的狂犬病病毒。
二、拓展应用
1.巴斯德将感染了狂犬病的兔的神经组织制成匀浆,每天取样给家兔注射。开始几天被注射的家兔都会发病,但随着匀浆放置时间的延长, 家兔发病的反应越来越弱:放置10~ 14天的匀浆失去使家兔患病的作用。这时,如果再给这些没有发病的、被注射了 “过期病兔神经组织匀浆” 的家兔注射新鲜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家兔也不会发病了。1885年,巴斯德将匀浆注射给一个9岁的被疯狗咬伤的小男孩,连续注射十几天后, 小男孩活了下来。这位小男孩就是世界上第一位狂犬病疫苗的注射者。后来,巴斯德制成了狂犬病疫苗,即过期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
练习与应用
(2) 为什么要对小男孩连续注射十几天呢?
需要进行微量叠加。
二、拓展应用
1.巴斯德将感染了狂犬病的兔的神经组织制成匀浆,每天取样给家兔注射。开始几天被注射的家兔都会发病,但随着匀浆放置时间的延长, 家兔发病的反应越来越弱:放置10~ 14天的匀浆失去使家兔患病的作用。这时,如果再给这些没有发病的、被注射了 “过期病兔神经组织匀浆” 的家兔注射新鲜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家兔也不会发病了。1885年,巴斯德将匀浆注射给一个9岁的被疯狗咬伤的小男孩,连续注射十几天后, 小男孩活了下来。这位小男孩就是世界上第一位狂犬病疫苗的注射者。后来,巴斯德制成了狂犬病疫苗,即过期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
练习与应用
(3 )现在用的狂犬病疫苗与巴斯德制作的疫苗有区别吗?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本质上它们并没有区别,但制作方法是不一样的。通过查阅文献,学生应能知道。现在狂犬病疫苗多使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制备,而巴斯德的狂犬病疫苗是凭经验制成的、可能含有活病毒和灭活病毒。
复习与提高
P88
一、选择题
1.B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共同点不包括( )
A.它们都具有特异性
B.受刺激后,都可以经历活化、增殖过程
C.它们都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并在骨髓里成熟
D.它们的细胞表面都含有受体,可以识别相应的抗原
C
复习与提高
P88
一、选择题
2.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以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
A.特异性免疫,抗体 B.特异性免疫,抗原
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
复习与提高
P88
一、选择题
3.环孢素A是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它能选择性的抑制辅助T细胞的增殖。那么,环孢素A可用于( )
A、预防和治疗艾滋病
B、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C、降低移植器官被排斥的概率
D、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
C
2.人类基因D编码红细胞表面的RhD蛋白,其等位基因d不编码蛋白质。基因型为DD或Dd 的被称为 Rh 阳性(Rh+),基因型为dd被称为 Rh 阴性(Rh-)。人的血清中不存在抗RhD的天然抗体,只有当Rh-的人接受Rh+人的血液后,才会通过免疫反应产生该抗体。RhD抗体可以透过胎盘。当Rh- 的母亲怀有Rh+的胎儿时,胎儿的少量红细胞或 RhD 蛋白可以在妊娠末期或分娩时进入母体,使母体产生抗体。如果此抗体进入胎儿的循环系统,会使胎儿的红细胞发生溶血,造成新生儿溶血,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1)填写下表,预测结果∶母亲和胎儿的RhD是否相容
母亲 胎儿 结果
基因型 Rh表型 基因型 Rh表型 Dd Dd
dd Dd
Rh+
Rh-
Rh+
Rh+
相容
不相容
复习与提高
P88
二、非选择题
复习与提高
P88
二、非选择题
(2)当母亲和胎儿的 RhD不相容时,一般情况下,第一胎生产不会发生临床的症状。但当母亲第二次生育时,就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请解释这是为什么。
第一胎一般无临床症状,是因为第一胎胎儿红细胞或RhD蛋白进入母体是少量的,并目大多数是在妊娠末期或分娩时期进入母体的。此时母体产生的抗体较少,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系统的就更少了,所以不易发生新生儿溶血。但当这位母亲第二次怀孕时,胎儿的红细胞或RhD蛋白再次进入母体,引起二次免疫,母体会产生更多的RhD抗体,此时的抗体也更容易进入胎儿循环系统,也就更容易导致新生儿溶血。
(3)一位Rh的母亲第一胎生了个 Rh'的孩子,她还想生第二胎。请你为她提出一个预防第二胎新生儿溶血的方案并解释原因。
可以让该母亲在分娩第一胎之后的很短时间内(如72h之内)接受RhD蛋白的抗体注射。以消耗掉在妊娠末期或分娩时进入她体内的RhD蛋白,这样使母体内不发生针对RhD蛋白的初次免疫,可以预防下一胎发生Rh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