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2节 课堂同步练习
1.下列有关信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鱼目混珠”体现了信息具有真伪性
B.验证码在 60 秒后失效,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
C.信息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
D.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因此信息不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而独立存在
2.“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的 边境线上。珠峰的高度,尼泊尔等国采用的雪盖高(总高)是8848米,与中国测绘工作者于1975年测量的值一致; 中国采用的是2005年中国国家测绘局测量的岩面高(裸高,即地质高度)约为8844米,作为中国统一采用的标准 数据一直沿用至今。”结合上述事例,下列对于数据、信息、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若在纸上单独书写“8844”这几个数字,它就已经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
B.当人们看到海拔8000多米的高度时,会联想到缺氧、寒冷等词汇,这是知识的体现
C.“珠峰峰顶海拔过高,不宜人类居住。”这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D.不同国籍的人引用珠峰高度时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数据,这体现了信息的真伪性
3.下列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手语是一种信息表达技术
B.一条信息只能依附于一个载体
C.书本是信息的载体,文字是信息
D.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4.下列有关信息及其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是存储信息的实体
B.信息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C.信息可以脱离载体进行传递和共享,在传递过程中没有损耗
D.信息可以加工和处理使其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但其形态肯定不会改变
5.关于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网页的三种基本元素是文字、表单和图形图像
B.在某购物网站按商品类别进行查询信息属于元搜索引擎方式
C.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的功能是把电子邮件送到收件人的电子信箱中
D.网页中包含的文本、图像、超链接和表格等元素及构件是由HTTP协议进行描述的
6.下列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信息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同一种信息只能用一种方法和途径获取
B.古人也能对信息进行处理,信息经过加工和处理后不能改变其使用价值
C.为了提高信息的安全性,应采用比较复杂的密码并经常更换
D.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因此信息不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传播
7.下列有关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B.物质、能源和信息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其中信息是无处不在的
C.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旅途见闻,这一过程主要属于信息获取
D.很多网络支付采用密码和手机校验码结合的方式,主要是为了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8.下列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汉字内码在计算机内用十六进制进行存储和处理
B.错误的信息加工是虚假信息的来源之一
C.微信、QQ都是现在常用的信息表达方式
D.信息在传递和共享的过程中会产生损耗
9.有“小李的体温是36.5℃”“36.5”“人在安静状态下的体温一般在36-37℃”三种描述,这三种描述分别是( )
A.数据;信息;知识 B.信息;知识;数据
C.知识;数据;信息 D.信息;数据;知识
10.以下对于数据、信息、知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数据所表示的意义是信息
B.人们对信息进行提炼和归纳后,获得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信息才会内化为知识
C.信息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D.数据是对事物属性的符号记录,它可以表现为数值、字符、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11.从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之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从数据到信息的转化,主要理解信息间的相互联系
B.从信息到知识的转化,主要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发现和抽象其规律
C.从知识到智慧的转化,主要理解和应用知识原理与法则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D.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之间的价值变化趋势是逐渐递减
12.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面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其中指出的“高一男生的正常体重指数为16.5-23.2”,属于( )
A.数据
B.信息
C.知识
D.智慧
13.毕业典礼上,同学们纷纷用自己的手机拍下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并通过微信发布到朋友圈中,与好友分享。以上情况属于信息的( )特征。
A.真伪性和传递性
B.传递性和可依附性
C.时效性和价值相对性
D.可处理性和可存储
14.下列哪项不属于信息的范畴? ( )
A.mp3播放器 B.mp3歌曲
C.天气预报 D.高考成绩
1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信息是数据的载体
B.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C.数据是一种被加工过的信息
D.数据是信息的内涵
16.我们能够通过报纸、电视和手机等获得最新消息,说明信息具有什么性( )
A.载体依附性
B.价值性
C.共享性
D.真伪性
17.下面是关于知识与信息的关系论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是知识的原始素材
B.信息量越多表明所掌握的知识就越多
C.知识是人们运用大脑对获取或积累的信息进行系统化地提炼、研究和分析的结果
D.知识来源于实践,经过加工提炼,又高于实践
18.以下关于数据、信息、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数据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B.信息可以用来消除接受者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C.信息经过提炼和归纳后,可以内化为知识。
D.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信息,所形成的知识也是相同的。
19.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整,天文学家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拍摄到黑洞的照 片,如图所示。
这颗黑洞位于代号为M87的星系当中,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之遥,质量相当于65亿颗太阳。黑洞可以吞 噬附近的一切物质,甚至光线,对于黑洞本身用现在的技术是无法拍摄的。但黑洞周围通常都有物质环绕,组 成一个盘状结构,叫“吸积盘”。吸积盘内的物质围绕黑洞高速旋转,相互之间由于摩擦而发出炽热的光芒,包 括从无线电波到可见光、到X射线波段的连续辐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时空边界,称为黑洞的事件视界 (Event horizon) o
天文学家为了观测黑洞视界边缘上的物理过程,动用了分布在全球的8座毫米/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这 些望远镜组成了一个虚拟的,口径接近整个地球的望远镜,这座虚拟的望远镜,称为“事件视界望远镜” (Event Horizon Telescope,缩写EHT)0望远镜的分辨率主要取决于两个参数,一个是所使用的波长,一个是口 径的大小。口径一定,波长越短分辨率越高;波长一定,口径越大分辨率越高。为了能够观测到黑洞事件视界上的物质行为,事件视界望远镜已经把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到了 10到20个微角 秒的程度!这相当于看清4000千米外硬币上的发行日期。
在上面这段材料中,涉及数据、信息、知识、的内容,请在下面分别列出1 2条。
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DBDBC
6-10:CCBDC
11-15:CBBAB
16-18:ABD
19:
5500万光年、65亿颗太阳
这颗黑洞位于代号为M87的星系当中,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之遥,质量相当于65亿颗太阳
黑洞可以吞噬附近的一切物质,甚至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