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第 3 节 群落的结构群落和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概念(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_____________的集合。
(2)研究____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2.群落的物种组成(1)研究意义:区别不同____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丰富度①概念:群落中________的多少。各种生物种群种群群落物种数目 ②特点: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____,通常靠近热带地区,
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____。
【探究与学习】我国幅员辽阔,物种丰富,请你判断下列实例不属于群落的是()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B.珠江河口滩涂湿地
C.湛江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
D.华南植物园的全部大叶榕
【答案】D不同丰富种间关系1.捕食(1)概念:一种生物以______生物作为食物。
(2)举例:兔吃草、狐吃兔。
2.竞争(1)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2)结果:相互____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3)举例: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的关系。另一种抑制3.寄生(1)概念: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____,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2)举例:人与蛔虫、豆科植物与菟丝子等。
4.互利共生(1)概念: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____。
(2)举例: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等。 【探究与学习】养殖脆肉鲩的鱼塘中出现大鱼小鱼相互争
夺养料和空间的现象,它们之间构成竞争关系吗?试分析原因。体表有利提示:不是。因为脆肉鲩是一个物种,它们之间的争夺属于种内斗争,而竞争属于种间关系的一种。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 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____的空间,使群落
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面。2.空间结构类型不同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分层镶嵌决定因素1)植物分布:
③_______
2)动物分布:栖息空间
和④_________ 1)地形的变化
2)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
3)光照强度不同
4)生物⑤____________不同
5)人与动物的影响【探究与学习】能较好地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B.不同的地段上动、植物的分布不同光照强度食物条件自身生长特点C.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
D.鹿群中有的鹿矮,有的鹿高
【答案】A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丰富度的调查方法——________采集调查。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1)记名计算法。
(2) ____估计法。
3.步骤准备→_____→采集小动物→观察和_____→统计和分析取样器目测取样分类)【探究与学习】研究土壤小动物时,错误的做法是(
A.取样用的塑料袋上标明地点和时间
B.用趋光法或者趋热收集小动物
C.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蚯蚓的种群密度
D.不知名的动物标记为“待鉴定 XX”
【答案】C
群落与种群的比较联
系 组成关系:个体→种群→群落
种群和群落都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其中种群
是群落的基本单位。 对群落概念的理解要点
①时空性:具有一定时间、一定区域的限制。
②整体性:包括在该区域生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
有生物种群。)【例 1】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树木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动物
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蘑菇
D.一座山上的全部生物
【名师点拨】群落应该包括该地区所有生物。
【答案】D
泥中的细菌和霉菌等全部生物,在生态学上叫做()A.种群
C.物种B.生物群落
D.生物圈【变式训练 1】生活在一个池塘内的藻类、水蚤、鱼虾及淤 【解析】在同一时间的一定区域中,种群是指同种生物的
总和,群落是指所有种群(动植物和微生物)的集合,生物圈是群
落和无机环境的集合。
【答案】B
系
名称数量坐标图物质、能
量关系图特点实例关群落的种间关系比较互
利
共
生①相互依赖,彼
此有利
②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一 地衣;
方不能独立生存 大豆
③数量上两种生 与根
物同时增加,同 瘤菌
时减少,呈现出
“同生共死”的
“同步性变化”寄
生 ①对寄主 B 有
害,对寄生生物
A 有利
②如果分开,则
寄生生物难以单
独生存,而寄主
生活得更好菟丝 子与
大豆;
噬菌
体与
侵染
的细
菌;人
与蛔
虫竞
争①数量上呈现“你死我活”的
“同步性变化”
②如果两种生物
生存能力不同,
则如图甲;如果
生存能力相同,
则如图乙 牛与
羊;农
作物
与杂
草捕
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
量上呈现出“先
增加者先减少,
后增加者后减
少”的不同步性
变化 牛和
草;青
蛙与
昆虫 种间关系识记
①互利共生——同生共死。②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
③竞争——你死我活。
④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
【例 2】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 4-3-1 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图 4-3-1
【变式训练 2】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抑制异
种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的繁殖。这些现象在生态学上可解释为() A.捕食关系,N1 为捕食者,N2 为被捕食者
B.捕食关系,N2 为捕食者,N1 为被捕食者
C.竞争关系,N1 为竞争中的胜者,N2 为失败者
D.共生关系,N1、N2 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名师点拨】N1 种群数量增长以后,N2 种群数量也随之增
长,说明 N2 以 N1 为食物。
【答案】B
A.种内互助、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
B.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
C.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D.种间斗争、种间互助和种内斗争 【解析】乳酸菌产生乳酸抑制异种微生物生长首先取决于
乳酸菌之间种内互助,这是一个隐含因素;乳酸菌与异种微生
物之间是种间斗争;当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而抑制自身繁殖时
是属于同种生物之间的种内斗争。【答案】A群落的空间结构1.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
应。(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2.垂直结构
(1)图解图 4-3-2(2)植物分层的意义:提高了光能等资源的利用率。
(3)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等有关。 注: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现垂直分
布主要是受温度制约。
3.水平结构(2)意义:充分利用光能和空间、资源等。
影响不同群落结构的因素
南北水平群落结构差异——温度。
东西水平群落结构差异——水分。海拔垂直群落结构差异——温度。
水域垂直群落结构差异——光照、温度、含氧量。【例 3】下面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草原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布有直接的关系
C.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没有明显的差别
D.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别
【名师点拨】动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会受食物、温度等
因素的影响,所以在不同的地方,会存在有不同的物种,它们
在分布上是有差别的。
【答案】C【变式训练 3】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光照
B.食物
C.温度
D.湿度
【解析】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
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可见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植物竞争阳
光所致的,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A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采集小动物的方法
(1)诱虫器采集①原理:土壤动物有避光、避高温、趋湿的特性。
②优点:方便、效果好。
③缺点:时间较长。
(2)简易采集法①工具:瓷盆、放大镜、解剖针、包着纱布的镊子。
②方法:体型较大的动物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体型较小的动物用吸虫器采集。2.实验结论(1)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2)一般说来,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3.注意事项(1)取样时应注意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心理作用使结果偏差较大。(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3)动物类群因所取地段不同,可能差异较大。(4)在同样的土壤中进行实验时,需同时比较多组数据。
(5)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同时注意安全。
(6)要在样土塑料袋上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
【例 4】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活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探究活动一般都采用样方法
B.该探究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
C.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再放入
70%的酒精溶液中 【名师点拨】由于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
身体微小,因此不适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而最好
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实验彻底结束后,还存活
的小动物最好放回原地,因为它们对土壤中的动植物遗体分解
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答案】C【变式训练 4】下列不属于土壤动物的习性的是()B.趋湿
D.喜热A.趋暗
C.避高温
【答案】D※种内关系 1.种内互助:是同种个体之间相互协调、互惠互利的一系
列行为特征,有利于取食、防御和生存,如成群的牛可以有效
地对付狼群的攻击等。 2.种内斗争:强调了同种个体之间由于食物、栖所、寻找
配偶或其他生活条件的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种内斗争对于
失败的个体来说是不利的,甚至会导致死亡,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可以使同种内生存下来的个体得到比较充分的生活
条件,或者使生出的后代更优良一些。
1 .(2012 年安徽三校联考 )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
量减少【解析】B 项中,菜粉蝶和蜜蜂取食的不是同一部分。
【答案】D
)上层,乌鱼在底层。这反映了(
A.种群密度
B.种群特征
C.群落结构
D.生态系统的成分
2.(2012 年湖南湘西联考)池塘中,鲢鱼在上层,鳙鱼居中【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