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藤野先生》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夸张、比喻)
B.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比喻)
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引用)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
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昆明的雨》《藤野先生》《苏州园林》的作者分别是汪曾祺、鲁迅、叶圣陶。
B.抒情散文《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歌颂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C.《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这部书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周亚夫军细柳》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3.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比喻)
B.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比喻、夸张)
C.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比拟、反语)
D.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反语)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标致 樱花烂熳 成群结队 油光可签
B.优待 烟尘斗乱 精通时事 美其名曰
C.和蔼 几次三翻 好意难却 抑扬顿挫
D.疑惑 沓无消息 正人君子 大而言之
5.(2016年中考广西河池卷)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好吧。”他说,“我相信你能行!”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藤野先生》选自《呐喊》,主要讲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故事。
C.在科举考试中,殿试为国家级考试,由皇帝主考,录取分三甲,其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叫状元或鼎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D.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二、填空题
7.请指出下列语句的描写方法
(1)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
(2)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道:“我就是叫做藤也严九郎的……”( )
(3)但是我还不服气,回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
(4)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
8.填空题。
(1)《藤野先生》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学过与同一出处的课文时____________。
(2)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_________,暗线是__________。本文围绕_________这一中心组织材料,按________顺序组织材料。
9.填空。
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 ,暗线是 。本文按 顺序组织材料。
10.“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划线的词语反映了什么?作者的情感?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藤野先生》(选段)
①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海,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②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1.上面文段中,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3.为什么说“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是小而言之;“为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是“大而言之?
14.选段①中说“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大的”,结合对全文的理解,分析藤野先生在鲁迅心中的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5.选段所记叙的事件是什么?
16.人称代词在文章的不同位置,往往所代指的对象也有所不同,请说出选文中画线的两个“他们”各指什么人?
17.画线句中的“这一声”是指什么声音?为什么作者觉得这种声音刺耳?
18.选文第一句话中“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是否有因果关系?为什么?通过这个句子你能读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
19.诚信既是立身之本,又是处世、教子、经商、治国之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学校将开展“诚信做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探“诚信”之义)
(1)为了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请你搜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一条名言、一个故事填在下表相应的空白处。
名言 轻诺必寡信 ①
故事 曾子烹彘 ②
(访“诚信”之人)
(2)为了弘扬当代的诚信美德,你所在的小组将采访下面的诚信模范,请你拟写两个采访问题,完善下面的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2021年×月×日,××社区居委会办公室
采访主题 挖掘当代诚信的内涵
采访对象 甘肃“信义奶奶”窦兰英
人物事迹 2013年,窦兰英的大女儿患直肠癌不幸去世,留下年幼的外孙女和12万元看病欠款。窦兰英用当保姆、干钟点工、捡废品卖破烂等方式攒钱替女还债,被街坊四邻亲切地称作“信义奶奶”。2019年,窦兰英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采访问题 ① ② ③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您对“诚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抒“诚信”之怀)
(3)一位同学在活动中写下了感言,请你再仿写一句。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诚信是石,失去它就无法筑牢人生的根基;诚信是火,失去它就无法锻造高尚的灵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4页,共5页
试卷第5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C
2.C
3.C
4.B
5.B
6.B
7.(1)肖像描写(2)语言描写(3)心理描写(4)神态描写
8.(10《朝花夕拾》 鲁迅 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时间先后
9.“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时间先后
10.反映了中国民众麻木的精神状态,对此作者深表痛心和愤恨。
11. 收藏讲义 悬挂照片 书写文章
12.反语修辞手法,讽刺反动文人为所谓的“正人君子”,表达了作者的强烈痛恶(憎恨)之情。
13.“小而言之”是为了中国的进步,指一个国家;“大而言之”指为学术、为科学,指的是人类的进步。
14.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真诚关心和帮助中国留学生。
15.看电影事件。
16.第一个“他们”指的是:在课中的日本学生。第二个“他们”指的是:闲看枪毙犯人的人。
17.“这一声”是指欢呼声;这一声欢呼声使得鲁迅先生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他觉得刺耳。
18.没有因果关系。中国人并不因国家衰弱而低能,鲁迅的成绩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在匿名信事件后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们歧视中国人的行为的愤激。
19.
(1)示例:①言不信者,行不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②商鞅立木(尾生抱柱、季布一诺)
(2)示例:①中国的传统是父债子还,您为什么要子(女)债母还呢?②在还债的过程中,您都经历了那些困难?
(3) 诚信是水, 失去它就无法滋润心灵的家园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