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ZJ版九下第2章《生物与环境》助学练习卷(解析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它地方无效,本试卷中g=10N/Kg。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在生态学上分别称为( )
A. 种群和生物群落 B. 种群和生态因素
C. 生物群落和种群 D. 生物群落和生态因素
[解析]一个区域中所有的生物总和称为生物群落,即群落。
[答案]A
2、一些地区无节制的乱砍滥伐森林,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①造成大范围的水土流失,植被很难再长起来 ②水旱灾害频繁,气候异常的天数增加 ③植被数量锐减,动物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④会导致土地沙漠化,沙尘暴会越来越严重 ⑤会导致本地区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森林生态系统在陆地四大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湿地、农田)中占主导地位,是地球上功能最完善、结构最复杂、产量最大的生物库、碳储存库和绿色水库。地球上的生物有一半以上在森林中栖息繁衍.如果大面积砍伐森林使大量野生动植物因失去家园而濒临灭绝,同时也使森林工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森林的破坏还将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引起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洪水泛滥、气候失调等等,从而严重影响农田、草原、湿地等系统的生态平……
[答案]D
3、下列叙述能够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
A.刚刚躲过狐狸的野兔,又遭到鹰的袭击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C.狐吃兔子,兔子吃草 D.猫头鹰捕食田鼠,狐也捕食田鼠
[解析]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因为食物链体现的是食物关系,所以其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A、B、D的起点不是植物,只有C的起点是绿色植物。
[答案]C
4、对“草→昆虫→食虫鸟→鹰”这条食物链的正确叙述是( )
A.有4个营养级、2个次级消费者 B.有3个营养级、1个生产者
C.食虫鸟是第3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D.有3个营养级、3个消费者
[解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在“草→昆虫→食虫鸟→鹰”中,草是第一营养级,昆虫是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食虫鸟是第三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鹰是第四营养级,是三级消费者。
[答案]C
5、在“植物—蝗虫—大山雀”这条食物链的分析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大山雀是消费者 B.只有蝗虫是消费者
C.只有植物是生产者 D.它们都是消费者
[解析] 在“植物-蝗虫-大山雀”这条食物链的中,植物是生产者,蝗虫和大山雀是消费者,因此AB不全面D不符合食物链的概念是错的,用逐一排除法只有C正确。
[答案]C
6、近来,我省某河中出现了大量死鱼现象,当地村民怀疑与上游工厂长期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水体有关。据此推测,该河“藻类→水蚤→小鱼→大鱼”这一食物链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
A.藻类 B.水蚤 C.小鱼 D.大鱼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传递并且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营养级越高,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在“藻类→水蚤→小鱼→大鱼”这一食物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大鱼,因此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大鱼
[答案]D
7、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解析] 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雨水降落到森林后,首先会受到树冠的阻留,顺着树干流到地面后,再被盘根错节的树根缠住,又因森林土质疏松,一部分水又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这样从地表直接形成径流的水就减少了许多,不易造成山洪,避免大水冲刷地表导致水土流失,有绿色水库之称。
[答案]A
8、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超级细菌”的出现,正是大自然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一种报复。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超级细菌”属于分解者
B.“超级细菌”是指耐药性很强的细菌
C.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
D.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超级细菌”属于传染源
[解析] 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超级菌能够分解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选项A正确;“超级细菌”是指耐药性很强的细菌,是普通细菌经过自然选择的过程进化而来的,在进化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起到了定向的选择作用,选项B和C正确。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传染源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被感染传染病的人或动物等,“超级细菌”是导致人或动物等患病的病原体,而不属于传染源,选项D不正确。
[答案]D
9、下列不能说明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
A.植物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湿度 B.柳杉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C.淡水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华 D.枫树在秋天落叶
[解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A、植物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湿度,也能降低温度,是植物对环境大气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B、柳杉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净化空气,体现了生物柳杉对环境大气的影响,故不不符合题意;C、淡水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华,使水中的溶解氧减少,使水质恶化,体现了藻类对环境水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D、枫树冬季落叶主要原因是冬季干旱少雨,落叶可有效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降低蒸腾作用,还可以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枫树纷纷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缺水环境的一种适应.故符合题意。
[答案]D
10、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无机物的生物成分是( )
A. 只有生产者B. 只有消费者C. 只有分解者D.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如阳光、空气、土壤、 水分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答案]C
11、如图所示是2011年“水是生命”国际大学生海报比赛的金奖作品。全幅作品呈沙漠的颜色,图幅上端有一浅滩水域,周围围满了各种动物:袋鼠、麋鹿、鹤……乃至人类。下列说法错误的( )
A.作品的创意是曾让人类引以为豪的地球,却再也没有第二个绿洲
B.画面的震动感,在于一种大和谐中包藏的尖锐的残酷
C.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上述生物都是生产者
D.作品中蕴含了光的反射等科学原理
[解析] A、作品的创意是曾经让人类引以为豪的地球,却再也没有第二个绿洲,说明人类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A正确;B、画面的震动感,在于一种大和谐中包藏的尖锐的残酷,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B正确;C、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绿色植物,上述生物都是消费者,C错误;D、作品中蕴含了光的反射等科学原理,D正确。
[答案]C
12、下列对下图的解释说明,正确的是( )
A.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B.此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节能力
C.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D.蛇与鹰只有捕食关系
[解析] A、在此生态系统中,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为食物链的起点,而鼠、兔等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存在:①草→鼠→鹰,②草→鼠→蛇→鹰③草→兔→鹰,三条食物链,A选项不正确。B、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所以说任何生态系统都有调节能力,只不过是调节能力有大有小,B选项不正确。C、营养级最多的一条食物链就是最长的食物链:草→鼠→蛇→鹰,C正确。D、在草→鼠→蛇→鹰中,蛇和鹰是捕食关系,在草→鼠→蛇→鹰和草→鼠→鹰都以鼠为食物,存在竞争关系,D选项不正确。
[答案]C
13、二氧化硫对空气的轻度污染可通过植物的吸收等作用被消除,这说明 ( )
A.生态系统能进行能量流动 B.生态系统能进行物质循环
C.空气污染不会改变生态平衡 D.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二氧化硫对空气的轻度污染可通过植物的吸收等作用被消除,但如果二氧化硫的浓度较大,植物就很难吸收全部的二氧化硫,而使得环境造成污染。
[答案]D
14、近几年,某校每年都要组织优秀教师赴四川西昌普格县等地支教。西昌普格县属于高原地区,老师们进入西昌普格县的一段时间,红细胞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
[解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当海拔高度越高时,大气压力就越低,空气的密度越小,所以空气中的含氧量也就越少。为了结合更多的氧气,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就增多。因此,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增加,适应后趋于稳定。可见C正确。
[答案]C
15、麻雀会偷食稻谷,人们采取措施剿灭麻雀,这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
A. 对生态系统没有不良影响 B. 生态系统必定会全面崩溃
C. 生态系统中昆虫的数量将会急剧上升 D. 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影响微乎其微
[解析]生态系统常处理生态平衡的状态,如果大量的捕杀麻雀,会避免稻谷被偷食但害虫数量会因没有天敌而增加,反而又会引起稻谷减产。
[答案]C
16、4位同学针对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发表了他们各自的见解,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
C.保护鸟类对人类有益 D.食物链本身就是生态系统
[解析] A.、B.、在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食草昆虫和食虫鸟它们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都是消费者,不符合题意;C.、鸟属于消费者,取食害虫,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对人类有益,不符合题意;D.、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组成的,而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属于单纯的食物链不可能构成生态系统,符合题意。
[答案]D
17、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汞的含量如右下表所示,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丁→丙 B.丁→丙→乙→甲 C.丙→甲→乙→丁 D.乙→甲→丙→丁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根据汞的含量可写出食物链:甲→乙→丁→丙。
[答案]A
18、在水藻→水蚤→虾→小鱼→食鱼鸟这条食物链中,若食鱼鸟全部迁移别处,那么在一个时期内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①第四营养级生物的数目会减少;②三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③次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④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会减少;⑤初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减少;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增加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②③⑥
[解析] 小鱼是第四营养级,也是三级消费者,当其天敌食鱼鸟全部迁移后,其数量会迅速增加,从而引起上一营养级即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虾的数量减少,再引起水蚤(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数量的增多。
[答案]B
19、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 )
A.生产者 B.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C.气候条件 D.消费者
[解析]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答案]B
20、某科研机构利用遥感卫生长期监控一个生态系统的演变,以下三由示意图是根据不同时期卫生所拍摄的该生态系统照片绘制而成的。图中形状和颜色均相同的点表示同一物种,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点表示不同的特种,点的疏密表示单位面积上种群个体数量的多少。据图所作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距今25年时,该生态系统中共有11个种群
B. 距今25年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现在更强
C. 近25年来,该生态系统所有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的总量大于自身分解有机物的总量
D. 近25年来,该生态系统种群体体数量不断增加但物种数量不变
[解析]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种群各类和数量都逐渐增加,结合生态系统特点可知,距今25年来,该生态系统的种群只有三种,较少,稳定性较弱,而现在种群种类和数量都在增加,所以所有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的总量大于自身分解的有机物总量。
[答案]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21、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我们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 。
[解析与答案]植物; 植被
2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草类、兔的数量关系如图:
请回答:
(1)A代表的生物是
(2)用A、B、C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3)若人为大量捕杀狼、兔的最终兔的数量会 。
[解析] (1)食物链为:草类→兔→狼,位于食物链中位置越高,生物个体数量越少,所以A是狼,B是兔,C是草。(2)构成的食物链是草类→兔→狼,即C→B→A。(3)狼被大量捕杀,短期内,兔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目增加,随着兔数量的增加,草的数量会下降,最终兔会因为缺乏食物而减少。
[答案] (1)狼(2)C→B→A (3)减少
23、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原植被、草原鼠类、食鼠动物在一定时间内的数量变化关系,请回答:
(1) 写出这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 。
(2) 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__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与答案](1)草→鼠→食鼠动物(2)自动调节
24、春天的校园百花齐放.在学校的花圃中种有铁树、桂花、茶花、剑麻、雪松、杜鹃、苔藓等植物,树丛的间隙还有一些野草;同时还有蚯蚓、蝉、野鸟、蜜蜂、蝴蝶及多种害虫等动物,还有时不时来掏鸟窝的家猫;土壤和动植物体内有许多看不见的微生物。
(1)上述生态系统中 (写出2种即可)是生产者;
(2)树丛底下荫蔽处野草明显比空旷处少,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不同。
[解析] (1)铁树、桂花、茶花、剑麻、雪松、杜鹃、苔藓、野草都是生产者;(2)(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环境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树丛底下荫蔽处野草明显比空旷处少,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不同。
[答案] (1)苔藓、野草;(2)光照。
25、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一个农田生态系统做调查之后,所绘制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中有 种生物。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是通过 依次进行传递的。
[解析] (1)在生态系统中有:植物→鼠→蛇,②植物→鸟→蛇,③植物→昆虫→鸟→蛇,④植物→昆虫→蛙→蛇4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植物→昆虫→鸟→蛇,植物→昆虫→蛙→蛇,一共包含4种生物;(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3)在此农田生态系统中,鼠和昆虫被蛇、蛙、鸟吃掉,捕杀了蛇、蛙、鸟使鼠和昆虫缺乏天敌而大量繁殖,草就随之减少,造成生态平衡的失调。
[答案] (1)4;(2)食物链
26、用葡萄糖培养液培养某种单细胞真菌(M),测得不同氧含量下CO2释放量与酒精生成量,如图所示:(图中纵坐标为酒精和C02的相对释放量)
(1)M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
(2)当M菌密度较小时,给予怎样的条件才能获得较多的酒精? 。
[解析] (1)据图可见:M菌既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2)酵母菌发酵需要无氧的条件和适宜的温度。
[答案] (1)无氧无氧呼吸、有氧呼吸;(2)无氧的条件和适宜的温度
27、下图表示4种不同森林环境的树干样品,在一个大城市附近的森林环境中释放了1000只白色的和1000只黑色的飞蛾。三周后重新捕捉到778只白飞蛾和135只黑飞蛾。
(1)该城市附近的森林的树干很可能类似于 ;
A.A B.B C.C D.D
(2)如果100年后重复做这个实验,发现了950只黑色的和55只白色的飞蛾,那么,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捕食飞蛾的消费者减少了 B.捕食飞蛾的消费者增加了
C.大气中悬浮颗粒性的污染物增加了 D.飞蛾的进化速率降低了
[解析与答案](1)B(2)C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28、为探究食物中的蛋白质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40只幼鼠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以糖(淀粉)、脂肪、无机盐和水进行饲喂,B组以A组的食物加上牛奶进行饲喂。20天时A组食物中加入牛奶,B组食物中除去牛奶。如图是40天内的实验结果。试分析作答:
(1)该实验所检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用幼鼠而不用成年鼠进行实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组均用20只而不用一只幼鼠实验,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意可知,实验中,A组与B组对照,除了B组中的食物比A组的食物多牛奶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因此,该实验变量是牛奶,实验的假设是:蛋白质(或牛奶)对鼠的生长发育有影响;(2)蛋白质是构成动物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动物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幼鼠处于生长发育期,在营养充沛的条件下,幼鼠生长发育较快;(3)如果只用1只幼鼠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一旦这只鼠发生意外,将使实验无法继续),不足以说明问题.增加幼鼠的数量每组均用20只,排除因偶然性引起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答案] (1)蛋白质(或牛奶)对鼠的生长发育有影响;(2)幼鼠生长发育较快,实验效果明显; (3)如果用一只鼠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一旦这只鼠发生意外,将使实验无法继续,样本多,实验结果更可靠。
29、如图是一幅能量转化图,据图回答:
(1)肉食动物、食草动物.绿色植物等生物构成了一个 ;
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C.食物链 D.种群
(2)太阳能通过 进入生物圈;
(3)从图中可以看出,能量在生物圈内的传递过程中逐级 (填“增多”或“减少”), 对鹰来说,能量损失最多的食物链是 ;
(4)从营养功能来看,图中最主要的成分是 。
A.绿色植物 B.食草动物 C.肉食动物 D.太阳辐射能
[解析] (1)肉食动物、食草动物.绿色植物等生物,只涉及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所以构成一条食物链,故选C;(2)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才能进入生态系统;(3)从图中可以看出,能量在生物圈内的传递过程中逐级减少;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对鹰来说,能量损失最多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鼠→蛇→鹰.(4)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因此从营养功能来看,图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绿色植物,故选A。
[答案](1)C (2)生产者 (3)减少,绿色植物→鼠→蛇→鹰(4)A
30、小光家的桔树林有部分叶片发生卷曲现象,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经向柑桔研究所研究人员咨询,这可能是柑桔害虫——矢尖蚧或潜叶蛾危害造成的,但两种害虫导致叶片卷曲的症状是不同的。小光在柑桔研究所的隔离大棚内,通过实验证明了他家的柑桔叶片卷曲是由矢尖蚧引起的。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⑴小光家的桔树林可看作是一个 ,全部的潜叶蛾是一个 。
⑵上述实验必须在隔离大棚内进行,主要是防止 。
⑶小光是如何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他家的柑桔叶片卷曲是由矢尖蚧引起的?
[解析]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由分析可知:小光家的桔树林可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全部的潜叶蛾是一个种群;(2)小光做的这个实验必须在隔离大棚内进行,主要是为了防止潜叶蛾的干扰;(3)实验结论必须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如果发现大棚内的柑橘叶片卷曲,结论就是柑橘害虫就是矢尖蚧;如果发现大棚内的柑橘叶片不卷曲,结论就是柑橘害虫就是潜叶蛾。
[答案] (1)生态系统;种群(2)潜叶蛾的干扰;(3)大棚内的柑橘叶片卷曲,柑橘害虫就是矢尖蚧;柑橘叶片不卷曲,柑橘害虫就是潜叶蛾
31、卵生爬行动物的某些种类的受精卵,在不同的温度下发育的后代的性别比例有所不同。下表是美国科学家实验测得的一组数据,请根据表回答有关问题:
(1) 性别发育不受温度影响的种类是 ______。
(2) 图中所示的是表中哪种爬行动物性别与温度的关系?__________ 。该关系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恐龙生活在中生代的一种巨型爬行动物,约在6700万年前突然从地球上灭绝。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多种解释,请根据该实验的启示,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与答案](1)绿草晰
(2)密西西比鳄; 密西西比鳄后代的性别受温度影响,低于26℃时全是雌性或高于34℃时全是雄性
(3)恐龙发育的性别受温度影响很大,当温度变化时会导致恐龙性别比重严重失调,无法继续繁殖后代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32、36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6分)
32、某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如甲图所示,这些生物的数量及所含能量呈金字塔状排列(如乙图)。请分析:
(1)甲图中,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是_________。图中还有一类生物没有画出,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____________关系形成食物链,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_________。请用乙图的序号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池塘被水葫芦入侵,而人们又大量排入粪尿、化肥及生活污水,致池塘中的藻类、水葫芦迅速生长繁殖,水体缺氧,鱼类死亡,水质恶化。请提出一条防治池塘污染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是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物植物死后的遗体遗物被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被植物体利用。
(2) 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故乙图中的食物链是:⑤→④→③→②→①。
(3)若该池塘被水葫芦入侵,而人们又大量排入粪尿、化肥及生活污水,致池塘中的藻类、水葫芦迅速生长繁殖,水体缺氧,鱼类死亡,水质恶化,可以采用杀死水葫芦的措施,化学治理如施放除草剂等。
[答案] (1)藻类 生产 无机物(盐) 物质循环 真菌
(2)捕食(或吃与被吃) 递减 ⑤→④→③→②→① (3)治理生活污水或清除水葫芦等
33、茶园养鸡是从改善茶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入手,建立的一种高效的生态农业.鸡在茶园内活动,可以增进茶树植株间通风,鸡啄食园内杂草,寻食害虫,不仅有效减轻了病虫害及杂草的发生,也减少了对鸡的喂食量。鸡粪能培肥茶园,喂养蚯蚓、昆虫等,如此形成食物链,达到鸡、茶增收。请据此回答问题:
(1)茶园内全部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 ;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看,蚯蚓能将鸡粪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给茶树重新利用,属于 ;
(3)与单纯的茶园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优势是 或能量利用率高。
[解析] (1)茶园内全部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 群落;(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看,蚯蚓能将鸡粪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给茶树重新利用,属于分解者;(3)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越强.该生态系统比单纯的茶园生物种类多,自我调节能力强。
[答案] (1)群落(2)分解者(3)自动调节能力强
34、地球的“肾脏”——湿地,是富有生物多样性、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对于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图是某城市为净化生活污水而建立的大型人工湿地公园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该图示还不能被称之为生态系统,因为还缺少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即 。
(2)分析上图,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主要被湿地中的 利用,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此类生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3)一段时间后,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以限制藻类及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4)目前,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解析与答案] (1)非生物成分。 (2) 细菌、真菌 分解者(3) 藻类?浮游生物?鱼(不唯一)(4)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3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温州洞头地处东海,海域广阔。该县大规模养殖羊栖菜和紫菜,经济效益良好。羊栖菜和紫菜能大量吸收海水中的N、P元素,净化了海水水质。
资料二:甲藻大量繁殖,容易引发海水赤潮。如图为适宜的光照下,甲藻的生长速度受pH和温度影响的关系图。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羊栖菜、紫菜和甲藻都属于 。
(2)某科学兴趣小组在烧瓶中培养了甲藻。黑暗放置过程中,甲藻培养液的pH会降低,请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
(3)洞头水域海水的pH基本处在6.0~9.0之间,但较少发生赤潮。请结合资料分析可能的原因:__
。(列举两点)
(4)上述信息表明,在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解析与答案] (1) 生产者。(2)甲藻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pH降低。(3)可能是温度不适宜;羊栖菜和紫菜吸收氮、磷元素,使水中氮、磷元素的含量减少等。 (4)植物
36、20世纪8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西部沙漠中建造了一个直径数百米的大型全玻璃建筑,建筑内有河流、植物、动物,并有几名科学家进入其中生活,该建筑在实验期间被密封与外界隔绝,科学家以此研究人类迁居外星的可能性。
(1)从生物学角度看,该建筑从整体上可称为一个 ;
(2)该建筑采用全玻璃结构的原因是 ;
(3)你设想几名科学家在其中生活的食物来源是 ,氧气来源是 ;
(4)植物生长需要氮、磷、钾等无机盐,建筑内植物的不断生长,是否会导致土壤中无机盐的减少?为什么? ;
(5)实验后期,人们发现建筑内氮气含量升高,最后影响了里面人的生活,实验最后失败。请你分析一下其中可能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__________
[解析与答案](1)生态系统 (2)让里面的植物获得更多的光进行光合作用(3)植物或动物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 (4)不会减少 因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化学元素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中是不断循环和(5)空气中氮气浓度升高可能是因为生物对氮的利用能力不足,解决办法可以采用人工雷电固氮或种植有固氮作用的豆科植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ZJ版九下第2章《生物与环境》助学练习卷(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26 2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21、 ; ;
22、(1) ;(2) ;(3) ;
23、(1) ;(2) ;
24、(1) ;(2) ;
25、(1) ;(2) ;
26、(1) ;(2) ;
27、(1) ;(2)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28、(1) ;
(2) ;
(3) ;
29、(1) ;(2) ;
(3) ; ;
(4) ;
30、(1) ; ;
(2) ;(3) ;
31、(1) ;(2) ; ;
(3)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32、36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6分)
32、(1) ; ;
(2) ; ; ;
(3) ;
33、(1) ;(2) ;
(3) ;
34、(1) ;(2) ; ;
(3) ;
(4) ;
35、 (1) ;(2) ;
(3) ;
(4) ;
36、(1) ;
(2) ;
(3) ; ;
(4) ;
(5) 。
学校 班级 学号 考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ZJ版九下第2章《生物与环境》助学练习卷(原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它地方无效,本试卷中g=10N/Kg。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在生态学上分别称为( )
A. 种群和生物群落 B. 种群和生态因素
C. 生物群落和种群 D. 生物群落和生态因素
2、一些地区无节制的乱砍滥伐森林,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①造成大范围的水土流失,植被很难再长起来 ②水旱灾害频繁,气候异常的天数增加 ③植被数量锐减,动物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④会导致土地沙漠化,沙尘暴会越来越严重 ⑤会导致本地区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下列叙述能够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
A.刚刚躲过狐狸的野兔,又遭到鹰的袭击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C.狐吃兔子,兔子吃草 D.猫头鹰捕食田鼠,狐也捕食田鼠
4、对“草→昆虫→食虫鸟→鹰”这条食物链的正确叙述是( )
A.有4个营养级、2个次级消费者 B.有3个营养级、1个生产者
C.食虫鸟是第3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D.有3个营养级、3个消费者
5、在“植物—蝗虫—大山雀”这条食物链的分析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大山雀是消费者 B.只有蝗虫是消费者
C.只有植物是生产者 D.它们都是消费者
6、近来,我省某河中出现了大量死鱼现象,当地村民怀疑与上游工厂长期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水体有关。据此推测,该河“藻类→水蚤→小鱼→大鱼”这一食物链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
A.藻类 B.水蚤 C.小鱼 D.大鱼
7、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8、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超级细菌”的出现,正是大自然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一种报复。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超级细菌”属于分解者
B.“超级细菌”是指耐药性很强的细菌
C.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
D.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超级细菌”属于传染源
9、下列不能说明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 )
A.植物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湿度 B.柳杉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C.淡水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华 D.枫树在秋天落叶
10、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无机物的生物成分是( )
A. 只有生产者B. 只有消费者C. 只有分解者D.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1、如图所示是2011年“水是生命”国际大学生海报比赛的金奖作品。全幅作品呈沙漠的颜色,图幅上端有一浅滩水域,周围围满了各种动物:袋鼠、麋鹿、鹤……乃至人类。下列说法错误的( )
A.作品的创意是曾让人类引以为豪的地球,却再也没有第二个绿洲
B.画面的震动感,在于一种大和谐中包藏的尖锐的残酷
C.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上述生物都是生产者
D.作品中蕴含了光的反射等科学原理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下列对下图的解释说明,正确的是( )
A.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B.此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节能力
C.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D.蛇与鹰只有捕食关系
13、二氧化硫对空气的轻度污染可通过植物的吸收等作用被消除,这说明 ( )
A.生态系统能进行能量流动 B.生态系统能进行物质循环
C.空气污染不会改变生态平衡 D.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4、近几年,某校每年都要组织优秀教师赴四川西昌普格县等地支教。西昌普格县属于高原地区,老师们进入西昌普格县的一段时间,红细胞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
15、麻雀会偷食稻谷,人们采取措施剿灭麻雀,这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
A. 对生态系统没有不良影响 B. 生态系统必定会全面崩溃
C. 生态系统中昆虫的数量将会急剧上升 D. 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影响微乎其微
16、4位同学针对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发表了他们各自的见解,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
C.保护鸟类对人类有益 D.食物链本身就是生态系统
17、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汞的含量如右下表所示,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丁→丙 B.丁→丙→乙→甲 C.丙→甲→乙→丁 D.乙→甲→丙→丁
18、在水藻→水蚤→虾→小鱼→食鱼鸟这条食物链中,若食鱼鸟全部迁移别处,那么在一个时期内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①第四营养级生物的数目会减少;②三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③次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④第三营养级生物的数量会减少;⑤初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减少;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增加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②③⑥
19、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 )
A.生产者 B.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C.气候条件 D.消费者
20、某科研机构利用遥感卫生长期监控一个生态系统的演变,以下三由示意图是根据不同时期卫生所拍摄的该生态系统照片绘制而成的。图中形状和颜色均相同的点表示同一物种,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点表示不同的特种,点的疏密表示单位面积上种群个体数量的多少。据图所作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距今25年时,该生态系统中共有11个种群
B. 距今25年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现在更强
C. 近25年来,该生态系统所有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的总量大于自身分解有机物的总量
D. 近25年来,该生态系统种群体体数量不断增加但物种数量不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21、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我们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 。
2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草类、兔的数量关系如图:
请回答:
(1)A代表的生物是
(2)用A、B、C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3)若人为大量捕杀狼、兔的数量短期内会 ,最终兔的数量会 。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3、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原植被、草原鼠类、食鼠动物在一定时间内的数量变化关系,请回答:
(1) 写出这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 。
(2) 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__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 ____________ 的。
24、春天的校园百花齐放.在学校的花圃中种有铁树、桂花、茶花、剑麻、雪松、杜鹃、苔藓等植物,树丛的间隙还有一些野草;同时还有蚯蚓、蝉、野鸟、蜜蜂、蝴蝶及多种害虫等动物,还有时不时来掏鸟窝的家猫;土壤和动植物体内有许多看不见的微生物。
(1)上述生态系统中 (写出2种即可)是生产者;
(2)写出一条食物链 ;
(3)树丛底下荫蔽处野草明显比空旷处少,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不同。
25、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一个农田生态系统做调查之后,所绘制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中有 种生物。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来自绿色植物通过 固定的光能。这些能量是通过 依次进行传递的。
(3)通过调查,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认识到: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蛇、蛙、鸟,就会造成 、 的大量繁殖,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所以他们呼吁人们:不要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此,动物在维持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25题图) (第26题图)
26、用葡萄糖培养液培养某种单细胞真菌(M),测得不同氧含量下CO2释放量与酒精生成量,如图所示:(图中纵坐标为酒精和C02的相对释放量)
(1)本实验说明,M菌在氧含量低时,主要进行 呼吸;随氧浓度增高, 呼吸
增强, 呼吸受到抑制;
(2)M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
(3)当M菌密度较小时,给予怎样的条件才能获得较多的酒精? 。
27、下图表示4种不同森林环境的树干样品,在一个大城市附近的森林环境中释放了1000只白色的和1000只黑色的飞蛾。三周后重新捕捉到778只白飞蛾和135只黑飞蛾。
(1)该城市附近的森林的树干很可能类似于 ;
A.A B.B C.C D.D
(2)如果100年后重复做这个实验,发现了950只黑色的和55只白色的飞蛾,那么,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捕食飞蛾的消费者减少了 B.捕食飞蛾的消费者增加了
C.大气中悬浮颗粒性的污染物增加了 D.飞蛾的进化速率降低了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28、为探究食物中的蛋白质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40只幼鼠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以糖(淀粉)、脂肪、无机盐和水进行饲喂,B组以A组的食物加上牛奶进行饲喂。20天时A组食物中加入牛奶,B组食物中除去牛奶。如图是40天内的实验结果。试分析作答:
(1)该实验所检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用幼鼠而不用成年鼠进行实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组均用20只而不用一只幼鼠实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8题图) (第29题图)
29、如图是一幅能量转化图,据图回答:
(1)肉食动物、食草动物.绿色植物等生物构成了一个 ;
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C.食物链 D.种群
(2)太阳能通过 进入生物圈;
(3)从图中可以看出,能量在生物圈内的传递过程中逐级 (填“增多”或“减少”);
(4)从营养功能来看,图中最主要的成分是 。
A.绿色植物 B.食草动物 C.肉食动物 D.太阳辐射能
30、小光家的桔树林有部分叶片发生卷曲现象,这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经向柑桔研究所研究人员咨询,这可能是柑桔害虫——矢尖蚧或潜叶蛾危害造成的,但两种害虫导致叶片卷曲的症状是不同的。小光在柑桔研究所的隔离大棚内,通过实验证明了他家的柑桔叶片卷曲是由矢尖蚧引起的。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⑴小光家的桔树林可看作是一个 。
⑵上述实验必须在隔离大棚内进行,主要是防止 。
⑶小光是如何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他家的柑桔叶片卷曲是由矢尖蚧引起的?
31、卵生爬行动物的某些种类的受精卵,在不同的温度下发育的后代的性别比例有所不同。下表是美国科学家实验测得的一组数据,请根据表回答有关问题:
(1) 性别发育不受温度影响的种类是 ______。
(2) 图中所示的是表中哪种爬行动物性别与温度的关系?__________ 。该关系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3) 恐龙生活在中生代的一种巨型爬行动物,约在6700万年前突然从地球上灭绝。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多种解释,请根据该实验的启示,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6分)
32、某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如甲图所示,这些生物的数量及所含能量呈金字塔状排列(如乙图)。请分析:(9分)
(1)甲图中,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是_________,它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者。图中还有一类生物没有画出,它们能将有机物重新分解成_________,促进自然界____________。这类生物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____________关系形成食物链,能量在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_________。请用乙图的序号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池塘被水葫芦入侵,而人们又大量排入粪尿、化肥及生活污水,致池塘中的藻类、水葫芦迅速生长繁殖,水体缺氧,鱼类死亡,水质恶化。请提出一条防治池塘污染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茶园养鸡是从改善茶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入手,建立的一种高效的生态农业.鸡在茶园内活动,可以增进茶树植株间通风,鸡啄食园内杂草,寻食害虫,不仅有效减轻了病虫害及杂草的发生,也减少了对鸡的喂食量。鸡粪能培肥茶园,喂养蚯蚓、昆虫等,如此形成食物链,达到鸡、茶增收。请据此回答问题:
(1)茶园内全部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 ;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看,蚯蚓能将鸡粪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给茶树重新利用,属于 ;
(3)与单纯的茶园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优势是 或能量利用率高。
34、地球的“肾脏”——湿地,是富有生物多样性、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对于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图是某城市为净化生活污水而建立的大型人工湿地公园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该图示还不能被称之为生态系统,因为还缺少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即__ __。
(2)分析上图,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主要被湿地中的_ ___利用,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此类生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_ __。
(3)一段时间后,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以限制藻类及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 __。
(4)目前,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 _。
3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温州洞头地处东海,海域广阔。该县大规模养殖羊栖菜和紫菜,经济效益良好。羊栖菜和紫菜能大量吸收海水中的N、P元素,净化了海水水质。
资料二:甲藻大量繁殖,容易引发海水赤潮。如图为适宜的光照下,甲藻的生长速度受pH和温度影响的关系图。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羊栖菜、紫菜和甲藻都属于__ 。
(2)某科学兴趣小组在烧瓶中培养了甲藻。黑暗放置过程中,甲藻培养液的pH会降低,请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_ _。
(3)洞头水域海水的pH基本处在6.0~9.0之间,但较少发生赤潮。请结合资料分析可能的原因:__
_ _。(列举两点)
(4)上述信息表明,在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 __。
36、20世纪8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西部沙漠中建造了一个直径数百米的大型全玻璃建筑,建筑内有河流、植物、动物,并有几名科学家进入其中生活,该建筑在实验期间被密封与外界隔绝,科学家以此研究人类迁居外星的可能性。
(1)从生物学角度看,该建筑从整体上可称为一个 ;
(2)该建筑采用全玻璃结构的原因是 ;
(3)你设想几名科学家在其中生活的食物来源是 ,氧气来源是 ;
(4)植物生长需要氮、磷、钾等无机盐,建筑内植物的不断生长,是否会导致土壤中无机盐的减少?为什么? ;
(5)实验后期,人们发现建筑内氮气含量升高,最后影响了里面人的生活,实验最后失败。请你分析一下其中可能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