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学生卷+教师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学生卷+教师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9 10:20: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测试
A卷(100分)
第Ⅰ卷
1、 基础知识及运用(12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轩榭(xiè)  弧形(hú)   记载(zǎi) 惟妙惟肖(xiāo)
B.遒劲(qiú) 题跋(pá) 嶙峋(lín) 俯仰生姿(fǔ)
C.车辙(ché) 丘壑(hè) 雕镂(lóu) 春寒料峭(qiào)
D.地穴(xué) 簇拥(cù) 天堑(qiàn) 摩肩接踵(zhǒng)
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
B.据后人考定,《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
C.愤怒的群众正把一箱箱鸦片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窖坑里销毁。
D.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惟妙惟肖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
B.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电力发展规划,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开发电源,发展电力建设。
C.这个教室的装修方案有创造性,而且自出心裁,又有魅力,所以深得同学们的喜欢。
D.百货公司举行年终大甩卖,闻讯而至的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几乎挤爆了整个拍卖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打开观察社会、眺望世界。
B.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代表的是一种做事态度,而这种态度可以让你更接近成功。
C.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民,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自从国家公布了“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后,迅速引发了社会各个方面的热议。
2、 文言文阅读(12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虽乘奔御风(奔马) B. 属引凄异(连接)
C. 晓雾将歇(歇脚) D.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6、下面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春冬之时 山川之美 B.不以疾也 静以修身
C.其间千二百里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 自非亭午夜分 自康乐以来
7、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自然,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B.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C.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D.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乙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B. 甲文以总分思路构文,先后给人以山壮、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乙文以总分总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C. 两文都写到了“猿鸣”, 甲文猿鸣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乙文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D. 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第Ⅱ卷
3、 诗文默写(6分)
9、填原句,填上句或下句。(2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 ,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
(3)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4)默写《野望》前两联或《钱塘湖春行》后两联。
4、 现代文阅读(10分)
冠状病毒知多少
彭 茜
①近日,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备受关注。此前,2003 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 2012 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也都由冠状病毒引起。那么,什么是冠状病毒?它会导致什么症状?怎样有效防护?
②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在 20 世纪 60 年代首次被科学家分离出来,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毒外表的冠状构造而得名“冠状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此次在武汉发现的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③冠状病毒的传播史可谓“劣迹斑斑”,它不仅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更是几次严重疫情的罪魁祸首。2003 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以及前几年影响沙特阿拉伯、韩国等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在分类上都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病毒。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介绍, 目前已知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 7 种。
④病毒命名很有门道。过去很多传染病命名都与地名相关,如埃博拉病毒由于在非洲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而得名,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得名也是因为该病毒首次在中东地区被确认。2015 年,世卫组织公布的新发现疾病命名指导原则中提到,使用中性、一般的术语代替人物、地点、动物、食物和职业的名称来命名疾病。2020 年 2 月 8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现场发布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为“NCP”。
⑤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一般会出现哪些症状?世卫组织介绍,症状因病毒而异,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出现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⑥目前,虽无针对病毒的特效药,但正确的防护手段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世卫组织建议:要保持基本的手和呼吸道卫生,如用肥皂水和清水勤洗手;养成安全的饮食习惯,如烹调时彻底煮熟食物;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与表现出呼吸道疾病症状(例如咳嗽和打喷嚏)的人密切接触;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等。
⑦找到病毒起源对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来源尚未找到,疫情传播途径也尚未完全掌握。不过,已有的研究显示,冠状病毒在蝙蝠和骆驼等动物中很常见,只在极少情况下病毒才会发生变异传染给人类。比如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曾报告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可能源于菊头蝠携带的一种冠状病毒,经由果子狸传染给人。世卫组织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调查也显示,这种病毒可能源自蝙蝠,先传给骆驼,再由骆驼传给人类。
⑧世卫组织说,一些已知的冠状病毒在动物中传播,但尚未感染人类;随着全球监测工作的改善,可能会发现更多冠状病毒。因此,人类与冠状病毒之间的斗争依然任重道远。
10.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11.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2. 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说明顺序。(3分)
13.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很多人感到束手无策,请结合选文第⑥段的内容,给他们提供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2分)
5、 作文(60分)
走进自然,阳光、泥土、野花……哇,好香!推开家门,爸爸的饭菜,妈妈的唠叨……哇,好香!一杯奶茶,一本新书,一个自由的午后……生活中,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芬芳。请你以《哇,好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B卷(50分)
一、诗歌赏析(4分)
寒 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 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2分)
 
2.诗中口口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 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2分)
  A.雪花 B.梅花 C.菊花 D.荷花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陆通,字接舆,楚人也。好养性,躬耕以为食。楚昭王时,通见楚政无常,乃佯狂不仕,故时人谓之楚狂。楚王闻陆通贤,遣使者持金百镒,车马二驷,往聘通,曰:“王请先生治江南。”通笑而不应。使者去,妻从市来,曰:“先生少而为义,岂老违之哉!门外车迹何深也。妾闻义士非礼不动。躬耕以自食,亲织以为衣,其乐自足矣,不如去之。”于是夫负釜甑①,妻戴纴器②,变名易姓,游诸名山,食桂栌实,服黄菁子,隐蜀地峨眉山,寿数百年。
(节选自《高士传》,有删改)
【注释】①釜甑:古代炊煮器名。②纴器:古代纺织工具。
3、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躬耕以为食(亲自) B. 使者去(离开)
C. 于是夫负釜甑(背) D. 变名易姓(交换)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躬耕以自食,亲织以为衣,其乐自足矣,不如去之。
(2)通见楚政无常,乃佯狂不仕,故时人谓之楚狂。
5、结合选文,说说陆通拒绝当官而归隐山林的原因。(3分)
三、课外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昆虫记》是______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______巨著。鲁迅曾赞誉这部书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2分)
阅读完《昆虫记》,你可以学习法布尔身上的很多能力,以下哪项能力是不能向法布尔学习到的?(2分)
A.绘画 B.探究 C.写作 D.观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清澈的声音
①有一些声音就似遗落在人间的精灵,偶入耳中,便入心底,濯洗着那些漫漫尘埃,让心温润如初,仿佛流年沧桑还不曾侵染。
②十多年前,在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当了一段时间代课老师,那时正失意,在这天涯一般的地方,一种朴素的美很将一颗烦躁的心平抚得极为柔软而易感。离开的时候,正是秋天,
满山的树都斑斓着离别的心绪。翻过那座山,便是一条通往镇上的路,脚步刚刚踏上那片崎
岖,就听到身后的山顶,一个孩子的声音遥遥传来:“老师,我会想你的——”那声音带着
山间溪水的清透,穿过满山的树,直击在我心灵最柔软处。
③那个女生,我上课的这三个月时间里,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也不敢读课文,甚至课间
也不大声地说话。不管我怎样鼓励她,她都是怯怯的,只是有一次,悄声对我说:“老师,我一定会大声地说话的,可是现在还不能!”
④在我悄悄离开的时刻,她用她响亮的声音为我送行,回望,她小小的身影,在远远的山顶,那声音依然在回荡,回荡,回荡成一片温暖的海,漫流过我以后所有的日子。
⑤记得去年回故乡的城市,正是冬季,漫天飞雪。慢慢行走在大街上,脚步声敲醒着许
多沉睡的过往,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曾度过我整个的中学时代,二十年的烟云易散,不散的只有这个城市每个角落拥挤着的回忆。
⑥忽然,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隔着风雪,隔着车流人海的喧嚣,仿佛久违的呼唤。这
许多年中,无数次听到别人喊我的名字,却都没有此刻的感受。那声音里,带着一种清澈的亲切,一种纯净的惊喜,我转头看,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男人,正目光闪亮地看着我。我一声惊呼,虽然过去了那么多的岁月,我依然一眼认出了曾经的中学同学。相拥的那刻,周围全是直入人心的暖。
⑦说了些什么已经不记得了,而那一声呼喊,却一直响在耳畔,将心一次次拉回那圣洁
遥远的时光里,那些朴素而温暖的情谊,总是在风尘漫漫落寞重重时,悄悄浸润着心中所有的希望。
⑧有一年离家很久很远,归来时风尘仆仆,且满心失落,当梦想失落在追逐里,黯淡的心境便契合了秋的萧瑟。刚走进自家所在的那个小胡同,便传来几声长长的叫声:“哇……”心里便忽然一暖,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那是胡同里一个聋哑的孩子,且有些智力低下,他只能发出这一种声音,一直以来,都能听到他的喊声。原来总是觉得难听至极,而此刻,却如流淌的长风,将我心底的阴霾吹散。
⑨有时很羡慕那个孩子,没有长久的烦恼,每一天自在无忧,唯一的声音,可以是笑,可以是哭,没有任何的修饰和伪装,自然而然。而我们,却在世事劳碌中丢了最真实的声音,丢了最真实的自己。所以,当我失意归来,那个孩子的叫声才会如天籁入耳,而那一刻,我的泪也应该是极清澈的。
⑩去年夏天,在老家,中午时小睡,梦见自己依然是儿时,睡在母亲的身边,做了噩梦,大哭,梦中的梦中醒来,却发现母亲不在,便大喊。却听见母亲就在耳畔叫我,一如童年。迷梦归来,母亲白发萧然,问我是不是做噩梦了,因为听见我不停地喊她,就像小时候一样。
我知道,我在梦里听见的母亲的呼唤,是此生最美的声音;而我在梦里喊出来的“妈妈”,却是母亲耳中永远响着的眷恋,纯纯如山顶的月。
7.“声音”是文章的明线,围绕“声音”,“我”经历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三、四件事情。(4分)
第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共6分)
(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有一些声音就似遗落在人间的精灵,偶入耳中,便入心底,濯洗着那些漫漫尘埃,让心温润如初,仿佛流年沧桑还不曾侵染。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3分)
她小小的身影,在远远的山顶,那声音依然在回荡,回荡,回荡成一片温暖的海,漫流过我以后所有的日子。
9. 请简要分析文中第③段的作用。(4分)
10. 文章以“清澈的声音”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四、语言运用(12分)
11、光华中学正开展“墨香书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学校大屏幕展示的实时新闻。
2021年5月15日晚,嘉德“大观之夜”专场拍卖举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唯一传世作品《局事帖》以2.07亿元成交。消息瞬间传遍收藏圈,也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不少网友对于疯狂的亿元书法很吃惊。其实自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达到火爆顶峰起,已经有多件拍品价格过亿,这也标志着中国书画步入亿元时代。
【材料二】学校“墨缘”书法社展出了部分书法作品。作品吸引了很多同学前来参观,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此次活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写书法的积极性。
(1)【活动一】结合材料一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4分)
(2)【活动二】创意先锋。为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活动,请依据前一句格式,在横线处补全宣传标语。(4分)
弘扬书法艺术            
(3)【活动三】名家讲堂。学校拟邀请书法家陈振濂先生本周四下午三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学生做书法欣赏指导讲座。假如你是学校墨缘书法社的社长李华,前去邀请陈先生,你该怎么说 (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测试
A卷(100分)
第Ⅰ卷
1、 基础知识及运用(12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轩榭(xiè)  弧形(hú)   记载(zǎi) 惟妙惟肖(xiāo)
B.遒劲(qiú) 题跋(pá) 嶙峋(lín) 俯仰生姿(fǔ)
C.车辙(ché) 丘壑(hè) 雕镂(lóu) 春寒料峭(qiào)
D.地穴(xué) 簇拥(cù) 天堑(qiàn) 摩肩接踵(zhǒng)
【答案】D
【解析】A“肖”应读“xiào”;B“跋”应读“bá”;C“镂”应读“lòu”
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
B.据后人考定,《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
C.愤怒的群众正把一箱箱鸦片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窖坑里销毁。
D.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答案】B
【解析】“定”应写作“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惟妙惟肖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
B.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电力发展规划,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开发电源,发展电力建设。
C.这个教室的装修方案有创造性,而且自出心裁,又有魅力,所以深得同学们的喜欢。
D.百货公司举行年终大甩卖,闻讯而至的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几乎挤爆了整个拍卖场。
【答案】A
【解析】不合语境,此处应用“绘声绘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打开观察社会、眺望世界。
B.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代表的是一种做事态度,而这种态度可以让你更接近成功。
C.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民,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自从国家公布了“全面放开二孩”的政策后,迅速引发了社会各个方面的热议。
【答案】B
【解析】A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是“既……又”;C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D成分残缺,缺主语。
2、 文言文阅读(12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虽乘奔御风(奔马) B. 属引凄异(连接)
C. 晓雾将歇(歇脚) D.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答案】C
【解析】应解释为“消散”
6、下面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春冬之时 山川之美 B.不以疾也 静以修身
C.其间千二百里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 自非亭午夜分 自康乐以来
【答案】A
【解析】A都是“的”的意思;B第一个是“认为”第二个是“来”;C第一个是“这”,第二个是“他”D第一个是“如果”,第二个是“从”
7、下面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自然,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B.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C.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D.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答案】A
【解析】正确的译文是: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乙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B. 甲文以总分思路构文,先后给人以山壮、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乙文以总分总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C. 两文都写到了“猿鸣”, 甲文猿鸣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乙文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D. 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答案】C
【解析】甲文和乙文内容交换则可。
第Ⅱ卷
3、 诗文默写(6分)
9、填原句,填上句或下句。(2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 ,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
(3)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4)默写《野望》前两联或《钱塘湖春行》后两联。
【答案】(1)似曾相识燕归来(2)微动涟漪(3)烟波江上使人愁
(4)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钱塘湖春行
乱花钱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 现代文阅读(10分)
冠状病毒知多少
彭 茜
①近日,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备受关注。此前,2003 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 2012 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也都由冠状病毒引起。那么,什么是冠状病毒?它会导致什么症状?怎样有效防护?
②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在 20 世纪 60 年代首次被科学家分离出来,因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病毒外表的冠状构造而得名“冠状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此次在武汉发现的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③冠状病毒的传播史可谓“劣迹斑斑”,它不仅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更是几次严重疫情的罪魁祸首。2003 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以及前几年影响沙特阿拉伯、韩国等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在分类上都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中的病毒。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介绍, 目前已知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在内的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 7 种。
④病毒命名很有门道。过去很多传染病命名都与地名相关,如埃博拉病毒由于在非洲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而得名,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得名也是因为该病毒首次在中东地区被确认。2015 年,世卫组织公布的新发现疾病命名指导原则中提到,使用中性、一般的术语代替人物、地点、动物、食物和职业的名称来命名疾病。2020 年 2 月 8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现场发布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统一称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为“NCP”。
⑤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一般会出现哪些症状?世卫组织介绍,症状因病毒而异,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出现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⑥目前,虽无针对病毒的特效药,但正确的防护手段可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世卫组织建议:要保持基本的手和呼吸道卫生,如用肥皂水和清水勤洗手;养成安全的饮食习惯,如烹调时彻底煮熟食物;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与表现出呼吸道疾病症状(例如咳嗽和打喷嚏)的人密切接触;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等。
⑦找到病毒起源对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来源尚未找到,疫情传播途径也尚未完全掌握。不过,已有的研究显示,冠状病毒在蝙蝠和骆驼等动物中很常见,只在极少情况下病毒才会发生变异传染给人类。比如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曾报告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可能源于菊头蝠携带的一种冠状病毒,经由果子狸传染给人。世卫组织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调查也显示,这种病毒可能源自蝙蝠,先传给骆驼,再由骆驼传给人类。
⑧世卫组织说,一些已知的冠状病毒在动物中传播,但尚未感染人类;随着全球监测工作的改善,可能会发现更多冠状病毒。因此,人类与冠状病毒之间的斗争依然任重道远。
10.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答案】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冠状病毒;引人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1.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案】举例子(1 分),列举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的例子,具体地说明病毒命名很有门道,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2 分)。
12. 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说明顺序。(3分)
【答案】选文采用逻辑顺序
首先由当下的疫情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然后具体说明冠状病毒的由来、传播史、命名,感染后的症状、预防措施、传染来源等,
最后指出人类对冠状病毒的探索任重道远
13.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很多人感到束手无策,请结合选文第⑥段的内容,给他们提供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2分)
【答案】①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②避免与表现出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员密切接触;③避免不加防护地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每点 1 分)
5、 作文(60分)
走进自然,阳光、泥土、野花……哇,好香!推开家门,爸爸的饭菜,妈妈的唠叨……哇,好香!一杯奶茶,一本新书,一个自由的午后……生活中,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芬芳。请你以《哇,好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B卷(50分)
一、诗歌赏析(4分)
寒 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 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后人评价该诗“寒夜无寒”,请简述这样评价的理由。(2分)
【答案】诗歌虽以“寒夜”为背景,但重在写寒夜里围炉煮茶的温暖氛围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2.诗中口口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 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2分)
  A.雪花 B.梅花 C.菊花 D.荷花

【答案】 2.B。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高雅意趣相符,以梅花的高洁暗赞来客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陆通,字接舆,楚人也。好养性,躬耕以为食。楚昭王时,通见楚政无常,乃佯狂不仕,故时人谓之楚狂。楚王闻陆通贤,遣使者持金百镒,车马二驷,往聘通,曰:“王请先生治江南。”通笑而不应。使者去,妻从市来,曰:“先生少而为义,岂老违之哉!门外车迹何深也。妾闻义士非礼不动。躬耕以自食,亲织以为衣,其乐自足矣,不如去之。”于是夫负釜甑①,妻戴纴器②,变名易姓,游诸名山,食桂栌实,服黄菁子,隐蜀地峨眉山,寿数百年。
(节选自《高士传》,有删改)
【注释】①釜甑:古代炊煮器名。②纴器:古代纺织工具。
3、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躬耕以为食(亲自) B. 使者去(离开)
C. 于是夫负釜甑(背) D. 变名易姓(交换)
【答案】D
【解析】应为“改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躬耕以自食,亲织以为衣,其乐自足矣,不如去之。
(2)通见楚政无常,乃佯狂不仕,故时人谓之楚狂。
【答案】(1)亲自耕种自食其力,亲手织布把它作为衣服,吃饱穿暖,这样的快乐我已经觉得很满足了,我们不如就此离开这里吧。
(2)陆通见楚国国政变化不定,于是假装癫狂,不愿做官,所以当时的人们称他为“楚狂”。
5、结合选文,说说陆通拒绝当官而归隐山林的原因。(3分)
【答案】①楚政无常;②陆通是义士,淡泊名利;③妻子支持他坚守道义。
【附译文】陆通,字接舆,是楚国人。喜欢陶冶性情,亲自到田间耕种来养活自己。楚昭王在位时,陆通见楚国国政变化不定,于是假装癫狂,不愿做官,所以当时的人们称他为“楚狂”。楚昭王听说陆通很有才能,派使者带着二百两黄金、两辆四匹马拉的车,前往聘请他,使者说:“皇上请先生为官治理江南。”陆通笑笑却不回答。使者离开后,陆通的妻子从市集回来,说“先生年少就坚持道义,难道老了就会违背道义吗!门外车轮陷入的痕迹是多么深啊。我听说品德高尚的人对于不合礼仪的事是不会轻易行动的。我侍奉先生,亲自耕种自食其力,亲手织布把它作为衣服,吃饱穿暖,这样的快乐我已经觉得很满足了,我们不如就此离开这里吧。”于是陆通背着煮器,妻子带着纺织工具,改名换姓,游历在各名山之间,吃肉桂、黄栌的果实,吃黄菁子,(最后)隐居在四川峨眉山,(据说)寿命长达几百年。
三、课外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昆虫记》是______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______巨著。鲁迅曾赞誉这部书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2分)
阅读完《昆虫记》,你可以学习法布尔身上的很多能力,以下哪项能力是不能向法布尔学习到的?(2分)
A.绘画 B.探究 C.写作 D.观察
【答案】法国、科普 A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清澈的声音
①有一些声音就似遗落在人间的精灵,偶入耳中,便入心底,濯洗着那些漫漫尘埃,让心温润如初,仿佛流年沧桑还不曾侵染。
②十多年前,在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当了一段时间代课老师,那时正失意,在这天涯一般的地方,一种朴素的美很将一颗烦躁的心平抚得极为柔软而易感。离开的时候,正是秋天,
满山的树都斑斓着离别的心绪。翻过那座山,便是一条通往镇上的路,脚步刚刚踏上那片崎
岖,就听到身后的山顶,一个孩子的声音遥遥传来:“老师,我会想你的——”那声音带着
山间溪水的清透,穿过满山的树,直击在我心灵最柔软处。
③那个女生,我上课的这三个月时间里,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也不敢读课文,甚至课间
也不大声地说话。不管我怎样鼓励她,她都是怯怯的,只是有一次,悄声对我说:“老师,我一定会大声地说话的,可是现在还不能!”
④在我悄悄离开的时刻,她用她响亮的声音为我送行,回望,她小小的身影,在远远的山顶,那声音依然在回荡,回荡,回荡成一片温暖的海,漫流过我以后所有的日子。
⑤记得去年回故乡的城市,正是冬季,漫天飞雪。慢慢行走在大街上,脚步声敲醒着许
多沉睡的过往,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曾度过我整个的中学时代,二十年的烟云易散,不散的只有这个城市每个角落拥挤着的回忆。
⑥忽然,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隔着风雪,隔着车流人海的喧嚣,仿佛久违的呼唤。这
许多年中,无数次听到别人喊我的名字,却都没有此刻的感受。那声音里,带着一种清澈的亲切,一种纯净的惊喜,我转头看,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男人,正目光闪亮地看着我。我一声惊呼,虽然过去了那么多的岁月,我依然一眼认出了曾经的中学同学。相拥的那刻,周围全是直入人心的暖。
⑦说了些什么已经不记得了,而那一声呼喊,却一直响在耳畔,将心一次次拉回那圣洁
遥远的时光里,那些朴素而温暖的情谊,总是在风尘漫漫落寞重重时,悄悄浸润着心中所有的希望。
⑧有一年离家很久很远,归来时风尘仆仆,且满心失落,当梦想失落在追逐里,黯淡的心境便契合了秋的萧瑟。刚走进自家所在的那个小胡同,便传来几声长长的叫声:“哇……”心里便忽然一暖,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那是胡同里一个聋哑的孩子,且有些智力低下,他只能发出这一种声音,一直以来,都能听到他的喊声。原来总是觉得难听至极,而此刻,却如流淌的长风,将我心底的阴霾吹散。
⑨有时很羡慕那个孩子,没有长久的烦恼,每一天自在无忧,唯一的声音,可以是笑,可以是哭,没有任何的修饰和伪装,自然而然。而我们,却在世事劳碌中丢了最真实的声音,丢了最真实的自己。所以,当我失意归来,那个孩子的叫声才会如天籁入耳,而那一刻,我的泪也应该是极清澈的。
⑩去年夏天,在老家,中午时小睡,梦见自己依然是儿时,睡在母亲的身边,做了噩梦,大哭,梦中的梦中醒来,却发现母亲不在,便大喊。却听见母亲就在耳畔叫我,一如童年。迷梦归来,母亲白发萧然,问我是不是做噩梦了,因为听见我不停地喊她,就像小时候一样。
我知道,我在梦里听见的母亲的呼唤,是此生最美的声音;而我在梦里喊出来的“妈妈”,却是母亲耳中永远响着的眷恋,纯纯如山顶的月。
7.“声音”是文章的明线,围绕“声音”,“我”经历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三、四件事情。(4分)
第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我”满心失落回家时,听到聋哑儿童自然而真实的叫声;
②去年夏天在老家午睡时,睡梦中听见母亲亲切的呼唤。
8.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共6分)
(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有一些声音就似遗落在人间的精灵,偶入耳中,便入心底,濯洗着那些漫漫尘埃,让心温润如初,仿佛流年沧桑还不曾侵染。
【答案】“那些漫漫尘埃”指“我”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失意,落寞,黯淡,伪装,迷茫等。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3分)
她小小的身影,在远远的山顶,那声音依然在回荡,回荡,回荡成一片温暖的海,漫流过我以后所有的日子。
【答案】示例:运用反复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连用三个“回荡”,并将小姑娘的声音比作温暖的海,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听到小姑娘呼喊时内心感动和温暖。
9. 请简要分析文中第③段的作用。(4分)
【答案】内容上:插叙了那个女生一直不敢大声说话的事,表现了她的羞怯。结构上:女生的悄声话语为下文送别时响亮的呼喊作铺垫,突出了她对“我”的那份深情。
10. 文章以“清澈的声音”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答案】文章回忆了四件关于“清澈的声音”的往事,表达作者对真情的赞美、友情的追忆、人生的顿悟和母亲的依恋感恩。“清澈的声音”是行文线索,以此组织材料,条理清晰,且形象地揭示主题。
四、语言运用(12分)
11、光华中学正开展“墨香书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学校大屏幕展示的实时新闻。
2021年5月15日晚,嘉德“大观之夜”专场拍卖举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唯一传世作品《局事帖》以2.07亿元成交。消息瞬间传遍收藏圈,也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不少网友对于疯狂的亿元书法很吃惊。其实自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达到火爆顶峰起,已经有多件拍品价格过亿,这也标志着中国书画步入亿元时代。
【材料二】学校“墨缘”书法社展出了部分书法作品。作品吸引了很多同学前来参观,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此次活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写书法的积极性。
(1)【活动一】结合材料一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4分)
【答案】曾巩书法作品超两亿元天价成交
(2)【活动二】创意先锋。为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活动,请依据前一句格式,在横线处补全宣传标语。(4分)
弘扬书法艺术            
【答案】深化素质教育
(3)【活动三】名家讲堂。学校拟邀请书法家陈振濂先生本周四下午三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学生做书法欣赏指导讲座。假如你是学校墨缘书法社的社长李华,前去邀请陈先生,你该怎么说 (4分)
【答案】陈老师,您好!我是光华中学墨缘书法社的李华。我们学校想邀请您本周四下午三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学生做书法欣赏指导讲座,您看可以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