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3.1信息安全与保护
用一个手机号可以查到什么?
个人信息的概述
个人信息分为两个部分:
1.个人敏感信息:指一旦遭到泄露或修改,会对信息主体造成不良影响。其中主要包括身份证号、手机号、政治观点、指纹、基因等。
2.除个人敏感信息外的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及危害
个人信息一旦泄露,轻者导致个人或家庭被骚扰、隐私被公开。严重时不法分子会利用所泄露的信息从事各种犯罪活动。
个人信息泄露的渠道:
1.个人信息注册时无意泄露
1)注册账号时输入的手机号,身份证号,姓名,邮箱等信息
2)用微信登录某些小程序或者网站
3)餐馆扫码点餐时
2.网上交流时被恶意窃取
1)通过已知信息进行人肉
2)通过已经获得的账号和密码进行撞库
个人信息的保护
1.国家立法
2013年2月1日,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
2.行业自律
从事网络服务或提供网络产品的主体或机构必须要制定并遵循行业行为规范或标准。既要兼顾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又要避免因立法过于严格造成不良影响。
3.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1.定期修改信息系统的密码
2.不在未知来源的网站和小程序里留下个人信息
3.一旦发现个人信息被盗用,要及时制止。危害严重的需要及时报警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手机APP获取敏感信息
手机内的敏感信息:
1.通讯录或通话记录
2.短信
3.定位
4.摄像头
5.录音
6.相册
信息社会责任
2017年6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明确规定了网络运营者、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信息安全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享有的权力。
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的发展和普及,信息发布变得方便快捷。负责任的获取、传播、发布信息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是信息社会对公民提出的新要求。
数字公民
定义:能够安全地、合法地、符合道德规范地使用数字化信息和工具的人。
数字公民应具有较高的数据意识、计算思维能力、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应该负责地、恰当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承担起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
数字公民素质教育所包含的九要素:
数字准入、数字商务、数字通信、数字素养、数字礼仪、数字法律、数字权责、数字健康、数字安全。
知识产权
定义:人们对于自己创造或拥有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各种权力的总称。包括人身权力和财产权利两部分
就信息技术领域而言,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要是指对知识产权权利人在微电子设备、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的设计制造及软件原创成果的保护。
计算机软件在开发完成之日就受到法律保护。未经软件版权人的允许,不得对其软件进行复制、修改、传播等操作,更不能进行商业性转让、销售等侵权活动
开源运动
开放源代码运动(OSS)起源于自由软件运动
经典项目(软件):
Linux系统\Python、OpenCV(图像处理)、SQLite(小型数据库)、faceai(机器学习项目)。。。
经典项目(硬件):
Arduino系列
全球最大的开源软件平台: GitHub
自媒体时代
自媒体在享有通信自由、信息传播自由、信息选择权时,也理应承担道德上的责任与义务。自媒体时代,我们在传播信息时要提高自律能力,加强自身新闻素养,遵循传播伦理规范,避免不良信息的产生和传播。
1.图中人物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肖像权
2. 微信朋友近期流行一些“姓名算命”、“测试手机号的价值”、“扫码登记免费领礼品”等活动,实际上会导致使用者隐私泄露,据安全专家介绍,这些小程序会收集测试者不同方面的个人信息,有的收集姓名,有的收集手机号,如果这些个人信息都汇集到同一个公众号,就能还原测试者的个人隐私。针对以上现象,下列行为不合理的是( )
A. 树立安全防范意识,远离微信
B. 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
C.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护个人隐私
D. 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扫码不明二维
A
C
3.下列操作属于侵犯知识产权的是( )
A.从网上试听收费的歌曲
B.将网上下载的图片进行PS后以个人名义上传
C.经作者同意后使用其视频作品
D.下载开源软件并自行修改
4.下列行为属于自媒体时代的弊端的是( )
A.从多种平台获取信息,获取信息途径多样化
B.借助网络舆论对不道德现象进行抨击
C.借自媒体平台对他人进行攻击
D.借助自媒体平台宣传公益活动
C
B
1.作业本中的对应内容
2.预习下一课
作业
THANKS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