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 分支结构的程序实现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19)必修1(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5 分支结构的程序实现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19)必修1(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2019)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12-21 10:3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3.2.5 分支结构程序实现
DATA ACQUISITION AND CODING
《数据与计算》
1. 问题分析
抽象建模
Q1: 目前,国内很多高速公路都启用了区间测速。所谓区间测速,是在同一路段上布设两个监测点,基于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测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
现有一段长为25千米的测速区间,小车的限速是l00千米/时。数据中心需要编写一段程序,用来判断某辆小车在此测速路段是否超速。
提炼核心要素
建立计算模型
距离为s(千米),时间为t(秒),平均车速为v(千米/小时)
距离为s
时间为t
平均车速为v
根据公式:平均车速=距离÷时间
v = s*3600/t
判断结果=
“正常”(v ≤ 100)
“超速”(v > 100)
1. 问题分析
设计算法
Q1: 目前,国内很多高速公路都启用了区间测速。所谓区间测速,是在同一路段上布设两个监测点,基于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测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
现有一段长为25千米的测速区间,小车的限速是l00千米/时。数据中心需要编写一段程序,用来判断某辆小车在此测速路段是否超速。
距离为s
时间为t
平均车速为v
设计算法的三个步骤
②处理数据
③输出处理结果
①输入数据
v = s*3600/t
时间t
正常or超速
判断v
判断结果=
“正常”(v ≤ 100)
“超速”(v > 100)
1. 问题分析
设计算法
设计算法的三个步骤
②处理数据
③输出处理结果
①输入数据
v = s*3600/t
时间t
正常or超速
判断v
判断结果=
“正常”(v ≤ 100)
“超速”(v > 100)
分支结构
1. 问题分析
分支结构:算法中先进行条件判断,再根据判断结果分别执行不同处理的控制结构。
条件满足?
语句块1
语句块2
分支结构的程序实现:
1.一般If语句
if <条件>:
<语句块 1>
else:
<语句块2>
若只对条件为真时进行处理:
if <条件>:
<语句块 1>
1. 问题分析
编写程序
#输入
#处理
#输出
t=int(input())
v = s*3600/t
If v<=100:
print(“正常”)
else:
print(“超速”)
调试和运行程序
2.问题升级
Q2: 在上述“区间测速”的基础上,如果某辆小车超速,数据中心能同步显示超速的程度,如“超过规定时速且不足20%”“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且不足50%”“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且不足70%”“超过规定时速70%以上”。如何用程序来实现这个目标?
抽象与建模
找到核心要素
得出计算模型
设计算法
明确输入输出
描述数据处理
编写程序
用计算机程序语言描述,形成计算机程序
调试运行程序
关注语法错误
逻辑错误等
2.问题升级
过程 具体环节 描述
抽象建模 提炼核心要素
建立计算模型
设计算法 输入数据
处理数据
输出结果
编写程序 编写程序
2.问题升级
2.if-elif语句
if <条件1>:
<语句块 1>
elif <条件2>:
<语句块 2>
……
elif <条件N>:
<语句块N>
else:
<语句块N+1>
2.问题升级
编写程序
3.课堂小结
2.if-elif语句
if <条件1>:
<语句块 1>
elif <条件2>:
<语句块 2>
……
elif <条件N>:
<语句块N>
else:
<语句块N+1>
分支结构的程序实现:
1.一般If语句
if <条件>:
<语句块 1>
else:
<语句块2>
若只对条件为真时进行处理:
if <条件>:
<语句块 1>
4.课堂实践
请在thonny程序中依次实现下列题目的功能
4.课堂实践
4.课堂实践
4.课堂实践
4.课堂实践
4.课堂实践
4.课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