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 氧化与燃烧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学反应 B. 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C. 化合反应的特征是两种物质反应而生成另一种物质 D.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2.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燃物一定是气体 B. 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就可以燃烧
C. 只要可燃物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就一定不能燃烧 D. 燃烧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3.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 隔绝空气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清除可燃物 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可燃物一定是气体 B. 可燃物一定是液体
C. 可燃物一定是固体 D. 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才能燃烧
5.如图所示装置是研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与红磷尽量拉开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比较①和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 比较②和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 比较②和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D. 70℃热水只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
6.灭火毯由纤维状隔热耐火材料制成。在起火初期,将灭火毯直接覆盖住火源,可在短时间内灭火。灭火毯灭火的原理主要是( )
A. 隔绝氧气 B. 缺乏可燃物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7.天气晴好的周末,小明一家来到户外野炊,对于以下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油锅着火盖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 B. 抽出木柴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 离开时浇水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 D. 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提高空气中氧气含量
8.如图所示实验能说明的是( )
A. 燃烧需要有可燃物
B.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 燃烧需要有助燃剂
D. 燃烧需要火焰与可燃物直接接触
9.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
A. 甲:收集氧气并验满 B. 乙:检验土壤中存在有机物
C. 丙: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D. 丁: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0.科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下列关于燃烧、自燃、爆炸、灭火判断说法正确是( )
A. 任何发光、发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 B. 能发生缓慢氧化的物质,都能发生自燃
C. 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 所有物质着火后,都可用水来灭火
二、填空题
11.图甲是清代的救火工具“水龙”。使用时,启动横木带动活塞向下压,水箱中的水从输水管中喷出,水柱可高达10米。用汽水瓶和吸管模拟“水龙”的工作原理,往瓶中吹气,瓶中的水就从吸管中喷出,如图乙。
(1)水能灭火的原理是 。
(2)往瓶中吹气,水能从吸管喷出的原因是 。
12.如图是用铜丝绕成的锥形螺旋罩,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方。随着铜丝罩的垂直下移,可观察到酒精灯火焰越来越小,最终完全熄灭。
(1)铜丝在空气中受热,表面会产生黑色的________(填化学式)。
(2)表面变黑的铜丝下移过程中遇到酒精蒸汽,又会变光亮的红色,这是因为黑色物质发生了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3)铜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将热量很快散失,使酒精蒸汽的温度低于________,从而使酒精灯火焰熄灭。
13.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一个大烧杯中加入约 80℃的热水大半杯。在水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在两支空试管中分别放入白磷和红磷,试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
(3)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
14.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一小气球,然后将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伸入80℃的热水中;同时在烧杯底部放置白磷,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实验观察到只有Y形试管内的白磷燃烧,但很快就熄灭了,其熄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选填序号)。
①着火点升高 ②温度降低
③氧气耗尽 ④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管口的小气球可防止________(填写物质的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更环保;烧杯中80℃的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5.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乒乓球的碎片的着火点是 180℃,过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是 245℃)
(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 A 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 中棉球上的水 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2)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 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
(3)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上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 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84%
16.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
(2)【交流讨论】
①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②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
17.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上述三个反应的相同点是 (多选,填序号);
A.都是化合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生成物都是固体 D.都需要点燃
E.都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
(2)在做甲、乙,丙三个实验时,事先都需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其中丙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做实验乙和丙时,红磷、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做实验甲时,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而在空气中只是发红并未燃烧。据此,说明可燃物能否燃烧或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有关。
18.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240℃,P2O5能与水反应。)
①通入N2 ,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
②通入O2 ,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①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是因为可燃物燃烧需要 。
(2)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 湿棉花的作用是防止P2O5污染空气
B. 其他条件和过程都不变,用红磷代替白磷,也能得到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C. 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四、解答题
19.如图所示,小敏将较粗的铜丝绕成圈,由上向下罩在燃烧的火焰上,发现虽然并没有隔绝空气,但是火焰明显变小,甚至熄灭。请你说明这个现象其中的道理。
20.面粉是常见的食物,但是大量的面粉浮在空气中也会爆炸,产生危险。如图:拿一个在靠近底部打了一个小孔的八宝粥的空罐子,里面固定并点燃一枝生日蜡烛;另外在一个小塑料盒子里装人面粉;用一用呀管从外而涌人而粉中,盖好盖子,迅速鼓人大量空气。
(1)会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鼓人大量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
(3)爆炸的条件是:________
(4)如果你是面粉厂厂长,你如何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请给出可行建议(两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 氧化与燃烧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学反应 B. 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C. 化合反应的特征是两种物质反应而生成另一种物质 D.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答案】 D
【解析】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不是只有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如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如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C、化合反应的特征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而生成另一种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燃物一定是气体 B. 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就可以燃烧
C. 只要可燃物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就一定不能燃烧 D. 燃烧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 C
【解析】①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可燃物;如木材、天然气、石油等,状态可以是固、液气;(2)要与氧气充分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必需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等助燃性物质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学反应.
【解答】解:A、可燃物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如木炭、酒精、天然气.故错误;
B、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1)要有可燃物(2)要与氧气充分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必需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故错误;
C、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具备燃烧的条件,因此不能燃烧,故正确;
D、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等助燃性物质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 隔绝空气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清除可燃物 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 D
【解析】【解答】A、用嘴吹不但没有隔绝蜡烛与空气的接触,反而增大了蜡烛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这不是蜡烛熄灭的原因;B、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所以不能降低蜡烛的着火点;C、而嘴吹蜡烛未能移走蜡烛,所以这不是蜡烛熄灭的原因;D、嘴吹蜡烛时空气流通快了,带走了蜡烛周围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
应在熟知灭火原理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规范的合理的解释。
4.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可燃物一定是气体 B. 可燃物一定是液体
C. 可燃物一定是固体 D. 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才能燃烧
【答案】 D
【解析】【解答】可燃物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任意一种,故选项A、B、C不正确;燃烧与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必须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故选项D正确。
该题考查了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5.如图所示装置是研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与红磷尽量拉开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比较①和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 比较②和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 比较②和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D. 70℃热水只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
【答案】 A
【解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判断。
【解答】A.①和②的其他条件相同,不同的是①与氧气接触,②不能与氧气接触,因此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故A正确;
B.②和③与氧气接触的情形不同,且燃烧物的着火点不同,因此无法得到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故B错误;
C.探究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需要控制氧气接触相同和可燃物相同,而②和③中可燃物不同,故C错误;
D.70℃ 的热水不但能够提高温度,还能隔绝氧气,故D错误。
故选A。
6.灭火毯由纤维状隔热耐火材料制成。在起火初期,将灭火毯直接覆盖住火源,可在短时间内灭火。灭火毯灭火的原理主要是( )
A. 隔绝氧气 B. 缺乏可燃物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答案】 A
【解析】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温度,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起火初期,将灭火毯直接覆盖住火源,从而使可燃物与氧气脱离接触,因此可在短时间内灭火,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7.天气晴好的周末,小明一家来到户外野炊,对于以下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油锅着火盖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 B. 抽出木柴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 离开时浇水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 D. 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提高空气中氧气含量
【答案】 D
【解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而只要有一个因素不满足,那么就可以灭火。
【解答】A.油锅着火盖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抽出木柴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离开时浇水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不能提高氧气的含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如图所示实验能说明的是( )
A. 燃烧需要有可燃物 B.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 燃烧需要有助燃剂 D. 燃烧需要火焰与可燃物直接接触
【答案】 B
【解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火柴头和火柴梗都是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达到相同温度时前者燃烧起来而后者没有燃烧,这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
A. 甲:收集氧气并验满 B. 乙:检验土壤中存在有机物
C. 丙: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D. 丁: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答案】 D
【解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甲: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导气管口应该伸到集气瓶底部,故A错误;
B.乙:通过给土壤加热的方式无法判断是否存在有机物,故B错误;
C.丙: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气压变化不大,烧杯内的水几乎不能流入集气瓶内,无法完成氧气的测量,故C错误;
D.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比较,可以得到燃烧的条件之一为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和水里的白磷比较,可以得到燃烧的条件之一为与氧气接触,故D正确。
故选D。
10.科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下列关于燃烧、自燃、爆炸、灭火判断说法正确是( )
A. 任何发光、发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 B. 能发生缓慢氧化的物质,都能发生自燃
C. 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 所有物质着火后,都可用水来灭火
【答案】 C
【解析】根据对燃烧、自燃、爆炸和灭火的知识判断。
【解答】A.白炽灯通电后发光发热,但是不是燃烧,故A错误;
B.铁生锈就是缓慢氧气,但是不会自燃,故B错误;
C.夏季时自行车爆胎为物理变化,而炸弹爆炸为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电器着火、书本着火后,就不宜用水灭火,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1.图甲是清代的救火工具“水龙”。使用时,启动横木带动活塞向下压,水箱中的水从输水管中喷出,水柱可高达10米。用汽水瓶和吸管模拟“水龙”的工作原理,往瓶中吹气,瓶中的水就从吸管中喷出,如图乙。
(1)水能灭火的原理是 。
(2)往瓶中吹气,水能从吸管喷出的原因是 。
【答案】 (1)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2)增大瓶内气压,使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解析】(1)物质燃烧条件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助燃剂;可燃物;三者缺一不可,灭火可以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或同时控制几个条件。(2)当瓶内压强大于大气压时水会从管子被压出。
【解答】(1)用水灭火主要是水比热大,大量吸收物体的热量使物体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而熄灭;(2)往瓶中吹气瓶内压强大于大气压从而水被压出。
故答案为:(1)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2)增大瓶内气压,使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12.如图是用铜丝绕成的锥形螺旋罩,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方。随着铜丝罩的垂直下移,可观察到酒精灯火焰越来越小,最终完全熄灭。
(1)铜丝在空气中受热,表面会产生黑色的________(填化学式)。
(2)表面变黑的铜丝下移过程中遇到酒精蒸汽,又会变光亮的红色,这是因为黑色物质发生了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3)铜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将热量很快散失,使酒精蒸汽的温度低于________,从而使酒精灯火焰熄灭。
【答案】 (1)CuO(2)还原(3)着火点
【解析】(1)铜在加热的情况下可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2)氧化物在反应中变成单质是一种还原反应;(3)燃烧的条件有:一、是可燃物;二、有助燃剂;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烧时必须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其中一个条件不满足时燃烧不能继续。
【解答】(1)铜丝在空气中受热,表面会产生黑色的CuO;(2)表面变黑的铜丝下移过程中遇到酒精蒸汽,又会变光亮的红色,这是因为黑色物质发生了还原反应;(3)燃烧的条件有:一、是可燃物;二、有助燃剂;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烧时必须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其中一个条件不满足时燃烧不能继续。由于题中告诉我们热量很快散失所以可判断是由于酒精蒸汽的温度低于了着火点,从而使酒精灯火焰熄灭。
故答案为:(1)CuO;(2)还原;(3)着火点
13.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一个大烧杯中加入约 80℃的热水大半杯。在水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在两支空试管中分别放入白磷和红磷,试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
(3)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
【答案】 (1)提高温度和阻断氧气
(2)①试管内(①白磷)燃烧 ②白磷不燃烧 ③红磷不燃烧
(3)燃烧需要氧气和达到着火点
【解析】(1)根据探究燃烧条件实验中热水的作用分析解答;
(2)实验中,热水中的白磷②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因此不燃烧。试管中的白磷①,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空气接触,因此能够燃烧;试管中的红磷③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则不会燃烧。
(3)根据(2)中的分析解答。
【解答】(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高温度和阻断氧气。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①试管内(①白磷)燃烧, ②白磷不燃烧, ③红磷不燃烧。
(3)该实验的结论是:燃烧需要氧气和达到着火点。
14.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一小气球,然后将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伸入80℃的热水中;同时在烧杯底部放置白磷,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实验观察到只有Y形试管内的白磷燃烧,但很快就熄灭了,其熄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选填序号)。
①着火点升高 ②温度降低
③氧气耗尽 ④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管口的小气球可防止________(填写物质的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更环保;烧杯中80℃的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 (1)③
(2)P2O5;对药品进行加热和对水中白磷隔绝氧气
【解析】(1)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解答;
(2)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一旦排入空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热水的作用。
【解答】(1)实验观察到只有Y形试管内的白磷燃烧,但很快就熄灭了,说明白磷肯定为可燃物且温度已经达到着火点,那么其熄灭的原因可能是氧气耗尽,故选③。
(2)管口的小气球可防止P2O5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更环保;烧杯中80℃的热水的作用是对药品进行加热和对水中白磷隔绝氧气。
三、实验探究题
15.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乒乓球的碎片的着火点是 180℃,过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是 245℃)
(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 A 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 中棉球上的水 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2)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 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
(3)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上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 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 84%
【答案】 (1)有可燃物(2)滤纸;碎片(3)D
【解析】(1)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实验1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哪种物质着火点低,哪种物质先燃烧,据此分析解答。
(3)根据图像提取相关信息,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 A 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 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可燃物。
(2)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于滤纸碎片的着火点,因此实验二中先燃烧的物质是乒乓球碎片。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着火点低。
(3)A.根据图像可知,当氧气的体积分数在21%~16%之间时,蜡烛可以燃烧,因此蜡烛燃烧需要氧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当时间为零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蜡烛熄灭后,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6%,即还有氧气,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蜡烛熄灭后,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那么剩余的84%是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气体的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6.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
(2)【交流讨论】
①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②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
【答案】 (1)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减少污染(环保);擦干;氧气(或空气)
【解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根据给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1) 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2) 改进后的装置始终关密闭容器中可减少产物对空气的污染;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要使其燃烧,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加热,为防止试管炸裂,要先将试管擦干; 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氧气,插入大试管白磷燃烧,说明试管中有氧气;
故答案为:(1) 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减少污染(环保);擦干;氧气(或空气)。
17.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上述三个反应的相同点是 (多选,填序号);
A.都是化合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生成物都是固体 D.都需要点燃
E.都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
(2)在做甲、乙,丙三个实验时,事先都需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其中丙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做实验乙和丙时,红磷、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做实验甲时,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而在空气中只是发红并未燃烧。据此,说明可燃物能否燃烧或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有关。
【答案】 (1)A,B,D(2)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3)氧气浓度
【解析】(1)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2)丙中硫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直接排放在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加入水后,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气体生成硫酸;
(3)纯氧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得多,据此分析对燃烧的影响即可。
【解答】(1)铁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铁,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都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A符合题意;
三种物质都是与氧气发生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故B符合题意;
二氧化硫是气体,故C不合题意;
三着的燃烧都需要点燃,故D符合题意;
铁是金属元素,故E不合题意。
那么三个反应的共同点就是ABD。
(2)在做甲、丙两个实验时,事先都需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其中丙中装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
(3) 做实验乙和丙时,红磷、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做实验甲时,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而在空气中只是发红并未燃烧。据此,说明可燃物能否燃烧或燃烧的剧烈程度氧气浓度有关。
18.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240℃,P2O5能与水反应。)
①通入N2 ,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
②通入O2 ,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①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是因为可燃物燃烧需要 。
(2)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 湿棉花的作用是防止P2O5污染空气
B. 其他条件和过程都不变,用红磷代替白磷,也能得到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C. 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答案】 (1)氧气(助燃剂)(2)A,C
【解析】(1)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即可;
(2)根据对整个装置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1)实验过程①中,a处白磷和b处的白磷都与氮气接触,而没有与氧气接触,因此它们没有燃烧起来,即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助燃剂)。
(2)A.P2O5为很细的白色粉末,而湿棉花的作用是吸附P2O5,防止P2O5污染空气,故A正确;
B.其他条件和过程都不变,用红磷代替白磷,由于红磷的着火点远远高于热水的温度,因此红磷不可能燃烧,故B错误;
C.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它没有被加热,即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C正确。
故选AC。
四、解答题
19.如图所示,小敏将较粗的铜丝绕成圈,由上向下罩在燃烧的火焰上,发现虽然并没有隔绝空气,但是火焰明显变小,甚至熄灭。请你说明这个现象其中的道理。
【答案】 (1)铜是导热性良好的金属,传热快,火焰产生的热量迅速被铜吸收并传递;(2)当燃烧产生的热量被铜吸收而带走,火焰周围温度降低;(3)当蒸发的蜡油与氧气混合气的温度低于其燃点时,火焰便会变小,甚至熄灭。
【解析】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可燃物;如木材、天然气、石油等;(2)要有助燃物质,如氧气、氯酸钾等氧化剂;(3)要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解答】蜡烛的熄灭原因在回答过程中,要从燃烧的三个条件去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1)铜是导热性良好的金属,传热快,火焰产生的热量迅速被铜吸收并传递;(2)当燃烧产生的热量被铜吸收而带走,火焰周围温度降低;(3)当蒸发的蜡油与氧气混合气的温度低于其燃点时,火焰便会变小,甚至熄灭。
20.面粉是常见的食物,但是大量的面粉浮在空气中也会爆炸,产生危险。如图:拿一个在靠近底部打了一个小孔的八宝粥的空罐子,里面固定并点燃一枝生日蜡烛;另外在一个小塑料盒子里装人面粉;用一用呀管从外而涌人而粉中,盖好盖子,迅速鼓人大量空气。
(1)会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鼓人大量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
(3)爆炸的条件是:________
(4)如果你是面粉厂厂长,你如何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请给出可行建议(两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爆炸 (2)吹散面粉,使面粉充满罐子 (3)在密闭的空间内剧烈燃烧
(4)严禁烟火;开窗通风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装置的原理是:从吸管进入的空气将吹散面粉,使面粉充满整个罐子,遇到蜡烛的明火后引起剧烈燃烧,导致发生爆炸;
2、如果燃烧以极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累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3、根据爆炸的条件可防止爆炸的发生。
【解答】(1)根据实验装置可知,面粉是易燃物,此实验将使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瞬间累积大量的热,会引起爆炸;
(2)鼓入的大量空气正好对着面粉,所以作用是 吹散面粉,使面粉充满罐子 ;
(3)由分析可知爆炸的条件是:在密闭的空间内剧烈燃烧;
(4)爆炸需要遇明火和在密闭的空间内,从这两方面可以采取措施避免爆炸的发生:严禁烟火、开窗通风。
故答案为:(1)爆炸 (2)吹散面粉,使面粉充满罐子 (3)在密闭的空间内剧烈燃烧 (4)严禁烟火;开窗通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