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二氧化碳 课课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4 二氧化碳 课课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21 08:50:5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4 二氧化碳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供给呼吸 B. 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物 C. 不能与水反应 D.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干涸深井底部二氧化碳浓度较大,是因为( )
A. 井底放出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碳不与氧气反应 C. 石灰石受热分解 D.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3.证明空气中含有CO2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 )
A. 仔细闻空气,是否有二氧化碳气味
B. 通过吸管往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C. 用打气筒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压入空气,石灰水变浑浊
D. 燃着的木条放在空气中观察是否熄灭
4.“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当温度及压强达到一定值时,二氧化碳形成气态和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它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流体之一.下列关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其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B. 其分子间隔比普通二氧化碳要大
C. 其分子不再运动 D. 该物质为混合物
5.下列是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验满和性质检验的图示,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6.小金按如图方法做有关CO2的实验,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紫色石蕊试液会变蓝色 B. 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C. 气泡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水
7.如图所示,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将出现( )
A. 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溶液变红 B. 试管内液面不上升,烧杯中溶液不变色
C. 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D. 试管内液面不上升,烧杯中溶液变红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可以用下列哪些收集装置来收集( )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③④
9.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 2 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只打开止水夹,不移开玻璃片,会看不到实验现象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去掉烧杯中的 1 支蜡烛,不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10.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 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B. 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 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 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二、填空题
11.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
(1)实验室中,二氧化碳通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而不用浓盐酸,原因是________。
(2)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
12.小晨同学在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二氧化碳通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一般用 法收集。
(2)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13.科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图1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
(2)图2实验中,________(填化学式)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
(3)图3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填序号)。
A.试管内液体上升 B.试管内液体变红 C.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三、实验探究题
14.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⑧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较多量CO2时,发生装置的仪器组合是________(填序号)。
(3)若用图2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进气口应为________(填“m”或“n”)端。
15.某生对教材中“实验室制取CO2时,选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为原料,一般不选用稀硫酸。”这一句话产生了疑惑。于是提出了问题:实验室制取CO2在何种情况下可使用稀硫酸?

(1)一般不能使用石灰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
(2)安装如图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后,使一定浓度(适当)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在装置甲中与等质量的CaCO3粉末反应,装置乙、丙的作用是测量CO2的体积,装置乙中的液体应该具有________的性质。
(3)在相同条件下测得(2)中实验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实验结果:0-300s内,反应I比反应Ⅱ生成CO2的速率 ________(选填“快”或“慢”),但差距不大。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
16.我校科学兴趣小组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其方法是:将样品与盐酸反应, 测定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再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他们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请帮助他们完成设计方案:
方案一:称量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 (选填“增大”或“减小”)量。
方案二:称量吸收二氧化碳前后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容器质量的 (选填“增大”或“减小”)量。
方案三:选用图中 (填“甲”或“乙”)装置可测量产生的二氧化碳的 , 再根据此时二氧化碳的 , 可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图中水面上油层所起到的作用是 。
四、解答题
17.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 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40g鸡蛋壳,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鸡蛋壳中不含难溶性杂质且杂质均不与盐酸反应)。
实验次序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鸡蛋壳的质量/g 10 10 10 10
加入盐酸的质量/g 10 20 30 40
反应后溶液总质量/g 18.9 m 36.7 46.7
请计算:
(1)表格中m的数值为________。
(2)40g鸡蛋壳与足量的盐酸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气体质量为________g。
(3)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8.在制取CO2的实验中,小科发现质量相同而粗细不同的大理石与盐酸反应,CO2的产生速度细的比粗的快得多。经思考后,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每次实验均用1g大理石,20mL盐酸)
实验序号 温度(℃) 大理石颗粒 盐酸质量分数(%) 实验目的
1 20 粗 5 探究大理石和盐酸的反应速度与石灰石颗粒大小的关系
2 20 细 5
(1)为了比较反应速度,设计如图一所示装置,其中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
(2)两次实验中产生CO2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二所示,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对两次实验的曲线作出合理的解释。
(3)已知20℃该气压下CO2气体密度约1.98 g/L,求大理石中CaCO3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4 二氧化碳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供给呼吸 B. 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物 C. 不能与水反应 D.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 D
【解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二氧化碳不能能供给呼吸,故A错误;
B.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不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故B错误;
C.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C错误;
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D正确。
故选D。
2.干涸深井底部二氧化碳浓度较大,是因为( )
A. 井底放出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碳不与氧气反应 C. 石灰石受热分解 D.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 D
【解析】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解答】解:A、井底不可能产生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是正确的但不属题目的答案;
C、石灰石受热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但不是此题的答案;
D、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在干涸的井底难于扩散,越积越多所以浓度变大.
故选D
3.证明空气中含有CO2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 )
A. 仔细闻空气,是否有二氧化碳气味
B. 通过吸管往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C. 用打气筒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压入空气,石灰水变浑浊
D. 燃着的木条放在空气中观察是否熄灭
【答案】 C
【解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A.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无法通过闻气味的方式鉴别,故A错误;
B.通过习惯吹气,吹出的不是空气,而是人体内的气体,故B错误;
C.用打气筒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压入空气,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
D.燃着的木条放在空气中熄灭,原因可能是木条受到风吹热量散失太多,低于着火点,而不一定是二氧化碳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4.“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当温度及压强达到一定值时,二氧化碳形成气态和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它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流体之一.下列关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其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B. 其分子间隔比普通二氧化碳要大
C. 其分子不再运动 D. 该物质为混合物
【答案】 A
【解析】可以根据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超临界二氧化碳就是二氧化碳,所以它的化学性质同于二氧化碳,正确;
B、其分子间隔比普通二氧化碳要小,错误;
C、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分子也是在不断运动的,错误;
D、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流体,只含二氧化碳,不是混合物,错误;
故选A
5.下列是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验满和性质检验的图示,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使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择“固液常温型”,即长颈漏斗与锥形瓶的组合,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应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验满时,应该将正在燃烧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可以使其变成红色,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6.小金按如图方法做有关CO2的实验,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紫色石蕊试液会变蓝色
B. 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C. 气泡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水
【答案】 C
【解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结合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能够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色,故A错误;
B.是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故B错误;
C.气泡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但是溶解度不大,故D错误。
故选C。
7.如图所示,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将出现( )
A. 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溶液变红 B. 试管内液面不上升,烧杯中溶液不变色
C. 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D. 试管内液面不上升,烧杯中溶液变红
【答案】 A
【解析】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和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二氧化碳溶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由于试管内气压减小,因此烧杯内的水进入试管,从而使试管内液面升高,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可以用下列哪些收集装置来收集( )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③④
【答案】 D
【解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
【解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此不能使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可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③④正确。
故选D。
9.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 2 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只打开止水夹,不移开玻璃片,会看不到实验现象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去掉烧杯中的 1 支蜡烛,不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答案】 B
【解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分析;
(2)根据大气压强的原理分析;
(3)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4)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解答】A.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二氧化碳会先沉积在烧杯底部,然后慢慢上升,则低处的蜡烛先熄灭,故A错误;
B.如果不打开玻璃片,那么集气瓶内气压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强,二氧化碳不会从导管内流出,不能看到实验现象,故B正确;
C.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周围缺少氧气,故C错误;
D.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能够向下流动到烧杯内,使烧杯内的蜡烛熄灭,就足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支持燃烧,故D错误。
故选B。
10.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 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B. 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 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 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答案】 A
【解析】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二氧化碳和其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可能是因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太小,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太少,因此只有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的石灰水压入空气,直至出现白色沉淀,这才能说明空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故A正确,C、D错误;
不能用嘴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因为人呼出的气体包含二氧化碳气体,即使出现白色沉淀也不能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故B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1.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
(1)实验室中,二氧化碳通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而不用浓盐酸,原因是________。
(2)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
【答案】 (1)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导致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不纯。
(2)密度比空气大(出现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给分)
【解析】(1)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它会挥发出大量的HCl气体;
(2)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或是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实验室中,二氧化碳通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而不用浓盐酸,原因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导致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不纯。
(2)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
12.小晨同学在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二氧化碳通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一般用 法收集。
(2)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答案】 (1)向上排空气法(2)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2)根据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蜡烛熄灭的顺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应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2)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这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答案为:(1)向上排空气;(2)密度比空气的大。
13.科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图1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
(2)图2实验中,________(填化学式)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
(3)图3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填序号)。
A.试管内液体上升 B.试管内液体变红 C.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 (1)瓶内氧气被耗尽(2)H2CO3(3)A,C
【解析】(1)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随着氧气的含量越来越小,于是蜡烛逐渐熄灭了。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干花变成红色;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气压的变化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解答】(1)图1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被耗尽;
(2)图2实验中,H2CO3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
(3)取下橡皮塞后,试管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从而使试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槽里的水进入试管,使试管内液体上生,故A正确;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C正确;
分析发现,试管内的液体不会变红,故B错误。
故选AC。
三、实验探究题
14.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⑧________。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较多量CO2时,发生装置的仪器组合是________(填序号)。
(3)若用图2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进气口应为________(填“m”或“n”)端。
【答案】 (1)长颈漏斗(2)⑦②⑧(3)m
【解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所用仪器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分析。
【解答】(1) 仪器⑧为长颈漏斗;
(2)制取二氧人缅,发生装置应选择固液常温型装置,因所给导管中连接为双孔橡皮塞,所以除选用锥形瓶作发生仪器外,还要选择双孔橡皮塞的导管和长颈漏斗,即所用仪器为 ⑦②⑧ ;
(3) 若用图2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因二氧化碳比空气大,所以应m长导管为进气口;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2)⑦②⑧;(3)m。
15.某生对教材中“实验室制取CO2时,选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为原料,一般不选用稀硫酸。”这一句话产生了疑惑。于是提出了问题:实验室制取CO2在何种情况下可使用稀硫酸?

(1)一般不能使用石灰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
(2)安装如图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后,使一定浓度(适当)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在装置甲中与等质量的CaCO3粉末反应,装置乙、丙的作用是测量CO2的体积,装置乙中的液体应该具有________的性质。
(3)在相同条件下测得(2)中实验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实验结果:0-300s内,反应I比反应Ⅱ生成CO2的速率 ________(选填“快”或“慢”),但差距不大。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
【答案】 (1)反应产生的硫酸钙是微溶物质,它会包裹在石灰石表面,使酸液不能与石灰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2)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且不溶解二氧化碳(3)快
(4)实验室没有稀盐酸时可用稀硫酸和碳酸钙粉末反应来替代制取二氧化碳。
【解析】(1)根据反应产物的可溶性以及对反应物的影响分析解答;
(2)装置乙中装满液体,生成的气体对水施加压强,于是液体从导管流入量筒。当液体停止流动时,进入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就是生成气体的体积。据此可知,用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应该与液体不反应,且气体的溶解性很小。
(3)根据丁图,比较300s时生成气体的体积大小即可;
(4)如果使用碳酸钙粉末与稀硫酸反应,那么生成硫酸钙对反应的影响就会变小,则可以替代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解答】(1)一般不能使用石灰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反应产生的硫酸钙是微溶物质,它会包裹在石灰石表面,使酸液不能与石灰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
(2)稀硫酸分别在装置甲中与等质量的CaCO3粉末反应,装置乙、丙的作用是测量CO2的体积,装置乙中的液体应该具有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且不溶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3)根据图丁可知,当300s时,反应I产生的气体体积大于反应II的气体体积,则反应I比反应Ⅱ生成CO2的速率快,但差距不大。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实验室没有稀盐酸时可用稀硫酸和碳酸钙粉末反应来替代制取二氧化碳。
16.我校科学兴趣小组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其方法是:将样品与盐酸反应, 测定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再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他们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请帮助他们完成设计方案:
方案一:称量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 (选填“增大”或“减小”)量。
方案二:称量吸收二氧化碳前后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容器质量的 (选填“增大”或“减小”)量。
方案三:选用图中 (填“甲”或“乙”)装置可测量产生的二氧化碳的 , 再根据此时二氧化碳的 , 可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图中水面上油层所起到的作用是 。
【答案】 减小;增大;甲;体积;密度;使水与二氧化碳分离,阻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解析】方案一:反应后,只有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会造成总质量减小,因此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差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方案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反应前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的增大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方案三:在甲图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从短管进入瓶内,使瓶内气压增大,于是水会通过长管流入量筒。当水静止下来时,量筒内水的体积就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再根据m=ρV可计算出气体的质量。二氧化碳溶于水,在水面上方注入一层油,可以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方案一:称量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减小量。
方案二:称量吸收二氧化碳前后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容器质量的增大量。
方案三:选用图中甲装置可测量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再根据此时二氧化碳的密度,可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图中水面上油层所起到的作用是:使水与二氧化碳分离,阻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四、解答题
17.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 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40g鸡蛋壳,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鸡蛋壳中不含难溶性杂质且杂质均不与盐酸反应)。
实验次序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鸡蛋壳的质量/g 10 10 10 10
加入盐酸的质量/g 10 20 30 40
反应后溶液总质量/g 18.9 m 36.7 46.7
请计算:
(1)表格中m的数值为________。
(2)40g鸡蛋壳与足量的盐酸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气体质量为________g。
(3)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1)27.8(2)13.2
(3)设10克蛋壳中碳酸钙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3.3g
100:44=x:3.3g
x=7.5g
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 7.5g/10g=75%。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确定出10克盐酸全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及10克蛋壳中碳酸钙全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再由二氧化碳质量计算反应后溶液总质量或碳酸钙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由实验一可知,加入10克盐酸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10g+10g-18.9g=1.1g;实验三中加入30克盐酸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10g+30g-36.7g=3.3g,则实验二中加入20克盐酸产生二氧化碳为2.2克,m=10g+20g-2.2g=27.8g;
(2) 10克鸡蛋壳全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10+40-46.7=3.3g,则40g鸡蛋壳与足量的盐酸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气体质量为 13.2克;
(3)设10克蛋壳中碳酸钙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3.3g
100:44=x:3.3g
x=7.5g
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 7.5g/10g=75%。
故答案为:(1)27.8;(2)13.2;(3)3.75%。
18.在制取CO2的实验中,小科发现质量相同而粗细不同的大理石与盐酸反应,CO2的产生速度细的比粗的快得多。经思考后,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每次实验均用1g大理石,20mL盐酸)
实验序号 温度(℃) 大理石颗粒 盐酸质量分数(%) 实验目的
1 20 粗 5 探究大理石和盐酸的反应速度与石灰石颗粒大小的关系
2 20 细 5
(1)为了比较反应速度,设计如图一所示装置,其中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
(2)两次实验中产生CO2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二所示,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对两次实验的曲线作出合理的解释。
(3)已知20℃该气压下CO2气体密度约1.98 g/L,求大理石中CaCO3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测CO2的体积
(2)反应物接触面积较大,反应速率较快,相比之下,反应需要时间短
(3)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m=ρV=1.98g/L×0.2L=0.396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396g;

解得;x=0.9g;
那么难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为:。
【解析】(1)实验前,B中装满水。当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B中时,对里面的水产生压强,水沿着导管进入量筒,当水不流动时,量筒内水的体积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颗粒越小,接触面积越大,同时参加反应的物质越多,即反应速度越快,据此分析解得;
(3)首先根据m=ρV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利用比例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最后与大理石的质量作比得到它的含量。
【解答】(1)了比较反应速度,设计如图一所示装置,其中量筒的作用是:测CO2的体积;
(2)对两次实验的曲线的解释:反应物接触面积较大,反应速率较快,相比之下,反应需要时间短。
(3)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m=ρV=1.98g/L×0.2L=0.396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396g;

解得;x=0.9g;
那么难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