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5 生物的呼吸与呼吸作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模型或符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中条形磁铁的左端代表S极,右端代表N极
B.图②模拟人体呼气的过程,此时胸腔的容积减小
C.图③表示只要不接触高压带电体就不会引起触电
D.图④中占空气体积1%的其他成分全都是稀有气体
2.如图所示为模拟人体呼吸的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图示相符合的是( )
A.图甲演示吸气,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B.图乙演示吸气,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C.图甲演示呼气,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D.图乙演示呼气,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3.2020 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成功登顶珠峰。登山时,供给呼吸的贮气瓶中气体主要是( )
A. 氢气 B. 氧气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4.小科将数棵新鲜菠菜装入黑塑料袋密封,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按图所示,松开塑料袋口,插入一根导管,让塑料袋中的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该实验( )
A.证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B.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C.新鲜菠菜用开水烫5分钟后实验现象更明显
D.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目的是消耗原有的有机物
5.如图曲线图表示一个人在静坐和长跑两种状态下的呼吸状况。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处于长跑状态
B.曲线A表示的呼吸频率比曲线B高
C.曲线B处于静坐状态
D.曲线A表示每次呼出与吸入时的气体量比曲线B小
6.乐乐在运动时,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气体交换(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肺泡内气体成分的变化是( )
A. 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B. 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C. 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 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7.呼吸运动是人体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呼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B. 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扩大
C. 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中二氧化碳多于氧气
D. 空气从外界进入肺的路线: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
8.人体在呼吸运动中吸气时,有关膈肌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B. 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C. 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D. 膈肌收缩,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9.如图所示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cd段表示吸气过程
B. Oab段表示呼气过程
C. 在a点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D. 在a点时的肺内气压大于c点时的肺内气压
10.溺水阻碍了呼吸作用的哪个环节( )
A.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 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11.如表为某人平静呼吸时,吸入气(吸入的气体)、呼出气(呼出的气体)、肺泡气(肺泡内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氮气三种成分的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氧气 二氧化碳 氮气
吸入气 21% 0.04% 78%
呼出气 16% 4.0% 78%
肺泡气 14% 5.5% 78%
A. 导致肺泡气与吸入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差异的原因是肺毛细血管中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内
B. 该人平静呼吸时,一次吸入的气体不会全部进入肺泡,其中有部分留在了气管和支气管中
C. 若该人深呼吸一次,则吸入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将低于0.04%
D. 肺泡气是吸入气与呼出气的混合气体,因此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最高
12.如图表示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其中表示在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的部分是( )
A. OA段 B. AB段 C. BC段 D. CD段
二、填空题
13.经过三年的“蓝天保卫战”柯桥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不断提高,市民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刷见“柯桥蓝”,感受到环境的美丽,空气的清新。
(1)空气质量指数(AQI)是定量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在PM2.5、CO2、SO2、O3几种物质中,不属于评价空气质量的物质是________;
(2)如图是某市民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的曲线。表示吸气过程的是曲线________段,此过程中膈肌和肋间外肌________ (选填“收缩”或“舒张”)。
14.向盛有相同浓度和体积石灰水的甲、乙两只试管分别放入已浸水及消毒的蚕豆种子20粒、已煮熟及消毒的蚕豆种子20粒(如图所示)。几天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试管 (选填“甲”或“乙”)。对乙试管中使用已煮熟的蚕豆种子的目的是 。为保证实验时无 干扰,需要对所用的蚕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15.如图甲所示为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胸廓与膈肌状态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①表示 (选填“吸气”或“呼气”)状态,此时膈肌处于 (选填“舒张”或“收缩”)状态。
(2)图乙中A表示 (填写气体名称),其通过 作用,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内。
三、实验探究题
16.BTB溶液是一种二氧化碳指示剂,相对于澄清石灰水能测出更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往BTB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颜色从蓝色变为黄色。小明想利用BTB溶液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把数颗新鲜波菜装入黑色不透光塑料袋中,用绳子扎紧袋口,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
步骤二:挤压塑料袋,将袋中的气体通入BTB溶液中,如A组所示,观察溶液变化。
步骤三:再取等量新鲜波菜用开水烫2-3分钟,重复上述步骤一、二,如B组,观察实验现象。
(1)实验中设置B组作为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
(2)若要得到”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结论。则实验中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若将该不透光的装置放在阳光下重复实验,小明发现实验现象更明显,原因可能是________.
17.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实验前,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连好的依据是:________。
(2)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3)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________移动(填“左”或者“右”)。
(4)小科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对此,你赞同他的看法吗 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
18.某兴趣小组选用小麦种子开展了有关呼吸作用的系列探究活动。
请结合所学科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在相同条件下完成图 1 实验,请分析该实验中如何判断呼吸作用是否进行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拔掉甲、乙两瓶的塞子,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中烛焰无明显变化、乙中烛焰熄灭。此现象可以得出有关呼吸作用的结论是________。
(3)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小麦种子培育成幼苗,将小麦幼苗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一昼夜,测得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量如图2(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据图可知小麦幼苗接受光照的时间段是________(用折线上字母表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5 生物的呼吸与呼吸作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模型或符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中条形磁铁的左端代表S极,右端代表N极
B.图②模拟人体呼气的过程,此时胸腔的容积减小
C.图③表示只要不接触高压带电体就不会引起触电
D.图④中占空气体积1%的其他成分全都是稀有气体
【答案】 B
【解析】(1)磁感线密的地方磁场强,疏的地方磁场弱。
(2)根据吸气和呼气的特征解答。
(3)根据安全用电原则解答。
(4)从空气中气体体积解答。
【解答】A、因为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所以按图①所示的磁感线方向,条形磁铁的左端代表N极,右端代表S极,A不符合题意;
B、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因此图②模拟人体呼气的过程,此时胸腔的容积减小,B符合题意;
C、有高压带电体存在时,不仅要不接触高压带电体,同时不能靠近高压带电体,否则就会引起触电事故,C不符合题意;
D、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如图所示为模拟人体呼吸的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图示相符合的是( )
A.图甲演示吸气,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B.图乙演示吸气,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C.图甲演示呼气,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D.图乙演示呼气,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答案】 B
【解析】该实验装置中,玻璃罩模拟胸廓,玻璃管模拟气管,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
【解答】膈是将胸腔和腹腔分隔开的结构,当人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上下径增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便吸入,因此乙图模拟吸气,橡皮膜向下拉,导致玻璃罩内的气压减小,外界气压进入玻璃罩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2020 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员成功登顶珠峰。登山时,供给呼吸的贮气瓶中气体主要是( )
A. 氢气 B. 氧气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答案】 B
【解析】根据氧气的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人类呼吸时,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即氧气供给人类呼吸,十分重要,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小科将数棵新鲜菠菜装入黑塑料袋密封,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按图所示,松开塑料袋口,插入一根导管,让塑料袋中的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该实验( )
A.证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B.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C.新鲜菠菜用开水烫5分钟后实验现象更明显
D.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目的是消耗原有的有机物
【答案】 B
【解析】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供生物进行生理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气,植物在晚上能够消耗有机物。
【解答】A、该实验并不能证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A不符合题意;
B、植物呼吸作用能够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变浑浊,因此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B符合题意;
C、新鲜菠菜用开水烫5分钟,容易破坏细胞内部结构,导致植物难以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该方法不能使实验现象更明显,C不符合题意;
D、植物白天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在晚上没有光照时会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目的是为了使植物更好地进行呼吸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如图曲线图表示一个人在静坐和长跑两种状态下的呼吸状况。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处于长跑状态
B.曲线A表示的呼吸频率比曲线B高
C.曲线B处于静坐状态
D.曲线A表示每次呼出与吸入时的气体量比曲线B小
【答案】 D
【解析】人体在进行体育锻炼或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增多;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运动需要大量的氧气,而人体中血红蛋白运输的氧气不能够提供足够多的氧气,所以人要加快呼吸而为有机物的分解提供氧气,因此运动会导致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的增加。
【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A曲线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A不符合题意;
B、曲线A表示的呼吸频率比曲线B低,B不符合题意;
C、曲线B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因此表示剧烈的运动时的呼吸状况,C不符合题意;D、曲线A呼吸效率低,呼吸深度较低,因此每次呼出与吸入时的气体量比曲线B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乐乐在运动时,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气体交换(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肺泡内气体成分的变化是( )
A. 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B. 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C. 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 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答案】 C
【解析】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解答】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那么图示分析肺泡内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氧气含量降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呼吸运动是人体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呼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B. 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扩大
C. 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中二氧化碳多于氧气
D. 空气从外界进入肺的路线: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
【答案】 D
【解析】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根据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解答即可。
【解答】A、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因此呼气时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A不符合题意;
B、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顶部上升,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B不符合题意;
C、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吸入的多,呼出的氧气比吸入的少,因此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氧气少,C不符合题意;
D、人体内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人体在呼吸运动中吸气时,有关膈肌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B. 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C. 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D. 膈肌收缩,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答案】 A
【解析】人体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直径变小,胸廓的容积变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肺内的气体被呼出体外,吸气时正好相反。
【解答】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体,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变大,这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这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如图所示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cd段表示吸气过程 B. Oab段表示呼气过程
C. 在a点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D. 在a点时的肺内气压大于c点时的肺内气压
【答案】 C
【解析】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顶回升,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解答】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在图a点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溺水阻碍了呼吸作用的哪个环节( )
A.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 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答案】 A
【解析】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①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间气体交换,据此解答。
【解答】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四个环节.人体呼吸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溺水阻断了呼吸全过程中的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环节,导致了人体不能与外界气体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因而会影响肺的通气,进而影响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造成人体缺氧,严重的会危及生命,A符合题意。
故选:A
11.如表为某人平静呼吸时,吸入气(吸入的气体)、呼出气(呼出的气体)、肺泡气(肺泡内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氮气三种成分的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氧气 二氧化碳 氮气
吸入气 21% 0.04% 78%
呼出气 16% 4.0% 78%
肺泡气 14% 5.5% 78%
A. 导致肺泡气与吸入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差异的原因是肺毛细血管中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内
B. 该人平静呼吸时,一次吸入的气体不会全部进入肺泡,其中有部分留在了气管和支气管中
C. 若该人深呼吸一次,则吸入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将低于0.04%
D. 肺泡气是吸入气与呼出气的混合气体,因此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最高
【答案】 B
【解析】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解答】A、肺泡气体与吸入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差异是因为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中,A错误;
B、呼吸时,呼吸道都会残留部分吸入的空气,B正确;
C、深呼吸时,吸入的气体仍然为空气,所以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依然是0.04%,C错误;
D、肺泡气是呼及气与呼吸气的混合气体,其氮气体积分数最高78%,而不是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B
12.如图表示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其中表示在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的部分是( )
A. OA段 B. AB段 C. BC段 D. CD段
【答案】 B
【解析】图示中,纵坐标表示某种气体的含量,横坐标表示表示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曲线表示随血液的流动某种气体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动脉血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进行生理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使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解答】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图中氧气在AB段增多,二氧化碳在AB段减少.所以表示在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的部位是AB段,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3.经过三年的“蓝天保卫战”柯桥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不断提高,市民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刷见“柯桥蓝”,感受到环境的美丽,空气的清新。
(1)空气质量指数(AQI)是定量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的重要指标,在PM2.5、CO2、SO2、O3几种物质中,不属于评价空气质量的物质是________;
(2)如图是某市民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的曲线。表示吸气过程的是曲线________段,此过程中膈肌和肋间外肌________ (选填“收缩”或“舒张”)。
【答案】 (1)CO2 (2)AB;收缩
【解析】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解答】(1) PM2.5、SO2、O3都属于空气污染物,CO2不是污染性气体,所以不属于评价空气质量的物质;
(2)吸气过程中,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即AB段属于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会收缩,增大胸腔的体积;
故答案为:(1) CO2;(2)AB;收缩。
14.向盛有相同浓度和体积石灰水的甲、乙两只试管分别放入已浸水及消毒的蚕豆种子20粒、已煮熟及消毒的蚕豆种子20粒(如图所示)。几天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试管 (选填“甲”或“乙”)。对乙试管中使用已煮熟的蚕豆种子的目的是 。为保证实验时无 干扰,需要对所用的蚕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答案】 甲;对照;微生物呼吸作用;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解析】(1)对照实验中需要控制研究的因素不同而使其他因素都相同。
(2)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解答】实验为探究植物种子呼吸作用的产物,应控制一组有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另一组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并使其他条件都相同。由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已经浸水及消毒的蚕豆种子可知,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已经煮熟以及消毒的蚕豆种子,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其他条件与A相同,A、B形成对照。由于甲试管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而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变浑浊,因此几天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试管甲。对乙试管中使用已煮熟的蚕豆种子的目的是对照。为保证实验时无微生物呼吸作用干扰,需要对所用的蚕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甲;对照;微生物呼吸作用;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15.如图甲所示为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胸廓与膈肌状态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①表示 (选填“吸气”或“呼气”)状态,此时膈肌处于 (选填“舒张”或“收缩”)状态。
(2)图乙中A表示 (填写气体名称),其通过 作用,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内。
【答案】 (1)吸气;收缩 (2)二氧化碳;扩散
【解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解答】(1)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2)图乙中A表示二氧化碳,其通过扩散作用,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内。
故答案为:(1)吸气;收缩(2)二氧化碳;扩散
三、实验探究题
16.BTB溶液是一种二氧化碳指示剂,相对于澄清石灰水能测出更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往BTB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颜色从蓝色变为黄色。小明想利用BTB溶液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把数颗新鲜波菜装入黑色不透光塑料袋中,用绳子扎紧袋口,在暗处放置一个晚上。
步骤二:挤压塑料袋,将袋中的气体通入BTB溶液中,如A组所示,观察溶液变化。
步骤三:再取等量新鲜波菜用开水烫2-3分钟,重复上述步骤一、二,如B组,观察实验现象。
(1)实验中设置B组作为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
(2)若要得到”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结论。则实验中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若将该不透光的装置放在阳光下重复实验,小明发现实验现象更明显,原因可能是________.
【答案】 (1)证明二氧化碳是活的菠菜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
(2)A试管溶液变黄色,B试管溶液不变色
(3)温度影响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解析】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 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作水生生物的呼吸试剂, 生物在含有这种试剂的水中短时间生活没有影响, 加入BTB溶液的水一般呈现蓝色。如果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变为酸性时,水就会由蓝色变为黄绿色。
【解答】(1)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A组为数颗新鲜波菜 , B组为煮熟波菜, 对照组的目的是 证明二氧化碳是活的菠菜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 。
(2) 呼出的气体能使BTB溶液变成黄色,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A试管溶液变黄色,B试管溶液不变色 ,说明A试管有二氧化碳, 得到”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
(3) 该不透光的装置放在阳光下重复实验 ,改变了影响因素温度, 说明温度影响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
17.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实验前,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连好的依据是:________。
(2)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3)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________移动(填“左”或者“右”)。
(4)小科用天平分别称出甲、乙整个装置的质量,若前后质量有变化即可证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对此,你赞同他的看法吗 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
【答案】 (1)用手握住或利用热毛巾对该仪器装置微热,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
(2)对照作用 (3)右
(4)我不赞同他的看法,理由是:两个装置都是封闭的,总质量不合发生改变
【解析】(1)如果用双手握住试管,那么试管内气体受热后气压增大,红色液滴会向外移动,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甲装置中装有萌发的种子会进行呼吸作用,乙中煮熟的种子不会进行呼吸作用,二者对照,通过红色液滴是否移动,观察呼吸作用是否在进行;
(3)图甲中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因此使瓶内的气减少,试管内压强减少,红色水滴向右移动。
(4)不论是甲装置,还是乙装置,它们的装置密闭,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因此不能通过质量的变化明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
【解答】(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实验前,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连好的依据是:用手握住或利用热毛巾对该仪器装置微热,观察红色水滴能否移动。
(2)设置乙装置的作用是:对照作用;
(3)静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内红色水滴会向右移动;
(4)我不赞同他的看法,理由是:两个装置都是封闭的,总质量不合发生改变。
18.某兴趣小组选用小麦种子开展了有关呼吸作用的系列探究活动。
请结合所学科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在相同条件下完成图 1 实验,请分析该实验中如何判断呼吸作用是否进行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拔掉甲、乙两瓶的塞子,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中烛焰无明显变化、乙中烛焰熄灭。此现象可以得出有关呼吸作用的结论是________。
(3)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小麦种子培育成幼苗,将小麦幼苗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一昼夜,测得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的相对含量如图2(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据图可知小麦幼苗接受光照的时间段是________(用折线上字母表示)。
【答案】 (1)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 (2)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3)BF 或 BDF 或 BCDEF
【解析】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解答】(1)呼吸作用植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在瓶内增多导致温度升高,因此在相同条件下完成图1实验,请分析该实验中如何判断呼吸作用是否进行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
(2)没有煮熟的种子能够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铵,而煮熟的种子不需要进行呼吸作用,不消耗氧气,不产生二氧化碳,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因此在乙瓶装置中烛焰熄灭,此现象可以得出有关呼吸作用的结论是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3)随着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逐渐减少,即二氧化碳释放量下降,而之后光照强度过强,气孔部分关闭,CO2供应不足,导致植物吸收的CO2量减少,小麦幼苗接受光照的时间段是BCDEF。
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2)呼吸作用消耗氧气(3)BF 或 BDF 或 BCDEF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