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光合作用 课课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6 光合作用 课课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21 08:56: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6 光合作用
一、单选题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A.液泡 B.细胞核 C.叶绿体 D.细胞膜
2.海洋中有一种能把自己“吃成植物”的神奇动物,名叫绿叶海天牛,绿叶海天牛幼体通过吃一种藻类,将藻类中的叶绿体完整地保存在身体内。这样,它就能依靠体内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则绿叶海天牛( )
A.体细胞一定有细胞壁
B.所需的部分有机物由自身制造
C.不需要进行呼吸作用
D.不需要吸收外界氧气
3.市面上有一款气培箱(如图),它不需要土壤就可以让植物茁壮成长。该箱体由透明玻璃制成,其顶部有3排LED灯,5个小凹槽能同时种植植株,植株根部“悬于”玻璃箱中,不与营养水接触。其原理是利用内部马达的震动,将带有营养成分的水雾化,从而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下列有关气培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透明的玻璃箱体,有利于根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B.顶部的LED灯能弥补光照不足,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C.根“悬于”箱中,没有与营养水接触,防止植物烂根
D.同时能种植5株小植株,体现了合理密植的科学思想
4.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光照24h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 )
A.需要叶绿体
B.需要二氧化碳
C.需要光照
D.放出氧气
5.如图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光照强度是影响该植物呼吸作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B. a-c段,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一直在增加
C. b-c段,因植物光合作用减弱,体内有机物的含量一直在减少
D. c点以后,植物吸入CO2 , 放出O2
6.乐乐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a组中产生的气泡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B. 上述实验表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 a组和b组对照,可以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D. b组和c组对照,可以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
7.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二氧化碳和[④]水
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淀粉和[②]氧气
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8.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有 关实验设计和分析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甲装置中叶片的遮光和未遮光处理形成对照
B.乙装置中试管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丙装置中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会逐渐变浑浊
D.丁装置中的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9.小明在光照条件下,取一个大烧杯,其中装入大半杯清水,在烧杯底部放一些新鲜水草,并通入一定量的A气体。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水草,然后将一只盛满水的小试管倒置于漏斗上,如图所示。经过较长时间后,试管里收集到少许B气体。对此实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A是O2 ,B是CO2 B. A是CO2 ,B是O2
C. A是N2 ,B是O2 D. A是N2 ,B是CO2
10.生物小组将放置在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处理,图中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CO2。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下列对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
A. 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 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C. 叶片B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 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
11.如图所示,图甲、乙为种子呼吸作用及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图,图丙的曲线表示种子呼吸作用(实线)及植物光合作用(虚线)强度变化过程。如图甲和乙,由漏斗向装种子的瓶内加入少量水后(图中a点),图丙的曲线发生了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种子吸水萌发,呼吸作用加强,所以图丙中曲线ab上升
B. 图甲装置中种子萌发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图乙装置,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
C. 曲线bd不变化,是因为种子不再进行呼吸作用和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导致的
D. 当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二氧化碳含量的提高而增强
二、填空题
12.图甲中A、B、C表示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是安装在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图丙表示一段时间内植物叶片氧气释放的相对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温室大棚中安装图乙所示仪器,可使绿色植物的[ ] (填写图甲中的字母和生理活动名称,下同)增强;绿色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 和[ ] 。
(2)如图丙所示,当光照强度处于D点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13.如图是植物马铃薯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按要求填写:
(1)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马铃薯的________作用。
(2)由图可知,d物质在马铃薯的茎中是由________运输的。
(3)马铃薯叶片表皮上分布有气孔,它的开闭是由两个半月形的________控制的。可以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并能被植物利用的气体有________。
(4)马铃薯栽种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建议施用________(填“农家肥”或“化肥”),以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________(填“无机盐”或“有机物”),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可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14.如图为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O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点和E点处,植株处于何种生理活动状态 ;
(2)该植株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 段,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点。
三、实验探究题
15.选取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已知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将此装置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
(2)选择图1中乙叶片和________叶片可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3)图2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________。
(4)清洗后,分别向四片叶子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 。
A.甲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 B.甲叶覆盖铝箔的部分 C.乙叶
D.丙叶的绿色部分 E.丙叶的白斑部分 F.丁叶
16.小安实验探究小球藻相关生理活动的情况:选取两份等量、生长状况相同的小球藻于密闭的锥形瓶内,编号为A和B,如图甲。将O2和CO2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A、B瓶内,采集瓶内O2和CO2浓度的数据。(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1)写出小球藻叶肉细胞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2)若测定A、B瓶内氧气的浓度变化,24h后,A瓶氧气浓度上升,B瓶氧气浓度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A瓶中,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________B瓶中氧气增加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将上述A瓶放在室外一昼夜,测得瓶内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小安认为小球藻在一天中无法积累有机物,其依据是________。
17.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为了观察到现象1,需要用酒精溶解金鱼藻中的________,防止其影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由于酒精是易燃物,给金鱼藻脱色需要________(选填“直接加热”或“水浴加热”);
(3)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但是现象2未出现预期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小金试图改进实验设计以收集并检验气泡的成分,请你根据下列提供的用品和仪器写出改进后的实验设计方案________(可选用的用品和仪器有:健康的金鱼藻若干、清水、烧杯、漏斗、小试管、木条、火柴)。
四、综合说理题
18.气孔是绿色植物与外界环境气体交换和水分进出的主要通道和调节结构。兴趣小组实验时发现在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气孔是张开,而在黑喑条件下气孔是关闭。兴趣小组收集到以下资料:
资料一: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一般的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保卫细胞的细胞液和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之间有机物(如葡萄糖)浓度不同时,水会从低浓度细胞流向高浓度细胞。
资料二:由于植物休内有机物和水分的运输,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资料三:保卫细胞吸水体积膨胀,气孔是张开;保卫细胞失水体积收缩,气孔是关用。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光照条件下气孔是张开,而在黑暗条件下气孔是关闭这现象作出解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6 光合作用
一、单选题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A.液泡 B.细胞核 C.叶绿体 D.细胞膜
【答案】 C
【解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故答案为:C
2.海洋中有一种能把自己“吃成植物”的神奇动物,名叫绿叶海天牛,绿叶海天牛幼体通过吃一种藻类,将藻类中的叶绿体完整地保存在身体内。这样,它就能依靠体内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则绿叶海天牛( )
A.体细胞一定有细胞壁
B.所需的部分有机物由自身制造
C.不需要进行呼吸作用
D.不需要吸收外界氧气
【答案】 B
【解析】正确地区分自养和异养,以及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自养生物:能够自己制造有机养料的生物,如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还有一些营光能合成作用的细菌。
异养生物:不能够自己制造有机养料,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养料生活的生物。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中都有线粒体.动物细胞比植物细胞少了细胞壁(这是动植物细胞的根本区别)、大液泡和叶绿体.
【解答】A.海天牛属于动物,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A错误。
B.海天牛能够通过进食藻类补充营养,属于异养;而其体内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补充营养,属于自养,B正确。
C.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C错误。
D.生物呼吸作用都需要吸收氧气,D错误。
故选B。
3.市面上有一款气培箱(如图),它不需要土壤就可以让植物茁壮成长。该箱体由透明玻璃制成,其顶部有3排LED灯,5个小凹槽能同时种植植株,植株根部“悬于”玻璃箱中,不与营养水接触。其原理是利用内部马达的震动,将带有营养成分的水雾化,从而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下列有关气培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透明的玻璃箱体,有利于根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B.顶部的LED灯能弥补光照不足,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C.根“悬于”箱中,没有与营养水接触,防止植物烂根
D.同时能种植5株小植株,体现了合理密植的科学思想
【答案】 A
【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解答】A、该植物的根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A符合题意;
B、植物需要光合作用,因此顶部的LED灯能弥补光照不足,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根需要空气,若将根全部浸入水中,根将处于没有空气的状态,根就会成为烂根,因此根“悬于”箱中,没有与营养水接触,防止植物烂根,C不符合题意;
D、同时能种植5株小植株,提高光合作用,体现了合理密植的科学思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光照24h后,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 )
A.需要叶绿体
B.需要二氧化碳
C.需要光照
D.放出氧气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何为光合作用的产物。
【解答】实验中的叶片,一部分叶片处于曝光状态,另一部分用锡箔遮光,能够形成对照,光是实验唯一的变量,见光的部分遇到碘液会变蓝,说明该叶片部分存在淀粉,遮光的部分没有变蓝说明该叶片部分未制造淀粉,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见光的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见光的绿叶不能制造淀粉,因此该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如图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光照强度是影响该植物呼吸作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B. a-c段,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一直在增加
C. b-c段,因植物光合作用减弱,体内有机物的含量一直在减少
D. c点以后,植物吸入CO2 , 放出O2
【答案】 B
【解析】细胞内的有机物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逐步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所有活细胞的共同特征。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A、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变化的主要因素;故A错误;
B、由图可知,a-c段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即有机物的含量在积累;故B正确;
C、b-c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减弱,但依然是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的,所以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依然是在增加;故C错误;
D、c点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植物要吸收O2 , 释放CO2;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乐乐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a组中产生的气泡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B. 上述实验表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 a组和b组对照,可以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D. b组和c组对照,可以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
【答案】 C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是阳光、水、叶绿体、二氧化碳。
【解答】A、a组中产生的气泡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气体是氧气,A不符合题意;
B、上述实验表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不符合题意;
C、a组和b组对照,b组遮光,a组光照,光照组有气泡产生,说明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b组遮光无气泡,说明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可以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C符合题意;
D、b组和c组不能作对照,有两个变量,光照和叶绿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二氧化碳和[④]水
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淀粉和[②]氧气
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答案】 B
【解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因此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通过气孔从空气中进入叶片的。
【解答】A、图中[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A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水和④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淀粉和[②]氧气,C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下列有 关实验设计和分析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甲装置中叶片的遮光和未遮光处理形成对照
B.乙装置中试管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丙装置中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会逐渐变浑浊
D.丁装置中的现象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答案】 D
【解析】(1)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光照是变量。
(2)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
【解答】A、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如此可起到对照作用.这组实验的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A不符合题意;
B、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呼出氧气,带火星的木条与氧气反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不符合题意;
C、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不符合题意;
D、若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将不能使药匙中带火星的物质复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小明在光照条件下,取一个大烧杯,其中装入大半杯清水,在烧杯底部放一些新鲜水草,并通入一定量的A气体。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水草,然后将一只盛满水的小试管倒置于漏斗上,如图所示。经过较长时间后,试管里收集到少许B气体。对此实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A是O2 ,B是CO2 B. A是CO2 ,B是O2
C. A是N2 ,B是O2 D. A是N2 ,B是CO2
【答案】 B
【解析】从光合作用的特征切入解题。
【解答】水草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时氧气,因此收集的是氧气,通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生物小组将放置在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处理,图中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CO2。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下列对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
A. 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 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C. 叶片B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 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
【答案】 A
【解析】光合作用的产物的实验分析,暗处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电→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和作业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对照实验:在研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A、叶片A中间与边缘,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透明塑料袋内没有二氧化碳,因此叶片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色,不是“叶片B变蓝色”,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B错误;
C、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透明塑料袋内没有二氧化碳,因此叶片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而不是说“淀粉变蓝色”,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错误;
D、叶片A只有中间变蓝色而不是A叶片都变蓝色;A叶片中间变蓝,叶片B不变蓝色,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而不是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D错误。
故答案为:D。
11.如图所示,图甲、乙为种子呼吸作用及植物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图,图丙的曲线表示种子呼吸作用(实线)及植物光合作用(虚线)强度变化过程。如图甲和乙,由漏斗向装种子的瓶内加入少量水后(图中a点),图丙的曲线发生了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种子吸水萌发,呼吸作用加强,所以图丙中曲线ab上升
B. 图甲装置中种子萌发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图乙装置,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
C. 曲线bd不变化,是因为种子不再进行呼吸作用和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导致的
D. 当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二氧化碳含量的提高而增强
【答案】 C
【解析】植物光合作用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而植物呼吸作用则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解答】A、由漏斗向装种子的瓶内加入少量水,种子吸水萌发,呼吸作用加强,所以图丙中曲线ab上升,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图甲装置中种子萌发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图乙装置,为植物提供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强,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会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但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光合作用强度将保持不变。曲线bd不变化,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已经不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而增加,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当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二氧化碳含量的提高而增强,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2.图甲中A、B、C表示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是安装在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图丙表示一段时间内植物叶片氧气释放的相对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温室大棚中安装图乙所示仪器,可使绿色植物的[ 1 ] 2 (填写图甲中的字母和生理活动名称,下同)增强;绿色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3 ] 4 和[ 5 ] 6 。
(2)如图丙所示,当光照强度处于D点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1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答案】 (1)C;光合作用;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
(2)等于
【解析】图一中C-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A-呼吸作用,当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D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解答】(1)图乙安装在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增加能使光合作用增强,因此温室大棚内安装这种仪器目的是为使图一中C光合作用增强。绿色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A]呼吸作用和[B]蒸腾作用 。植物晚上也能进行蒸腾作用,植物虽然可以控制蒸腾作用的大小,但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植物还存活着就会有蒸腾作用,因为蒸腾作用不仅可以使植物叶面不致被灼伤,进行良好的光合作用,还可以引起上升液流加快矿物质和无机盐的运输。
(2)D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表现为不吸收CO2也不释放CO2。
故答案为:(1)C;光合作用;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2)等于
13.如图是植物马铃薯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按要求填写:
(1)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马铃薯的________作用。
(2)由图可知,d物质在马铃薯的茎中是由________运输的。
(3)马铃薯叶片表皮上分布有气孔,它的开闭是由两个半月形的________控制的。可以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并能被植物利用的气体有________。
(4)马铃薯栽种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建议施用________(填“农家肥”或“化肥”),以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________(填“无机盐”或“有机物”),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可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答案】 (1)光合(2)筛管(3)保卫细胞;CO2和O2(4)农家肥;无机盐
【解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输导和支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叶,是维管植物营养器官之一。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有蒸腾作用,提供根系从外界吸收水和矿质营养的动力。
【解答】(1)由图可知,CO2进入叶片,释放O2 , 该过程是光合作用;
(2)d物质由上往下运输,是有机物,是由筛管运输的;
(3)叶片的气孔是由保卫细胞控制开闭的;通过叶片进入叶片的气体是O2和CO2;
(4)马铃薯的栽种过程中,施用的肥料最好是农家肥,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农家肥是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
故答案为:(1)光合;(2)筛管;(3)保卫细胞; CO2和O2;(4)农家肥;无机盐。
14.如图为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O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点和E点处,植株处于何种生理活动状态 ;
(2)该植株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 段,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点。
【答案】 (1)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等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2)BF;E
【解析】图中AB和FG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C、E点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量为0,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是相等,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速率变大到D点达到最大。
【解答】 (1) C、E两点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量相同,说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是相等的;
(2) AB段和FG段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保持不变,可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BF段,由于D点光合作用强度最高,E点时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为零,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相等,而E点以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的强度,有机物开始减少,所以植物累积有机物最多的点时E。
故答案为: (1) 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等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 ; (2) BF ;E 。
三、实验探究题
15.选取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已知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将此装置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
(2)选择图1中乙叶片和________叶片可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3)图2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________。
(4)清洗后,分别向四片叶子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 。
A.甲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 B.甲叶覆盖铝箔的部分 C.乙叶
D.丙叶的绿色部分 E.丙叶的白斑部分 F.丁叶
【答案】 (1)消耗植物体内原有的有机物,以免干扰实验 (2)丁
(3)酒精 (4)A,C,D
【解析】本实验主要探究何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同时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解答】(1)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绿叶中原含有淀粉,因此将它放置在黑暗处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避免对实验的干扰。
(2)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乙叶中没有二氧化碳,与丙叶形成对照实验。
(3)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图2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酒精。
(4)A、甲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这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因此滴加碘液能够变蓝,A符合题意;
B、甲叶覆盖铝箔的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遇碘液不变蓝,B不符合题意;
C、乙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滴加碘液会变蓝,C符合题意;
D、丙叶的绿色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遇碘液能变蓝,D符合题意;
E:丙叶的白斑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遇碘液不变蓝,E不符合题意;
F、丁叶由于瓶子中有氢氧化钠溶液,而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丁叶滴加碘液不变蓝,F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消耗植物体内原有的有机物,以免干扰实验(2)丁(3)酒精(4)ACD
16.小安实验探究小球藻相关生理活动的情况:选取两份等量、生长状况相同的小球藻于密闭的锥形瓶内,编号为A和B,如图甲。将O2和CO2浓度传感器探头置于A、B瓶内,采集瓶内O2和CO2浓度的数据。(不考虑微生物呼吸作用对本实验的影响)
(1)写出小球藻叶肉细胞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2)若测定A、B瓶内氧气的浓度变化,24h后,A瓶氧气浓度上升,B瓶氧气浓度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A瓶中,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________B瓶中氧气增加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将上述A瓶放在室外一昼夜,测得瓶内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小安认为小球藻在一天中无法积累有机物,其依据是________。
【答案】 (1)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2)下降;大于
(3)由图可知,G点高于A点,即二氧化碳最后的浓度大于开始的浓度,说明一天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少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无法积累有机物
【解析】(1)根据光合作用的定义写出它的文字表达式。
(2)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解答】(1)小球藻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
(2)若测定A、B瓶内氧气的浓度变化,24h后,A瓶氧气浓度上升,因为A瓶处于光照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而B瓶处于黑暗条件下,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能消耗氧气,因此B瓶氧气浓度下降;A瓶中,小球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大于B瓶中氧气量。
(3)A点为二氧化碳最开始的浓度,G点是最后二氧化碳浓度情况,由图可知,G点高于A点,植物呼吸作用排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说明一天内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少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无法积累有机物。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2)下降;大于(3)由图可知,G点高于A点,即二氧化碳最后的浓度大于开始的浓度,说明一天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少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无法积累有机物

17.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为了观察到现象1,需要用酒精溶解金鱼藻中的________,防止其影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由于酒精是易燃物,给金鱼藻脱色需要________(选填“直接加热”或“水浴加热”);
(3)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但是现象2未出现预期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小金试图改进实验设计以收集并检验气泡的成分,请你根据下列提供的用品和仪器写出改进后的实验设计方案________(可选用的用品和仪器有:健康的金鱼藻若干、清水、烧杯、漏斗、小试管、木条、火柴)。
【答案】 (1)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2)叶绿素;水浴加热
(3)氧气中混有太多的水蒸气(或氧气浓度不高)
(4)①在一只烧杯内放入清水,将金鱼藻放入水中,将漏斗盖在金鱼藻上;②在漏斗上面罩上盛满清水的试管;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观察到金鱼藻上产生气泡,气泡进入试管中,当试管中的水被排尽时,用大拇指在水中盖住试管口,将试管取出;④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则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解析】(1)根据实验中对实验组中变量的控制可确定实验目的。
(2)这个实验的因素是有无二氧化碳,暗处理后叶片是不含有机物的,所以滴入碘液后不能变蓝。
【解答】(1)在图片中一组实验不通入二氧化碳,一组通入二氧化碳由此可知,实验是在研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所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2)为了观察到现象1,需要用酒精溶解金鱼藻中的叶绿素,防止其影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由于酒精是易燃物,给金鱼藻脱色需要水浴加热。
(3)实验过程中有气泡产生,但是现象2未出现预期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氧气中混有太多的水蒸气(或氧气浓度不高)。
(4)根据用品和仪器改进后的实验设计方案为:①在一只烧杯内放入清水,将金鱼藻放入水中,将漏斗盖在金鱼藻上;②在漏斗上面罩上盛满清水的试管;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观察到金鱼藻上产生气泡,气泡进入试管中,当试管中的水被排尽时,用大拇指在水中盖住试管口,将试管取出;④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则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故答案为:(1)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2)叶绿素;水浴加热(3)氧气中混有太多的水蒸气(或氧气浓度不高) (4)①在一只烧杯内放入清水,将金鱼藻放入水中,将漏斗盖在金鱼藻上;②在漏斗上面罩上盛满清水的试管;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观察到金鱼藻上产生气泡,气泡进入试管中,当试管中的水被排尽时,用大拇指在水中盖住试管口,将试管取出;④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则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四、综合说理题
18.气孔是绿色植物与外界环境气体交换和水分进出的主要通道和调节结构。兴趣小组实验时发现在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气孔是张开,而在黑喑条件下气孔是关闭。兴趣小组收集到以下资料:
资料一: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一般的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保卫细胞的细胞液和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之间有机物(如葡萄糖)浓度不同时,水会从低浓度细胞流向高浓度细胞。
资料二:由于植物休内有机物和水分的运输,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资料三:保卫细胞吸水体积膨胀,气孔是张开;保卫细胞失水体积收缩,气孔是关用。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光照条件下气孔是张开,而在黑暗条件下气孔是关闭这现象作出解释。
【答案】 保卫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而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植物体内有机物 和水分的运输,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周围表皮细胞的水分就渗透进入保卫细胞,保卫细胞吸水体积膨胀,气孔便张开。在黑暗中,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却仍在进行,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使保卫细胞液的 浓度下降;由于植物体内有机物和水分的运输,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保持不 变。水分便从保卫细胞渗透进入周围的表皮细胞中,保卫细胞失水体积缩小,大部分气孔便 关闭。
【解析】以“ 保卫细胞的细胞液和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之间有机物(如葡萄糖)浓度不同时,水会从低浓度细胞流向高浓度细胞”和“ 保卫细胞吸水体积膨胀,气孔是张开;保卫细胞失水体积收缩,气孔是关用 ”为切入点,分析出白天有光合作用时和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是保卫细胞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在得出保卫细胞水分的得失情况,最后得出解释。
【解答】 保卫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而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植物体内有机物和水分的运输,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周围表皮细胞的水分就渗透进入保卫细胞,保卫细胞吸水体积膨胀,气孔便张开。在黑暗中,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却仍在进行,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使保卫细胞液的浓度下降;由于植物体内有机物和水分的运输,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基本保持不 变。水分便从保卫细胞渗透进入周围的表皮细胞中,保卫细胞失水体积缩小,大部分气孔便 关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