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听起来是奇闻
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
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
凭着是一身肝胆
想起来不是奇闻
谈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
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孙喔
了却了心中祈愿
无路难啊开路更难
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徐悲鸿作品《愚公移山》
1
《列子》
愚公移山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返”,返回。
通“慧”,聪明。
通“无”。
自主检查:
通假字
“之”的用法
1.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结构助词,的)
2. 汝之不惠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指示代词,“这”)
4.跳往助之。
(人称代词,“他们”)
甚矣,汝之不惠。
(倒装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定语后置)
帝感其诚。
(被动句)
你太不聪明了!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特殊句式: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愚公家周围的环境如何?
2、愚公为什么要移走这两座山?
3、愚公要把山移到何种程度?
4、移山这事做起来难吗?我们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
(山的规模、人数、工具、时间、行程)
自主学习
面对如此艰难的工作,愚公的这种壮举是否得到了家人和邻里的赞同?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杂然相许;邻人遗男,跳往助之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 无陇断焉
结局
讨论愚公与智叟的观点
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合作探究
思考:
这里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
通过愚公和智叟的对比,再次表现出愚公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愚公
智叟
智叟
愚公之妻
比较智叟与愚公之妻
智叟称“汝”(轻视愚公)
“甚矣,汝之不惠”(倒装,轻蔑)
“以残年余力……土石何” (嘲讽)
“献疑 ”
“笑而止 ”
妻称愚公“君”(尊敬愚公)
“以君之力……何?”(担心)
“且焉置土石?”(献疑)
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智叟
愚公
愚公之妻
邻居小孩
不智:目光短浅
不愚:高瞻远瞩
自作聪明,嘲讽
关心:讲真话,提问题
愉快助之
嘲讽阻之
大智大勇
不惧怕困难
有雄心壮志
有实干精神
能持之以恒
愚公精神:
蓝天下的太行山风光
巩固达标
1、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 )( )( )
↑
愚公 移 山 → 无垄断焉
↓ ↓ ↓
___的力量 ___的困难 取 得_____
3、本文通过______手法,突出愚公_______的精神。
我们今天是否仍然需要学习愚公精神?
拓展延伸
2002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张荣锁——河南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书,一位贫困山区的村党支部书记,关掉了自己的工厂,拿出百万元的存款,带领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克服千难万险,苦战四年,在自古无路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一公里长的隧道,建起了通往山外的宽敞公路,被誉为“当代愚公”,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古人愚公能移山,
气壮山河美名传。
少年皆做新愚公,
宏伟大业早实现。
结束语: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