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13分)
米粟( ) 公孙衍( ) 不能淫( ) 舜( )
畎亩( ) 胶鬲( ) 管夷吾( ) 拂乱( )
空乏其身( ) 曾益( ) 冀州( ) 阻塞( )
魁父( ) 荷担( ) 龀( ) 穷匮( )
棘门( ) 囊( ) 作揖( ) 甲胄( )
辔( ) 搔( ) 簪( ) 谩( )
箕畚( ) 彀弓弩 (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共七篇。
B.《列子》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其中有大量的寓言,比如《两小儿辩日》《杞人忧天》《歧路亡羊》《九方皋相马》等。
C.《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D.《饮酒》是东晋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写的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
3.默写填空。(8分)
很多优秀诗词往往借助形象生动的景物和细节抒情,令人印象深刻:晏殊在《浣溪沙》中“ , 。”看似描花写燕,实则透露出某种生活的哲理;欧阳修在《采桑子》中“ , 。”借沙鸟惊飞写情境的美好,动静相随;朱敦儒在《相见欢》中先“ 。”借夕阳铺叙,渲染苍凉沉郁之氛围,再“ 。”借风吹泪过大江,抒发无限悲慨,可谓点睛之笔;李清照在《如梦令》中“ , 。”借一群水鸟振翅纷飞,把瞬间的惊愕顿时化作惊喜,充满情趣。
4.名著阅读(4分)
《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曾这样说:“天鹅飞翔于银河之间,下面围绕着我的,有昆虫的音乐,时起时息。微小的生命,诉说它的快乐,使我忘记了星辰的美景。那些天眼,向下看着我,静静的,冷冷的,但一点也不能打动我内在的心弦。为什么呢 它们缺少大秘密——生命。”罗斯丹这样评价他:“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相信在《昆虫记》这部作品里一定有“生命的秘密”感动着你,请列举一个感动过你的昆虫的生命的秘密,将它们的“秘密”分享给我们(4分)。
5.综合性学习(9分)
我国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2016年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学校举行“走进文化和自然遗产”活动,请你阅读下面资料,完成相关任务。
资料一,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不少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文物非法交易、盗窃和盗掘古遗址古墓葬以及走私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重要文化遗产消亡或失传。在文化遗存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因此,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
资料二,资料卡片示例
景点名称 泰山
遗产类别 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所在地 山东泰安
遗产概述 泰山,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5A级旅游景区,是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气势雄伟礴。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对泰山景仰备至,前来游览,作诗记文。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码石刻。这些石刻大都文辞优美,书体高雅,制作精巧。泰山现存有石刻1696处,分为摩崖石刻和碑刻,既是记载泰山历史的重要资料,又是泰山风景中精彩的去处。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
资料三,
任务一,请用一句话概括资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
任务二,请仿照资料二的卡片,制作一个你身边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料卡片。(4分)
任务三,请用总分顺序介绍破坏文化遗产的主要因素。(3分)
二、古文阅读:(本大题共24分)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8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兵革非不坚利也( ) (2)委而去之( )
(3)亲戚畔之( ) (4)多助之至(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请你结合课文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理解,另举一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2分)
(二)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16-19题。(8分)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安居而天下熄( ) (2)往之女家(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文章中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就划线排比句做具体分析。(2分)
12.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2分)
(三)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16-19题。(8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衡于虑( ) (2)而后作( )
⑶ 入则无法家拂士 ( ) (4)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5.请你结合课文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另举一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2分)
三、古诗词阅读(本题共20分)
(一)《饮酒》(其五)(4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6.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轼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段话 说说你的想法。(2分)
17.诗歌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描绘的场景历历在目,请发挥想象描写下来。(2分)
(二)比较阅读(4分)
《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两首诗,完成18-19题。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①月,闺中②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③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
【注释】①【鄜(fū)州】古地名,今陕西富县。②【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房,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③【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④【虚幌( huǎng)】薄到透明的帘帷。⑤【双照】共照两人。
18.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4分)
(三)《雁门太守行》(李贺)(4分)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9.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2分)
20.试对结尾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赏析,体会诗作主旨。(2分)
(四)《赤壁》(杜牧)(4分)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1.细读《赤壁》想一想: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2分)
22.请从写作手法上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分)
《渔家傲》(李清照)(4分)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3.体会诗作开头“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所写梦中所见景象,试着描绘下来。(2分)
24.细读《渔家傲》想一想: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2分)
作文(40分)
25.在“环境保护月”活动中,你所在的班级将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倡导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请以班级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不少于500字。
提示:①应介绍发出倡议的背景、目的,这样更容易让人理解和信服。
②明确倡议书的主题,如“节约新风尚,环保小卫士”“低碳生活我行动等,并提出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③注意倡议书的使用场合、对象,做到表达得体。写一份倡议书,不少于500字。
要求:①仔细审题,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13分)
米粟( sù) 公孙衍( yǎn ) 不能淫( yín ) 舜( shùn )
畎亩(quán ) 胶鬲( gě ) 管夷吾( yí ) 拂乱(fú )
空乏其身( kòng ) 曾益(zēng ) 冀州( jì ) 阻塞( sè )
魁父( kuí ) 荷担( hè ) 龀( chèn ) 穷匮( kuì )
棘门( jí ) 囊( nǎng ) 作揖( yī ) 甲胄(zhòu )
辔( pèi ) 搔( sāo ) 簪(zān ) 谩( màn )
箕畚( jīběn ) 彀弓弩 ( gòng nǔ)
2.A【解析】A.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共七篇。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示例1,蜜蜂生命的秘密——法布尔精心设计了一个实验:他为了确认蜜蜂具有排认方向的能力,在自家花的蜂窝里捉了二十只蜜蜂,并在这些蜜蜂身上做了白色的号,用纸装上带到了离家二里半路的地方放飞,结果大部分蜜蜂都带上花粉成功返回了。作者由此得出了蜜蜂生命的“秘密”:蜜蜂不是拥有超常的记忆カ,而是拥有一种难以解释的本能,而这种本能正是人类所缺少的。(4分)
示例2,猫生命的秘密——作者在文中讲述了两个故事:第一次搬家时,作者将收留的小猫留在了朋友劳乐博士家,这只猫历经千辛万苦,竟然又找到了他们;第二次撤家时,另只小猫先后两次出逃,跑回了老家。这些作者亲自见证的故事证明猫和蜜蜂一样生命的秘密,有辨别方向的本领。(4分)
5.任务一: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任务二示例:
景点名称 龙门石窟
遗产类别 世界文化遗产
所在地 河南洛阳
遗产概述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在龙门石窟奉先寺雕刻卢舍那大佛,以及在洛阳紫微城建造天堂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在奈良(平城京)建立东大寺。而“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任务三:破坏文化遗产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人为因素,一是非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又主要包括战争、过度开发、环境污染、都市化、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等因素,而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又包括乱丢垃圾、攀折绿植、攀爬照相、随地吐痰、乱刻乱画等。非人为因素主要包括洪水、风蚀、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
二、古文阅读:
(一)
6.(4分) (1)兵, 兵器 (2)委,放弃 (3)畔,同“叛”,背叛 (4)至,极点
7.(2分)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8.请你结合课文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理解,另举一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2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说,施行仁政的君主会得到广泛的拥护,不行仁政的君主则会失去民心(1分)。周文王和商纣王的故事能证明这一点。文王姬昌为西伯时,“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善养老者,所以人民拥护,贤归心,为后来周代商而立莫定了基础。商纣王虽然天资敏捷,“材力过人”,却不行仁政,“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以酷刑残害臣民,最终“民罔不欲丧”,众叛亲离,葬送了商朝(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二)
9.(2分)(1)熄,太平 (2)女,同“汝”,你
10.(2分)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穷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11.(2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三句,采用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的指出了大丈夫的精神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
12.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2分)
(三)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衡,同“横” ,梗塞,不顺 (2)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3)拂 ,同“弼”,辅佐 (4) 出,指在国外
14.(2分) 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1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1分)。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就能证明这一观点。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卧薪尝胆,就是怕舒适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志气。他还亲自到田间与农夫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线织布。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已经恢复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的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之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而国灭(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三、古诗词阅读
(一)
16.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拘泥于阐释苏轼的说法。)
17.傍晚时分,山中景色最佳,在金色夕阳的映衬下,一群群飞鸟相伴而还,温馨而美好。(2分,能比较准确理解诗意,描述有画面感即可)
(二)
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4分)
思想感情方面。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但《春望》更表达了对国家衰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相比较而言,《春望》感情沉郁,《月夜》的感情深挚。(2分)
写作手法方面,两首诗都很能体现杜诗“写实”的风格,《春望》“事实”,《月夜》“情实”,都带着时代的烙印,无愧于杜甫“诗史”的美名。但两首诗在展开诗歌想象的方面颇不相同。《春望》想象之词较少,主要是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甚至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月夜》全诗均用虚写,即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实际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春望》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稀疏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直到尾联变成“特写镜头”,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诊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月夜》则主要写月光下的妻儿,“镜头”集中具体以便表现人物的神与态,全诗描写比较“静”的画面,既“美”且“悲”、透露出战乱对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造成的巨大伤害。
(2分,能抓住写法不同点,言之成理即可)
(三)
19.示例, 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2分,能比较准确理解诗意,描述有画面感即可)
20.诗作的结尾很有特点:“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是抒写官军全体将士的心愿。这里表现出的忘身报国之情(1分),感人至深。用燕昭王黄金合上延揽天下之士的典故(1分),又契合了古人“为知己者死”“拼将一死酬知己”的价值观,含蓄地点出了诗作的主旨。(意思对即可,2分)
(四)
(2分)杜牧的《赤壁》,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22.末句借用两名女子的命运,以小见大(1分),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东风”除了实指之外,也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权对他的信任,包含有诗人对周瑜的那一丝不屑和嘲讽,还有那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1分)。(意思对即可,2分)
(五)
23.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弃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2分,能比较准确理解诗意,描述有画面感即可)
24.李清照的《渔家做》,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2分)
四、25.写作(40分)按照常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