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达标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某珊瑚礁位于10°N左右,受冬半年偏北风影响最大,其各部分地貌是珊瑚遗体不断被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下图示意该珊瑚礁东北—西南走向的地形剖面。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珊瑚礁附近搬运作用最强的地点及方位是 ( )
A.① 东北侧 B.① 西南侧
C.② 东北侧 D.② 西南侧
2.该珊瑚礁中M、N、P所在沉积层发育的先后顺序是 ( )
A.P—N—M B.P—M—N
C.M—P—N D.M—N—P
广西北海涠洲岛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岛,下图为鳄鱼山景区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3.鳄鱼山景区海岸呈现“上黑下白”色彩的主要原因是 ( )
A.上部为玄武岩,下部为珊瑚礁风化堆积物
B.上部为花岗岩,下部为花岗岩风化堆积物
C.上部为玄武岩原色,下部玄武岩受水褪色
D.上部花岗岩被植被染色,下部为岩石原色
4.在该景区的海岸附近可见“石桥”,在崖壁上可见“洞龛”。这些说明该地 ( )
A.多断层和裂隙
B.受海浪侵蚀强
C.熔岩地貌复杂
D.受台风影响大
5.从丁图崖壁上的多层“洞龛”来看,该岛 ( )
A.地层持续性抬升
B.火山多次喷发
C.地层间歇式抬升
D.沉积岩发育良好
下面图甲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图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及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甲
图乙
6.图甲中M处岩石形成过程及N处岩石类型分别对应图乙中的 ( )
A.⑤ P B.① Q C.③ T D.④ Q
7.有关图甲中地形及地质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处山岭从成因上看属于火山
B.乙处岩石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C.丙处山岭从成因上看属于向斜山
D.丁处地质构造适合修建水库
地质工作者对某河流的一个断面开展科学考察,并借助现代技术推测出该断面河流水位及地层(沉积岩)的上升过程。地层上升过程中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下图是根据推测结果绘制的坐标图,其中实线表示河流水位随时间的变化,虚线表示甲、乙、丙三个地层顶部表面高度的时间变化。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8.据材料推测,地层上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
A.岩浆活动 B.变质作用
C.堆积作用 D.侵蚀作用
9.关于该断面上甲、乙、丙三个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三个地层形成向斜弯曲
B.地层上升,流水侵蚀,形成河流阶地
C.甲地层形成比乙、丙两个地层晚,地层厚度小
D.丙地层比甲、乙两个地层的岩石硬
地形倒置是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也称逆地形。读喜马拉雅山东段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0.甲、乙、丙、丁中属于倒置地形的是 (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11.下列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最高峰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背斜
B.甲处适合建水库
C.开凿隧道适合选乙处
D.地壳最不稳定的是丁处
冰岛被称为“冰与火之国”。该国有一座宽1米、长20多米、可自由伸缩的钢结构小桥(下图),该小桥是一个著名地质界标。小桥下分布着黑色的石头,小桥两岸距离以每年约2厘米的速度增加。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该桥跨越 ( )
A.国际日界线 B.寒带和温带
C.板块边界 D.东西半球
13.桥下黑色的石头最可能是 (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沉积物
14.该桥可自由伸缩是为了适应 ( )
A.气温变化 B.降水变化
C.冰川运动 D.地壳运动
河槽展宽,出现分汊现象。河槽沉积物具有流域与海域来沙的混合沉积特征,总体为主槽粗、边滩细。下图示意长江口河槽等深线(理论最低潮面)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图中甲地的地貌类型是 ( )
A.洪积扇 B.冲积岛
C.江心洲 D.河漫滩
16.南、北两支河槽等深线分布特征表明 ( )
A.长江干流北移 B.南支河槽不断淤塞
C.北支河槽发育 D.南支河槽径流量大
下图示意南半球某河段,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7.该河段 ( )
A.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B.堆积岸位于曲流西岸
C.沙洲甲将与东岸相连
D.村落多分布在东岸
18.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 )
A.流向 B.含沙量 C.汛期 D.流量
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9.铁路经过的河谷地带 ( )
A.属于背斜成谷 B.属于向斜成谷
C.由流水侵蚀而成 D.由地壳断裂下陷而成
20.图中四个村镇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
21.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1)和某地剖面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10分)
图1
图2
(1)图甲中方框内的地理事物:甲是 ;乙是 ;丙是 。(3分)
(2)写出图1中数码所表示的地质作用名称:① 作用,③ 。图1中 (填数码)可表示花岗岩的形成。(3分)
(3)图2中A地貌的名称是 ,它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地区。F是流动沙丘,其形成主要是受 作用。(3分)
(4)图2中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是 。(1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楼兰地区广泛分布着不同时期的砂岩、粉砂岩等沉积岩,沉积岩受地质作用而形成风蚀垄槽与风蚀丘,多个风蚀丘分布在同一个风蚀垄上,这一现象称为雅丹共基座现象。风蚀垄抗风蚀能力弱。风蚀垄地貌与风蚀丘形成于不同时期。
雅丹共基座现象俯视图
(1)判断该地风蚀垄形成时期的主导风向,并说出判断依据。(2分)
(2)从地质作用的角度,推测图中风蚀丘的形成过程。(8分)
(3)根据地貌侵蚀强度分析图中沉积岩形成后,风蚀丘主体与风蚀垄形成的先后顺序。(2分)
(4)有学者猜测图中风蚀丘的相对高度将会变大,请为此提供依据。(4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地球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和改造着地表形态,其相对强弱制约着地貌的发展方向。实地调查研究表明,下图剖面所在地区的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明显强于外力作用。
(1)该构造区富含油气资源,指出甲、乙、丙、丁四处中最有利的钻探部位,并说明理由。(6分)
(2)简要说明丁处山体高耸的原因。(4分)
24.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宁夏平原及其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
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示意图
(1)从地质构造的角度分析宁夏平原的成因。(2分)
(2)说出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的类型及沉积物分布特点。(2分)
(3)简述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2分)
(4)以河流出山口为界,分别说出AB段和CD段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特点及原因。(8分)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A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珊瑚礁①侧堆积作用比较明显,说明①侧搬运能力强,①侧风力较强。结合材料可知,该珊瑚礁受冬半年偏北风影响大,说明①侧位于东北侧,A正确,B、C、D错误。
2.D 该珊瑚礁是珊瑚遗体不断被搬运、堆积形成的,因此越靠近中心,形成越早,故沉积层发育的先后顺序是M—N—P,D正确。
3.A 结合材料可知,涠洲岛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岛,说明组成该岛的岩石中含有岩浆岩,鳄鱼山景区海岸呈现“上黑下白”,“上黑”说明上部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玄武岩构成的;“下白”,结合海滩沉积物进行分析,说明下部可能是珊瑚礁风化堆积物,因此呈白色,故选A。
4.B 该景区位于海边,在该景区的海岸附近可见“石桥”,在崖壁上可见“洞龛”,这些主要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据此判断B正确。
5.C 丁图崖壁上“洞龛”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洞龛”是分层的,说明受到的海浪侵蚀是间断的,故该岛地层间歇式抬升,C正确。
6.D 图甲中M处岩石为变质岩,其形成过程为变质作用,N处岩石为岩浆岩。图乙中T为沉积岩,S为变质岩,Q为岩浆岩,P为岩浆,①为冷却凝固,②③为外力作用,④为变质作用,⑤为重熔再生。选D。
7.C 图中显示丙处为山岭且为向斜,故丙处山岭从成因上看属于向斜山,C选项正确。
8.D 根据材料可知,地层上升过程中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地层上升和流水侵蚀下切对河流水位的影响大体相当,D项正确。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会导致区域地势抬高,因此河流水位会上升,A项错误。变质作用发生于高温高压处,并不会因地层上升而发生,B项错误。堆积作用会抬高河床,导致河流水位抬高,C项错误。
9.C 沉积岩层中,一般下面的地层形成早,上面的地层形成晚。该断面上,甲地层在上面,形成比乙、丙两个地层晚,根据地层顶部表面高度得出甲地层比乙、丙两个地层厚度小,C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判断甲、乙、丙三个地层弯曲方向,A项错误。地层持续上升,河流水位稳定,流水下切侵蚀会形成V型谷,B项错误。读图可知,河流水位高于丙地层,丙地层还未受到侵蚀,无法比较丙地层与甲、乙两个地层岩石的软硬,D项错误。
10.C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断层,乙为背斜谷,丙为向斜山,丁为背斜山,故甲、乙、丙、丁中属于倒置地形的是乙和丙,故C选项正确。
11.C 根据图中岩层弯曲方向,可判断出最高峰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向斜;甲处为断层,不适合建水库;乙为背斜,适合开凿隧道;地壳最不稳定的是甲处。
12.C 由材料可知,该小桥为地质界标,与地质作用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上,由于板块运动,小桥两岸距离以每年约2厘米的速度增加,故选C。国际日界线在180°附近;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极圈;东、西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A、B、D不对。
13.A 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上,地壳活动剧烈,多火山,桥下石头最可能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岩浆岩,故选A。
14.D 由于小桥位于板块生长边界上,为了适应地壳运动导致的两岸距离变化,小桥可自由伸缩,故选D。
15.D 从图中等深线分析,甲地是理论最低潮时出露水面,高潮时没入水下的泥沙沉积体,地貌类型是河漫滩。洪积扇为水流流出山口形成的扇状堆积体。冲积岛和江心洲高潮时也能出露水面。
16.D 南支河槽宽度大,北支河槽宽度小,根据北半球河流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北支河槽流量小,泥沙沉积快,河道变窄,南支河槽冲刷强,河道变宽,长江干流南移,径流量大。
17.D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突出方向相反,故该河段由北向南流,A选项错误;凸岸为堆积岸,该河段东岸为凸岸,B选项错误;由于该河流位于南半球,且河流向南流,按照“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的规律,该河段的河水向东偏转,东岸受侵蚀作用,故沙洲甲将与西岸相连,C选项错误;该河段东岸为凸岸,水流速度慢,河流堆积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建村落,D选项正确。
18.A 内力作用可以形成地势的高低起伏,而地势的高低可以决定河流的流向,故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流向,A选项正确。
19.B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和海拔,确定该区域是向斜谷,故选B。
20.C 由图可知,丙村镇地势平坦,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河流与铁路交会处,交通便利,而图中其他村镇所处的地形、水源、交通条件均不如丙村镇,因此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丙村镇。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沉积岩 岩浆岩 岩浆
(2)变质 重熔再生 ④
(3)风蚀蘑菇 西北 风力堆积
(4)E、D、C
解析 (1)根据岩石的相互转化,三进一出为岩浆,三出一进是岩浆岩,首先判断丙为岩浆,乙为岩浆岩,因此甲为沉积岩。(2)形成变质岩的地质作用为变质作用(①),形成岩浆的地质作用为重熔再生(③),形成岩浆岩的地质作用为冷却凝固(④)。(3)读图可知,A地貌为风蚀蘑菇,它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F为流动沙丘,其形成主要是受风力堆积作用。(4)按照岩层年龄分布规律(沉积岩下老上新;侵入岩侵入哪一层,其形成就晚于哪一层),可以看出,D晚于E,C晚于D。
22.答案 (1)东北风或西南风。判断依据:风蚀垄由风力侵蚀形成,风蚀垄走向与主导风向平行,风蚀垄为东北—西南走向。
(2)地质历史时期形成深厚的沉积岩,因地壳抬升出露地表,由于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烈,风力强盛。平坦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强烈的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雅丹地貌),风力进一步侵蚀使风蚀凹槽扩大,切断风蚀土墩,形成风蚀丘。
(3)风蚀丘侵蚀强度大,暴露时间长,形成时间早;风蚀垄被侵蚀强度小,暴露时间短,形成时间晚。
(4)风蚀垄岩性软,抗风力侵蚀能力弱;楼兰地区(温差大,风化作用强,)风力侵蚀强;(风蚀丘间的)风蚀垄被继续侵蚀,导致风蚀丘相对高度变大。
解析 第(1)题,风蚀垄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根据图示的指向标可以判断风蚀垄是东北—西南走向,因此可以判断该地风蚀垄形成时期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或西南风。第(2)题,图中风蚀丘的形成过程:根据“楼兰地区广泛分布着不同时期的砂岩、粉砂岩等沉积岩”,可以推测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发生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沉积岩;后来地壳抬升,沉积岩出露地表;由于该地地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烈,而且风力强盛,风力作用显著,原来平坦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的冲刷作用和强烈的风蚀作用等,该地便形成了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即形成了雅丹地貌;随着风力侵蚀的继续进行,风蚀凹槽继续扩大,切断风蚀土墩,形成了风蚀丘。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风蚀丘侵蚀强度大,暴露时间长,形成时间早;风蚀垄被侵蚀强度小,暴露时间短,形成时间晚。第(4)题,由材料可知,风蚀垄岩性软,抗风蚀能力弱;加之楼兰地区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楼兰地区风力强劲,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风蚀丘间的)风蚀垄被继续侵蚀,所以,风蚀丘相对高度将会变大。
23.答案 (1)甲处。理由:甲处为背斜,属于天然的储油储气构造,有利于钻探;乙、丁两处为向斜,丙处为断层,三处储存的油气资源少。
(2)丁处为向斜构造,岩层坚硬,且区域内力作用占主导,外力作用较弱,故丁处不易被外力侵蚀,山体高耸;丁处所在岩层断裂上升,地势较高。
解析 第(1)题,背斜为拱形构造,是天然的储气储油构造,而向斜是储水构造,断层处油气资源易泄漏,不易储存。图中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最有利于钻探,乙、丁两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丁处为断层。所以只有甲处最有利于钻探。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明显强于外力作用。丁处岩层受内力挤压形成向斜,向斜槽部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结合丙处断层可知,丁处所在岩层相对上升,加之外力作用较弱,所以丁处山体高耸。
24.答案 (1)岩层断裂下陷,黄河携带的泥沙以及贺兰山的沉积物沉积而形成。
(2)洪(冲)积扇。呈扇形分布,从河流出山口到洪(冲)积扇边缘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
(3)贺兰山上的泥沙、碎石经流水搬运作用至山麓,山麓地带地势起伏小,泥沙、碎石大量堆积形成洪(冲)积扇。
(4)AB段所在地区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河流侵蚀作用影响。CD段所在地区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河流流出山口后,流速变小,主要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
解析 第(1)题,根据地质剖面图可知,宁夏平原是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再经沉积物沉积而形成的。第(2)题,从等高线的数值及变化可知,该地为洪(冲)积扇,从扇顶到边缘,由于流速变化,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第(3)题,洪(冲)积扇是流水堆积地貌,该处的堆积物来自贺兰山,山上的泥沙、碎石经流水搬运作用,在地势平坦处(贺兰山东麓)堆积。第(4)题,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等高线的弯曲特点,原因可从两段所受外力作用不同角度分析。
14